●晏建怀
钱钟书先生在《宋诗选注》一书的序言中对唐诗、宋诗进行比较时,下过一句有趣的断语,他说:“有唐诗作榜样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他的意思是,有了唐诗这个好榜样,宋朝的诗人就学了乖,在技巧和语言上进一步精益求精;同是因为这个好榜样,又让宋朝诗人讨了巧,放纵其摹仿和依赖的惰性。钱先生独具慧眼,既总结了宋诗的优长,也点出了宋诗的软肋,可谓一语中的。比如,“那害了贫血病和软骨病的‘西昆体’”就是如此。
何谓“西昆体”?宋人田况《儒林公议》载:“杨亿在两禁,变文章之体,刘筠、钱惟演辈皆从而斆之,时号‘杨刘’。三公以新诗更相属和,极一时之丽,亿乃编而叙之,题曰《西昆酬唱集》。”
宋真宗咸平、景德年间,翰林学士杨亿与同在宫禁中任职的刘筠、钱惟演等十数人,法晚唐诗人李商隐,诗酒酬酢,相互唱和,后结集成《西昆酬唱集》,天下士子争相模仿,盛极一时。好事者因他们喜用典故,词藻华丽,浮艳成风,讥其为“西昆体”,钱先生所谓“贫血病和软骨病”的妙评,即指这个特点。
不过,虽然“西昆体”为人所讥,但作为发起人的杨亿,他非但没有患贫血症和软骨病,而且还是一位天赋异禀、非常特别的诗人。其特别之处,一则,他是个神童。杨亿,七岁能文,年十一,宋太宗闻其名,诏地方官送至京城,连续三天面试,杨亿当场创作诗赋五篇(首),援笔立成,意境俱佳,宋太宗惊叹道:“越景绝尘,一日千里,予有望于汝也。”当即给这个十一岁的小孩子授官秘书省正字,特赐官服,寄予厚望。
二则,杨亿为皇帝起草的诏令拟得好,尤其任命诏书写得精彩绝伦。宋人吴曾的《能改斋漫录》说他:“当时制诰,盖少其比。朝之近臣,凡有除命,愿出其手,俟其当直,即乞降命。”许多朝臣为了得到杨亿起草的任命诏书,甚至专等杨亿值班那段时间才提出转迁申请。当时,寇准拜相,便有幸得到了杨亿所撰诏书,其中“能断大事,不拘小节。有干将之器,不露锋芒。怀照物之明,而能包纳”一段,让大臣们过目成诵,寇准因此大为高兴,惊叹“正得我胸中事”。
三则,恃才傲物。杨亿有才、有典故、有公论,这个无疑。然而,他又有诗人的倔脾气。杨亿本是宋太宗看中并寄予厚望的大才子,年纪轻轻即已出任知制诰,可谓前途无量。宋真宗时,又升翰林学士。如无意外,按照正常的久次转迁,出将入相,自然指日可待。但杨亿才高性直,傲骨嶙峋,尤其看不起溜须拍马的小人。宋真宗身边一位靠拍马屁上位的大臣想拉拢他,同他套近乎说:“君子知微知章,知柔知刚。”杨亿恶其为人,反唇相讥道:“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从此,此人成了他的宿敌。
不特对大臣,就是对待九五至尊的皇帝,他亦是如此脾气。郭皇后病故,宋真宗想册封最宠爱的刘妃为皇后,杨亿认为刘妃于礼、于德皆不适合,竟然拒绝为皇帝起草封后诏书,逼得宋真宗另请高明。宋真宗旋即借故将杨亿贬出京城,不久,杨亿抑郁而终,年仅四十七岁。
俗话说:“龙生九种,九种各别”,人亦是如此。有才没骨气,见风使舵,摇尾乞怜,这种人再有才,也成不了诗人,因为他骨子里本身就没有诗人禀赋。杨亿不仅有才,而且恃才傲物,有才华又有骨气,这就是诗人气质。当然,杨亿恃才,恃的是真才;他之傲物,也只针对自己看不起的人、看不惯的事,对真正佩服的人,他却是恭而有礼,不吝溢美的,像他对待寇准便是如此。然而,问题的关键是,有才华又有骨气的诗人往往不善权变、不懂折衷,哪怕面对手握生杀予夺之权的皇帝,也宁折不弯,因而常常落入“世俗的圈套”,容易为风摧雨逼、霜冻雪掩,古之屈原、贾谊、杜甫等等皆是,杨亿亦是,这难道就是古时天下诗人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