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周铁农副委员长,罗清泉书记,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
首先,热烈祝贺第三届“海峡两岸中华诗词论坛”胜利召开!我是第三次回湖北参加论坛,感到十分荣幸,更感到十分高兴。
湖北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楚文化”是一种充满奇特想象和勃勃生机的文化,似乎这一块土地上,天生就盛产诗与歌。仅仅传统诗词的角度,湖北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谈到湖北诗词,首先会想到屈原和楚辞……其实《诗经》和湖北联系更早,《诗经》作为中国古代诗歌开端,产生地域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南到长江北岸,分布地包括了湖北。
湖北是获得中华诗词学会授予的“中华诗词之市”最多的省份之一,如潜江、广水、荆州,还有我的家乡黄冈。黄冈有着优良的诗词文化传统,中华诗词之风是黄冈文化的灵魂,也是千年黄州的骄傲。唐宋以来,黄冈流传至今的诗词歌赋有1万6千多首。1983年,黄冈成立的第一家诗社——东坡赤壁诗社,发展到目前会员有3000多人,诗词文化是黄冈文化的品牌。
我是一个传统诗词爱好者。去年,我出版了非虚构小说《河边徐家》,小说中我引用了很多跟湖北有关的诗词,在小说创作的几年中。我多次回湖北,回老屋,黄冈的人、黄冈的山、黄冈的水、鄂东的民俗,让我流连忘返。小说讲述了一个特殊的家庭,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一个特殊的中国故事,表现了以家报国,家中有国、国中有家的情怀;表现了为民族、为信仰不断革命,不惜流血牺牲的精神。
“奶奶”是书中主角,是小说的灵魂。奶奶是位有情怀的女人,河边徐家是她一生的坚持,一生的守望,守望老屋的传统,守望老屋的信念。
黄州的文化是老屋的精神,是小说的底蕴。书中的爷爷和奶奶,几乎每天做功课,重复自己的文化思考。最让他俩敬佩的,是苏东坡。
当年贬居黄州的苏轼,远离了功名利禄,陪伴他的只有十亩荒地,一间雪堂,但是他在清风明月间,却真正享受到了自由生命的快乐,心游万物外,笔下走神灵。苏东坡在黄州四年两个月,任团练使,是个闲职。但,文学上的代表作“一词二赋”,书法的代表作“寒食帖”都作于黄州。黄州赋予了苏轼感悟生命的灵气,苏轼充实了黄州的文化内涵,苏轼与黄州,演绎了一段名留青史的传奇。
苏东坡是元丰三年(1080年)正月初一被押解离开京师,凄凉就道,在路上整整走了一个月,到黄州,住进定惠院。他来到一个举目无亲的偏僻地,痛苦孤独可想而知。著名的《卜算子》就在这里写成的,词中表现的,是凄凉的境界。
后来,苏东坡迁居临皋亭,他常常喝酒,醉了醒,醒了喝,经常半夜三更才回家,然而他一生最伟大的作品在此诞生,《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这些词赋描述了美妙无穷的艺术境界。
对于我来讲,在黄州,最忆是老屋。老屋,是千年黄州的醇香,是百年走出的婉约。
——我的父亲倒是一位真正的诗人,我在小说中引用父亲写的诗,现存武汉市档案馆,如1938年春天在庐山,政训结束奔赴武汉前线之际,父亲写的组诗(第三、六首):
不平事,几度拔龙泉。一试男儿好身手,让他罪恶落深渊。谱入十三弦。
丛绿里,嫣红一点娇,欲识此山真面目,且看五岳尽相朝。浩气贯云霄!
这是在抗战最艰苦的背景下写的,表现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抗战必胜的信念!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两岸传统诗词研究和交流的盛会。诗词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加强对青少年的诗教和传承。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总书记多次提出的要求,我们要通过更多的途径和形式,让广大青少年通过学习传统诗词,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中小学生经典诵读大赛在湖北已经举办了四届,诗教在湖北蔚然成风,很多地方和单位都是“中华诗教先进单位”。这些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我在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工作期间,接触了很多两岸诗词文化,大陆青少年对传统诗词的教育在不断加强,中小学生诵读传统诗词的氛围越来越浓;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台湾岛内“去中国文化”的现象,又开始抬头,台湾最近出了一本《台诗三百首》,其注释内容有明显的台独倾向,这些情况值得我们高度警惕。我们有责任把两岸中华文化交流的工作做得更加深入,让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国家的认同,在两岸青少年心中深深扎根,从这个意义上讲,“海峡两岸中华诗词论坛”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让我们共同努力!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