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远
盛夏时节,烈日炎炎,从青岛北站走出来,顿时有热浪扑面。
去青岛,自然是去看海,但是,我却要去看山。那么,是去崂山吗?是,也不是。我要看的这片山在崂山支脉的石门山南麓,它东西蜿蜒十几公里,层峦叠嶂,风景如画,既有小桥流水,也有鸟语花香,游人如织,无不流连忘返,是名副其实的都市桃花源。
我的目的地——李沧区世园街道毕家上流社区就坐落在这里。
桃花源自古便有,陶渊明的一篇《桃花源记》脍炙人口,成为许多人的梦中仙境。但是,毕家上流原本并不是山清水秀的桃花源,如果将时光倒流到几十年前,呈现在你眼前的是另外一个样子。
往事如烟,不堪回首,那是毕家上流人心中永远的痛。但是,无论如何,过去是不能忘记的,回顾过去,是为了珍惜现在,更是为了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那么,就回过头去看看那并不遥远的过去。
在五百多年前的明朝,毕家上流的祖先们由山西云中金林镇迁徙而来的时候,或许不会想到,贫穷将会长期地困扰着他们的子孙后代。
明朝大移民前后持续了五十多年,时至成化年间,三位毕氏兄弟在官兵的押解下,经过几千里的长途跋涉,步履蹒跚地来到崂山脚下的石门山南麓。这自然是一次无目的地的盲目迁徙,他们并不知道,将会在哪里落脚并扎下根来。老大毕理停住脚步,细细端详,发现山景竟如一把硕大无朋的太师椅,甚是壮观,遂觉得此处定是一方风水宝地,将来必出文人儒士,光宗耀祖。于是,毕理便向官兵表示,愿在此定居。同姓同宗不可同迁一处,这是明朝的律法,毕理的两个弟弟只得继续翻山越岭,另寻他处。不幸的是,体弱多病的老三跌入山沟身亡,二弟则在崂山北宅的笔架村(毕家村)落户。
在异地他乡,在荒无人烟的山野里,毕理与妻子在山坡上垦荒耕种,不辞辛苦,终将荒坡变成小山村。因村建于李村河上流处,遂冠毕姓,称之为毕家上流庄。新中国成立后改称毕家上流村。如今,毕家上流社区占地面积为4.5平方公里,辖有毕家上流、卧龙沟、北山、姜家庵子、葛子庵、北窑、梨树坡、马红沟、东沟9个自然村,居民由毕、徐、王、姜、闫、李等姓氏组成,计有近千户人家,2600多人。
光阴似箭,转眼间五百多年过去了,由于毕家上流地属山坡丘陵地带,70%是山礓薄地,几乎无良田可种。春天插一棍,秋天吃一粒,是其真实的写照。无论如何,毕家上流村的子孙们是勤劳而坚强的,但是,祖祖辈辈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顽强挣扎,拼死拼活地劳作,却依然没能摘掉贫穷的帽子。
贫穷必然落后,落后则看不到希望,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的毕家上流村成为远近闻名最穷的扶贫村。上天不公,毕家上流人的生存环境是如此恶劣,每人不到半亩山地,只能种地瓜与花生等农作物。穷,成为毕家上流独特的标签,让村民们备受煎熬,甚感自卑与绝望。人们终于发现,这貌似太师椅的山地丘陵,不是令人羡慕的金窝银窝,竟然是个一贫如洗的土窝穷窝。所以,人们最大的愿望竟然是早日离开这里。于是,村里的闺女不愿意嫁在本村,纷纷以远走他乡的出嫁方式改变自己贫穷的命运。人往高处走,这是无可厚非的事情。那个时候,毕家上流有三多——光棍多,远来的媳妇多,困难户多。
抬眼望去,远山近岭光秃秃的一片,毫无生机可言。环顾村庄,房屋低矮,处处是残墙破壁。面对这一穷二白的窘境,绝望中的毕家上流人禁不住仰天长啸:这贫穷的苦日子什么时候才有个头啊?
有道是,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造时势。那么,谁是能彻底改变毕家上流贫困面貌的英雄?
1984年那个寒冷的冬日,23岁的毕仕俊身背简单的行囊,复员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毕家上流村。对于毕家上流的青年人来说,考学与当兵是走出贫穷山村的重要途径。现在,毕仕俊回来了,在四年的军营生活中,他积极要求进步,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也从一个稚气未消的毛头小子成长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人。
沿着坑坑洼洼的土路,毕仕俊走到了村口。这时已近黄昏,晚霞如锦,璀璨夺目,夕阳在不远处的山头露出半张红彤彤的脸。毕仕俊目不转睛地看着这轮夕阳,若有所思。良久,他的目光才由山顶移到山下,毕家上流村就这么再次出现在他的眼前。低矮的房屋,狭窄的街巷,袅袅炊烟由屋顶的烟囱里升起,间或有小狗与小猫从小院里冷不丁地窜出来,将正在啄食的小鸟们吓得惊恐万状,四处乱飞。
一切都是那么熟悉,家乡还是老样子!毕仕俊在心里暗叹道。他知道,这是生他养他的家乡,如今复员归来,或许他永远也不会离开这里了。他突然意识到,自己深深地爱着家乡,爱着纯朴善良的父老乡亲,作为新一代毕家上流人,自己应该为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做点什么了。
人们常说,机遇是给有理想的人准备的,毕仕俊很快引起了乡亲们的注意。人们发现,他思路清晰,见多识广,言谈话语里流露着自己积极向上的心迹。
那么,毕仕俊会是村民们期盼中的那个脱贫致富的带头人吗?
1987年,年仅26岁的毕仕俊当选为村党支部委员兼村民委员会主任。1991年,他当选为村支部书记并兼任村民委员会主任。
三十而立,在毕仕俊即将年满30岁的时候,在改革开放走过了十多年路程的时候,毕家上流村的村民们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斟酌,最后以投票的方式将毕家上流村的未来交给了他。
这是乡亲们的信任,这是乡亲们的期望,毕仕俊顿时感觉到了自己肩上担子的重量。
新官上任三把火,乡亲们在关注着毕仕俊如何迈出他的第一步。自然,人们的心情是复杂的,投他票的人充满了期待,而没投他票的人在默默地观望。但是,无论人们是怎样一个心境,他们都希望年轻的毕仕俊能够创造奇迹,走出一条成功的脱贫致富之路,让村民们过上好日子。
但是,毕仕俊毕竟太年轻了,他能担负起承载着全村父老乡亲希望的这副历史重担吗?有人禁不住在心里打鼓。
初生牛犊不怕虎,面对种种质疑,毕仕俊并没有退缩,部队培养了他坚忍不拔的意志与甘于奉献的精神,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干出个样子来,带领乡亲们克难攻坚,彻底改变穷山村的面貌。
那么,毕家上流的出路在何方?是靠山吃山吗?毕仕俊苦思冥想,夜不成寐了。
为了全面掌握毕家上流村的地貌与环境,毕仕俊背着布兜,揣着冷馍,行走在9个自然村的村庄与山地。渴了,喝口凉水,饿了,啃口冷馍,朝出晚归,马不停蹄,他将毕家上流的山山水水与一草一木都记在了心里。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久,毕仕俊便先后带领毕家上流村的两委成员走出去取经。江苏的华西村、蒋巷村,浙江的滕头村以及广州与珠海等地的社区都留下了他们的寻访求知足迹。随后,他们又到科学院所与大专院校学习有关产业发展和国家对农村的扶持政策,并将专家请到村里来,进行现场指导。
走出去,请进来,毕家上流村两委成员的视野开阔了,眼界提高了,思想敏锐了,寻求脱贫致富的愿望则更加强烈了。
毕家上流的优势在哪里?短板又是什么?这是毕仕俊反复揣度思考的问题。
有了调查研究与经验借鉴,毕仕俊已经胸有成竹了。他意识到,村子的区域广阔与自然资源丰富是优势,濒临山区,交通不便是劣势。要想富,先修路,路通了,才会给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只有修好了路,毕家上流村才能有出路。
自古华山一条路,毕家上流村又何尝不是如此。然而,唯一一条通向村外的毛杨路却是一条羊肠般的土路。它狭窄逼仄,崎岖不平,过河还要脱鞋涉水。走在这条时断时续的小道上,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骑着自行车,一不小心,就会撞上石头,随即人仰车翻。路难走阻隔了村子与外界的交流,从而信息闭塞,使毕家上流人长期处于自我封闭的状态。毫无疑问,毛杨路是掣肘毕家上流村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因此,整修毛杨路,打通毕家上流村通往村外的大道,成了毕家上流村两委成员与全体村民的强烈共识。
然而,山路十八弯,每一弯都是一块难啃的骨头。有巨石挡道,有沟壑拦路,有小河阻截,修整毛杨路无疑是难上加难,令人望而却步。
村里穷得叮当响,要钱没钱,要东西没东西,这路怎么修?有人发出了如此感叹,语气里有绝望,更有不甘。
愚公能移山,毕家上流村就不能修毛杨路?
面对重重困难,毕仕俊没有一丝畏难与动摇,目光里透着刚强与坚毅,他信心百倍地对乡亲们说:是的,咱们什么都没有。可是,咱们有人,有石头,有铁锹,有小车。咱们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就是用小车推,也能推出一条路来!
毕仕俊没有什么豪言壮语,质朴而坚定的话却让乡亲们备受鼓舞,有了战胜困难的底气与力量。
共产党员跟我上!随即,毕仕俊身先士卒,挥动着镐头冲上了修路第一线。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毕仕俊的带领下,乡亲们带上自家的工具出现在毛杨路上。搬巨石,填深沟,固岩层,夯路基,肩扛手抬,车拉人推。饿了,啃一口自带的干粮。累了,躺在土堆上歇一会儿。经过几百个日日夜夜的艰苦奋战,一条水泥路面的毛杨路终于建成通车了!
打开一扇窗,自然会透进一片阳光。
打通一条路,自然联通了村外的世界。
有了宽敞平坦的毛杨路,村民们进出村子方便了,外面的人也可以进来了,毕家上流村开始兴办一些小型企业。于是,沙场、建材厂、石料厂、文具厂、鞋帮厂、建筑安装公司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与此同时,9个自然村的道路也一一进行整治。夜以继日,挑灯奋战,十年治路,当新世纪的钟声敲响的时候,毕家上流村的道路已经实现了外延内联和区域交通全覆盖,通车里程达到了20余公里。
时至此时,乡亲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普遍的提高,烈军属、五保户、困难户等也有了一定的补助。为鼓励本村子女刻苦学习,成为国家栋梁之材,每位考上大中专院校的学生都获得了适当的奖学金。
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青岛市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毕家上流村已经是李沧区城域的一部分,但是,还没有一辆公交车直达这里。每当毕仕俊与村民们同坐一辆128路公交车,在离毕家上流村还有几里地的终点站下车的时候,他都会产生强烈的心理波动。伫立在站牌下面,看着乡亲们扶老携幼地往村里走去,毕仕俊感到了一阵阵的心痛。开通公交车,让村民们出行及市民前来游玩更加便捷成为毕仕俊心中的头等大事。于是,肩负着乡亲们的期望,他一趟趟地到有关部门走访,表达毕家上流村人的迫切心情。功夫不负有心人,1998年的初夏,在公交公司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128路公交线延长,开到了毕家上流的村口。从此,毕家上流村结束了没有公交车的历史,真正融入了繁华的都市。
毕家上流村终于摘掉了扶贫村的帽子,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致富还是毕家上流人的一个梦想。
十年了,毕仕俊带领乡亲们走过了一段艰苦创业的时期,一路走来,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痛楚。毕仕俊意识到,脱贫只是起步,现行的经营模式已经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些年来,他与两委班子的成员们处心积虑,绞尽脑汁,始终在寻找着一条通往共同富裕的道路。
现在,有了十年的苦苦探索,毕仕俊更加稳健成熟了,他已经不能满足于现状,追求的目标越来越高远。这个时候,面对绵延不断的群山,进入不惑之年的他一次次地问着自己:毕家上流村的致富之路究竟在哪里?
毕仕俊深深知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是我们党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在他的引导下,毕家上流村党支部与村民委员会成为一个团结而有凝聚力的领导集体,将村民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是他们始终坚持的原则。
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支部要看班长。作为一班之长,我必须首先以身作则,要给老百姓当好家,要给老百姓谋划好安居问题、就业问题、养老与医疗保险问题。这是毕仕俊常说的一段话。
有道是,一心不可二用,由毕仕俊带头,两委成员里有个人企业的一律退出经营,从而能专心致志地为村民们服务。
总结走过的路,研讨未来的方向,毕仕俊与两委成员就如何坚持改革开放,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经过多个专题研究会,一班人达成共识,终于找到了一条适合毕家上流村全面致富的发展战略,那便是,坚持以改革开放为中心,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将绿色生态保护作为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持之以恒,坚持不渝,让青山绿水成为毕家上流最亮丽的名片,更成为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与新平台。
致富不是杀鸡取卵,也不是竭泽而渔。这是毕仕俊始终坚守的信条。
运筹帷幄,审时度势,在2001年的岁末,毕仕俊果断地提出了一个响亮而超前的奋斗目标:向青山绿水要真金白银!这是宣言,也是号角,更是毕家上流人远大的梦想。
然而,毕家上流村山多而贫瘠,站在山下,放眼望去,裸露的山体伤痕累累,丑陋不堪,如同一个个衣衫褴褛的乞丐,青山绿水犹如空中楼阁。但是,这是毕家上流人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根基,是养育他们的母亲。孩儿不嫌娘丑,现在,亲爱的母亲病了,她的子孙们就应该承担责任,为她细细疗伤,让她重新美丽端庄起来。
北顶、花坡、百石沟、姜家庵子……毕家上流有大大小小几十个山头,名称各异。现在,它们有了一个共同的新名字,那就是百果山。顾名思义,这三个字蕴含着毕家上流人的美好愿望。人心齐,泰山移,毕家上流人拧成了一股绳,誓将这些光秃秃的山头绿化打造成山清水秀的百果山农业生态园,在“山、水、林、果、花、农”这六个字上做一篇大文章。
千里之行,始于脚下。不久后,一支由六十多人组成的专业绿化队伍正式成立了。这是一支特殊的队伍,其成员来自9个自然村,多为各有所长的能工巧匠。
别的村在盖厂房,招商引资,咱们却要上山去栽树,这是想干什么啊?有不解的村民小声嘀咕道。
村民的一时不解并没有出乎毕仕俊的意料,实际上,自他十年前就任毕家上流村党支部书记那天起,就探索了许多致富的路。但是,一些小企业的兴办虽然解了燃眉之急,却并没有找到一条能彻底改变山村面貌的路。现在,他与两委班子成员通过认真调研,认准了发展绿色经济这条路,就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绝不能半途而废。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冒着零星的雪花,绿化队在队长毕快德的率领下浩浩荡荡地上山了。锨、镐、水桶,像整修毛杨路一样,他们自带工具。
这一干就是十几年,战天斗地,风雨无阻,绿化队的人员也换了好几茬。事到如今,许多绿化队员都还记得当年上山栽树时的情景:
山上根本没有路可走,树苗和水全靠人抬肩挑。刨树坑的时候,遇到岩石,一镐刨下去,火星四溅,虎口震得生痛。
大的树有四五百斤重,得由五六个人往山上抬。遇到陡坡,下面几个人吃力地扛着,上面还得有几个人拼命地往上拽,真是不容易啊!
上午七点钟上山,一批树苗必须当天栽完,有时候晚上八九点钟才能下山。秋天栽树的时候,突然下起大雨来,也不能收工。因为树根上的土球一旦破坏了,就影响了成活率。浑身上下都被浇透了,那个冷啊,冻得嘴唇发紫,上牙咬下牙。
绿化队成员的回忆很朴实,却真真切切地反映了当年的艰苦。冒酷暑,顶严寒,风里来,雨里去,无论环境多么恶劣,毕家上流的绿化队也从来没有退却。再苦再累,也没有人抱怨过。他们知道,这是在为自己的家栽树,是在美化自己的家乡,是为了家乡致富创造有利的条件。
脱贫难,致富更难。古有愚公移山,为的是给自己开辟出一条走出大山的路。今有毕家上流人上山栽树,为的是打造一片青山绿水,铺就出一条致富之路。
铢积寸累,集腋成裘,只要坚持不懈,必将硕果累累。从那时起,毕家上流先后引进了香樟、紫薇、五角枫等生态性林木80多个品种,26万株。美国凯特杏、红梨、日本甜柿、猕猴桃、玫瑰香葡萄、山楂、枣庄石榴、沾化冬枣等经济型果木20余种,5万多株,绿化山地650余亩。百果山农业生态园里共有植物约1300种,野生动物近200种,绿地168.7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70%。与此同时,开通建成了10公里环山路,5000多米的人行观光小径,3条2800米长的樱桃沟,400米长的仿木瓜果长廊和200米长的花廊。绿化与美化了水库周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景点。
当年,毛杨路的整修为毕家上流村打开了一扇通往山外世界的窗口,让毕家上流人受益匪浅。现在,它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毕家上流发展的需要,打通贯穿整个村庄的天水路已经迫在眉睫。于是,毕仕俊四处奔波,寻求扶助。
2002年底,在上级领导与有关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天水路正式建成通车了。宽敞的沥青路面,洁净的绿地花坛,先进的交通设施,天水路成为毕家上流村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从此以后,毕家上流村真正与喧嚣的都市融为一体,进入了全面发展的快车道。
2004年,毕家上流村完成了村委会改为居委会的工作,成为青岛市李沧区的一个社区。名称的改变不仅仅有行政区划的意义,更意味着毕家上流的新生与重塑。今非昔比,毕家上流已经脱胎换骨,丑小鸭变成了小天鹅,犹如凤凰涅槃一般。
似乎在转眼之间,又是十多年过去了,百果山农业生态园万木葱茏,山花烂漫,以秀美的姿态出现在世人的面前。
青岛市中小学素质教育基地、广业休闲度假村、中华睡莲世界等项目陆续在此落地。
青岛市市级森林公园、青岛市农业生态旅游示范点、AAA级国家旅游景区,一连串的荣誉称号纷至沓来。
毕家上流社区旧貌换新颜,一时声名远播,成为山清水秀而风景怡人的都市桃花园。
就是这样,在毕仕俊的带领下,毕家上流人卧薪尝胆,奋发图强,让社区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闭塞落后而一穷二白的山村到开放振兴而丰衣足食的社区,他们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超前的绿色经济意识与坚韧的顽强拼搏精神是毕家上流社区走向成功的秘诀,毕家上流人靠自己的双手开创出一片新天地,让人刮目相看,赞叹不已。
上帝总会眷顾在逆境中坚强的人,幸运之神更加偏爱为了理想而奋发进取的强者。当时光的车轮行走到2008年的时候,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出现在毕家上流人面前。毕仕俊意识到,抓住这个机遇,毕家上流社区将会实现质的飞跃,向青山绿水要真金白银的美好愿望将成为现实,从而福泽毕家上流人的子孙后代。
机不可失,时我不待,于是,毕仕俊带领着毕家上流人向着一个新的目标进发了。
穷则思变,不向命运屈服,刚强而智慧的毕家上流人就这么用辛勤的汗水倾力打造出了有都市桃花源之称的百果山农业生态园。
春有百花齐放,夏有绿树成荫,秋有层林尽染,冬有苍松叠翠,百果山四季有景而景各有不同,是人们度假休闲的绝佳去处。
2008年初,青岛市申办世界园艺博览会的消息不胫而走,引起市民的广泛关注。
百果山农业生态园无疑是青岛世园会园址的最佳选择,抱着坚定的自信,毕仕俊到市、区主管部门游说,亮出了百果山农业生态园这张响当当的名片,深深地打动了决策者。经过反复调研考察,选址最终确定于毕家上流社区的百果山。
2009年9月15日下午,在西班牙萨拉哥萨举行的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第61届会员大会上,青岛申办代表团经过简短而精彩的陈述和完美的答辩,得到了全体与会委员的一致认可和广泛支持,最终获得了2014年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主办权。
让生活走进自然,这是中国2014年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主题,这也是首次在中国临海城市举办的具有山地型特色的世界性园艺展会。
2009年11月13日,由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主席杜克·法博先生、副主席和田新也先生、秘书长沙克先生组成的考察组在中国花卉协会和青岛市有关领导及相关人员的陪同下对青岛市进行了实地考察。来到百果山,杜克·法博一行被眼前美丽而迷人的景色所吸引,夸不绝口,对世园会会址的选择表示十分赞同。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世园会落户百果山,毕家上流社区立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先有百果山,后有世园会,根据规划,百果山上原有的三平方公里山林区将全部保护下来,一棵树不动,一棵草也不动。
向青山绿水要真金白银,毕家上流人的美好愿望终于实现了。得到喜讯,居民们欢呼雀跃,奔走相告,整个社区顿时为之沸腾,成了欢乐的海洋。
10月1日,是国庆节,毕家上流人将最隆重的庆祝活动定在了这一天。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天空中有星星闪烁,崂山脚下一片寂静,而在毕家上流社区,庆祝活动正进入高潮,男女老少们倾巢出动,争先恐后地涌向广场,尽情地表达着自己心中的狂喜。
鞭炮齐鸣,彩旗招展,锣鼓队、腰鼓队、秧歌队伴随着冲天的礼花载歌载舞,彻夜狂欢。看着父老乡亲们忘我的欢喜与兴奋,毕仕俊再也按捺不住自己喜悦的心情,从鼓手的手中接过鼓槌,用力地敲打起来。
咚,咚,咚咚……
毕仕俊敲打出的鼓声震天撼地,犹如铿锵有力的心跳声,瞬时与乡亲们的锣鼓声汇合在一起。
近二十年来,毕仕俊带领两委一班人,紧跟改革开放的步伐,与父老乡亲们同呼吸,共心跳,殚精竭虑,不计个人得失,一心一意地为毕家上流谋发展,树立起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现在,梦想成真,毕家上流社区以世园会的举办为契机,将踏上一条全面振兴的康庄大道,这是毕仕俊最为高兴的事情。
热烈的庆祝活动持续了一周的时间,收起欢庆的锣鼓,一个艰巨而史无前例的大拆迁摆在了毕仕俊面前。
有道是,拆迁难,难于上青天。这是因为,拆迁牵扯到每个人与每个单位的切身利益。坦白地说,毕家上流社区的拆迁难度更大,为给世园会提供场地,辖区内的9个自然村的近千户人家、16栋自建楼的544户居民、38家大小企业、2000多位祖先的墓穴全部都要如期迁移,不能耽搁。
举世闻名的世园会选址在百果山,是造福桑梓并福祉后人的大好事,这个道理毕家上流人都明白。所以,他们热切地盼望着拆迁,从此告别昏暗潮湿的平房,早日住上宽敞明亮的楼房。但是,拆迁政策是怎么定的?一套旧宅能换几套楼房?社区能不分近疏而一碗水端平吗?种种疑问在居民的心里反复地念叨着,忧虑也越来越强烈。这个时候,人们将探寻的目光聚焦在了毕仕俊身上。
人非圣贤,谁又能超凡脱俗,活在真空的世界里?作为社区的一员,毕仕俊充分理解居民们的心思,他知道,社区几百年留下的历史问题都要在这一次整体拆迁中得到完善解决。他与班子成员们责任重大,不能有任何过失。世园会是青岛市的重点项目,区政府、办事处等有关部门都非常重视,多次开会研究,确定了总体方针。公证处、公检法司等职能部门也及时跟进,提供法律保障。
公平、公开、公正,我们一定要以民为本,实现和谐拆迁!毕仕俊在社区两委会上斩钉截铁地说。
无规矩,不成方圆,确定了这个原则,毕仕俊与徐立忠等两委班子成员怀着一颗热腾腾的心,走街串巷,登门拜访,投入到拆迁工作之中。
社区办公室成了最繁忙的区域,每天都会有上百人前来询问。细致周到的政策讲解,苦口婆心的心灵安抚,问题一个个地迎刃而解,居民的种种顾虑消除了,而班子成员们已是口干舌燥,筋疲力尽,嗓子都说哑了。
有道是,一人为私,两人为公。做好了拆迁政策的讲解工作,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们又两人或者多人一组分赴各个自然村,对居民的宅地进行精准丈量,确认面积,并最终由户主签字认可。
十多天之后,艰苦而细致的前期准备工作进行完毕,为确保拆迁工程的如期完成,毕家上流社区争分夺秒,在与时间赛跑。
2010年10月20日,毕家上流社区旧村改造动员大会在社区广场上如期举行。
同样的广场,同样的人员。近一年前,这里曾响起庆祝世园会落址百果园的锣鼓。今天,毕家上流社区上至九十岁的老人,下至几岁的孩童,顶着深秋的冷风,再次集结。
依然有红旗招展,依然有彩带飞舞,不同的是,父老乡亲们的心情是复杂的,既有对新生活的迫切向往,也有对家乡的难舍难分。他们知道,离开养育了几十代人的故土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回迁安置小区尚未开建,居民们将四处临时租房,几十年的老邻居从此分离,难得见面。动迁的那天,在鞭炮声中,居民们纷纷在老屋前拍照留念,相互道别。在最后象征性地关上院门的那一刻,许多人禁不住百感交集,热泪盈眶。
别了,亲爱的故乡!我永远不会忘记这块生我养我的地方,在梦中我还会回到这里!人们在心里默默地说。
运筹帷幄,旗开得胜,近千户居民的顺利迁出为整个大拆迁开了个好头。接着,16栋自建楼的544户居民与38家企业也先后全部按时迁出。
孔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人不可忘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敬祖崇祖的传统,毫无疑问,祖先在中国人的心里是至高无上的。现在,安葬着毕家上流人的2000多个先人的墓区就要全部迁移了。根据规划,毕家上流社区将另建一座陵园。为了让先人们的遗骨有个临时的安放之地,社区迅速建造了一处简单的骨灰堂。
上香,燃纸,磕头,毕家上流人分别跪拜自己先人的墓前,眼含泪水,倾情诉说:先人们啊,今日的毕家上流已经不是一个让人瞧不起的穷山村了,后人们都过上了幸福的日子。世园会看中了咱们这块风水宝地,是毕家上流人的荣耀啊!迁坟是为了毕家上流更美好的明天,如果您地下有知,也会含笑九泉的。等新陵园建好了,再把您请回来,让您也看看毕家上流的秀丽风光……
毕家上流社区居民与企业的拆迁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2000多座祖坟的迁移难度最大,也只用了半个月。如此大规模的拆迁进行得异常顺利而神速,而且没有一个钉子户,这在李沧区东部区域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这是令人惊叹的毕家上流速度,这是引人注目的李沧奇迹。
毕家上流人朴实而坦荡,他们识大局,顾大体,是新时代居民的榜样。时任青岛市委书记的李群同志亲自作出工作批示,对毕家上流社区以民为本的和谐拆迁予以充分肯定,号召全市学习毕家上流社区的拆迁工作经验。
一切为了世园会,毕家上流社区为此贡献了2098亩土地。在世园会期间,又免费提供了7000余平方米的办公用房。毕家上流人全心全意地配合世园会搞建设,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称赞。
在世园会紧锣密鼓建设的同时,毕家上流社区的回迁安置房工程也在阵阵礼炮声中全面开工。
毕家上流社区的老百姓为世园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一定要拿出最好的位置来,为老百姓盖最好的安置房,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老百姓。毕仕俊在社区党委会上多次这么强调。
为保证这项百年大计的工程建设,社区党委安排一名专职副书记靠在工程一线,负责协调与调度,督促施工方严格履行国家工程管理质量体系。此外,社区又成立了由15名各行业的专家和社区资深人士组成的质量监督小组按期巡查,为建设高品质的安置房进行保驾护航。
春来暑往,经过五年紧张而有序的精心筹备,2014年4月25日,举世瞩目的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在百果山隆重开幕了。
一时间,国内外的嘉宾与游客蜂拥而来,车水马龙,人气爆棚,毕家上流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华与喧嚣。
辛勤的付出得到了丰厚的回报,毕家上流人喜上眉梢,他们感激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更感谢当家人毕仕俊。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有了绿水青山,才收获了真金白银。毋庸置疑,世园会为毕家上流社区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应与经济效应。那么,毕家上流社区如何以此契机,进入一个全面发展的新时代?这是摆在毕家上流人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前思后想,反复琢磨,一心为百姓谋幸福的毕仕俊又一次陷入了深思之中。
在世园会开园期间,毕家上流人日夜盼望的回迁安置房上流家园竣工了,在外租房4年多的居民们终于盼来了回迁的日子。
上流家园分ABC三个区域,AC区位于天水路两侧,B区则位于世园大道,均处交通与商业发达的黄金地段。为打造岛城一流小区,上流家园在设计上以世园会的时尚典雅与百果山的质朴浑厚为依托,营造出了一种轻松惬意的生活氛围。
2014年12月17日上午9时,居民回迁安置启动仪式在礼炮与锣鼓声中举行,998户居民难掩喜悦之情,井然有序地抓阄选房,然后皆大欢喜地乔迁新居。
毕仕俊与毕家上流社区两委会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上流家园的户型与景观设计均堪称一流,各项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成为青岛的一流小区。
四处租房的毕家上流人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从过去低矮破落的平房,到今天宽敞明亮的楼房,反差巨大,搬进装饰豪华的新居,许多人激动得晚上睡不着觉。
哎呀,住上这么好的房子,我晚上做梦都笑醒了。一位居民见了当年的老邻居,喜形于色地说。
是啊,这都得感谢咱们的好书记仕俊呢。一位九十岁的老太太笑得合不拢嘴,对好书记毕仕俊赞不绝口。
没有改革开放,就不会有毕家上流社区幸福的今天,毕家上流人既是改革开放的实践者,又是受益者。
对于毕仕俊来说,居民的赞扬是对他的肯定,更是莫大的鼓励。毕仕俊心知肚明的是作为社区的党委书记,他代表的已经不仅仅是他个人,而是党的惠民与富民政策的具体执行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当好毕家上流社区的领头人,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社区的老干部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为社区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毕仕俊尊敬并关心老干部,善于倾听老干部的声音,这既是对老干部的体贴,更是毕家上流人一种尊老精神的传承。年轻有为的毕仕俊带领毕家上流人创出了一片新天地,老干部们看在眼里,喜在心里,甚感欣慰,他们是社区各项工作的坚定支持者。
十个指头有长短,一树李子有酸甜,毕家上流社区的居民自然不会生活在同一个层次。同在一个屋檐下,面对弱势群体,特别是他们遇到的困难之时,毕仕俊与社区两委总会及时地伸出援手,为他们出谋划策,排忧解难。
毕仕俊尊老爱幼,乐善不倦,连续多年来,社区党委的每次改选,他都是以满票当选。毫无疑问,他是毕家上流社区最受信任的人。
通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建成了风景如画的AAA级景区百果山农业生态园。但是现在,毕家上流社区将它贡献给了世园会,留给他们的是三千多亩尚未优化改造的山岭。
经济基础与发展平台已经今非昔比,毕家上流社区进入了后世园经济时期。那么,毕家上流社区的下一步究竟应当怎么走?如何才能取得新的突破?是否还要坚持绿色生态发展的道路?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个时候,习近平总书记的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再次在毕仕俊的耳边响起。
毕仕俊认识到,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从历史角度看,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我们党和政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毕家上流社区要快速发展,必须要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建设美丽的毕家上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有了明确的方向,毕仕俊提出了“留好、占好、建好”的六字方针,具体到实际工作中,那便是,坚持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绿色生态的发展道路,继续修路,栽树,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倾力再打造建设一个风光旖旎的百果山森林公园。
于是,修路大军出现在一条条蜿蜒的山道里,绿化队伍爬上了一座座山岭,毕家上流人精神抖擞,继续优化树种,改造环境,再次向着一个伟大的目标进发了。现在,已是鸟枪换炮,有了现代化的机械设备,各项工程进度突飞猛进,面貌堪称日新月异。
历史总是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世园会之后,毕家上流人就这么开始了第二次创业。齐心协力,埋头苦干,刚强而执著的毕家上流人要再创造一个人间奇迹。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作为社区党委书记,毕仕俊始终将党建工作当作重中之重。他深深懂得思想理论在党建工作中的重要性,只有用先进的理论与坚定的思想武装头脑,才能做好当家带头人,也只有恪守党员的高风亮节,才能获得群众长久的信赖与拥护。这些年来,在毕仕俊的引导下,社区党委成为有凝聚力、有感召力、有创造力的领导班子,为毕家上流社区的再次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毕家上流社区共有党员139名,是全社区各项工作推行的最坚定的支持者与参与者。每名党员都与多家居民联户,送去党的关怀,带回居民的呼声,“党居共建”收到了良好效果。
路还是那些路,山还是那些山,五年过后,路畅山美,锐意进取的毕家上流人果然又打造建设出一个更加秀丽迷人的百果山森林公园。
天地佑先祖,山水润子孙。2017年11月16日,毕家上流祖先碑落成仪式在郁郁葱葱的新建陵园百福园里隆重举行,2000多位先人从此回归故里,入土为安。高高的山坡上,一个个由大理石砌成的墓穴里埋葬着毕家上流人的祖先,儿孙们希望,先人们安眠于此,能看到毕家上流人的幸福今天。
小社区,大舞台,百果山森林公园的建成为发展绿色生态旅游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于是,仿明代建筑的北山佛像艺术馆、上游小院民俗餐饮特色实验区、青少年营地、荷兰小镇欧陆风情特色民宿区等旅游景点与设施相继建成营业。
省级原生态旅游景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全国乡村旅游特色村、中国最美村镇……百果山森林公园连创佳绩,频得桂冠。
2017年,毕家上流人如愿以偿,百果山森林公园获得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称号。
如果将4A景区世博园加起来,咱们百果山已经是8A景区了。有人自豪地开玩笑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百果山再次华丽转身,成了一个巨大的聚宝盆。
毕仕俊以此为契机,成立了百果山森林公园管理有限公司,旗下包括房车营地、拾光民宿、大锅小灶等食宿一体的旅游设施。与此同时,动物园、百果山农疗基地、作家书屋等也相继建成。游人们兴致勃勃地来到百果山,尽情享受着绿色之美,生态之美。
山虽美,没有文化底蕴便显得轻浮而不够厚重。在毕仕俊的主导下,为了将百果山打造成文化艺术之山,毕家上流社区与北京著名的文化经营团队合作,成立了百果山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建了7000余平方米的百果山民族风情写生创作基地与百果山美术馆,先后举办了一系列高端的学术性艺术研讨与展览,在全国引起了较大反响。数十位全国著名画家应邀入住基地,进行艺术创作与教学研究。目前,百果山写生基地已经成为李沧区乃至青岛市的一张光彩夺目的文化名片。
与时俱进,意识超前,毕仕俊着眼于近年来兴起的中医养生旅游热点,以百果山森林公园为基础,种植中草药,将中医药、旅游、养生有效结合,规划建设中医药养生中心、中医药体验中心、中草药种植千米观赏带。毕家上流社区要通过这些绿色生态项目的建设,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同步提高,真正发挥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的引领带动作用。
有人说,百年大计,教育为先。又有人说,教育是育人之本。毕仕俊认为,毕家上流小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以绿色生态为依托,也需要出类拔萃的人才来实现。于是,进军高端教育产业提上了毕仕俊的议事日程。在毕仕俊的主持下,自2016年以来,毕家上流社区先后与国际和国内高端的专业教育机构合作创办引进了青岛启慧双语学校与MTI国际学校。其中,青岛启慧双语学校是一所注重学生全人成长的高品质国际化双语学校,提供小学至高中12年一贯制学历教育并附设双语幼儿园。MTI国际学校在中国亦有20年办学经历,并已开设7家国际学校。两所高端教育机构的落户,标志着高端教育事业已成为社区今后主要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毕家上流社区彻底摘掉了贫穷落后的帽子,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一步步走向了富裕之路。
谋福利,保民生,创建高品质的社区生活,让毕家上流社区成为和谐家园是毕仕俊始终不渝的追求目标。
如今,上流家园里草木青翠,花团锦簇,医院、敬老院、幼儿园、休闲商业、银行、餐厅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居民们告别了过去的农耕生活,安居乐业,其乐融融,尽情享受着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
近几年,毕家上流小区建立了人才数据库,为居民就业提供了可靠的保障,200余人在社区的各个岗位上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与此同时,一大批在外工作的年轻人被家乡的新面貌所吸引,重归故土,加入社区就业或创业行列。
早在2001年,毕仕俊便在李沧区内率先为社区居民购买了养老、医疗保险。几年来,社区每年为居民交纳养老金、医疗保险等费用高达800余万元,使社区实现了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险的全覆盖。每年度,过节与每季度发放各种福利共计近500万元。为解决社区居民失地后的生活困难,社区每年还拿出1800万元,发给社区股民和居民。此外,每年社区还支出30余万元用于80岁以上老人和伤残人员的帮扶和慰问,支出40余万元用于对退休人员的慰问。毕家上流人由此实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享受着天伦之乐。
时至今日,一个以绿色生态为支撑,集旅游、休闲、度假、餐饮、养老等现代服务业为一体的产业经济群已骄傲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饮水思源,结草衔环,毕家上流的巨变离不开党的改革开放的英明决策,而毕仕俊作为一名党的基层干部,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廉洁自律,锐意进取,社区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的开拓精神与无私奉献让居民们铭记在心,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与爱戴,被亲切地称为百果山的新愚公。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富民兴鲁劳动奖章、青岛市劳动模范、山东省劳动模范、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等一个个荣誉接踵而来,实至名归。
“荣誉既是肯定,亦是责任,作为毕家上流社区的党委书记,我将以更加努力的拼搏来回报党组织对我的鼓励和居民们对我的信任。我将一如既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习近平总书记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做一名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奋斗者。”面对沉甸甸的荣誉,毕仕俊如是说。
毕仕俊的话掷地有声,气壮山河。
生于斯,长于斯,毋庸置疑,毕仕俊是大山之子,毕家上流人是大山的儿女,他们用几十年如一日的艰苦奋斗,共同铸造了顶天立地的大山之魂。
这魂是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
这魂是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
这魂是持之以恒的执著性格。
这魂是敢为人先的超前思维。
……
我们相信,这由血汗凝成的大山之魂将由毕家上流人一代代地传承下去,福荫子孙,永不磨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