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问题研究

2018-11-14 06:32:20王毓贤河南开封475000
新生代 2018年12期
关键词:生态旅游自然保护区保护区

王毓贤 河南开封 475000

一、自然保护区概述

(一)自然保护区的概念

指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的区域[ 韩德培,陈汉光:《环境保护法教程》,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

(二)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历程

1.创立阶段:20世纪中叶,在秉志、钱崇澍等多位科学家的建议下,我国启动了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工作。1956年,广东省建立了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它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它的建成,标志着我国保护区事业开始起步。到1956年底,我国建立了19处。

2.缓慢发展阶段: 1966年到1971年,我国经历了特殊的历史时期,保护区事业在这个时期处于完全停滞状态。1972年,人类第一届环境与发展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国保护区事业重新焕发生机。到1978年底,累计建立34处[王志臣:《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探讨》,载《林业资源管理》2012年第6期。

3.快速发展阶段:随着改革开放进程加快,我国从1979年进入了保护区事业的快速发展阶段。1992年7月31日,我国加入了《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这些在我国保护区发展史上均是难以抹煞的一笔。

根据2015年《中国环境状况公告》公布的数据,截止2014年中国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2740个,总面积约147.03万km,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4.8%。截止到2018年2月,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录已经收录了469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罗菊春,王灵艳:《论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问题》,载《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5-5-15。

二、我国生态旅游的现况及突出问题

(一)我国生态旅游的现状

尽管2008、2009年的金融危机带来了全球总需求的疲软,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旅游业发展的动力依然强劲。《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2009年12月1日正式发布,首次提出了“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提出的5大措施指明了旅游产业升级方向[梁留科,曹新向:《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初探》,载《生态经济》2006年第3期。]。这将为我国旅游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根据此前世界旅游组织作出的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家。独特的自然资源是自然保护区所要保护的对象,但同时也是保护区在开发过程中最具竞争力的资本。目前大多数的自然保护区都已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旅游项目,没有开展的也在积极筹备[ 汪丽,王兴中:《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周边城镇生态旅游整合开发研究》,载《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第6期。]。

(二)“生态旅游”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许多开展生态旅游的地区只注重经济效益,忽视环境保护,使当地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在开展生态旅游过程中造成环境污染与破坏的主要原因:

1.粗放开发,盲目利用生态旅游资源。许多保护区的有关部门在开发生态旅游资源时,缺乏深入的调查和全面科学的论证、评估与规划,个别保护区甚至在资源本底调查尚未完成,对保护对象的特点和规律还不完全掌握的情况下就开展生态旅游。

2.缺乏科学的管理。保护区的多头管理现象严重影响了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科学管理,如风景区归建设部管,森林公园归林业部管,自然保护区归环保局综合管理,存在政出多门、推诱扯皮、利益冲突等问题,自然环境成为其中的牺牲品。生态旅游区、当地社区和政府、保护区主管部门、经营部门之间的相互排斥与冲突多于合作与协调。

3.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许多开展生态旅游的地区,其实际做法离生态旅游的要求相差甚远,普遍缺乏对生态旅游真正内涵的理解,实际上仍是以获取最大经济利益为主要目的[ 朱璇,朱海森:《我国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的问题和对策——来自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的调查》,载《生态经济》2007年第11期]。已经开展旅游的自然保护区还没有建立自己的旅游管理规章,对保护区无法形成真正有效的管理。

4.保护区旅游投入水平低。开展生态旅游对保护区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保护、科研、宣传、教育、监测等各项功能全面发挥。然而,大多数保护区科研基础薄弱,缺乏依赖科学信息的管理和措施;保护区基础设施落后,环境教育和科普教育滞后;大多数保护区资金不足,导致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建设不适应生态旅游发展的需要[ 王志臣:《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探讨》,载《林业资源管理》2012年第6期。]。

三、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建议

(一)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一切经营活动都要坚持以环境资源保护为前提

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是建立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的基础上的,没有完整的生态资源,生态旅游就无法达到可持续发展。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在取得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要把对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这是保护区自身发展的需要。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的一切旅游经营活动要体现在对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的科学组织管理和保护上,以使自然保护区的资源环境得到改善、美化。在发展生态旅游相关项目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资源保护为中心的导向机制,保护是开发利用的前提,资源保护要贯穿在开发的整个过程中。

(二)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核心是坚持生态和经济效益最优原则

在保护和发展的矛盾关系中,保护区应该坚持生态和经济效益最优的原则。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业效益最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通过生态旅游保护区获得经费补充;自然环境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系统比较完整;社区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自然环境质量有所提高;达到科普和生态教育的目的[ 宗雪:《我国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载《林业资源管理》2013年第3期。]。这就要求保护区在发展生态旅游业的过程中要建立生态旅游评估制度,对自然资源状况进行评估和临测,确定生态环境质量和承载量,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合理安排旅游项目和旅游开发强度,根据环境条件和游客承载量制定生态旅游发展规划,做到定点、定线、定量、定时旅游,使之不超过自然破坏的临界点,杜绝有损生态系统完整的过量旅游活动,坚持经济效益服从生态效益的原则。

(三)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

可持续发展强调的是环境与经济的协调,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其核心思想就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它所追求的目标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的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不对后代人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鉴于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是一种不同于一般旅游资源的特殊资源,其价值具有它的原始性和整体性,旅游景区的经济效益也直接受到影响。显然,发展与保护是可持续旅游发展的一对核心。只有从战略高度上充分认识保护区的生态问题,用生态学的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来开发和规划生态旅游,做到保护区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才能使保护区的旅游业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产业。

猜你喜欢
生态旅游自然保护区保护区
生态旅游之利弊
英语世界(2023年11期)2023-11-17 09:23:48
生态旅游的不同类型
英语世界(2023年11期)2023-11-17 09:23:46
生态旅游
英语世界(2023年11期)2023-11-17 09:23:40
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与分布
品牌研究(2021年7期)2021-11-28 03:40:50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如何保护好兴隆山保护区内的马麝
甘肃林业(2016年2期)2016-11-07 08:56:10
保护自然保护区刻不容缓
浅淡黄岗梁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现代农业(2016年5期)2016-02-28 18:42:42
我国生态旅游的开发与建设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