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山东

2018-11-14 01:16曲京溪
山东文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二姐姐夫

曲京溪

1997年。秋日。当绿皮火车,从黑龙江省的最北端,一路呼啸着驶进山东境内时,二姐坐在火车上,兴奋得像个孩子似的,她两天一夜没睡觉,只打了个盹儿。德州、济南、淄博……列车“哐当、哐当”有节奏地运行着,就像是提醒着二姐“回家、回家”。匍匐的钢轨,像是大地的血管,朝着家乡莱州的方向延伸,一如她对老家的热望。她就要回到出生和曾经寄宿过的故土了,就要见到日思夜想的爹娘,她怎么能不心情激越呢?二姐闯关东离开家乡,已经整整二十二年了啊!

当年,倘若不是被生活所逼迫,二姐怎么会狠心地离开生她、养她的故土,而远走他乡呢?

二姐属羊,出生于1955年农历十月。民间说,属羊的女人命运多舛,一辈子生活坎坷,时运不济。虽然这一说法没有科学依据可以证明,但在二姐身上却不幸得到了应验。我们兄弟姐妹七个,二姐排在中间。她从小性格懦弱,身材瘦小,不被父母所重视。然而饭量却大,一天能吃下二三斤地瓜干、玉米面儿。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这无疑是家里的一种负担。因此,1975年,还不满二十一岁的二姐,就由本家大姑做媒,说给了邻村一个自称是在东北国营农场工作的男青年。

二姐夫姓王,在家里排行第三,人称王老三。二姐过了门儿才知道。姐夫家兄弟姐妹八个,光弟兄们就六个。家里仅有四间木格窗户的旧草房;力气大的人能一脚把檐墙踹个窟窿,一巴掌把木门拍成两半儿。他们家里连饭都吃不饱,更不用说盖房子啦。为了能吃上顿饱饭,再混上个媳妇,老二、老三和六弟,就先后偷偷地投奔了在黑龙江九三垦区工作的一位本家姐姐,闯了关东。

二姐嫁过去后,她拥有的,仅有一铺炕(产权还不属于她)和她自带的嫁妆。为了逃避这困境,也是为了能夫妻团聚,不至于天各一方,二姐决定跟着姐夫也去闯关东。

她看电影时从新闻纪录片知道,大型国营农场,种地有播种机,打药用飞机,收庄稼都是联合收割机,根本用不着人动手吃苦受累的。这是她在梦中才能见到的美好景致哪!二姐带着理想出发了,她跟着姐夫,先坐绿皮火车,再坐汽车,后坐马车,来到了嫩江农场八连。这是一个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农场,是我国重要的农副产品基地之一。然而这里的一切,都与二姐两口子没有关系,二姐夫的姐夫,派人把二姐、二姐夫送到了离连部几十公里外的一个村庄,生产队把 两间旧仓库收拾出来,借给他们暂住。二姐一看那破烂的门,透着风的墙,黑洞洞空落落的屋子,忽然想放声大哭。但她安慰自己,不管怎么讲,他们终于有了自己的“窝”。

尽管他们一天三顿吃的多是高粱米、玉米碴子和咸菜头,很少能吃到面食,但毕竟能填饱肚子。干活儿也不累,一到冬天就猫冬,一年能有半年闲。起初,二姐还是感到挺满足的。但去了没几年,二姐就过得够够的了。这里靠近国土的最北边,纬度低,冬天冷得让人受不了。遇上下雪天,雪花漫天飞舞,天地一片混沌;雪停天晴,除了皑皑白雪,啥也看不见,在雪地里行走,就更难了。姐夫这个人,除了干活儿舍得下力气,别的乏善可陈,还沾了一身的坏毛病,不讲卫生,穿戴邋里邋遢,酗酒滋事打老婆。熟人寡、乡音稀,生活不习惯,二姐对前景迷惘起来:这样的日子啥时候是个头儿啊?

人如同一棵树或是一株草,虽然是远离故土,但在生命的本质里,仍然存在着对故土的一些难以说清楚的东西,恐怕这就是乡愁吧。二姐决定,等我的外甥女到了入学的年龄,一定送回老家去上学。

1983年,是我们家乡分田到户的第二年。春节前,二姐带着儿女回来探亲,这是她闯关东八年后,第一次回乡。那年,我正巧也从部队回来休探亲假。二姐瞧见家里的生活大变了样,一天三顿吃的全是白面馒头,还有大米干饭。村里原来缺衣少穿的人家,也不见一个人穿打补丁的衣裤。过年的时候,家家猪肉、牛肉、鸡肉、羊肉,鲅鱼、黄花鱼,白菜、菠菜、韭菜、西红柿,等等,变着花样吃。年前到年后才十几天的工夫,外甥女的脸上就长了肉。过了正月十五,二姐留下她女儿,一个人一步三回头的回了东北。这一去,又是十四年。

1996年腊月,因大侄子结婚,二姐第二次回老家。这一次回到家,二姐更是傻了眼,大哥在村里开起了冰糕厂,雇用了五十多名村民干活。二哥办了个加油站,经营柴油、汽油、润滑油什么的,成天拿着“大哥大”上平房去打(那时农村信号不好);开着自己的小轿车进城上店、联系业务,很是风光。村庄也扩大了三分之一的地盘儿,红砖红瓦的宽敞房屋,一溜溜、一排排,整整齐齐。村里很多人家,都添置了洗衣机、电冰箱、大彩电,甚至是空调等高档家用电器。村庄变了,变得二姐都不敢认识了。而她远远地离开了自己的出生地,生活在一个陌生的地方,二十多年在东北的生活,几乎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一切仍然是老样子。就是这样的日子,耗掉了她二十多年的青春啊。她不甘心,决计要重返家乡,为了她自己,也为了两个孩子。父母也劝她回来,父母讲,他们就像老秋黄了的树叶,不一定哪阵风吹来,他们就会落地、消失。说我二姐也是一样,很快就会变老的,叶落归根,何况现在大家的生活都好了呢。

1997年秋,二姐一家,在闯了二十二年关东后,终于踏上了回山东的旅程。

人,始终是故乡的。但乡愁,是只有离开故乡的人才会有的情愫,而且离开故乡的时间越久、距离越远,乡愁就愈浓烈。二姐使劲儿地瞪着眼睛,瞅着火车进山东后,经过的每一个车站。列车摇晃了一下,停住了,啊!她看见了“潍坊站”三个字,她的心不由地一阵颤抖。在平时,潍坊这两个字,可能显得很平常,然而今天就不同寻常了,这表示着她回到了别离二十多年的故乡啦。尽管离家还有一百八十里呢。乘上公共汽车,窗外的景致变得亲切起来,一棵棵树木挨着肩地长,路旁的月季花,正在恣意地开放,是在迎接远方的游子归来吧。

为了二姐一家的归来,父母早就做了准备,没有房子住,就住在父母家。没有耕地,父母就将他们承包的八亩果园转给了二姐;其中的四亩种粮食,解决口粮,四亩保留果树,卖了水果换零花钱。

三年后,二姐在婆家村里要了宅基地,盖起了四间新瓦房,又高大、又豁亮,一家人过上了安逸的生活。这曾是二姐的梦想哪,可闯关东二十二年没能实现,回到家乡才三年,梦想就很快变成了现实。

家乡是闻名遐迩的石材基地,山不高,也不大,却蕴藏着丰富的优质石材资源。在集体经济时代,上级只允许种植粮食,禁止搞多种经营,乡亲们守着“金山”过穷日子。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开采矿山和加工大理石的私营经济纷纷涌现,他们赚的票子,就像流水一样,哗啦哗啦的。村里把河滩地规划成了石材加工园,二姐的果园也被征迁了。二姐根据村里原承包人优先租地的政策,到银行贷了款,建了一个规模不大的大理石切割厂,不到两年就收回了投资,还清了银行贷款。之后,每年的收入都在十万元左右。家里的日子,也由温饱奔向了小康。

有了钱,二姐的眼光也放远了。她自己没多少文化,可就是稀罕文化人。她培养儿子读高中、上大学,花钱再多也不心疼。儿子也很有出息,毕业后被一家外企录用。二姐就在城里买了房子,帮儿子成家立业。这在东北,是连想也不敢想的事啊。

近年来,国家对环境污染治理抓得越来越紧,二姐家的厂子,因规模小、环保设施不配套,环保不达标,被关停整治。建设达标的环保设施,需一次性投资三十万元,二姐一下子拿不出这么多钱,就响应上级的号召,把厂子转包给有规模、有资金,环保达标的厂家经营。虽然每年减少了一半的收入,但二姐想得开,咱不能把空气、土地和地下水给污染了,那是要祸害子孙的。二姐的亲家在村里开了一家大型的装载机装配企业,二姐就让女儿、女婿为其加工配件,她做饭、哄孩子,女儿、女婿每月给她一千六百元的工资,二姐恣得一天到晚咧着嘴笑。

2017年农历十月初六,是二姐的六十二周岁生日,我和二哥回家路过她们村时,进厂问二姐是否给她庆祝一下生日?二姐正在蒸包子,她撩起围裙儿擦了擦手,让我们在矮桌旁坐下,说你们都忙,就不操办生日了。再说,现在的生活就像是天天过生日似的,用不着再单独过生日啦。说完,她指着好几个茶叶筒说,这儿绿茶、红茶、花茶什么的都有,你们喜欢喝什么茶,就自己下吧。二姐的脸上荡漾着满足的笑意。

猜你喜欢
二姐姐夫
二姐的好日子
撕情书打假
二姐
那个让我永远愧疚的二姐
漫长的收买行为
苦涩的甜蜜
喝醉的代价
你昨晚在哪
捉迷藏
开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