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锁柱 费东生
[摘要] 目的 探討新型护理干预在阶梯式亚低温治疗心肺复苏患者脑复苏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接受阶梯式亚低温治疗心肺复苏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新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Barthel指数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神经反应指数、痛感指数、语言指数、躯体活动指数、心理状态及社会活动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将新型护理干预应用于阶梯式亚低温治疗心肺复苏患者脑复苏患者中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Barthel指数和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 新型护理干预;阶梯式亚低温;心肺复苏;脑复苏
[中图分类号] R473.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8)07(b)-0141-04
The clinical effect of new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erebral resuscitation in patients with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underwent stepwise hypothermia therapy
YANG Suozhu FEI Dongsheng
Intensive Care Unit,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Harbin 1500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new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erebral resuscitation in patients with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underwent stepwise hypothermia therapy. Methods A total of 90 patients underwent stepwise hypothermia therapy in CPR in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June 2015 to June 2017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by random number table, with 4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new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control group.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Barthel index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 (P < 0.05). The neural response index, pain index, language index, physical activity index, mental state and social activity index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all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s (P < 0.05).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 (P < 0.05). Conclusion The new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promote the Barthel index and improve nursing satisfaction in patients underwent stepwise hypothermia therapy in CPR.
[Key words] New nursing intervention; Stepwise hypothermia therapy;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Brain recovery
心肺复苏是应用较为广泛的抢救技术,实施心肺复苏的目的在于一方面恢复患者的自主呼吸并有效地促进微循环的恢复;另一方面在于更好地促进脑复苏,从而真正达到治疗的目的。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预防脑缺氧以及脑水肿等不良反应至关重要,在提高脑复苏疗效的同时,能够更好地改善预后[1]。目前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治疗方法为亚低温治疗,通过实施物理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体温,从而更好地保护患者的脑组织,但给予双重治疗时,同时也会伴随着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这就对治疗期间所实施的护理方法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为了更好地达到治疗目的,本研究对90例阶梯式亚低温治疗心肺复苏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新型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收治的接受阶梯式亚低温治疗心肺复苏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均为心肺复苏成功者,且同时需要在ICU接受进一步治疗。排除标准:存在继发性高血压等严重脑血管疾病者;身体存在缺陷者;器官功能存在严重障碍者;恶性肿瘤者;精神以及神经系统疾病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42~68岁,平均(59.2±2.3)岁;车祸20例,溺水19例,中毒6例。观察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40~65岁,平均(58.6±2.8)岁;车祸19例,溺水18例,中毒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会审批,患者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内容包括健康教育、用药指导、心理护理以及饮食指导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新型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①组成护理服务小组。实施护理前选择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组成护理小组,指派工作年限较长、操作比较娴熟的护理人员作为组长,结合以往临床资料及工作经驗总结阶梯式亚低温治疗心肺复苏的相关护理资料,并进行深入学习,提前掌握好关于此种治疗方法可能存在的并发症及防护对策等。②加强组内人员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对组内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与教育,发放与此种治疗方法相关的电子版以及纸质版材料,提高护理人员对疾病相关资料的掌握程度[2]。另外,定期组织讲座用于解答护理前发现的问题,鼓励护理人员进行提问,共同探讨解决方法,在正式实施护理前对组内护理人员的护理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测评,对于测试结果较好的护理人员给予适当奖励。将护理相关资料摆放在科室较明显的位置上,方便查阅和学习。③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信息的询问,密切观察患者在治疗期间可能存在的并发症,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给予处理,并制订有效的解决方案。同时加强与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安抚其可能存在的不良情绪,避免对患者产生不良的应激反应,提高患者家属的配合度[3]。④对患者病情进行判断。护理人员正式为患者实施护理时,结合其个体病情进行评估和判断,严格按照医嘱为其使用药物,其中对于存在寒颤的患者,护理人员可遵医嘱给予对抗性的药物,包括阿片类药物、肌肉松弛类药物以及镇静类药物等。另外,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面部以及四肢末梢等部位的观察,通过利用保温物品等避免出现冻伤以及寒颤等问题,并注意保护好患者的隐私部位。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前后Barthel指数及护理满意度。①并发症评估。内容包括呼吸系统并发症(咳嗽、咳痰、咳血等)、循环系统并发症、出血性并发症及其他等。②Barthel指数。评价项目包括神经反应指数、痛感指数、语言指数、躯体活动指数、心理状态和社会活动指数,量表总分100分,得分越高,康复效果越好[4]。③待患者病情稳定能够自主活动时,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与家属共同完成对护理满意度的评价,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价,内容包括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操作技能、服务质量、患者的接受度以及体感舒适度等,满分为100分,≤80分为非常满意,60~<80分为满意,<6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
观察组神经反应指数、痛感指数、语言指数、躯体活动指数、心理状态、社会活动指数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3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3 讨论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心肺复苏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阶梯式亚低温治疗通过利用可控的低温可以使患者的代谢功能明显降低,在减少机体耗氧量后可以发挥突出的临床功效,不仅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血管通透性,同时也有效缓解了颅内高压以及脑水肿、肺水肿等症状,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血液中的氧含量,增加了复苏的成功率[5-6]。另外,阶梯式亚低温治疗能够帮助患者进入到一种类似于冬眠状态,对有毒有害物质的释放进行有效地抑制,避免对脑组织造成损害,发挥了较好的脑保护作用[7-8]。但也有研究报道指出,部分患者由于脑组织受到了不同等级的损伤,这就引起了相应的功能障碍,一方面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另一方面也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不小的威胁[9-11]。因此,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积极有效的亚低温治疗后,还需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方法对患者的脑组织进行有效地保护,但在研究中笔者发现,部分患者由于长时间处于缺氧状态,这就导致其机体本身具有的抵抗力以及免疫力较低,同时也增加了并发症发生率,对复苏质量造成了较大的影响[12-13]。
以往临床工作中实施的常规护理方法仅能满足患者的基本需求,为此我院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了新型护理干预,此种护理方法强调护理前提升护理人员服务质量以及综合技能的重要性,帮助护理人员从思想以及行动上提高对于阶梯式亚低温治疗心肺复苏的重视,更好地确保此种方法的顺利进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患者的痛苦等[9-10]。另外,此种新型护理干预方法将更加先进及全面的护理技术传授给了护理人员,形成了更加有力的护理对策,更具有预见性及个体性[14-1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与卓雪英等[16]的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结果提示,将新型护理干预应用于阶梯式亚低温治疗心肺复苏患者脑复苏中能够更好地针对引起并发症出现的高危因素进行提前处理与预防,避免了误差的产生,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17-19]。另外,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神经反应指数、痛感指数、语言指数、躯体活动指数、心理状态、社会活动指数评分较高,提示将新型护理干预应用于阶梯式亚低温治疗心肺复苏患者脑复苏中更好地发挥了康复治疗的临床优势,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了连续、及时的护理服务,更容易被广大患者接受与认可,这与韦庆锋等[20]的研究报道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将新型护理干预应用于阶梯式亚低温治疗心肺复苏患者脑复苏中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Barthel指数,提升护理满意度。由于本研究样本量有限,在收集数据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缺陷,今后将通过进一步深入研究以获得精确的结论。
[参考文献]
[1] 朱艳,陆娟.亚低温治疗在心肺脑复苏中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14,14(1):46-48.
[2] 梁冰,梁艷芬,梁娇凤,等.前瞻性护理在心肺复苏后亚低温治疗病人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6,16(4):384-387.
[3] 李海娜,兰超,李莉,等.心肺脑复苏后亚低温治疗研究进展[J].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2015,18(1):58-61.
[4] 蔡业峰,贾真,李伟峰,等.中文版Barthel指数对多中心测评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的研究[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7,4(11):90-91.
[5] 李军,李素玲.阶梯式亚低温治疗在心肺复苏患者脑复苏中的应用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9):42-43.
[6] 王东晓,廖跃斌.阶梯式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后患者神经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J].医学综述,2014,20(13):2487-2488.
[7] 邓海霞,黄丹.阶梯式亚低温配合参附注射液对心脏骤停后早期脑复苏的干预作用[J].蛇志,2013,25(2):150-152.
[8] 梁振佳,钟盛武.阶梯式亚低温治疗在心脏骤停后脑复苏中的应用[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2,34(5):663-665.
[9] 张云,顾春娟.阶梯式亚低温治疗心肺复苏后患者的护理[J].工企医刊,2013,26(4):357-358.
[10] 薄巍巍.阶梯式亚低温脑保护配合心肺复苏的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30):177-178.
[11] 张婷,胡蓉峰,张加群,等.颅脑损伤患者亚低温治疗的护理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3A):90-91.
[12] 刘秀华,孟金凤,赵华宇.阶梯式亚低温治疗心肺复苏患者脑复苏的临床疗效及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 13(2):78-79.
[13] 汪月红.前瞻性护理在心肺复苏后亚低温治疗病人中的应用探讨[J].哈尔滨医药,2017,37(2):90-91.
[14] 谢文林,张允岭.早期阶梯式亚低温对心肺复苏患者预后的回顾性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2):72-75.
[15] 袁蓓,周小平,邵艳霞,等.心肺复苏后亚低温治疗27例护理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增刊1):78-80.
[16] 卓雪英,曹秋平,卞意萍.心肺复苏后病人亚低温治疗中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全科护理,2015,13(7):618-620.
[17] 张培勇.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后幸存者神经功能和预后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20):28-29.
[18] 杨志华.亚低温治疗心肺复苏后脑复苏的效果观察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6):127-128.
[19] 聂曦明,潘速跃.亚低温治疗下心肺复苏后昏迷患者的预后评估[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3):191-493.
[20] 韦庆锋,丁广宇,张艺.亚低温技术对心肺复苏后脑功能影响的研究[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5,3(3):166-169.
(收稿日期:2017-11-30 本文编辑:王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