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莉
摘 要:小学科学课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而不是靠课堂上四十分钟的教学能实现的,所以,要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使学生具备科学的思维,主动去探索,逐步形成科学素养。
关键词:非课堂活动;科学探索;自主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能够让学生树立信心,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积极进取的科学态度,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自我调适能力,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最终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因此,小学科学课应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其科学探索的兴趣,注重培养其探究能力、自主能力。但我们从当前的小学科学课堂中发现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分析当前小学科学课的教学现状入手,提出解决策略。
一、当前小学科学课的教学现状
1.过于注重上课形式
小学科学课应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在当前的小学科学课堂上,尤其是在一些公开课上,很多教师课前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准备材料、组织教学活动,教学活动有声有色,课堂教学程序非常严谨,甚至连时间也能掐得分秒不差,学生也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但一段时间以后,对学生进行评价会发现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技能仍在原地踏步,高投入换来低效率。究其原因,教师注重的是上课形式,而没有关注到课堂上学生有没有真正参与到探索活动中。看似讨论很热烈,但很多同学并没有针对活动主题。甚至有的同学混在小组中“打酱油”,思维并没有真正参与到活动中。
2.过于追求科学结论
小学科学课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兴趣和能力,教师应关注在探索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如何,而不是仅仅得到一个科学结论。为了使学生能尽快得出结论,教师会想方设法地把学生的思维往自己所想的一面去引导,一旦出现不同的回答,老师会给予回避、否定甚至暗示。一旦得出某个科学结论,本次的探究活动就会圆满结束。
3.很难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科学探究活动要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如果不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就谈不上自主探究。虽然科学课上老师也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也有了参与活动的机会,但大多数活动都是由老师设计好的,甚至连一些问题都是老师提前设计好,学生是被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的,甚至有的学生对于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都搞不懂,很难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
1.注重“非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非课堂活动”是指,将课堂上的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堂外,指导学生在课外继续进行更加深入的自主探究和创新活动,使他们通过观察、实验、制作、调查、访问、考察、种植、养殖、科普宣传等形式,把学到的科学知识、技术、方法应用到生活中去,从而养成独立探索、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科学课包括的内容很广,它强调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生活经历,提倡让学生亲身经历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引领学生在对周围世界进行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光靠课堂上四十分钟是远远不够的,而是需要学生自己主动去探索,逐步形成科学素养,因此,科学课的教学不应只局限于课堂,要充分利用好學校、社会、家庭、网络、课外读物等多种教学资源,帮助学生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例如,我在上完《我们身边的动物》时,指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观察身边的小动物的食物、运动方式、生活习性等等以及动物与人类的异同点,做好观察记录,组织讨论,通过交流,每个学生都能了解到更多关于动物的知识。而且有的同学还饲养了小动物,通过写观察日记、与同学分享,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2.注重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不仅要使学生获得重要的基本的科学概念并认识科学概念之间的联系,还要使学生获得科学探究的技能和方法,以及合作交往、语言表达的能力。”历史上很多重大的科学成果都并非是一人完成的,而是靠多人合作才能取得,所以,要注重指导学生的合作探究。例如,在学习《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时,我就指导学生进行合作研究,尤其是对水污染及其防治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分配任务,让学生通过观察结果分析如何防治、献计献策。通过合作研究,互帮互补,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探索能力,还锻炼了他们与人合作的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
3.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能力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是儿童学习科学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引导儿童主动探究,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这将有利于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和激发儿童学习科学的主动性。”小学生好奇心强、好动、接受新事物快,但学习目的性不强,全凭个人兴趣,所以,教师在组织活动时,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调动积极性,使他们很好地投入到活动中去。但小学生缺乏理性思维、逻辑思维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差。所以,教师要做学生探索活动的支持者和引导者,既要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也要进行必要的引导,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思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帮学生解决问题,总之,教师在设计探索活动时,要以激发学生求知欲为宗旨,培养学生探索能力。
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关系到他们今后的科学素养提升。小学科学课以其典型的实践性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锻炼自己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发挥这门课的优势,符合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也符合新时期人才培养的宗旨,值得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1]喻伯军.小学科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06.
[2]陈景生.小学科学课有效课堂教学初探[J].小学教学研究,2010(8).
[3]陈东平.浅谈利用网络平台提高科学实践活动的有效性[J].小学教学研究,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