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深 曾霞 王启辉 刘登宇
摘 要 医学检验本科的学习时间从5年减为4年,教学时间明显缩短。我们采用以TBL为主的混合式教学设计,分基础实验、综合性实验、探索性实验三个层次对原来的“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课程做了新的设计改革,各层次之间紧密联系,起到承前启后,逐步提升和训练学生检验技术和实验设计分析能力的目标。该项改革和实践在稳定了“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实践教学效果的同时,提高了四年制医学检验本科的专业培养质量。
关键词 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 检验本科 实验教学 TBL
由于我国医学教育改革对医学检验本科的重新定位,更加突出该专业的应用型医学检验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除了学习时间从5年减为4年,在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上都有较大幅度的修订。“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是原五年制医学检验本科的“临床免疫学检验”改为四年制后的课程。[1][2]为适应国家对医学检验本科人才培养的重大改革,我教研室教学团队针对原来的“临床免疫学检验”课程设计做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和改革,既参考了先进院校取得经验,[3][4]也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和我们在教改中积累的经验,该项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稳定了该课程教學效果的同时,提高了四年制医学检验本科的专业培养质量。具体措施和体验如下。
1 目前存在的主要教学问题:
1.1 学生学习时间相对不足,而学习难度并没有明显降低
学习时间从5年减为4年,缩短了1年学习时间,各专业科目内容都有所精简,但是学习的范围和难度仍然没有明显降低,如涉及临床医学的知识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如新版《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书中增加了“心血管疾病及其免疫检测”、“生殖免疫及其免疫检测”2章内容,原来涉及感染、超敏反应、自免病、免疫增生性疾病、免疫缺陷病、肿瘤免疫、移植免疫共7章经典内容仍然是本科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缩减了其他医学相关学科的学习,必然导致学生基础和临床知识趋向薄弱,如何帮助学生学好这些涉及临床知识较多的内容,是一个亟待解决和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1.2 实验室教学仪器不足
我教研室承担“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医学免疫学”等多门本专科、研究生层次的课程,但教研室现有的仪器中能用于该课程教学的仅有酶标仪、荧光显微镜,其他的大型仪器,如流式细胞仪、荧光成像系统、比浊仪等大型仪器都要到学院实验中心或是附属医院预约使用,并且本科生只能见习,不能直接上机操作,学生在学习中缺乏自己操作练习环节,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1.3 同时具备临床知识和检验知识的教师相对缺乏
目前我教研室引进的新老师都是生物技术专业教育背景,不能胜任带教涉及临床知识的教学内容。在教授检验基础内容时缺乏结合临床检验的讲解,如结合不同临床标本收集、保存和运送等的实际情况来教授,在专业教学能力上欠缺较多。目前能胜任带教的都是原来医学临床、预防本科就留校,通过攻读研究生学位、出国留学等多种方式学习提高,积累了较好的科研能力、教学能力和经验也很突出的中青年教师。鉴于现状,教研室也很希望引进具备医学专业本科-研究生教育背景的人才,但是多年都未能如愿,主要原因是这些专业的毕业生都不愿意选择基础老师的岗位。对于目前的教学改革我们教学团队仍能胜任,但是后继的基础医学教育优质教师人员缺乏是我教研室,甚至是国内基础医学教育中已经逐渐暴露出来的问题。
2 教学设计和执行过程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参考我们在教改班TBL(Team-Based Learning,TBL)[5][6][7]教学改革中积累的经验,我们对“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的实验课课程做了新的设计。分基础实验、综合性实验、探索性实验三个层次设计实验课程,以TBL教学为主,结合翻转课堂、形成性评价等多种教学法的混合式教学改革模式,三个层次之间紧密联系,起到承前启后,逐步提升和训练学生检验技术和实验设计分析能力的教学目标。
2.1 基础实验
包括凝集反应、沉淀反应、荧光免疫、细胞分离培养、免疫细胞涂片染色等,要求学生完成“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教学大纲中的免疫学基本实验技术原理方法、设计基础和基本应用,为后续综合性实验、探索性实验打下良好基础。另外,为切实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我们采用TBL学习方式,老师精讲部分难点内容和学习指导,同时指导4个小组各负责一个部分教学内容的小测出题、改卷和成绩分析,各组还要做阶段小结讲课和讨论(翻转课堂),[8]老师会对每个部分的学习情况和效果进行形成性评价。课程学习中,学生除了听讲课,还需要按照老师的要求和日程完成教学活动任务,环环相扣,通过多次学习讨论,才能取得该阶段的学分。讨论交流中各组学生之间有一定的竞争,相互提问中往往形成质疑争论,气氛非常热烈,老师的导学效果此时也得到极好的发挥。在后续的实验报告中也提现出来——学生的分析讨论部分不仅围绕着实验指导已经列出的问题,而且往往向讨论课中形成争论的问题方向拓展。个人学习和小组学习通过学习活动安排紧密结合在一起,既提高了学习效率,也克服了学生惯于临时抱佛脚,学习主动性差的普遍缺点。
2.2 综合性实验
设计了“人单核细胞分离、活化实验”——包括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计数、单核细胞贴壁分离、活化诱导等内容。学生在学习之前通过复习实验原理和预习实验操作,再在虚拟实验系统上做模拟练习,最后进入实验室做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采集本班健康志愿者血样,完成外周血单核细胞分离、计数、观察、单核细胞纯化和活化等一系列过程的操作、观察和结果记录,实验体验十分丰富。遇到很多问题,自己或是和小组同学一起商量解决,或是和老师讨论解决,学习讨论气氛非常浓厚。课后书写实验报告的积极性和分析问题的活跃度明显比基础实验阶段好。老师和同学的付出有了积极的回报,学生的实验报告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开展了第三阶段:探索性实验。
2.3 探索性实验
几位老师结合自己的科研课题,做出若干个初步假设,提交给学生,学生自由组合选题,并做实验设计→老师修改→老师带教各个小组完成实验准备,预实验,正式实验,结果小结和分析等。在学习过程中,大家的积极热情仍然不减,但是学生之间明显出现自主实验设计和执行能力的差别,只有约1/2的学生能基本胜任完成,其余的处于跟带等弱势状态,最后讨论时也是能力强的这部分同学参与度更好。从实验报告看,能力强的同学分析问题更到位,能力弱的同学对问题的分析就有些浮于表面。
3 小结
在基础学习阶段的积累下,学生对综合性实验-人单核细胞的分离、活化展现了浓厚的兴趣和较好的学习讨论氛围。在实验前、实验中、实验结果分析以及报告书写等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讨论都一直不间断,个别积极的同学甚至在报告完成后还积极和老师交流,提出许多有趣的假设,结合学生的兴趣点,我们还组织他们做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课题的申报。从学习效果看,综合性实验较好的完成了学生对实验整体设计、执行以及结果分析的训练,期考中的相关问答题考点也体现出来——不少学生仍能在间隔近2月后的期考答题卷上回答出当时和老师讨论涉及到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在课本上是没有的。
探索性实验阶段属于较高级的学习活动,近一半的学生仍表现出较好的学习能力和积累,而另一半的学生表现出的较弱的学习能力,这一现象提示——可能是由于其它学习科目和训练的削减,这部分学生学习能力积累不足所致;但他们仍能在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和老师的带领下,跟上学习节奏。探索性实验要求学生具备更好的知识积累和应用能力,这样的训练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如何让更多的学生从新教学法中受益?这值得我们在后续的教学中思考和进一步改进。
在新的课程设计中,学生通过在基础学习阶段老师指导下开展的TBL为主的混合式教学,既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又为后续高级阶段学习打好了基础。老师的带教也更灵活和更有针对性,采用了许多不同的带教方式,充分发挥各个老师的特长。表面上这种学习活动多花了许多时间,但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特别是在学习活动中由于要完成老师设计的学习目标,他们会主动索取原来忽视了的许多涉及到临床课程的知识,所以新教学设计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优于传统的教学法,学生应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综上,我们设计了新的课程,通过引进国内外优秀的教学方法,以TBL为主的多种混合式教学设计,老师和学生积极互动,完成逐步深入的三个阶段的学习训练,全体学生从中得到了较好的实验基础训练,对于理论知识的应用思维能力也得到较好的练习。部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也得到了积极地提升和发展,为下一步开展毕业实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尽管教学仪器缺乏,但是我們利用学校构建的虚拟实验平台,完成学生的基础训练,不但弥补了大型仪器缺乏的缺点,通过虚实结合的形式,明显提高了教学效果。新的教学设计较好提升了教学质量,下一步我们需要优化设计,让学生的参与度更高,进一步提高大班实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兰兰,许化溪.临床免疫学检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 李金明,刘辉,卲启祥,等.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3] 杨惠军,张冉,黄跃龙.以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临床免疫学检验》教学改革[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20):2942-2943.
[4] 李慧玲,邬剑,张吉生,李雅江,斗章,王芳,赵玉德.教学模式在医学检验教育应用中的探索与实践[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6):847-848.
[5] Michaelsen LK, Bauman KA ,Fink LD. Team-based learning: a transformative use of small groups in college teaching[ M] .Sterling(VA)Stylus Publishing,2002:1-287.
[6] Larry K. Michaelsen, Arletta Bauman Knight, and L. Dee Fink. Team-based learning : a transformative use of small groups [M]. Westport, Conn. : Praeger, 2002. 1-288.
[7] 胡兆华,艾文兵,简道林.TBL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及其在我国医学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8):105,140.
[8] 孙爱平,张国俊,赵铁锁,等.基于网络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医学免疫学》实验课上的应用[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6.32(10):1534-1535,1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