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金环
摘 要: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前提是提高学生思想品德与人文素养,教书育人的最终落脚点是让学生在博览群书之后有良好的品质和素质。小学思想品德课的设立在小学生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利用课堂45分钟向学生传授道德的意义与重要性是广大一线教师应该要深思的问题。“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通过思想品德课,应该让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行为“有所思”,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关键词:氛围;案例;思考;具体
一、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小学思想品德课不同于小学语文课或数学课,它有其特殊性与灵活性。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该把重点放在如何调动学生的感知能力与能动性,而不是拿着课本一味地照本宣科。想要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紧密配合,与课本重点产生共鸣,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就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可以在上课的过程中多在课桌之间走动,与更多的学生产生眼神交流或者肢体语言的互动,但在这其中切记不能“顾此失彼”,一定要照顾到全班同学的上课情绪。在一节新课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音乐调动气氛,让学生迅速进入课堂状态。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与今天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短片或是音频、图片等。这些都能够提高课堂新鲜度,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教师上课的言语神态也会影响学生的上课情绪,教学过程中要尽力做到仪态自然,面带微笑。对学生的发言要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肯定。思想品德课中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非常重要,想要了解学生目前的思想状况,我们还要回归课堂,通过交流让更多的学生站起来吐露心声。如果课堂氛围太过严肃压抑,学生紧张的程度就会加深,这也将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一块绊脚石。
二、通过实际案例引发思考
一件事情没有绝对的正确也没有绝对的错误,但是在正确的道德观的引导下,我们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对相关社会现象有正确的、理智的评价。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是纯洁的,他们还没有充分了解这个社会,对一些身边发生的事情的看法、态度难免会产生偏差。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一些案例的引导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如果学生的思想是正确的,教师要及时肯定。如果他们对某个案例的看法有违正确的三观,教师更要耐心教导,通过逐步引导让学生对案例有更深刻、更深化的认识。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如果教师诱导儿童学习好榜样,鼓励仿效一切好的行为,那么,儿童身上的所有缺点就会逐渐消失。我们在课堂中引用的案例不一定非要局限于课本,还可以鼓励学生站起来说一说自己身边的人或事。学生所说得案例有正反两面,对于传播正能量的事情,教师可以从中提取重要信息并汲取其中蕴含的精神品质。有违道德标准的案例也值得在课堂上与学生仔细剖析,让学生明白案例中的主人公做了什么事情?他这样做为什么不符合道德标准?如果这件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你会怎么做?身边的实际例子都是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讨论生活中的事情能够让思想品德这门课程从课本中还原到生活中。更多的是通过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让学生把课堂上的所学、所思、所想运用于实践,达到真正的学以致用。
三、具体教学的落脚点
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曾说过,有两种东西,我们对它们的思考愈是深沉和持久,它们所唤起的那种愈来愈大的惊奇和敬畏就会充溢我们的心灵,这就是繁星密布的苍穹和我心中的道德律。小学思想品德课上我们请学生发言的时候通常都会让他们谈谈自己对案例的真实想法,很多学生都会谈一些精神境界很高的东西,比如说今后要努力学习,长大之后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要有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尊重每一份职业;要舍己为人,有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意识等。这些话的确符合核心价值观,但是学生经常谈论这些却落不到实处,对于他们正确思想品德的构建也会产生阻力。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先让教学内容有具体的落脚点。比如说把教学重点放在清洁工身上,先通过视频、图片让學生了解一个清洁工每天的生活状况以及他们具体的工作内容,之后请学生谈自己所想的时候要鼓励学生把原本要说的“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尊重每一份职业”等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比如像学生提问“如果在街上看到垃圾,你会怎么做?”“路边的垃圾桶倒了,你会不会坐视不理?”“清洁工每天这么辛苦工作是为了什么?”这些具体的问题能够把道德层面的东西落到实处,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
小学思想品德课就是通过身边的例子教会学生明辨是非对错,用正确的价值观指导自己的言行。一个会思考的学生才能把学到的更深入地运用到实践中去。不论是用良好的教学氛围铺垫、利用实际案例拉近与生活的距离,还是把课堂中的提问具体化,这一系列都是要让学生静下心来,冷静分析,仔细思考。我们的最终教学目的就是通过思想品德课给学生以思想道德的启迪,让他们“有所思”“有所想”“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