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护理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体会

2018-11-13 12:22郭丽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4期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中西医结合

郭丽

摘要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体会。方法:收治上消化道出血患者54例,运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观察效果。结果:经治疗后,治愈40例,好转11例。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效果良好。

關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中西医结合;辨证施护

上消化道出血临床以呕血、黑便为主要特征,属于中医学“血证”的范畴,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同时也是内科急危重症。该病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以及胰腺和胆道的出血,主要表现为呕血、黑便及头晕、心慌等不适;主要由胃溃疡、肝硬化、胃癌引起。迅速、有效地止血及复苏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因此护理人员的积极主动、密切观察、精心施护在抢救治疗中至关重要。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对我院上消化道出血进行干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收治上消化道出血患者54例,男32例,女22例,年龄12~ 80岁。发病前有暴饮暴食及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病史。其中胃十二指肠溃疡24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18例,贲门黏膜撕裂12例。中医辨证胃热壅盛23例,肝火犯胃17例,气虚血溢10例,瘀血凝滞4例。

在疾病急性期进行常规治疗,给予大出血急救、中药调理,如胃十二指肠溃疡给予泮托拉唑、止血敏等药物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给予醋酸奥曲肽、泮托拉唑、三七、白及等药物治疗,或三腔二囊管,并行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术及组织胶注射术;贲门黏膜撕裂给予抑酸、止血、补液治疗。病情稳定后给予中医中药辨证施护。

护理

卧床休息,头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物误吸造成气道阻塞,并及时清理口腔血液,可防止细菌生长引起口腔感染。取头低脚高位,下肢抬高30°,保持脑部血流量[1]。保持气道通畅,即刻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补液、抑酸、止血,做好血型检验,积极备血,做好输血准备;准备好升压等抢救药物,必要时给予吸痰护理;明确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准备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若出血不止,可给予冰盐水、去甲肾上腺素及云南白药胃管内注入以辅助止血。整个操作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保持病房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应开窗通风换气;患者呼吸道、口腔通畅清洁,及时清理呕血,防治误吸导致气道阻塞,并可防止细菌生长,根据情况可给予口腔清洁护理。因出血可引起情志失调,患者及家属存在焦虑、恐惧、烦躁等不良情绪,不良情绪会加速病情恶化,因此应细致、耐心地对家属做好心理疏导,使其稳定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尤其是对年老、基础疾病较多且家庭条件差的患者,更应沉着、冷静地做好安慰、沟通工作。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急危重症患者,给予心电监护(血压、脉搏、心率、血氧饱和度),需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并做好记录。若患者出现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及躁动,应考虑有再次出血,应及时报告值班医生。若患者出现意识恍惚、出汗、生命体征变化,报告值班医生做好抢救准备。嘱患者平卧于床上解大小便,以免增加腹压引起再次出血,便后擦洗臀部及尿道口并行消毒护理,防治皮肤及尿道感染。定时拍背咳痰,防止肺部感染。出血期间,血常规、大便OB应及时送检。

出血期间,需予以禁食水,待出血停止,生命体征平稳后可给予流质饮食(温凉流质、半流质、易消化食物);出血3d后大便仍未解者,慎用泻药。急性出血期间,因有效循环血量不足,患者会感觉到口干舌燥,可适当给予凉开水漱口;出血量少、生命体征平稳者,可适当给予流质饮食。

中医辨证护理,主要是通过“望、闻、问、切”,并结合体征变化进行有效的辨证施护。

胃热壅盛证脘腹胀满,嘈杂不适,甚则作痛,常夹杂有食物残渣,伴有口臭、便秘、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宜清胃泻火,化瘀止血。方选泻心汤合十灰散。出血期间应禁食,出血停止后给予清热、凉血、收敛、止血的食物,如绿豆汤、藕粉、冰糖雪梨食疗。服药宜冷服。

肝火犯胃呕血色红或紫暗,口苦胁痛,心烦易怒,寐少,舌质红绛,脉弦数。治法宜泻肝清胃,凉血止血。代表方龙胆泻肝汤。此类患者需注意情志调护,做好心理疏导,稳定情绪,保持室内安静舒适,避免不良刺激。病情平稳后及出院后应饮食清淡,禁食辛温、香辣等燥热之品。药宜冷服。

气虚血溢呕血缠绵不止,时轻时重,血色暗淡,乏力、心悸、气短,面色苍白,舌质淡,脉细弱。治法宜健脾益气摄血。方选归脾汤。多休息,避免劳累。室内宜相对暖和,注意保暖,避免着凉。病情平稳及出院后应避免进食寒凉之品以损伤脾胃,平时宜进食辛温健脾之品以滋补后天。药宜热服。

瘀血凝滞出血量大,色暗红,夹杂有瘀块,伴有腹部针刺或刀割样疼痛,疼痛拒按,痛有定处,舌紫暗,脉涩。治法宜活血去瘀,方选丹参饮。此类患者,病情较重,出血量较多,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随时准备好抢救措施。药宜热服。

结果

54例患者经7~ 20 d治疗后,治愈40例,好转11例;无效或恶化3例,转上级医院继续治疗。

讨论

上消化道大出血属于临床急危重症,发病急、起病重。近年来中医在急危重护理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2]。中医在急危重症救治方面,无论古今,成绩皆斐然,如晋朝医家葛洪,现代医家李可。上消化道出血,属于中医“血证”的范畴,多因感受外邪、情志过极、饮食不慎、劳欲体虚及久病之后,导致脉络损伤、血液妄行、外溢脉外成为离经之血,故名血证。其共同的病机为火热熏灼、迫血妄行及气血不摄、血溢脉外,离经之血不去,留积体内,结而为瘀血,瘀血妨碍新血生成及运行,使出血反复。

本组患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治疗方法,在急性期,遵循“急则治其标”的原则,以止血、补液维持生命体征为治疗前提;待病情好转稳定后,遵循“缓则治其本”的原则。以辨证论治、整体观念及三因治宜为前提,强调以人为本,辨证施护,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更大范围地推广。

参考文献

[1]闫振霞.体位护理在内科疾病治疗中的作用[J].现代护理,2006,12(13):1214-1215.

[2]陈慧珠.曾小玲.46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J].中国中医急,2005,14(4):383-384.

猜你喜欢
上消化道出血中西医结合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分析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60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胃镜检查诊治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