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振远
摘 要:中华经典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是民族之魂,是自立之基,是走向世界的名片,是中华民族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选择。 作为肩负着开拓创新责任的新时期儿童,他们在学习现代知识的同时,同样应该站在五千年中华文化这个历史巨人的肩上,静下心来诵读、品味经典诗文。教师要采用具体方法努力激发学生经典诵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经典诵读,让他们感受经典的亲切。
关键词:经典诵读;价值;做法
北宋著名理学家、关学领袖张载,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遗产,其中包括他的四句名言,这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名言历代流行不衰。近年,国家邻导人多次引用儒学经典名言,可见对经典文化多么重视,这对从事经典阅读的我来讲,多么令人兴奋!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为往圣继绝学”的大时代。
中华经典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是民族之魂,是自立之基,是走向世界的名片、是中华民族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选择。小学是开始诵读经典的黄金时期,舍此不用,简直是暴殄天物,误人子弟,愧对圣贤,有负为师职责。下面我就进行经典诵读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小学阶段开展经典诵读的价值
经典文化、圣贤智慧,可以超越时代,烛照历史,成为我们修身做人、认识社会、看待人生的永恒智慧。古人读书,私塾先生的办法很简单,就是熟读经典、背诵经典,结果很容易就掌握了语言文字问题。著名学者、国学大师南怀瑾说:“曾有人问我,为什么能有这么好的学问?我都实实在在地告诉人家,这是我十三岁之前熟背经典的结果。”中国语言文字之根在古诗文经典,历代美文就是最好的范文,而学习它的最好办法就是幼时熟背。
学生背诵能力强了,课文能很快读熟、会背。发言时还能引经据典,很有深度。诵读经典提高了学生的文学修养,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继承了圣贤智慧。通过经典诵读活动来激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作为肩负着开拓创新责任的新时期儿童,他们在学习现代知识的同时,同样应该站在五千年中华文化这个历史巨人的肩上,静下心来诵读、品味经典诗文。
二、培养小学生经典诵读兴趣的具体做法
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经典诵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经典诵读,让他们感受经典的亲切。
1.听经典诵读。我从电脑里面找寻到一些好的视频诵读,组织学生听读,这种方法让学生认识了经典,感受到原来经典如此好玩。
2.采用吟诵的方式。吟诵,是古人读书的重要方法,吟诵是乐音,学生对乐音的敏感和兴趣是天生的。古诗词的诵读,我们可以采用有节奏的读、吟唱等方式,实践证明学生很感兴趣,现在我所教的班级是三年级,已能背诵古诗八十余首。散文的诵读,可以采取“歌诀式诵读法”,这是吟诵名师陈琴的发明,这种方法类似于古人背书的“读书调”,这种方法很好学习。歌诀式诵读法,用于经典背诵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吃经典”的效率,我的学生用这种方法已经背会了《老子》,现在学生背诵的能力大大提高,学语文的兴趣浓厚。
3.可以采用师生对读、接龙读、男女对读、小组读。读久了,读书的声音也就低下来了,以上合作诵读的方式就人与人交往的环境,有人读,有人听,读书樂在其中。
4.学生好动,我因势利导,让学生带着动作读,特别是古诗、《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等,就可以让学生拍手读、打快板等,学生一动起来就群情奋起、乐此不疲。
5.适时评价,促进诵读。每个月都开展诵读比赛,发奖状,评出背诵能手,还把比赛盛况发给家长,这样学生和家长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
6.运用网络、通讯工具激发诵读兴趣。我班建立了微信群,每天背诵的作业都在群里展示,这既是学生表现的舞台,又是监督学生的有效手段,在这里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每个学生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时间进行展示,充分尊重每一个孩子。听学生背诵成了学生家长茶余饭后的一大趣事。
7.故事激趣。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用生动有趣的故事讲述国学经典的内容,解释其中的含义。《弟子规》《三字经》《增广贤文》,不但内容丰富,而且高度概括,几乎每句话都有生动鲜活的故事,故事激趣促进学生走进了经典。
8.学以致用。背诵了用不到,学习就没有动力。在学生犯错了、课文教学与经典相撞的时候,我就引用《弟子规》《三字经》《增广贤文》来加以说明,当时学生惊诧的表情让我感到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折服,学生写日记也要“引经据典”,这是检查作业的标准,虽然有些苛刻,但也不乏乐趣,学生颇有成就感,学习经典的动力也更足了。
国学经典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智者、贤者、仁者、勇者留给炎黄子孙的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当我们面对只有我们民族才有的独特的、不可复制的精神资源时,我们必须怀着敬畏与谦卑的态度学习它、传承它,发挥其恒久弥新的教育价值。将国学经典阅读引入小学是必需的,且是正确、合理的,这是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举措。“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以诵读经典为己任,“死而后已,不亦远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