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文钟 杨忠 周联军 张莉 尤晨 赵胜军
doi:10.3 969/j.issn.1007-614x.2018.5.50
摘要 目的:探討血府逐瘀汤治疗抗抑郁药致出汗不良反应的疗效。方法:收治抗抑郁药治疗过程中出现出汗患者20例,均采用血府逐瘀汤治疗,1剂/d,水煎服,根据病情服药1~4个疗程。结果:治疗后,痊愈15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结论:血府逐瘀汤对用抗抑郁药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出汗的症状有明显疗效。
关键词 血府逐瘀汤;血瘀;出汗;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据国家卫计委2015年的统计,我国抑郁症患病率1.6%~ 4.1%。对它的治疗有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药物治疗联合心理治疗、MECT治疗等,而药物治疗是最常用且最基本的方法。抗抑郁药,特别是近年来SSRIs、SNRI、NASSA等新一代抗抑郁药广泛应用于临床,给抑郁症的治疗带来了希望,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不良反应,出汗便是其众多不良反应中的一个。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不良反应却往往困扰着患者,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患者服药依从性的降低,从而使疾病得不到彻底的治疗,导致疾病的反复,甚至加重,甚至导致自杀等不良后果的发生。本研究通过对20名服用抗抑郁药治疗后出现出汗的抑郁症患者运用中医中药之活血祛瘀法治疗,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2017年收治抗抑郁药物治疗中出现出汗之不良反应患者20例,年龄26~ 72岁,平均(55±11.76)岁。其中男7例,年龄27~ 67岁;女13例,年龄35~72岁。
诊断标准:全部患者的抑郁症诊断符合《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编码ICD-10》之抑郁症诊断标准。汗证符合《中医内科学》之因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
治疗方法:采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基本方药:桃仁12 g,红花9g,当归9g,生地黄9g,牛膝9g,川芎5g,桔梗5g,赤芍6g,枳壳6g,甘草3g,柴胡3g。1剂/d,水煎药液400 mL,早晚2次温服,根据病情服药1~4个疗程。
疗效判定标准[1]:①痊愈:汗止,情绪可,无乏力感;②有效:汗出明显减少,情绪可,偶有乏力;③无效:汗出无变化,情绪较差,乏力。
结果
20例患者中,痊愈15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
讨论
出汗是抑郁症患者服用抗抑郁药治疗后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常常导致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的降低,从而导致疾病的波动甚至复发。汗证,中医认为系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开阖不利,引起汗液外泄的病证。通常,抑郁症患者症见神疲懒言、语声低微、乏力懒动,故往往从气虚论治,临床常予“黄芪精口服液”“玉屏风口服液”等益气养阴、固表止汗治疗,却往往收效甚微。详细询问患者后,笔者发现,出汗大多发生于夜间,其特点是醒后一身汗出,白天出汗较少见,且又不同于阴虚盗汗之睡时出汗、醒后汗止;同时患者常伴有口干,但却含水于口中,不欲下咽。清代医家王清任在其《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所治之症目》中列出“天亮出汗”一症指出:“醒后出汗……竞有用补气、固表、滋阴、降火,服之不效,而反加重者,不知血瘀亦令人自汗、盗汗,用血府逐瘀汤,一两副而汗止[2]。”又有朱肱说“但欲漱水不欲咽者,此为有瘀血”。故而考虑此出汗为血瘀所致,盖因抑郁患者气虚日久,无力推动血液正常运行,血行不畅,终致瘀血内停,瘀久化热,迫津致汗;瘀血致津液无法正常上布口舌,则症见口渴,但患者并无津液亏耗之象,所以症见不欲下咽,但漱口耳。遂治以王清任之血府逐瘀汤。本方活血化瘀而不伤血,疏肝解郁而不耗气,使得气血得以顺畅运行,津液得以正常输布,则汗自止。
总之,出汗之症为临床常见之病症,临症时见“醒后汗出”“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者,再参以舌脉,皆可考虑到血瘀之可能,施以活血化瘀之法,常可奏良效。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32-33.
[2]王清任.医林改错白话解[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