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玲
摘 要: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纲领,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重温《宣言》,启示我们要把握人类社会发展大规律,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深化对伟大社会革命的认识,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核心思想;现实启示
《共产党宣言》发表于1848年2月,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撰写的纲领。《宣言》的问世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宣言》是第一次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伟大著作,是科学社会主义最伟大的纲领性文献。恩格斯说,《共产党宣言》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有国际性的著作,是从西伯利亚到加利福尼亚的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
一、《共产党宣言》的核心思想
(一)兩个“同样不可避免”的人类历史发展总趋势
在《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紧紧围绕着“阶级斗争”这四个字而展开的,系统地考察了资本主义产生、形成、发展的过程,论述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历史必然性。《宣言》发表以后,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阐述了“两个必然”这一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原理。其一,“两个必然”揭示的是一种客观规律和历史趋势,本身并不回答某个国家的资产阶级何时灭亡。其二, “两个必然”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自然历史过程,如同以往的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全面把握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需要根据唯物史观来深刻理解这两个方面的统一。
(二)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实行两个“最彻底的决裂”
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提出“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共产主义革命不同于以往的一切革命,它要消灭一切剥削制度,使人类获得解放。因此,就必须消灭产生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的经济根源,即私有制。因此,无产阶级必须“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剥夺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并“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同时,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消灭了私有制和私有观念之后,人类最终进入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这就是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如何才能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那就是全人类的彻底解放。纵观整个文本,《宣言》的深层内涵和最高境界就是追求全人类的彻底解放。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为人类求解放。
(三)共产主义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从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来看,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共产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学说。”“无产者只有通过消灭竞争、私有制和一切阶级差别才能获得自己的解放。”由于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具革命彻底性和团结性的阶级,历史发展决定了无产阶级必将承担起埋葬资本主义和建立共产主义新社会的使命。所以,“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无产阶级的运动与以往一切运动有着根本的区别。在马克思之前,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理论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跨越时空的影响力,就在与他植根于人民之中,始终为最大多数人谋利益。
(四)关于共产党的性质、特点、纲领
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是为整个无产阶级谋利益的,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特殊利益。共产党不仅代表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而且能够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并成为他们团结奋斗的领导核心。从组织上看,共产党是由无产阶级先进分子组成的;从指导思想来看,它是用科学社会主义武装的。因此,共产党才具有先进性,才能成为无产阶级的先锋队。这里应当看到,共产党之所以具有先进性,并不仅仅在于它是由无产阶级的先进分子组成,更重要的在于它是用科学社会主义武装起来的。只有用科学社会主义武装,无产阶级中才能产生出自己的先进分子。所以,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保持党在思想上的纯洁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宣言》指出,党的最低纲领就是,“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共产党的最高纲领即最终目标,就是消灭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
二、《共产党宣言》的时代启示
(一)把握人类社会发展大规律,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规律,就是《宣言》所揭示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这一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纵观170年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在《宣言》的指引下,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一国实践走向多国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火苗燃遍了半个地球。但是,历史的长河在20世纪末拐了一个弯。出现了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上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改旗易帜,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因此陷入低谷。反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40年发展,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飞跃,并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党的十九大描绘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社会主义的中国充满生机活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实践成果雄辩地证明,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与之相对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些资本主义制度所无法克服和避免的问题。中国之治和西方之乱形成的鲜明对比。
习近平同志说:“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传人,我们要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扎扎实实走好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不动摇,把马克思和恩格斯开拓的共产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二)深化对伟大社会革命的认识,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
无产阶级政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消灭阶级压迫和剥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共产主义不仅是一种社会制度、社会形态,更是一场“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是人类历史上最深刻、最广泛、最彻底的革命。它要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和阶级差别,最终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即使在剥削制度已被消灭的社会主义社会以及向共产主义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还要不断进行改革,还会有质变,仍然需要社会革命。正因为如此,共产主义不是“跑步”就能进入的,而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发展,由量变到质变的运动过程,是一个共产主义因素在现存社会中不断增长的过程。共产主义的每一个历史阶段的实现,都是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社会革命的继续。
纵观今天的中国,社会发展活力极大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砥砺奋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大政治判断,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内涵的精辟概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然是一场伟大革命,是革命就需要奋斗,我们党就是要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而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运动在当今中国的新的实现形式和发展阶段,具有许多不同于过去发展阶段的性质和内涵。在这个发展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我们面临新的严峻形势和任务挑战,需要着力回答好新的时代课题。完成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就要始终牢记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保持革命精神、革命斗志,继续把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了97年的偉大社会革命推进下去,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更加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三)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设想,共产主义社会将会彻底消除阶级、城乡、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真正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把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和方针政策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牢记我们的共和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
要紧扣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站稳人民立场,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当中。着眼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自觉用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不断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进。
我们今天学习《共产党宣言》,要进一步明确并牢记我们的初心,坚定中国共产党人对于远大理想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光明前途的信念,通过做好现在的工作,通过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最终实现我们的远大目标和远大理想。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习近平在新近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
[3]习近平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
(作者单位:中共滨州市委党校,山东 滨州 256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