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档案
朱俊,江苏省盐城中学副校长,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长三角基础教育高中英语学科专家,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学英语学科专家委员,江苏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苏州大学、扬州大学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盐城师范学院兼职教授,盐城市朱俊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多次担任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英语教育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曾获江苏省高中英语优质课竞赛一等奖,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主持省级及以上课题8项。近几年应邀为国培项目、各级骨干教师培训班、高校、省内外兄弟学校开设各类讲座示范课60余场。
【摘 要】针对目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学之“苦”,教师教之“痛”,教学研之“困”,提出了“悦读”教学的主张,阐述了“悦读”教学的背景、价值指向,明确了“悦读”教学的长效路径:关注积极情绪、提升文化品格、重视读写结合、培养批判性思维。
【关键词】“悦读”;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11-0072-04
【作者简介】朱俊,江苏省盐城中学(江苏盐城,224005)副校长,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一、“悦读”教学的研究背景
1.学生英语阅读学之“苦”,需要“悦”。
在高中英语学习中,虽然教师在阅读教学方面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仍然有部分学生的阅读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学生阅读的内驱力不足、部分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相对缓慢,无法达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水平。另外,近年来越来越多诸如《经济学人》《BBC历史》《纽约客》等原汁原味的外刊选文进入到学习测试中,一些学生不能适应,倍感压力。对于相当一部分学生而言,英语学习中只有痛苦的阅读,没有快乐的体验,只有机械的接受,没有成功的喜悦。
2.教师英语阅读教之“痛”,呼唤“悦”。
受制于应试教育,不少教师的阅读教学还停留在以自我为主导的教学中,过分强调阅读结果,忽视阅读过程的跟踪和方法策略的指导,教学程序简单,训练方法单一,难以适应课改发展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教学效果较差,教师感到痛苦、困惑。
3.国内外阅读教学研之“困”,亟待“悦”。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比较重视英语阅读教学研究,研究范围在拓展,对学习主体的研究在加强,但往往还局限于某一方面甚或某一个点的研究,没有对英语阅读教学进行系统的、多方面、多角度的研究,没有形成有助于学生发展的新的阅读教学理念,没有提出促进主动阅读、快乐阅读的可操作性强的策略和路径。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英语阅读教学的实效。从某种程度上讲,阅读教学的学之“苦”、 教之“痛”恰恰在于研之“困”。
针对学之“苦”,教之“痛”,研之“困”,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我提出并形成了“悦读”教学的主张。
二、“悦读”教学的价值指向
首先要让学生生命成长。“悦读”教学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教师不仅要传授基本知识、发展基本技能,更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让课堂更具有包容性、生成性和发展性,让课堂成为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场所。
其次要让学生学习增值。“悦读”教学立足于学习的提质增效,坚持以阅读为主线,增强学生学习“四值”,即动力值(学生学习的愿望)、方法值(学生会学习的方法)、数量值(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以及意义值(学生学到的东西是有意义或受用的),着力培育以情感、文化、策略、思维等为特色的课堂文化。
再次要让学生感受幸福。从创设和谐师生关系入手,促进个性发展和合作共享,增强阅读的活力和吸引力,培养学生积极情绪,减少学生的消极情绪,让学生在收获知识和提升能力中体会“悦读”的快乐,让英语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发展、幸福成长的乐园。
最后要让课堂更加立体。在“悦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元的授课主体、多样的教学方式、多维的学习环节,实现多种目标:激发学习动力,促进技能发展,享受学科乐趣,提升幸福指数,让课堂变得“立体”起来。
三、从阅读到“悦读”的长效路径
从阅读到“悦读”虽只有一字之差,体现出的却是对英语阅读的不同态度,反映的是教育观念的更新,由此带来的是阅读教学方法的变革和策略的调整。实现阅读到“悦读”的飞跃,要做到——
1.关注积极情绪,给“悦读”教学以动力。
积极情绪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它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和智力发展,培养积极人格,提高学习效率,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困难,获取更多的社会资源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在“悦读”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激发起学习的内生动力。
(1)导入方式多样化。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各种有效的导入方式,如出示图片,播放英文歌曲、英语新闻、影片,开展辩论和演讲,等等,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为进一步教学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资源情感化。
教师不但要把英语教材当作学生阅读训练的資源,还要善于挖掘教材中丰富的情感资源,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来启迪心灵、滋养精神、提高情商。例如,在学习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教材第二模块Amazing People 时,让学生观看伟人的英文纪录片,并收集与之相关的资料,引导学生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相互交流,让他们回顾伟人的奋斗历程,领略伟人的精神光辉,学习伟人的优秀品质。另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关注、了解国内外发生的大事,增强阅读教学和英语学习的时代性、生动性。
(3)教学交流活动化。
让学生在课堂上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每个学生在小组内均承担一定任务,师生、生生,小组与小组之间均可以进行思想、情感、信息等方面的交流与互动,还可以进行质疑、讨论,学生每完成一项学习任务就会有强烈的成就感、满足感,进而促使学生主动承担更多的学习任务,以更大的学习热情投入到英语阅读学习与训练中。长此以往,就能够形成一个学习与训练的良性循环,不断提升阅读教学的效益。
(4)知识传授互文化。
根据互文性理论,任何语篇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当学生无法洞察出语篇中存在的互文现象时,就会出现阅读障碍,因此,培养学生对互文信息的洞察能力,对全面深刻理解阅读内容、提高阅读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指导学生对文本进行互文性阅读,不只是静态地关注文本中的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内容,而是依据文章的体裁特点进行分析,把文本置于更为宏观的文学历史和社会环境中去阐释,甚至同其他文本进行对话,使学生更好把握此类体裁的写作特点,捕捉语篇的主题思想,然后在此基础上学习掌握词汇、语法及习语搭配等知识,这样让学生形成“见林又见木”的思维模式。比如“提出观点—论证—总结”这一议论文的语篇模式就可能成为学生今后阅读同类体裁的互文,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从而极大地增强教学效果。
2.提升文化品格,给“悦读”教学以活力。
为何有的学生既具有一定的阅读技巧,也具备足够的词汇量和语法知识,但是在面对某一句话时却不解其意?这是因为任何文本都是特定群体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习惯的体现,都产生于一定的文化背景。如不了解语篇所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不具备一定的文化品格,就不能真正读懂语篇的内涵。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更加重视文化学习,把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作为学科核心素养要素之一。多年来,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将文化背景知识融入阅读教学中,教会学生运用相关的文化认知图式去分析和解释语篇,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敏感度和自觉性,提升学生的跨文化英语交际能力。
(1)积极创设情境,形成以文化为主题的教学氛围。
借助于多媒体现代化教育技术和手段,激活和唤醒学生既有的文化语言图式,创设以文化为主题的英语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英语情境之中充分运用语言领悟中西方英语文化的差异,更好地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文化品格。
(2)精心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结合文本内容,设计与英语国家文化相关联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和探究以准确、深入地把握文本内容中的文化信息,实现对文化知识的渗透性理解和体悟。以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八第二单元的阅读为例,教师设计了以下问题:How many characters are there in the opera?Can you tell u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Who is the person that impresses you most?Do you think the Forbidden City is a good setting for Turandot?And why?在类似这些问题的引领下,学生可以进行中外文化的自觉比较,更好地形成英语跨文化交际思维,提高语言学习能力。
(3)结合英语成语,丰富学生的文化品格内涵。
通过对成语的学习和运用,可以增进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的认识,丰富学生的文化品格内涵,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尴尬现象。如:to teach ones grandmother to suck eggs(班门弄斧);to face the music(面对事实);to meet ones waterloo(遭受惨败)等。
3.重视基于话题的读写结合,给“悦读”教学以提升。
基于话题的英语读写结合就是围绕一个话题,让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参与、合作探究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加强学生语言信息储存、词汇和表达方式等方面的积累,训练学生读写技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在当前高中英语阅读课普遍使用读写结合课型的背景下,可以运用Krashen 的输入理论和Swain的输出理论,对学生进行充分的策略指导。课前注重充分输入,以读促写;课内注重输出有据,以写促读,让学习过程有痕。根据文本的特征和学生已有的基础,高一阶段要求从文章词句、体裁入手,完成从输出到输入的迁移,指导学生注意语言表达的规范、准确和地道,激发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兴趣,同时注意避免中国学生在英文写作中出现所写句式有浓重的中文思维痕迹这一倾向;高二高三阶段采用双重阅读和进阶写作,即通过重复阅读发觉传统解读不能发掘的意义,通过分层写作引导学生既关注语言形式的形成过程,也关注思想内容的形成过程,最终达到语言水平和思维能力共同发展的目的。
注意以写促读的逆向路径,从读到写,从写到读,让学生用英语把自己解读的部分写下来,最后将学生的写作成果与文本相对照,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赏析,反思自己写作的合理性,这无疑可以提高阅读理解的深度,促进学生高质量的理解和输出,帮助学生养成深度阅读习惯,提高阅读品位和思辨能力。
4.培养批判性思维,给“悦读”教学以品质。
南京师范大学张伊娜教授指出,外语阅读远非简单的识文断字或一般意义上的信息获取,而是一个复杂的理解过程,需要批判性思维等复杂思维的介入。批判性思维又称思辨能力,集中体现在“布鲁姆-安德森认知能力模型分类”,即识记、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六个层次。
思维能力尤其是复杂思维能力的发展既是理解的先决条件又是“悦读”的必然成果。因而关注学生的理解过程和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概括能力和想象能力等复杂思维能力应该成为中学英语“悦读”教学的首要任务,特别是要自始至终地突出概括能力的训练。如有意识地分析所学语篇的基本结构、语言方式和写作特点等,尝试通过多读多分析多写,促进学生思维能力从低级到高级的稳步提升,提高在新语境中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以笔者开设的课外阅读示范课 “Seven words that changed my life forever”为例,这节课采用读写相结合的模式,在重视内容意义的理解和讨论,重视人物性格分析,关注篇章的组织特征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完成故事梗概的写作和“My Love Story”的作文。在阅读和写作的过程中,让学生对比、整合、概括和推理,有效地发展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当然,我们应该看到,“悦读”教学作为一种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旨归的教育方式可能会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悦读”教学中,阅读兴趣的培养、“悦读”效果的呈现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积极参与、全心投入、持之以恒,静等花开;“悦读”教学不仅仅是读和写的结合,更是听、說、读、写、看五位一体的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中,我们需要对以上几个方面予以高度重视并积极改进,勤于实践,大胆创新,以不断增强“悦读”教学的活力,提升“悦读”教学的品质,开拓“悦读”教学的境界!
【参考文献】
[1]陈莉萍,体裁教学法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发展[J].江苏教育:中学教学,2017(10).
[2]任丽燕.浅谈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下的文化品格素养[J].海外英语,2017(06).
[3]魏淑娟.要通过英语教学提升文化品格[J]. 中国教育学刊,2016(S2).
[4]文秋芳,王建卿,赵彩然,等.构建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论框架[J].外语界,2009(01).
[5]游巧荣.互文性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J].教师教育论坛,2016(07).
[6]张伊娜.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的问题与思考[J].江苏教育:中学教学,2013(05).
[7]朱俊,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的分析和指导[J].江苏教育:中学教学,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