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学剑
今年93岁的王义成和92岁的老伴郭王氏在安徽颍上县江口镇江北村默默无闻地生活,用长寿演绎着“好人一生平安”的美好生活。拥有116口人祖孙四代同堂的大家庭,幸福美满;两位老人身体健康硬朗,依然劳作不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93岁的王义成老汉一辈子都没进过医院,也从没吃过药,每天还要吃上半斤肥肉。走访这对跨世纪伉俪,看到他们长寿健康最醒目的标签是:善良和勤劳。
〇 善良,像一根红线贯穿终生
1942年,自幼丧母的王义成和5岁的妹妹王月成与父亲相依为命。16岁的郭王氏嫁入这个清寒的农家。长嫂如母,郭王氏辛劳地操持这个家,王义成没日没夜地土里刨食,养育六个儿子和三个女儿。
今年80岁的妹妹王月成说,嫂子郭王氏一辈子温柔如水,丝毫没有脾气。是嫂子,更像是母亲。王月成出嫁后,一直有病,结婚好几年都没有怀孕,病情日益加剧。郭王氏四处为她求医问药。偶尔打听到有个在广州当军医的亲戚回乡省亲,便拉着架子车载着奄奄一息的妹妹王月成辗转找到他。经过诊视,这位军医开出药方,但是买药要花30块钱。当时正值春季大饥荒,已经有四个嗷嗷待哺孩子的郭王氏和丈夫商量后,决定砸锅卖铁救治妹妹。她毅然将全家仅有的一头小花猪卖掉,换回3块钱;回到家后,一咬牙又将所有剩余的粮食变卖掉,再东拼西凑四处举债,终于凑齐了30块钱。广州的药品一包包陆续寄来,王月成的身体一天天康复,后来还生育了四个儿女。而郭王氏全家当年不得不四处乞讨度日。
王月成每每提起这件事,总是泣不成声,搂住郭王氏的脖子说:“你哪里是嫂子啊,就是俺的亲娘啊!”而郭王氏总是喃喃地说:“提那事干啥?”白发苍苍的姑嫂情深,令人动容。
郭王氏人生字典里,永远只有一个概念:善良。她心灵手巧,乐于助人。方圆十几里的村民们办喜事,都要请她剪喜字,贴窗花。
这辈子她从没与别人发生过争执。别人的不好,她都视而不见。两个儿子先后去世,身为母亲的她常常泪滴衣襟。但她从没有抱怨过一句。只要她听见哪个孩子有抱怨的话,总是劝阻:“说那些干啥,凡事咱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或许是善良馈赠给这位平凡的母亲一个最适宜长寿的宁静心境。郭王氏因劳累饥饿身体极度虚弱,经常低血糖晕眩和失眠。当年,她曾对孩子们说:“啥时候能盼到你们长大,我再闭眼就心安了。”等到孩子们一个个长大了,她又说:“等到你们成家,我再死就心安了。”九个孩子陆续结婚生子,这位老母亲又说:“要是看到你们一个个把债还清,俺就心安了。”直到她九十高龄,终于过上了好日子,老人笑逐颜开,逢人就说:“真没想到自己能活这么久。”
〇 勤劳,是长寿的奇方妙药
与妻子郭王氏的贤良温柔比起来,王义成脾气暴躁倔强。他的特点就是一辈子不懈操劳。年已半百时还常常起早贪黑,一天往返百余里贩卖牛犊。七八十岁以后,除了田里的农活,在家也忙个不停。十年前,五儿子王乐林办起学校,老人看见校园里的废纸飘飞,就去帮忙,不仅把十几亩校园收拾得干干净净,还把捡废品的范围扩大到村里村外。老人一生倔强,从来不要孩子的一分钱。儿子给他买助听器、电动轮椅,老人都坚决要给钱。他还为自己和老伴早早备好了两副上好的寿材和两套寿衣。他坚持所用的每一分钱都要靠自己挣。
王义成一辈子都没有吃过一片药。有个头疼脑热,总是扛扛就过去了。一次,他在大街上卖废品,正好与曾骗过老人100块钱的小青年狭路相逢。老人揪住小青年不放,惱羞成怒的小青年情急之下,掏出匕首对着老人的臀部就是两刀,伤口二指多深,当时血流如注。派出所民警闻讯赶到,要将他送往医院,王义成坚决拒绝,咬牙撕了衬衣布包扎后,回家养伤睡觉去了。这种做法虽不值得提倡,但老人能够安然度过这些疾病、外伤,依靠的就是勤劳带给他的强健体魄。
老人抽了一辈子旱烟,到70岁才戒掉。一直最爱吃肉,老了牙齿不好,就吃煮得烂软的肥肉,每餐都要吃二三两。老人很少喝酒,常常一瓶白酒,要分二十多次才喝完。从70岁开始,两位老人不约而同地不吃晚餐,二十多年来一直这样。
谈起长寿经,两位老人相视一笑。他们不懂得什么长寿之道,只知道善良才心安,勤劳才快乐;凡事顺其自然。这个和和美美的大家庭,正是我们伟大祖国和优秀民族的一个幸福缩影吧。
(编辑 林 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