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宋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老年内科,北京 100191
舒适护理作为一种整体化个性护理,是一种创造性的护理干预模式,其能促使患者于生理、心理、社会多方面上均到达舒适过程,从而更愉悦的接受治疗[1]。舒适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掌握实施舒适化护理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有效的健康教育[2],通过自身所具备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科学有效的通过多种医疗手段为患者减轻甚至解除住院期间的痛苦。尤其针对高龄患者,其在实施护理过程中,应通过轻柔手法、精湛技术,并以丰富的专业时间技能为基础,做到体贴周到的舒适化护理服务[3]。目前临床上针对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尤其是高龄者,需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舒适化护理干预[4],从而更好的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治疗期间舒适度与治疗依从性[5]。该研究则主要总结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1月该院收治的高龄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80例,所实施舒适化护理的经验,现报道如下。
选择该院收治的高龄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80例,所有患者入组前均签署入组同意书且申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年龄在80岁及以上,表达能力正常,排除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合并精神疾病、合并全身感染、合并呼吸功能障碍、既往脑卒中、视力障碍、听力障碍等。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80~95岁,平均(86.1±1.3)岁,实施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原因:房室传导阻滞者24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者6例,既往心肌梗死心肌损伤者10例,永久性心脏起搏方式:单腔起搏者20例,双腔起搏者12例,三腔起搏者8例;对照组:男 24 例,女 16 例,年龄 80~94 岁,平均(86.2±1.2)岁,实施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原因:房室传导阻滞者25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者5例,既往心肌梗死心肌损伤者10例,永久性心脏起搏方式:单腔起搏者21例,双腔起搏者9例,三腔起搏者10例,两组性别、年龄、实施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原因及永久性心脏起搏方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对照组护理方法对照组实施普通护理,术后主要以遵医嘱实施相关护理与治疗,如实施床旁生命体征监护,实施健康教育,告知绝对卧床休息,注意对穿刺部位观察与加压包扎,饮食调控等。
1.2.2 观察组护理方法术后首先为患者摆放舒适体位,并告知患者进行卧床休息的重要性,依据手术治疗情况,加强对患者穿刺部位观察,对于卧床时间较长者,进展腹腰部、四肢的被动按摩,提高患者舒适感。对于术后12 h者,可遵医嘱在患者术侧肩背部垫以小枕,更好的活动术侧关节,配合适当按摩减少和避免血栓的形成,甚至关节僵硬;另外,针对睡眠方面,尤其是对于合并睡眠障碍者,术后护理上尽量将监护仪消音,亮度降低,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安静的病患环境,对于护理操作上,尽量行集中治疗,避免反复开关门或针对不同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而影响同病区患者睡眠,必要是可遵医嘱给予镇静药物;同时对于术后排尿方面,尤其是老年男性患者,对合并有前列腺增生而导致排尿困难,此时建议患者术前在床上锻炼排尿过程,对于术后存在排尿困难者,通过排尿。最后应加强患者术后的健康教育指导,在患者术后首次起床活动时,应告知其缓慢动作,避免摔倒,同时应保持患者不宜过高、内外旋及外展与摆动动作,避免因活动导致电极的脱位而影响治疗效果,同时还要嘱咐患者尽量小心避免摩擦与撞击起搏器囊袋。做好术后定期随访,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师处理。
比较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并统计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睡眠质量。睡眠质量评价通过后临床最为常用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进行,9大项目,3大分级,总分21分最高,分值与睡眠质量呈负相关。
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率的比较采用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发生术后关节僵硬、排尿困难及睡眠障碍的比例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术后不良反应比较[n(%)]
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睡眠质量比较[(±s),分]
表2 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睡眠质量比较[(±s),分]
组别 术后住院时间 术后睡眠质量观察组(n=4 0)对照组(n=4 0)t值 P值3.1±0.1 4.5±0.3 2 8.0 0 0 0.0 0 0 6.1±0.2 1 3.5±1.1 4 1.8 6 1 0.0 0 0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发生,人们生活水平及平均年龄均显著升高,对于患有心脏疾病的比例亦显著增加[6]。针对需要使用心脏起搏患者,埋藏式永久心性脏起搏器的应用越来越多,同时高龄患者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比例亦明显增加,其在显著延长高龄患者生存时间同时,如何有效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安装后不良反应非常重要[7]。
该研究观察组实施综合性的舒适化护理,相对于对照组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发生术后关节僵硬、排尿困难及睡眠障碍的例数分别为1例,1例和1例,比例分别为2.5%,2.5%和2.5%,均显著少于对照组的9例(22.5%),10 例 (25.0%) 和 9 例 (22.5%)(χ2=5.600、6.746、5.600,P=0.028、0.009、0.028 <0.05), 该研究提示针对高龄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实施舒适化护理,可将常见并发症,如关节僵硬、排尿困难及睡眠障碍的比例控制在2.5%左右。该结果与黄蔚等[8]提示的,针对高龄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实施舒适化护理,其出现术后关节僵硬、排尿困难及睡眠障碍比例均在5.0%以内的结果相符,同时其亦正面实施舒适化护理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实施常规护理者。另外针对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睡眠质量比较发现,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为(3.1±0.1)d,短于对照组的(4.5±0.3)d(t=28.000,P=0.000<0.05),术后睡眠质量得分为(6.1±0.2)分,优于对照组的(13.5±1.1)分,说明针对高龄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实施舒适化护理,对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有重要意义。该结果与于欣等[9]研究称实施舒适化护理后,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在3 d左右,术后睡眠质量显著改善,且得分在7分左右,两者结果一致。
针对高龄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术后恢复尤其是术后生活质量的很大一部分取决于术后良好的恢复[10]。其中护理人员在治疗期间对患者所做的相关准备、有效的围术期配合,尤其是术后全面且系统的护理干预,结合规范化的健康教育[11]。对于减少患者特别是高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以及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有重要价值。从而更好的促使患者合理的使用起搏器并自觉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是维持治疗效果的重要途径[12]。该研究观察组实施的舒适化护理,显著减少了治疗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促使患者心情愉快、精神放松,作为一个整体个体化的劥干预方式,其具有一定的创造性,通过对患者所接受的护理活动实施舒适化调整,更利于患者心理、生理、社会多方面主动接受护理干预,从而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愉快治疗程度。
综上所述,针对高龄按照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实施舒适化护理,能显著减少手术不良反应,缩短术后住院时间,提高术后患者睡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