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高等教育与地区经济增长动态关系研究
——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2018-11-13 09:52张晨阳
中原工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教育经费河南省检验

张晨阳

(郑州大学 商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0)

高等教育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产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样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更加密切,因此协调好高等教育与地区经济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河南省高等教育实现历史性跨越,普通高校在2015年发展到129所,其招生数由1998年的5.02万人增加至2015年的55.92万人。但是河南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2015年仅达到36.5%,与一线发达城市如北京、天津差距较大。此外,国家重点大学在河南招生指标较少、省内高校研究生培养能力较弱、国家重点学科数量少、高校科研能力不足,这些都直接导致河南省人力资源的落后、科技创新能力的不足、以及高素质人才的流失。因此河南省要继续走在中部崛起的前列,必须把“适应社会,服务全局”作为未来教育改革所要坚持的基本原则,强调教育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满足经济发展对高质量、高素质、多样化人才的需求。

河南省作为我国的人口大省,将丰富的人力资源转换为巨大的人才优势,是其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这一转变需要依靠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鼎力支持和配合。因此探讨河南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促进两者高层次、高水平的协调发展十分必要。本文立足于河南省的高等教育,深入研究其与经济增长之间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从而发现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政府相关部门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制定有效可行的相关政策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一、 相关文献及方法选择

关于教育与经济两者关系的研究是经典的经济学话题,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对此进行过深入的探讨。著名的教育经济学家Theodore Schultz采用投资增量分析的研究思路与技术,对美国1929-1957年经济增长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国民收入总增长额的1/3来自于教育发展所带来的收益[1]。之后,Rober E Lucas提出了新增长理论,将经济增长的源泉由外生转化为内生,从理论上说明知识积累和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强调知识和人力资本是“增长的发动机”[2]。Batterbury S等认为,高等教育对区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3]。 在国内,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教育被确定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这为教育经济学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社会环境。厉以宁肯定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但并没有涉及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4]。 叶茂林把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路径归为两条:一是人力资本途径;二是通过教育推动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5]。张波等运用菲德模型测算我国1994-2003年间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发现教育投资具有很高的经济收益[6]。毛洪涛等对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计量分析,发现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居民收入增加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并建立了ECM模型刻画三者之间的动态调整关系[7]。刘安瑀利用面板数据求出我国1997-2005年间全国以及各个行政区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发现高校扩招前后贡献率发生显著变化,从而得出应加大教育投入和合理调整教育结构的结论[8]。乔学斌等利用2007-2009年江苏省的区域数据分别分析了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层次结构、学科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现江苏省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良性互动[9]。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作为我国第一教育大省,河南省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但是专门针对河南省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协调性的研究是十分匮乏的。王晓梅等分析了2000-2015年河南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发现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正向的,作用的大小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联[10]。安琪等运用1999-2007年教育部门发布的数据对河南高等教育公共财政投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通过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后发现两者显著相关,并建议政府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投入[1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高等教育是指在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包括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本文所研究的高等教育主要是指专科以上的教育,即高中毕业生进行全日制学习的学历教育。高等教育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二是高等教育结构的科学化。本文把二者综合,将高等教育按层次结构划分,分为专科、本科、研究生3个层次,同时运用各层次的在校人数、毕业人数、招生人数等9个指标表示高等教育的规模水平,从而形成对高等教育更为科学的评判体系。经济发展不仅意味着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人均收入的增加,还包括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本文主要从经济发展规模、经济发展结构、居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对河南省经济发展进行综合评价。为了深入分析高等教育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本文首先运用Pearson积差相关法探讨河南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再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别提取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的主成分因子,最后通过构建VAR模型来研究河南省教育经费投入、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三者之间的长期动态均衡关系。

二、 指标选择和统计分析

(一) 指标选择

目前,针对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评价体系的研究,比较典型的有:邹阳从教育规模、教育结构、教育发展水平等角度研究高等教育[12];苗红选取在校大学生人数、每万人口中大学生人数、生师比作为高等教育发展指标[13]; 樊华选取在校大学生增长率、年招生增长率、毕业生增长率、毛入学率增长率作为高等教育发展指标[14]。 本文主要借鉴迟景明等的思路[15],从高等教育的各层次(主要包括专科、本科、研究生)出发,分别选取各层次的招生人数、毕业人数、在校人数作为评价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

近年来,关于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体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规模、经济效益、经济结构等方面。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主要选取10个主要经济指标,包括第一产业占GDP比重、第二产业占GDP比重、第三产业占GDP比重、GDP、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河南省公共绿地面积、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这些指标集中体现了河南省的经济规模、经济结构、经济开放度、经济的绿色发展、以及居民的生活水平。经济规模主要指一个地区各种经济实体创造的价值总和,本文选取河南省人均GDP、GDP总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来反映河南省的经济规模。同时,为了更为全面地反映河南省的经济发展情况,本文分别选取三产业占河南GDP总量的比重来反映经济结构的变化,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来代表河南省的经济开放度,河南省公共绿地面积来表示经济的绿色发展,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来衡量河南省的居民生活水平。本文选取的数据来源于1999-2015年《河南省统计年鉴》。同时,为了消除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解决不同指标量纲不同的问题,对所选取的全部数据均取自然对数,然后再进行实证研究。

(二) 统计分析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河南省专科、本科、研究生三个层次的高等教育在招生人数、毕业人数、在校人数上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中,本科生的上升趋势最为明显,其人数总量也是最多的,可见河南省高等教育的重心主要是本科教育;专科生的增长速度在1999—2012年间明显高于本科生,但是2012年之后的上升速度有所减缓,且逐渐落后于本科生;作为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中的高端教育,研究生教育一直保持上升的趋势,但其人数总量明显低于本科生和专科生,表明河南省研究生教育规模较小,高层次人才有所不足。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1999-2015年河南省高等教育各层次综合规模发展趋势图

为了更好地研究高等教育各个层次之间的结构比例关系,本文将专科、本科、研究生在整个高等教育规模中所占比重作为研究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的依据,如图2所示。可以发现,本科在高等教育规模中所占比重自2012年后明显上升,说明河南省高等教育在逐步向高层次发展,致力于向经济社会输送更高素质的劳动力。研究生所占比重也在逐年上升,表明河南省也逐渐开始注重研究生的培养教育工作,但是研究生比重仍然处在较低水平,研究生教育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地区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水平和科研创作的能力,同时也代表了高校的办学层次。然而河南省作为人口大省、教育大省,研究生在高等教育中所占比例远远低于本科生,这显然是不合理的,也是河南省高等教育需要改进的地方。

图2 1999-2015年河南省高等教育各层次所占比重走势图

三、 实证分析

(一) 高等教育水平与经济发展的相关分析

本文运用SPSS中的Pearson积差相关法来进行河南省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相关分析,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河南省经济发展指标中的第一产业占GDP比重与高等教育各层次招生人数、在校人数、毕业人数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与高等教育各层次对应人数的相关关系并不显著,其他经济指标都表现出与高等教育有明显的正向相关关系。

GDP、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本科生毕业人数相关系数最大,与专科生招生人数相关系数最小。这是因为随着河南经济的飞速发展,高素质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更高层次的教育水平能更好地带动河南地区经济总量的增长,从而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从表1中还可以看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高等教育各层次在校人数、毕业人数、招生人数的相关系数均为最大,说明河南省的教育消费能力,尤其是高层次的教育消费能力受到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重要影响。还可以发现,河南省教育经费的投入与高等教育各层次的招生规模都有明显的正向相关关系,说明发展高等教育是离不开河南省的财政投入与支持的。

迟景明等认为产业结构的变化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15]。 从表1中可以看出,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与本科在校生规模相关性较强,这是因为第三产业对于劳动者专业知识和文化水平的要求更高,对知识创新型人才和技术人才的需求更多。通过对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可以发现河南省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表1 河南省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各指标的相关系数矩阵

注:**表示在5%显著性水平下结果显著。

(二) 主成分分析

由于本文研究的经济指标较多,并且各个经济指标之间具有较为明显的相关性,会存在信息上的重叠。因此本文使用SPSS统计软件对代表河南省经济发展水平的10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首先利用KMO和球形Bartlett检验来验证变量是否适合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可以发现,KMO统计量为0.777,明显大于0.5,同时球形检验的结果也是显著的,即各个经济指标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可见采用主成分分析进行信息浓缩是合理的。

表2 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

对表征河南经济发展水平的10个主要经济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后,从中抽取特征值大于1且方差的累积贡献率在85%以上的前2个主成分,将其命名为F1、F2,其在较大程度上浓缩了关于经济发展水平10个变量的信息。为了使每个主成分的差异更加明显,在SPSS中运用最大方差法对F1、F2两个主成分进行具有Kaiser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旋转在3次迭代后收敛。旋转后的主成分矩阵如表3所示。

表3 旋转后的主成分矩阵

从旋转后的主成分矩阵可以看出,主成分F2与第二产业占GDP比重、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有很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均超过50%,但与其余8个经济指标相关性较弱,说明主成分F2主要反映了河南省二、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可以将其命名为产业结构因子。主成分F1与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相关性较弱,相关系数低于50%,而与其余9个经济指标相关性较强,相关系数都在80%以上,可以将主成分F1命名为经济增长综合因子。根据表4,可以得到F1与F2的表达式为:

F1=-0.1200×第一产业+0.181×第二产业-0.072×第三产业+0.116GDP+0.116×人均GDP+0.114×FDI+0.109×城镇可支配收入+0.089×农村可支配收入+0.113×固定资产投资+0.117×公共绿地面积

F2=0.019×第一产业-0.522*第二产业+0.694×第三产业+0.010×GDP+0.010×人均GDP+0.018×FDI+0.050×城镇可支配收入+0.143×农村可支配收入+0.024×固定资产投资-0.006×公共绿地面积

表4 河南省经济发展主成分的载荷矩阵

由于主成分F1与F2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河南省经济发展的不同侧面,为了进一步得到对河南省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本文以每个主成分所对应特征值占所提取主成分总特征值的比例作为权重计算河南省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据此,可得到综合主成分F经济表达式如下:

F经济=-0.099×第一产业+0.074×第二产业+0.044×第三产业+0.100×GDP+0.100×人均GDP+0.099×FDI+0.100×城镇可支配收入+0.097×农村可支配收入+0.099×固定资产投资+0.098×公共绿地面积

通过上述表达式计算,可得到河南省1999-2015年经济发展主成分F1、F2、以及综合主成分F经济的得分与排名情况,如表5所示。

同样地,对专科、本科、研究生在校人数、招生人数、毕业人数共计9个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从中提取特征值大于1且方差的累积贡献率达到97.93%的主成分,即F3。由于只提取了一个主成分,所以不必进行正交旋转,主成分F3也即综合主成分F教育。根据SPSS输出结果,综合主成分F教育表达式为:

F教育=0.112×专科在校生+0.112×专科毕业生+0.111×专科招生数+0.113×本科在校生+0.112×本科毕业生+0.113×本科招生数+0.113×硕士在校生+0.113×硕士招生数+0.112×硕士毕业生

通过计算,可得到河南省1999-2015年高等教育综合主成分F教育的得分与排名情况,如表6所示。

表5 河南省1999-2015年经济发展各主成分得分与排名

表6 河南省1999-2015年高等综合教育主成分F教育得分与排名

(三) VAR模型动态分析

为了进一步研究河南省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本文首先根据叶茂林等提出的教育生产函数[16], 引入教育经费这一变量作为生产函数中的资本投入,并将其命名为序列fee,同时分别将表征河南省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主成分F经济与代表河南省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的综合主成分F教育命名为序列eco和edu,然后运用VAR动态计量模型对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3个时间序列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1. 变量平稳性的ADF检验

在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中为了避免因“伪回归”现象而造成的结论无效,需要先对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本文采用ADF单位根检验来验证经济发展(eco)、高等教育(edu)、教育经费(fee)这3个时间序列变量的平稳性 ,检验结果如表7所示。

结果表明,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经济发展(eco)、高等教育(edu)、教育经费(fee)这3个时间序列变量都是非平稳的,但其二阶差分序列是平稳时间序列,因此序列eco、fee、以及edu是二阶单整的。

表7 ADF单位根检验结果

注:检验形式(c,t,d)中c表示检验方程中的常数项,t表示检验方程中的时间趋势项,d表示检验方程中滞后项的阶数。

2. VAR模型估计与稳定性检验

本文根据AIC与SC中取值最小的原则来确定模型的滞后阶数。经过多次实验,最终确定VAR模型的最优滞后阶数为2阶,并且运用OLS进行估计,将参数估计结果写成如下形式:

eco=1.44+0.77×eco(-1)-0.21×eco(-2)+0.002×edu(-1)+0.15×edu(-2)-0.0005×fee(-1)+0.11×fee(-2)

edu=0.95+0.43×eco(-1)-0.93×eco(-2)+0.598×edu(-1)+0.37×edu(-2)-0.27×fee(-1)+0.44×fee(-2)

fee=4.49-0.39×eco(-1)+0.64×eco(-2)-0.07×edu(-1)+0.23×edu(-2)+1.05×fee(-1)-0.44×fee(-2)

为了进一步检验模型的稳定性,本文通过AR根来对VAR模型进行稳定性检验,结果如表8所示。所估计的VAR模型有4个复数根、2个实数根,这些根的模均小于1,说明所估计的VAR模型满足稳定性条件。

表8 AR根检验结果

3. 协整关系检验

协整检验主要是检验各个变量间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即协整关系。本文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方法,利用特征根迹与最大特征值两个检验统计量来确定经济发展(eco)、高等教育(edu)、教育经费(fee)3个时间序列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的个数。由于之前确定的无约束VAR模型的最优滞后期为二阶,因此协整检验的滞后期应该确定为一阶。所得到的协整检验结果如表9所示。

表9 协整关系检验结果

注:**表示在5%显著性水平下结果显著。

结果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没有协整关系的假设,接受序列eco、edu、fee三者之间存在一个协整关系,即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所得到的长期均衡方程为:eco=0.102 9×edu+0.339 8×fee+μt,其中μt是误差修正项(t表示年份)。

从所得到的方程中可以发现,教育经费的投入和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对经济发展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教育经费投入增加1%,经济发展水平增加0.339 8%。这是因为教育经费投入的增加会使得高校教育水平和科研能力有所提高,从而为河南省的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同样,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弹性为0.102 9,说明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水平的提高,但是由于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劳动力相对过剩、劳动力质量普遍不高且无法满足就业市场需求等问题。

4.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脉冲响应函数主要用于衡量某个内生变量的随机扰动项的一个标准差冲击,即“脉冲”对VAR模型中所有内生变量当前值和未来值的影响,可以用来分析模型中每个内生变量对它自身以及其他内生变量的扰动所作出的反应,从而了解VAR模型的动态特征。本文主要考察高等教育(edu)受到冲击时,其对自身、教育经费(fee)和经济发展(eco)等的即期和后期影响。图3至图5是脉冲响应图,其中横轴表示时期数,此处选取20期;纵轴表示脉冲响应函数的大小;实线部分为计算值;上下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响应函数值加或减两倍标准差的置信带。从图3可以看出,在第1期,高等教育edu对其自身的一个脉冲立即做出响应,之后这种冲击对高等教育的影响缓慢减少,到20期后高等教育响应函数趋于零,进一步说明所估计的VAR模型是平稳的。从图4中可以发现,经济增长eco对高等教育冲击做出响应的时间存在滞后,在第3期才开始做出响应,之后缓慢上升,在第9期时达到峰值。这意味着高等教育对于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并不是即时的,高校人才需要经过3年或4年的在校学习才能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才会对河南省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从图5可以看出,教育经费(fee)对高等教育冲击的响应是较为迅速的,且在第2期达到峰值,说明教育经费的投入能有效且及时地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所以,应注重教育经费的使用,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使其在最大程度上带动高等教育的发展。

图3 高等教育对高等教育的响应路径

图4 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响应路径

图5 教育经费对高等教育响应路径

四、 结论及政策建议

通过对河南省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二者之间动态关系的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1)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一方面河南省高等教育各层次结构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并且各个层次的上升幅度各不相同,其中本科上升幅度最快,专科和研究生上升幅度较慢;另一方面,从各教育层次所占比重来看,河南省高等教育的重心主要在于本科教育。从整体上看,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依然是落后全国平均水平的。

(2) 河南省的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发展相互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为河南省的经济进步提供高素质的人才,从而带来河南省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同样,河南省经济的发展也为高等教育提供了财政支持,推动高等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

(3) 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存在滞后效应,并且河南省高等教育存在结构不合理、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以及教育资源匮乏等问题。

基于以上结论,本文认为河南省作为教育大省,应更加注重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为了更好地发挥高等教育对经济的促进作用,首先政府要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扶持力度,加大对教育经费的投入,拓宽教育经费来源渠道,比如通过教育福利彩票的形式来分担政府投资教育的压力。其次要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增长。政府应集中优势资源对省内资质较好的高校进行升级改造,扶持其建设重点实验室、发展重点学科,进一步强化其对河南高等教育的引领示范作用。最后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优势,由政府主动搭桥,提供政策、资金、用地等方面的支持,促进高校和企业的合作,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比如组织高校与企业进行科技成果交流,鼓励高校研究人员到企业生产一线进行考察学习等。

猜你喜欢
教育经费河南省检验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发布
管好用好粮食仓储企业职工教育经费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
电梯检验中限速器检验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探究
基于ArcGIS9.0-GeoDa059i的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空间差异性分析——以2008-2012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为例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