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理角度看中国农民丰收节

2018-11-13 00:51云南省大理州南涧一中杨德贤
中学政史地 2018年29期
关键词:秋分赤道淮河

◇云南省大理州南涧一中 杨德贤

《人民日报》北京6月21日电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中国农民丰收节是亿万农民庆祝丰收、享受丰收的节日,是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生动体现。设立该节日,有利于进一步彰显“三农”工作重要地位,有利于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有利于传承弘扬中华农耕文明和优秀文化传统。细心的同学不禁要问:为什么将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显然,将中国农民丰收节定在农历秋分具有文化和政治意义,但是背后还具有地理意义。我们可以从地理的角度来理解中国农民丰收节。

1.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

农历秋分一般为每年的9月23日前后,秋分这一天,会产生许多特殊、有趣的地理现象。秋分这一天,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这一天,全球昼夜平分,即昼长和夜长相等,都为12小时。秋分之后,太阳直射点越过赤道向南移动,北半球昼短夜长。

秋分这一天,在北纬45°地区就会出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我们可以非常容易地计算出建筑物的高度。因为这一天正午北纬45°地区建筑物高度与影子一样长,知道了影子的长度,也就知道了建筑物的高度了。

秋分这一天,赤道上也会出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正午时找不到自己的影子。因为这一天,太阳直射赤道,正午时赤道上的物体都找不到自己的影子。

秋分时节,我国北方广大地区,都先后进入了秋季,日平均气温均降到22℃以下,日夜温差较大。秋分时节,晴空万里,秋高气爽,瓜果、稻谷飘香,蟹肥菊黄,是踏秋赏景、美好宜人的季节。春种秋收,春华秋实,秋分时节硕果累累,最能体现丰收,故秋分又是硕果累累的季节。秋分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具有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既是秋收的重要时节,又是秋耕、秋种的大好时节。

2.我国农业生产分布

俗话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丰收节和农事传统密切相关。中国农民丰收节将农民和丰收结合起来,反映出党中央和国家对农业的支持。我国人口众多,都需要吃饭、穿衣,工业生产也需要大量的原材料,这一切都离不开农业。所以,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各个地区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进行农业生产,形成稳定的农业部门和农业生产对象。我国的农业地区分布具有西部与东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我国西部地区距离海洋较远,降水较少,种植业分布较少,但是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畜牧业发达,有我国的四大牧区。它们分别是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和西藏牧区。我国东部地区是种植业、林业和渔业的主要分布区。其中,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地区以种植业为主。我国东北地区和西南地区是主要天然林区,东南部分布有人工林。我国沿海地区是我国海洋渔业基地,南方地区淡水渔业发达。我国东部以种植业为主的地区,农业的南北差异明显。我国东部的南北地区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该线是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主要表现为如下几点:(1)秦岭—淮河以北地区耕地以旱地为主,秦岭—淮河以南地区耕地以水田为主。(2)秦岭—淮河以北地区1月平均气温小于0℃,秦岭—淮河以南地区1月平均气温大于0℃。(3)秦岭—淮河以北地区河流有封冻现象,秦岭—淮河以南地区河流不封冻。(4)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年降水量小于800毫米,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5)秦岭—淮河以北地区植被类型以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秦岭—淮河以南地区植被类型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6)秦岭—淮河以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和玉米,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7)秦岭—淮河以北地区作物一年两熟、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作物一年两熟到三熟。(8)秦岭—淮河以北地区主要运输方式为公路和铁路,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主要运输方式是公路、铁路和水运。

秋分时节,我国南北方大部分都处于秋收的季节。将这一天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兼顾南北方。从区域上看,我国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各地收获的时节有所不同,但多数地方都在秋季,秋收作物是大头。

由以上分析可知,同学们不仅要知道将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政治意义和文化意义,还要探究它背后的地理意义。秋分这一天,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秋分时节,我国北方广大地区,都先后进入了秋季。秋季意味着秋收、收获,意味着丰收。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地域辽阔,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各个地区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进行农业生产,形成稳定的农业部门和农业生产对象。同学们要掌握我国东部南北方的分界线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猜你喜欢
秋分赤道淮河
秋分
白露 秋分
勇攀赤道雪峰
淮河
首倡先行 务实创新 组建“淮河侨盟”推动多重战略叠加效应
环球旅行
刘邓大军:抢渡淮河挺进大别山
最热的地方不在赤道
秋分
投鞭断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