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静
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为中国梦的接力者与传递者,大学生群体必须拥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而其构建马克思主义信仰理应先构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哲学维度,具备良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素养。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哲学维度构建的基本情况进行考察和分析,有助于大学生树立并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学者张同印指出“形成信仰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必须以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前提”。[1]基于此,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哲学维度的认知状况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调查数据显示,94.7%的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或相关课程曾有过系统学习。对于辩证法三大规律的了解状况,14.5%的大学生表示非常了解,37.3%的大学生表示比较了解,31.9%的大学生表示了解一些,仅有3.3%大学生表示完全不了解。由此可见,绝大部分大学生基本能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为构建马克思主义信仰哲学维度提供了可能。
调查发现,只有37.6%的大学生表示不相信神的存在,仍有20.8%的大学生相信世界上有神的存在。可见,部分大学生唯物主义世界观仍然未建立或者不牢固。在回答“人类社会的发展由什么决定”时,79.2%大学生能够给出正确答案,但是仍有13.7 %的大学生仍持唯心主义观点。这表明,仍有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尚未构建起科学的唯物史观,这对其构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哲学维度十分不利。
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有为人所掌握所运用,才能彰显其价值。数据显示,85.4%的大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惑有帮助,71.2%的大学生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知识认识、解释现实生活的情况。这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与作用还是得到了很多大学生的认可的。
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的运用情况反映了其马克思主义信仰哲学维度的构建的基本状况。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哲学维度践行状况有以下特点:
通过调查发现:面对个人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72.5%的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与对待;针对自己未来的发展,68.1%的大学生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所学专业与个人发展的关系;面对接踵而来的事情,67.5%的大学生能够分清轻重缓急,心平气和地去处理。可见,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知识去认识、分析现实问题的情况还是比较好的。
分析数据可知,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的认知掌握情况与其运用情况存在着一定的偏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认同度与大学生的世界观存在差异
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2]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数据显示,超过70%的大学生不相信神的存在,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超过80%的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大规律表示了解并认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可见,绝大部分大学生能够坚持唯物主义的基点,认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但调查也发现,有20.8%的大学生仍相信神的存在,另有13.7%的大学生仍用唯心主义的世界观来解释人类社会的发展,这是需要引起关注的。
2、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人生观的认可度与大学生人生观存在差异
人生观是关于人生问题的根本观点。[3]数据显示,有60.8%的大学生愿意入党,也有83.3%的大学生愿意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人生目的积极明确;调查大学生心目中最崇拜的人,居于前两位的分别是:对社会有杰出贡献之人(41.3%)、道德高尚之人(28.4%),人生评价积极正确。可见,大多数大学生是认可马克思主义人生观,努力实现人生价值的。但调查也发现,一部分大学生仍未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这主要体现在其人生价值追求方面。数据显示,在回答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自己的关系时,有16.9%的大学生依然未摆正态度,觉得事不关己,这是值得关注的。
3、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认同度与大学生价值观存在差异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价值的根本观点。[4]数据显示,54.8%的大学生愿意参加“三支一扶”等就业项目去基层就业,72.7%的大学生面对网络众筹曾拿出生活费去帮助别人,80.1%的大学生大学期间曾经主动参加过志愿服务活动。可见,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是高度认同的。但调查数据也显示,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并未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来引领自己的行为选择、价值取向。数据显示,大学生就业时把“社会的需要”作为第一、二、三考虑因素的分别有3.8%、9.7%、8.5%,把“实现自身价值”作为第一、二、三考虑因素的分别有32.2%、15.8%、15.3%。这充分说明,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与行为选择的引领作用还有待充分发挥。
当代大学生构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哲学维度,树立并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需要不断提高其马克思主义哲学素养。但是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素养并不高。大学生群体理应真学、真信、真懂、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相关知识真正地入脑、入心、入行。唯有如此,才能有效帮助大学生构建马克思主义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