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雯
长沙师范学院 湖南长沙 410010
随着新时代信息化社会的不断进步,拥有强大交互功能与共享功能的微信公众号对大学生的思政工作的认知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它既给大学生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便利,也为高校思政工作拓展了新平台。思政工作者有必要通过探索微信平台的传播特征,改进思政工作模式,创新师生沟通模式等手段,切实思考如何合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自媒体打破了传统教育形式对于知识信息的垄断地位,成为了大学生们获取信息的主要媒介。微信公众平台操作便捷、内容推送丰富,符合大学生追求新奇的心理特点,所以高校与传统媒体失去了曾经的权威地位。此外,教育者在运用微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经常缺乏系统谋划与专业化运作,其内容与表现形式古板且没有营养,学生们的媒体粘合度低,公众号的思政引导作用完全起不到主动的作用。
大学生群体仍然处于思想成长阶段,由于思想政治理论根基较浅,社会阅历不够丰富,很容易受到信息的影响。大多数社会信息很会利用感性化、情绪化的包装来诱导大学生产生认同,更容易淡化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感性认同。微信公众号的信息传播有自身的规律,如何运用标题吸引点击量、信息推送的最佳时间和频率是什么、什么样的主题图片与内容表现形式更加能得到学生的认同和转发等等,都需要传播者与受众有一定的媒介素养与媒介认知。
微信公众号功能多、信息量大,已被社会广泛接受并习惯使用。而将微信公众号与思政教育结合起来,使得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更具时效性与创新性,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机遇。所以笔者认为,只有准确地掌握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特征与教育优势,才能在思政教育中发挥出其独特的教育优势。
微信公众号的传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点对点”的服务模式,即时地将内容推送给每一个关注者,有很高的传递效率和准确性。
思政教育与微信公众号的融合,就是要加强推送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只有注意了信息内容的品质,才能保证其教育功能的发挥。微信公众号因为其强大的功能,具有表现形式多样化的特点。它可以辅助教育者将思政教育的内容信息化,用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诸多形式向受众发送,利用内容吸引受众的关注度。
在传统思政教育中,向大学生传输信息的渠道主要被教育者把控。微信公众平台的模式改变了传播形式,制作内容和传播的随机性使得思政教育主体不再占据天然的中心地位。但是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和其他的网络思政平台又有不同,它据有一定的议程设置可能性。一方面它能够在教育者计划下将信息推送给目标受众,通过标题、封面图片、内容简介等形式能够吸引受众准确看到相关内容;另一方面,微信公众平台推送文章的时间点可以根据受众的空闲时间灵活变动,微信公众号可以根据所要推出的内容和目标学生不同的作息安排设置推出时间,保证受众尽量在第一时间看到内容。
每一位学生都关注了很多微信公众号,如果收到的推送信息没有新意,表达形式不符合大学生心理特征,很容易被学生屏蔽。教育者应了解自己的角色定位,认识到教育者不再是居高临下的“传授者”,而是平等传播的“宣传者”,需要用“渗透”的方式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同时也要正确看待高校思政微信公众平台的定位,要善用微信的功能,丰富和创新教育手段,与大学生建立起情感关联。
教育团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条件。校园微信公众号的运营者大多是一线思政辅导员,他们平时与学生交流多、网络运营能力与学习能力都比较强,但是相对而言教育的内容与方式比较片面。尤其在自媒体发达的今天,要更加全面的提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需要更多的人参与到网络思政的行列中来。特别是学校领导和各专业、各行政单位的教师,他们更能对全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进行宏观且切合现实的指导。
着力培养大学生媒介素养是运用微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条件。受众作为信息的接收者和解读者,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信息认知结构来理解、判断信息。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不良信息并非唯一困扰,他们对信息的处理更加影响他们对微信平台的接受程度。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包括了解、辨别、获取媒介信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以及利用媒介来发展和完善自我的教育两个方面内容。高校思政工作者要在媒介素养教育中归位,归纳和总结大学生的媒介素养问题,主动培养大学生地媒介素养,有针对性地进行过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