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华艳 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南长沙 410082
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并加以学习研究。1917年秋邓中夏成为北京大学国文系的学生,邓中夏在他的老师——李大钊的带领和影响下,开始逐步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在我党建党前后邓中夏知行合一,亲自通过创办刊物、实地讲演、组织教学等方式,走进学生、工人、农民当中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工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有机结合、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创办刊物是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阵地。邓中夏作为一位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聪明好学、博览群书的有志青年,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中,他就通过创办和编辑《国民》、《劳动音》、《先驱》、《中国青年》、《青年工人》等刊物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
在中国共产党创立初期,为了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并使之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邓中夏先后创办并且主编了《劳动音》和《先驱》等杂志。1920年秋,邓中夏在积极筹办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的同时,为了对工人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于11月7日创办了《劳动音》周刊,并亲自担任主编。《劳动音》还通过报道工人遭受残酷剥削压迫的具体事实,对工人进行教育,提高其阶级觉悟。《劳动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最早创办的工人报刊之一,对中国工人阶级由“自在”向“自为”的转变提供了桥梁和纽带。1920年11月初,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正式成立,成立大会上选举邓中夏为编辑干事,负责团刊《先驱》的创办及编辑事务。邓中夏在担任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负责人时,为增强团员的思想理论素养,提高团员的思想觉悟水平,于1922年1月15日创办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临时中央局机关刊物——《先驱》半月刊,并担任主编。刊物的主要任务是传播马克思主义,唤醒广大的国民的觉悟,以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实际情形,而求得一最合宜的实际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1923年10月20日,身为团中央执行委员和临时中央局委员长的邓中夏与团中央宣传部主任恽代英共同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刊物《中国青年》,并为《中国青年》题写刊名和作《发刊词》。《中国青年》由恽代英、肖楚女任主编,邓中夏参加编稿和审稿工作。《中国青年》办刊目的是指导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的著作,努力培养青年的革命人生观,其编排努力适合青年的特点,文字通俗易懂并且配有插图漫画,成为当时在青年群体中最受欢迎的刊物。创刊后的一年多时间里,邓中夏先后以“中夏”署名发表了《解惑》、《<努力周刊>的公罪》、《胜利》等20多篇文章,提高了青年的思想觉悟,引导不少青年进步和走上革命道路。与此同时,邓中夏在上海负责创办了专门以青年工人为对象的通俗性刊物《青年工人》月刊,并任主编。在《青年工人》创刊号上以“中夏”署名发表了题为《开台戏》、《时事报告》两篇文章,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控诉了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瓜分中国领土的罪行。创刊之后,邓中夏陆陆续续在《青年工人》发表文章,用浅显通俗的语言向青年工人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宣传,引导广大青年工人团结起来,为争取自身的利益而斗争,这对推动工人运动的复兴起到了积极作用。
报刊杂志是通过视觉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而演讲则从听觉上进一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了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宣传面,提高广大群众的思想觉悟,1919年3月23日,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正式成立,邓中夏与廖书仓当选为总务干事。邓中夏与许宝驹、易克嶷等9人分在讲演团的第二组,他们去学校、去工厂、去庙会和农村演讲,极大地宣传了马克思主义。
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成立不久,邓中夏等人来到了东便门内蟠桃宫庙会进行讲演,讲演的主题共有《平民教育之意义》、《如何求幸福?》《勤劳与知识》等38个,尽管在讲演时黄沙漫天,但听众非常踊跃。之后的两天,邓中夏再次来到东便门内蟠桃宫庙会,准备了《家庭制度》和《现在的皇帝倒霉了》的讲演,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为了扩大讲演的影响范围,邓中夏率领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分四组在东、南、西、北四城讲演所讲演,并针对当时青岛交涉失败的现实,展开题为“青岛交涉失败之原因”的讲演。讲演在一次次实践中不断进步,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传播了马克思主义。邓中夏在1919年暑假回到自己阔别多年的家乡宜章邓家湾,车马劳顿并没有停止他讲演的脚步,他在邓家湾村前的“亮公祠”召集全村的父老乡亲开会,在会上作讲演,宣传马克思主义。
1921年6月,邓中夏应保定育德中学“文学研究会”负责人王锡疆、安志成邀请,到校讲演,教室内座无虚席,挤得满满的。邓中夏以“文学与社会改造”为题,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讲述了文学在社会改造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讲演中,他批评了“文学与人生、社会毫无关系”的论调。他认为,文学与社会改造有着密切的联系,要做社会的文学,要做社会的改造文学。这次讲演进一步扩大了新文化运动的影响。7月25日,重庆夏令讲学会在重庆巴县联合县立中学校正式举行,邓中夏应邀到校讲学,宣传新思想、新文化以及“推行新教育之必要,与改革教育之应如何施设等事”,邓中夏的演说赢得了巴蜀青年的欢迎。
1920年3月,邓中夏与朱务善等率领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沿着京汉铁路线南下去保定、石家庄的工厂演讲。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鼓励工人要团结起来,向资本家要条件,借此机会与工人建立了密切的联系。4月4日,邓中夏带领平民教育讲演团第二组成员乘火车到长辛店讲演,在火车上,邓中夏将随身带来的《新生活》周刊沿车叫卖,刚开始不好意思,后来慢慢习惯了。来到长辛店,邓中夏进行了一番讲演,效果很好。讲演的时候,静无人语,讲演之后,掌声如雷。之后长辛店多次派人邀请邓中夏前往演讲,加深了与长辛店工人的感情,为后来邓中夏在长辛店创办劳动补习学校奠定了群众基础。
总之,邓中夏为了传播马克思主义,参与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并带领成员到处讲演。通过去庙会、城区、农村演讲、去学校演讲、去工厂演讲,使农民、工人、青年学生能够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并用其指导革命实践,从而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以改造社会。
中国工人受着封建雇主的压迫,中国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邓中夏深知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宣传给工人才能解放工人,宣传给青年学生才能使其知道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正如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强调:“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邓中夏通过创办劳动补习学校把马克思主义带到工人中去,通过在高校教书,把马克思主义传播给青年学生。
其一,筹办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并组织教学。在1920年12月,邓中夏以“平民教育演讲团”的名义,与张太雷等四人来到长辛店,筹办劳动补习学校。该学校分为日班和夜班上课,日班上课的对象主要是工人子弟,讲授的内容与普通高等小学堂的课程相同;夜班上课的对象是工人,先教工人识字,再讲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革命大道理。邓中夏上课激情满满、通俗易懂,常常贴近生活,与工人的实际相结合,深受工人学生的欢迎。其二,成立长辛店工人俱乐部。通过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一段时间的学习,长辛店工人的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普遍提高,在此基础上成立工会组织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在1921年5月1日五一劳动节这一天,邓中夏宣布成立长辛店工人俱乐部,俱乐部成员相互探讨马克思主义,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这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我国最早的一个工会组织,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其一,在保定直隶高等师范学校展开系列专题讲座。1920年,保定高师学生对各种新思想和新文化非常渴望,因此邓中夏受邀前往担任保定直隶高等师范学校国文教授并展开系列专题讲座,他联系实际通俗地讲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引导学生从中国实际出发联系社会问题。邓中夏的教学始终贯彻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对改造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了重要的作用。其二,帮助进步师生组建进步团体。保定直隶高等师范学校的师生在邓中夏的帮助下组建了“新文化研究会”、“新教育协会”、“国语文学研究会”等三个进步学术团体,组织学生阅读《马克思经济学说》、《唯物史观解说》、《社会主义史》等70多种必读刊物,并在学生当中传阅《新青年》、《新潮》、《少年中国》等进步杂志。这些社团组织推动了学生去了解和接受马克思主义。
1923年4月上旬,经过李大钊推荐,邓中夏出任上海大学校务长协助校长于右任的工作。在上海大学任职期间,邓中夏经常邀请李大钊、郭沫若、马君武、戴季陶等知名人士来上海大学进行讲学,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同时分析社会问题,使学生明白自己身上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邓中夏慧眼识珠先后聘请陈望道、瞿秋白、沈仲九、田汉、施存统、恽代英、张太雷、李达、彭述之等忠实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无疑能够在课堂上很好地传播马克思主义。邓中夏在出席上海大学美术科学生毕业典礼时,邓中夏发表了关于艺术与革命关系的演说,希望毕业生能够在走向社会时,多向民众宣传马克思主义。在邓中夏的领导下,上海大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并始终秉承着《上海大学章程》第7章49条规定的上海大学这一“养成建国人才,促进文化事业”的办学宗旨,不断为社会输送具有马克思主义素养的人才。
综上所述,十月革命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邓中夏通过编辑实践、演讲实践和教学实践等方式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宣传面,使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了解并接受马克思主义,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社会问题,为马克思主义最终能够指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