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 兰 庄坤江 张 超
5年前,徐勤生从泰州广电台副处级岗位“退二线”后,放弃颐养天年、含饴弄孙的安逸生活,到高港区口岸街道徐庄村担任党总支书记,成为泰州市第三批机关选派到村任职干部。
徐勤生到村第一天,质疑声超过了欢迎声,“大干部来当支书,能干好吗?”“挂职的,过个场就回去了。”听到这些,徐勤生暗下决心,一定要干好,干出样子。
不到半年,徐勤生就做了三件实事。第一件是新修6条水泥路,方便村民出行。第二件是改水改厕,增加道路绿化、夜间亮化,每天安排专人打扫村庄,改善村民居住环境,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村容村貌一天一个样”。第三件是购置图书报刊,修建健身广场,增添健身器材,把老百姓从牌桌上引导到健康的生活方式上来。
渐渐地,大家消除了偏见,把徐勤生当成自家人,徐勤生也和全村人打成了一片。
过去的徐庄村,穷得叮当响,集体收入基本为零。上任之初,徐勤生向村里党员干部许下诺言,只要一天不拔掉穷根,就一天不离开徐庄。
在徐庄村东北片、宁通高速公路宣堡枢纽南侧有一大块地,杂草丛生,废沟塘里到处都是生产生活垃圾,臭气熏天。徐勤生决定从这块地下手,把废地变成良田。
说干就干,徐勤生带领村组干部平整土地,早上四五点钟就下到地里,天黑之后才收工,饿了就在田头将就吃一口。村民们也纷纷扛起锄头,平整家前屋后的杂乱土地。平整好土地,村里又成立了农机合作社、植保合作社,由村干部对全村1200亩水稻实行全托管服务。现在,徐庄耕地已经实现100%流转,建成了3个家庭农场。一名老党员高兴地说:“以前土地撂荒没人管,现在成了挣钱的香饽饽。”
初战告捷,徐勤生又把目光转到兴建标准厂房上。通过多方筹集资金,新建6000多平方米的标准厂房。2016年底,徐庄清偿了所有债务,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268万元。
作为一位受党教育多年的党员干部,徐勤生报到第一天就承诺“四个不”:不用公款请一次客、送一份礼、买一包烟、办一件私事。
当书记3年,徐勤生不仅兑现了承诺,还自掏腰包为贫困家庭、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小到为孤寡老人送去一台收音机,大到为贫困户改造危房,他们急需什么他就帮助什么。
徐勤生建立了村干部集体劳动制度,每次集体劳动,都第一个冲上前,从铺设水泥路、硬质渠道,到平整复垦土地、看守秸秆禁烧责任田,他都坚持多做一点、做好一点。有一次集体劳动,搬预制块时,徐勤生不小心摔倒在硬质渠道里,膝盖、大腿肿了起来,现场的村民都劝他回去休息,虽然疼痛难忍,但他仍然咬紧牙关继续干下去。
过去,在徐庄村,找村干部办事要到牌桌、饭桌上找,村干部脸上都是白白净净的;现在,找村干部办事直接到地头找,村干部脸上都晒得红通通的。
建桥、筑路、修渠,他奋战在施工一线;育秧、灌溉、治虫,他劳动在田间地头;访贫、问苦、谈心,他奔走在阡陌农家。从脸熟、路熟到地熟、人熟,连群众养的狗见了他都直摇尾巴,村民亲切地称他为“狗不叫”的书记。短短3年,徐庄村从“空壳村”变成富裕村。
3年任职期满后,徐勤生放不下徐庄的老百姓,又当起村第一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