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慧辉 瞿建冬
最新版的“干部心理素质、领导能力测评系统”、没有老师授课的年轻干部集训班、平均年龄28周岁的驻外招商引资队伍……去年以来,南通市通州区大力实施“优秀年轻干部一线选育工程”,创新“两推三测双考察”,构建“精准识别、精准培养、精准任用”的链式选育机制,一项项持续举措精准发力,解难题、破困局、注活水,为全区干部队伍注入了新活力。
围绕如何有效破解“在少数人中选人”的问题,通州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注重公论、注重一线”的导向,突破部门、领域、条块等限制,先由基层自下而上推优推荐,再由党组织集体讨论酝酿,既体现了公开公正,又强化了党组织把关,一批工作时间短、资历浅,但潜力大、后劲足的优秀干部人才进入了组织视野。
“90后”年轻干部李楼进在集中选拔中脱颖而出,现在已经走上了副科职领导岗位,他说:“这次集中选拔给我们“90后”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全区88个党委(党组)共推荐35岁以下年轻干部465名,其中女干部223人、党外干部64人、“90后”94人,一批熟悉投资融资、经济管理、工程建设的专业人才脱颖而出,特别是推荐使用年轻干部“习惯于只看到身边的人、熟悉的人、体制内的人”这一局限被打破,在按照常规方式和举措较难涉及的领域发现了一批人才。
年轻干部尤其是90后工作时间短、履历简单,他们的领导能力和潜质如何才能精准识别?
通州区深入研究以往干部工作的好传统,又学习各地先进做法,决定采用“赛场赛马”的方式,创新符合通州实际的做法。在采用笔试测试基本能力和无领导小组讨论测评综合素质的基础上,在全省率先运用中组部新版的“干部心理素质、领导能力测评系统”,测评年轻干部的自我认知、情绪管理、性格气质、行为方式、执行落实等方面情况,采用图表和报告的形式,从自信心、人际关系等20个指标,逐个分析年轻干部的心理和谐度和心理承受力、工作压力感和心理不适感、领导意识和领导潜能,测评结果作为衡量、考察、评价年轻干部的重要参考。
这不仅改变了以往“以荐为主”的优秀干部产生方式,又打破了传统的“一考定终身”的做法。有一位没有入围的年轻干部认为,测试让他看到组织对年轻干部的期望,看到自身能力的不足,更加看到平时学习积累的紧迫感。金沙街道党工委书记葛红俊评价说:“经过比选出的年轻干部都是单位的骨干,是年轻同志中比较拔尖的,这样的考评方式,能够把好苗子选出来。”
没有安排教师、没有预设课程,学员逐一展示形象,民主推选班委、小组长,自选主题开展微课堂竞赛、演讲比赛……这是全区年轻干部集训班的一幕幕。通州区以年轻干部集训班为窗口,安排“观察员”近距离考察,采用学分制对年轻干部个体表现进行量化积分。
如何让每一位入围的年轻干部形象更加立体真实,通州区抽调经验丰富、熟悉干部工作的同志组成5个调研组,深入年轻干部所在的单位和工作一线,认真甄别年轻干部的忠诚度、干净度、担当度,综合分析年轻干部的岗位经历、专业背景、能力素质、主要业绩,对照“学习运用能否从照搬走向创新、认识事物能否从感性走向理性、分析问题能否从局部走向全面”等6个评价标准,衡量年轻干部成熟度,选拔出150名优秀科级干部后备人选分类建库,其中“90后”25名、女干部80名、党外干部11名。在此基础上,建立年轻干部教育培养管理信息系统,对年轻干部的成长过程信息进行收集、分析、运用,大力提升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科学化精准化水平。
通州区拉长、拓宽赛道,在“三个一线”平台中打磨年轻干部。选派34名年轻干部到全区6大重点园区平台和驻外招商机构从事专职招商;选派20名年轻干部到经济薄弱、基础脆弱、班子软弱、环境整治任务重、信访维稳任务重的村(社区)担任第一书记;分批选派年轻干部到上海人才工作站、苏南等外地园区挂职锻炼,加快培养懂经济、会管理的复合型干部人才。
年轻干部顾本勇先后在组织、经济、建设等多岗位锻炼,又被选派到浦东经济部门挂职,个人能力和素质得到明显提升,不仅成功为本地经济园区和上海产业牵线搭桥,而且提出的产业发展建议被区委采纳重视,结合其一贯表现、综合素质,不久被提拔到镇长岗位。
为提高实践锻炼的实效性,通州区分类制定了7类挂职岗位考核管理制度,实行“工作组+支部”管理模式,以“季度谈”的形式跟踪管理,以百分制量化评分压实挂职责任,在实践锻炼中检验了年轻干部,更是发现使用了一批年轻干部。
2017年以来,通州区共提拔重用了35名实绩突出、群众公认、来自一线的优秀年轻干部,其中“85后”正科职干部2人、“90后”科级领导班子成员3人。“‘优秀年轻干部一线选育工程’把集中选拔与常态选拔、源头建设与持续发展、日常选配与统筹选配有机统一起来,对看准的优秀年轻干部,敢于打破隐形台阶,用在其时,用得其所”。通州区委常委、组织部长、统战部长沈旭东表示:“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突出精准施策、梯次储备,大力提升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系统化、精准化、科学化水平,为干部队伍长远建设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