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静 西南民族大学 四川成都 610200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对于中国共产党后备力量的培养来说,高校如何引导并提升大学生的入党意识显得至关重要。在优秀大学生中发展党员,不断壮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工作,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
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并提升新时代大学生的入党意识,首先要对这些大学生有一个全面且详细的了解。我们须知道的是,现在的大学生普遍为95后,甚至是00后。相对80后和1990-1994年出生的人而言,95后们更年轻,思想也更为活跃、开放、时尚。具体说来,他们普遍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他们勇于表达自我,对新鲜事物更是表现出更强的好奇心。在信息化的时代,他们会主动通过网络拓宽自己的视野,了解并接受各种新生事物,增长见识。但由于他们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因此当与人产生分歧时,难以接受不同意见。
他们思想开放,有很强的包容性。但是,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缺乏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能力,遇到困难和问题往往不知所措,因此容易产生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
由于年纪尚轻,思想尚未完全成熟,他们容易受到社会上一些负面现象的影响,在实际行动上普遍表现出不能脚踏实地,而是幻想“一蹴而就”。对评奖评优这类对个人发展有益的事物更为关心,功利性行为表现明显。
他们喜欢尝试各种新鲜事物,但他们从小到大缺乏与同伴亲密生活的经历,容易缺乏集体归属感,从而时常忽略了与他人的配合。
笔者作为一名具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6年经验的辅导员,见证了90后和95后在大学学习、生活中的区别,尤其是在入党这件事上的差别。90后的大学生对于入党表现得更加单纯和认真,而95后的大学生对入党相对漠然和无所谓。在了解了这些学生的时代特征之后,笔者认为,高校思政工作者在开展党建工作,尤其是对大学生入党意识的引导和培养方面可以做如下努力:
1、在主题班会中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
一般的主题班会更多可能涉及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工作问题,贯彻的内容更多的是安全问题、学业问题、班级建设、评奖评优等具体性事务工作。其实,对学生入党意识的引导可以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传递给学生。比如在班级建设为主题的班会中可多举一些实际的事例,告诉学生,学生干部应该起到带头作用,而学生干部的这种带头作用实际上就是作为党员在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通过具体、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入党,通过加入中国共产党来实现自己为老师、同学服务的决心。
2、给学生多提供读书分享的机会。
现在很多学生更多关注与自身息息相关的事情,而对国际、国家大事漠不关心,真正是应了那句老话“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对于这种现象,辅导员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读书分享的机会,读一本好书,并将其中的精髓分享给其他同学。这一点看似与入党没有什么关系,但实际上确是培养学生阅读、互助的良好平台。读书是自己读,但分享确是大家一起。通过读好书、分享心得的方式,让学生明白,他们要做的除了自己的学习,还有与他人的和谐共处,这也是作为一名想要入党的大学生的基本素养。
3、通过各种方式端正学生的入党动机。现在许多大学生的入党动机非常不单纯,比如功利性强的同学想要入党是因为党员身份可以给他们提供未来工作的敲门砖。这样的入党动机是绝对错误的。但很多大学生一开始并不清楚自己到底为何入党,那么作为高校的思政工作者,笔者认为我们可以给学生一个良性的引导。一开始不明确的入党动机可以通过平时的学习、生活、工作慢慢地改变,直到变成正确的入党动机。毕竟人无完人,学生需要认可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以后才会有改变和提高,这种引导对学生而言是正向的、积极的,且容易被他们接受的。
总之,新时代下我们面临着更加艰巨的党建任务,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我们要时刻警醒,时刻谨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引导和提升新时代大学生的入党意识,为中国共产党甄选一批又一批有责任、有担当、有理想、有信念的大学生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