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难的扶桑
——从耶稣受难透视《扶桑》

2018-11-13 15:21陈曦
海外文摘·艺术 2018年21期
关键词:扶桑妓女耶稣

陈曦

(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四川成都 611756)

在希伯来文化中,耶稣基督是最纯粹的受难者。纵观整本《圣经》,我们就会发现这位创造宇宙的上帝的独生爱子是多么超乎世人所想,他身份尊贵,却降生马槽,出生于一个木匠家;他满有能力,却降卑到底,身边围绕的总是一帮不为正统社会所接纳的渣滓,比如罪吏、妓女、乞丐等等;他面对死亡,却心怀大爱,他说“父啊,请饶恕他们,因他们所作的他们不知道”。他道成肉身,为的是赎人类的罪,在他短暂的33年尘世生活中,没有犯过罪却被钉上十字架。耶稣基督,是最纯粹的受难者。鲜血与死亡,爱与饶恕构成了耶稣受难的图景。受难总是有鲜血和死亡的,这不异常,但爱与饶恕却使得鲜血死亡变得震撼人心。

严歌苓的《扶桑》,初读满目疮痍,不忍卒读,只觉得这是个中国妓女的悲惨故事,她有着中国劳动妇女普遍的隐忍和宽厚,恰巧她是美丽的,这美带着点脆弱,带着点苍凉,还有神秘的东方气息。这点美丽成就了她平凡苦难中的不平凡。再读《扶桑》,哀叹中国第一代移民的艰苦命运竟到了不能自己的地步,几欲被那种夹杂着民族感的悲愤淹没,那些卑微如蚁的黄面孔虽离我们遥远无比,但他们确实是炎黄子孙,是所有中国人的一母同胞。如今再次思索《扶桑》,总有种熟悉的感觉萦绕于心,那隐忍,那面对苦难时的平淡如常,那鲜血,扶桑这一受难形象正是耶稣基督受难的反射,如果说耶稣承担了世界上最沉重的苦难(因他的苦难是非个人的,是全人类的),他是受难的本相的话,那么扶桑之所以能震撼人心,让人痛哭流涕不能忘怀,就是因为她受的苦难是耶稣的苦难的浅薄体,是本相的余光。

1 沉默的羔羊,沉默的受难者

羊,在圣经文化里是非常重要的存在,耶稣称自己是牧羊人,也是神的羔羊。在《圣经·新约》里“羊”一共出现了106次,足以证明羊的重要性。为什么羊在圣经文化里如此重要,是圣经里唯一的动物性象征呢?这与羊的特性分不开,温顺柔软,迷糊又可爱的天性,这些特性导致了沉默,在受到屠杀时不反抗的沉默,以沉默去面对苦难。耶稣是上帝的羔羊,顺从而沉默地走上各各他山,背起自己的十字架。

扶桑面对苦难也是如此沉默,仿佛失语。起初因着寻夫而被骗到异国,她没有哭天喊地述说自己的凄惨遭遇,没有使出普通受害者惯用的绝食伎俩以示反抗,而是踏实地吃每一顿饭,三个月的漫长航行让许多女仔都病死了,扶桑却长胖了,“足足一百斤”。妓女生涯的悲惨也没有让她吐露一句不满,“那身体没有抵触,没有他预期的抗拒,有的全是迎合。像沙滩迎合海潮,没有动,静止的,却是全面的迎合…第十个男人从她身上爬起…她不介意克里斯的惊吓,慢慢撩起铜盆里的水,洗去那些血。她半闭上眼,享受着水击上去的刺激和安慰……”她的配合和沉默让苦难超出了肉体而成为旁观者精神上的痛了。即使在最不堪的遭遇面前,扶桑也是温顺到没有脾气血性的。“你没有救命救命地喊,没有去抓去咬。你没有骂他们畜生禽兽,你仍向着一片虚无张开你的身体。你尽量地一次次开放,只是在两只拳头中握着满把的纽扣”。她与那些施暴者和解了,无声地和解了,她把那些扣子放进粉盒,摇晃听沙沙的撞击声,这无声的回答就是她对所受伤害要的答案,沉默的答案。还有谁参与了这场兽行呢?克里斯,那个扶桑这辈子唯一记得住名字的男人,唯一爱过的男人。扶桑不知道吗?扶桑是知道的。当发髻里的纽扣掉出来时,这本是指责他的无耻和卑劣的大好时机,扶桑依旧沉默着,她用沉默来告诉克里斯,不用怕。扶桑温驯得如同羔羊。

耶稣不恨那些将他送上十字架的人,他只是说要宽恕。扶桑不恨那些伤害她的身体的人,她混沌地觉得强奸与出卖没有不同,她只是迎合,然后与世界和解。同样遭受身体的创伤,同样被世人弃绝,他们以同样的姿态面对苦难,是苦难面前的沉默者。

2 血的意象

《圣经·旧约》里上帝对人类有一条诫命,就是不可吃血,因为血中有生命,吃了血就等于吃了生命,这是极大的罪。耶稣基督的宝血流出才洗净了人类的一切罪孽过犯,他的血带有能力。耶稣身体的撕裂和生命的失丧换来了人类的愈合和得救。这也是为何西方婚礼时要走红毯,红毯是鲜血之路,耶稣的血使新人成为圣洁,得以在上帝面前蒙祝福。

《扶桑》中多次描写扶桑的流血,多得让人无法忽视。被阿妈鞭打,因总是忘记客人的名字而受到苦待;在经期接客,“她站起来,一注涓细的血从她腿间流下。”作为一名女性,我承认我看到这一幕时竟不自主产生了生理性难过,腿发软头发昏肚子隐隐疼了起来。人在流血时最为虚弱,女性特殊时期的流血意味着那时的她是极其脆弱的。血就是生命,生命的活力随着血的流出而衰退。扶桑的流血不是毫无意义的,她的流血换来了那些“眼珠如死掉的禽类,在透薄的眼皮下散发出最后的灵魂”社会底层男人的片刻欢愉,也换来了她的心上人克里斯的欢愉与救赎。克里斯参与了众人对她的侮辱,她知道,她什么都知道,但她只是捡起破烂不堪的自己,回到家将血清洗干净,然后珍藏起那枚铜扣。

血流出,男人进入扶桑脆弱的身体,血洗净,那些罪孽也没有了。她的血带有能力,女性特有的能力,让年轻的克里斯不再背负罪疚过下半辈子,洗净克里斯的同时也洗净了自己,因她只接受了苦难没有接受屈辱。血不止是生理性的,流淌在血管里的那种物质,当它因着受苦而流出,流血者本人又对施暴者有着某种宽容高尚品格时,它就成为精神性象征性的了,它带有赦免的能力,比如耶稣赦免了全人类,扶桑赦免了克里斯。

3 捆绑与自由

捆绑和自由不是一组二元对立,很多时候它们共生于一个载体,只是存在于不同的部分。《肖申克的救赎》能成为经典的原因就在于这种看似分裂的概念存在于一个人身上时便能打磨出人性的光辉,在身体被囚禁时依然怀抱希望,心便是自由的。

耶稣被兵丁下到监狱里时他的心依旧为着人类的救赎而搏动,被钉在十字架上时虽然手脚动弹不得,他的心依旧如此自由,他的心上达苍穹俯瞰众生,他与造物主共心跳同呼吸,他说“父啊,饶恕他们”。在中国再没有一种职业比妓女更加受约束,除了那一方小小的天地便无处可去。她们如同金丝雀那样美丽,也如同笼中鸟一样被捆绑。扶桑是三千红粉中的一员,被困在竹楼,周遭的一切都是廉价繁复又充满着东方气息的阴郁颓靡。她最特别之处在于她从来记不住客人的名字,一个也记不住,连初夜那个许诺要娶她的男人的名字模样都忘得一干二净。她的忘性使她为每一个男人都保留了一份真诚与宽厚,她是所有人的老婆,旧不掉的新娘。这便是扶桑的自由。爱上一个男人便是把自己变成乞丐,乞求他的爱与关心,便是把自己的心送到牢房里,任人蹂躏,这是身为妓女最大的悲哀。她谁都记不住便谁也不爱,谁也不爱便无人可以让她牵挂让她夜不能寐,她的心是自己的,不属于任何人,这是一个妓女甚至是一个女人最大的自由。当她爱上克里斯时便感受到了爱情的危险,这危险会把她折磨得不像自己,于是她选择隔断了自己与他,隔断爱情,用和死人的婚姻把自己保护起来。耶稣的心属于所有人或者独属一位上帝,他便是自由的。扶桑的心属于她自己,或者说属于所有男人,她也是自由的。当她无法拥有这种心的自由时便选择离开,让自己的身体获得自由。

4 真正的爱

如果非要找出一个充满神圣感又被世人极度滥用的词,那就是“爱”。绝大多数情况下“我爱你”是为了烘托气氛而存在的,短短的几个字就能使纯粹的男女之情增加些许浪漫与仿若海枯石烂的虚假永恒感,使得因着诸多原因(除了爱)而结合的两人变得不那么面目可憎。但这个字实在泛滥到廉价的地步了。《圣经·哥林多前书》里对“爱”有真理性的定义,“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爱是牺牲,不求己益的付出。耶稣是爱的真谛的最忠实践行者,世间独此一人可以完全诠释什么是“爱”。他的降生和死亡不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全然为了他人全然舍己。耶稣就是这样,毫无保留毫无退却毫无后悔地去爱。

扶桑不是耶稣,她做不到爱所有人,为所有人舍己,她只爱克里斯。她没有炫耀地宣布她的爱,连她的爱都是沉默无语的。她只是在大勇要将她嫁出去的时候,在红盖头底下等了两年;她只是在看见克里斯和一帮女学生走过时背转过身,不让他看见;她只是轻易原谅了克里斯对她犯下的罪行。克里斯爱扶桑,但这种爱变成一种就义后就没多少温情可言了,扶桑懂了,所以她把那节黑发留在他手心,就那样剪开了她自己和他。

驯服之爱是冒着掉眼泪的风险也要把你留在身边,真正的爱是知道了你想走时给你自由。不强求对方做讨自己喜悦的事也许是真爱的一个侧面,耶稣如此,扶桑如此,懂得真爱的人都会如此。

猜你喜欢
扶桑妓女耶稣
缘何“问道扶桑”?——留学生如是说
“扶桑”国到底在哪里?
The Lady of the Camellias茶花女
一次弯腰等于十八次弯腰
作家笔下的妓女多正面?
我对每个人说再见
英国耶稣受难日
对日本不宜称“扶桑”
无爱的幸福
牧师助韩妓女赴日卖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