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 皓
大学校园书店是大学校园及周边书店的统称。这是一类不乏个性的经营实体,其服务对象明确,历史久远,有过辉煌,但正处于衰退期,不加留意兴许会不断萎缩直至其称谓变成一个湮灭的历史名词。大学校园书店的现状堪忧,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梳理大学校园书店的转型尝试、发展路径,以期获得一个相对完整的认识。
大学是传道授业解惑和科学研究的重阵,在图书市场上,大学从来都是购买、消费的生力军。曾几何时,大学校园书店与大学相伴相生,如此和谐。不甚宽裕的空间挤满看书、选书、购书人的盛况是几代人无法抹去的记忆。囊中羞涩的莘莘学子对散发着油墨芳香的书籍的喜爱和泡书店的情怀至今都被老出版人津津乐道。
大学校园书店的日渐式微与作为整体的实体书店的陨落同步,始于网上书店的异军突起。2015年有人曾对北大、清华、北师大等海淀区高校校园书店进行调查,“5年间大学校园书店倒闭近半”。这是大学校园书店生存状况的一个缩影。其实,只要走进身边现存的校园书店,就不难洞窥其真实处境:门可罗雀,图书品种单一、陈旧,员工倦怠、无所事事,不受供货商待见,利润微薄甚至亏损,无望的维持式经营。2015年,有机构对100所大学进行调查,结果表明,30%的大学已经不再有校园书店,尚存的书店中78.57%主要出售各种教辅资料。人们不禁要问,大学真的不需要校园书店了吗?
大学校园书店承载着比较独特的功能。一是结合学校的学科特色及时全面地集中展示某些门类的图书,是专业书籍的聚集地。二是便于教师、学生选购。三是可借此开展文化沙龙、讲座、作者读者见面会等,可成为校园的文化地标。可以肯定的是,随着校园书店的消亡,这些都将不可逆转地丧失。因此,大学校园书店的经营者们或多或少地做着各种转型的尝试,包括:(1)多种经营。如同时举办咖啡屋、网店等。这是目前实体书店转型较为普遍,也较受肯定的路径。(2)读者俱乐部。校园书店兴办会员制的读者俱乐部由来已久,源于其地利人和的优势,是营销和促销的好方法,不过方式早已风光不再。(3)旧书业务。这在校园书店比较常见,因为校园的需求是刚性的,老生走了新生来,低价转让“用不着的书”,从环保的角度看也是好事。书店主动承揽旧书售卖业务,既增加收益,聚集人气,也是服务学生的体现。(4)缩小规模,合租店面。(5)批发、直供等。
从上述转型尝试不难看出,校园书店自我救赎的努力更多以牺牲主业为代价,无法扼制图书销售下滑的趋势。多种经营的开展,面对不熟悉的业务并无经验和优势可言,反而难免增加新的经营风险。倘若转型的结果仍是书店零售业务萎缩,其合理性其实是有待论证的。
作为文化事业的一部分,包括校园书店在内的所有实体书店自然不能粗暴地用单一的经济指标来评判。但不同于图书馆、博物馆等可以有事业经费支撑,书店毕竟是企业,不能摆脱经济法则的作用。纯粹的市场化运行肯定是行不通的,大学校园书店的生存与发展需要相关部门的政策扶持。
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实体书店建设,2016年6月16日中宣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实体书店是重要的文化设施和文明载体”,“将实体书店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基层宣传文化考核评价体系,纳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校园考核评价体系”。各地纷纷出台实施意见,如湖北省要求在校生1万人以下的高校应建设1所以上一定标准的校园书店;1万人以上的应建设2所以上校园书店。此外,有关各方落在实处同样非常重要,如学校的场地提供、租金优惠力度等。
归根结底,大学校园书店当前困境还在于一个“钱”字,销量锐减、租金上涨、用工成本增加、利润微薄甚至亏损,走出困境必须解决钱的问题。多种经营、出租店面、压缩规模,以此换取补贴收益,其结果有可能是让图书经营越来越成为一种“秀”、一种噱头,不是转型,是变形。开办网上书店的做法也未必可取,因为品种和仓储上的劣势尽显,但充分利用新的社交媒体是十分必要的,可以作为联络目标客户及图书宣传、推介的有效手段。
笔者认为,校园书店应立足于自身的特色作文章,应立足于自身属性作好规划和定位。可以尝试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努力成为校园基础设施的一部分。校园书店和图书馆、运动场等一样,应该成为大学校园基础设施的一部分。这有赖于政府层面的高度关注,有赖于社会舆论的支持,更少不了学校的认同、重视和扶持。校方要认识到其特殊价值,将其建设纳入管理范畴,比如由于书店经营的薄利性,就不能简单地将其与副食、餐饮等同等对待。对一所大学来说,少一个书店的租金收入影响甚小,但少一个书店缺失的可能是服务、形象和文化氛围。这里举一个在业内传为佳话的事例。复旦大学旁有一个鹿鸣书店,曾经是师生心中的文化符号,在2013年面临关闭之际,校方果断出手相助,提供了一个新的门面,保留了一方精神园地。
其次,努力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窗口。校园书店肩负着“促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文化功能,可以通过组织、陈列、销售优秀的图书产品,倡导多读书、读好书,形成爱书、爱学习的良好氛围。还可以与学校的宣传、教育工作结合起来,成为宣传工作的有力补充。校园书店不应限于一个小店、小商铺,应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阵地,这才是我们保护、扶持它的根本原因所在。有特色、有影响的校园书店对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对校园文化及学校精神、个性、风貌和品牌形象等的促进价值不容小觑。
再次,重视校园书店的文化功能,经营上“安居乐业”即可。大学校园书店可以顺带兼营相关商品,但图书是毫不动摇的主业,无须变成打着图书幌子的咖啡屋或其他门面。经营水平、经营能力当然是重要基础,但由于受到扶持,市场活动不再是唯一的存亡尺度。经营与服务并存,要经济效益,更要社会效益。
最后,成为有情怀的精神家园。情怀是大学校园书店的传统,它缘于经营者对图书和书业的热爱。做有情怀的书店人,不是一种单纯的“复古”,而应成为做好书店的追求。热爱是最好的动力。校园书店是读书人、爱书人的精神乐园,将书店办成爱书人之家,成为其情之所系的一方热土,是书店延续命脉、充满生机活力的根基,也应成为校园书店人的理想。
注释:
① 王晓芸,郑林.北京的大学校园书店倒闭近半[EB/OL]. http://news.hexun.com/2015-10-15/179847335.html.
② 许衍凤,等.刍议大学校园书店的创新路径[J].出版发行研究,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