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修良的学术思想与图书馆情结

2018-11-13 11:00张前永张一川
图书与情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治学图书馆

张前永 张一川

(1.江苏省泗阳县图书馆 江苏宿迁 223700)(2.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江苏南京 210023)

仓修良,1933 年3 月出生于江苏泗阳,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方志协会学术委员,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历史文献学家、方志学家、谱牒学家,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图一)。1992 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仓修良先生缜密严谨的治学态度、 超出常人的治学传承理念和前瞻思想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摭拾部分资料和事例,对仓修良先生治学成就、思想及图书馆渊源进行总结与呈现,以敬仰先生一二。

1 仓修良卓著的学术建树

仓修良是中国历史文献学会的创始人之一,在中国史学界享有很高的地位和荣誉。他治学严谨,不求虚名,循序渐进,厚积薄发。 数十年不间断地坚持研究史学史、文献学、方志学、谱牒学这几门同源又互相关联的学科,形成了自己的史学史体系和见解,“主”“副”同辉,从而成为这一领域的领军专家。

1.1 “主业”:教学与史学史研究

仓修良大学毕业后在杭州大学历史系任教,开始了史学史研究工作, 并建立起一套自己的史学体系,先后出版了《中国古代史学史简编》《中国古代史学史》(图三),这是迄今为止篇幅最多、内容最丰富的中国史学专著。

仓修良先生致力于中国史学史研究五十余年。曾主持“二十五史专书辞典丛书”的编纂工作,先后撰写、主编、整理出版《中国古代史学史简编》《方志学通论》《章学诚评传》《中国史学名著评介》(图九)《史记辞典》《汉书辞典》(图七)《二十五史警句妙语辞典》《爝火录》等十余部著作,撰写发表论文200 余篇。其著作多次获得国家优秀图书奖、浙江省社科优秀成果奖(图六)。其中,在编撰《中国史学名著评介》时, 作为主编的仓修良邀请了时年94 岁的著名清史、满族史专家的王钟翰,著名宋史专家徐规,先秦史学专家赵光贤,《太平天国史》 的作者罗尔纲弟子茅家琦等当时史学界最高水平的历史学家执笔,详细介绍中国的历史名著, 是对史学史方面文化遗产抢救性工作,“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受到史学界的热捧(图十二)。该书正视历来评价不高的史家史著,以实事求是的史学著述态度,对其中优秀史家史著进行考证论述,对许多囿于特定时代背景而湮没无闻的史家、史著重新定性,并从学术层面给予正视与充分肯定,打破了“明人空疏”的片面观念,体现了史学“实录精神”,这是仓修良对史学的又一贡献。

同时, 仓修良也是国内研究章学诚学术思想的专家。章学诚是清代杰出的史学评论家,中国方志学的奠基人,其所著《文史通义》是我国古代一部集史学理论大成者,是“中国第一流史学天才”。 他一生“不作违心之论”,为了自己钟爱一生的文史校雠业,舍去“已垂得知县”;“生平为此‘不欺’二字”,终成一家之言。仓修良服膺章学诚的学问,花近40 年时间持续对章学诚进行专门研究,先后撰写《章实斋评戴东原》《也谈章学诚“六经皆史”》《章学诚和浙东史学》《“史德”、“史识”辨》《章学诚的“成一家之言”》等文章,出版《章学诚和〈文史通义〉》及《章学诚评传》(图四),对章学诚的学术思想进行系统研究和挖掘。 《章学诚评传》是国内首部关于章学诚的研究著作。 在仓修良的倡议下,绍兴市政府恢复了章学诚故居(封面图),召开了章学诚国际学术研讨会,从而让更多的人得以了解、研究这位古代学术文化史上的巨人。

1.2 “副业”:方志学与谱牒学

《方志学通论》是我国“首部方志学巨著”,也是仓修良方志学研究的扛鼎之作, 奠定了他在方志界的权威地位。 提出了方志起源于西汉、发展于隋唐、盛行于明清的论断, 确认我国方志的起源于两汉地记, 多方位地论述方志学发展特点及内在规律(图八),“是对新中国建立以来学术界关于方志学基本理论问题讨论的一次全面概括,又是作者运用唯物史观对这些问题所做的一次总体答案”, 给古老的旧方志研究带来了新的活力,极大地提高了中国方志学的研究水平, 对完善新方志学的理论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仓修良在《仓修良探方志》及《对当前方志学界若干问题的看法》 一文中, 提出新志续修“要千锤百炼,序言不应变成装饰品、附录不可多用滥用”,应重视艺文志的修编,“将本地人士的各类著作都加以著录”等系列主张,强调“方志的地位在其本身的学术价值,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名人作序上”。仓修良经常深入各地,通过讲座和授课、志书评审等方式,将研究成果运用于修志实践,为我国新方志编纂学的形成及新方志编修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

谱牒学是我国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部分, 曾被狭义理解为家谱被视为封建糟粕而一度无人敢于问津,研究者更是寥寥。这种未经官方明确认可的民间行为,在百姓中间却广为流行,经久不衰。事实上,谱牒学并非仅是家谱。 有的人把谱牒学直接说成是家谱学,更有许多文章不经考证,将某些家谱中伪造的历史作为可靠的信史进行宣扬, 对此, 仓修良通过《试论谱学的发展及其文献价值》《论谱学研究中的随意性》予以辩驳和引导,从族谱中生发的家训、家规与政府关系方面进行正面阐述并对其存在的积极意义进行肯定, 对宗谱、 族谱编写时存在的言过其实、文过饰非、失实曲笔等现象给予严正指出,提出了必要的警示,“扬弃”思想在这里得到充分体现。仓修良通过《谱牒学通论》及《家谱杂谈》《漫谈家谱》《家谱概述》等文章,为民间编(续)修族谱这一特定文化现象进行正名、引路。

2 仓修良超然的学研态度

2.1 明“辩”是非

仓修良先生潜心治学,为学求进,为文求精。 他在讲课时爱谈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不去人云亦云。其“好辩”的精神,让他在学术研究中敢于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学术问题通过辩论搞个水落石出,没什么不好”。 他认为,学术研究,存在意见分歧乃是正常现象,但必须本着“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原则,真的错了就应放弃,若觉得没错,则应当勇敢地进行辩论。仓修良的“辩”,不是简单的言语辩驳,而是通过“笔谈”方式,发表辩论文章,以白纸黑字的形式固定下来,让后世验证。作为中国历史文献学会资深副会长,自己甘为人梯、甘当“护旗兵”,积极扶持中青年学者,他教诲年轻学者做学问要沉下去,忌浮躁,耐得寂寞,坐得冷板凳,要像太史公那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急功近利、不刻意标新立异。 他推崇并提倡前人提出的“史家四长”(史德、史学、史识、史才),坚持学术上的人人平等,没有高下、没有等级、没有所谓的权威。

2.2 治学经验

仓修良幼时读过两年私塾, 能熟记《论语》《孟子》《千家诗》等开蒙读物。 在应邀为浙江大学“中国人才培养计划班”授课时,曾寄语青年学生,希望当代年轻人多读这些传统的、基础的历史书籍,以积累人生哲学、丰富历史素养。 仓修良常说,图书馆是没有围墙的学校,是公共书房。 传承才能发展,公共图书馆应在青少年国学普及教育、 传播和弘扬传统文化上多做些工作,从孩童抓起,通过做讲座、办国学班等形式,提供知识服务,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仓修良对于治学的理念:一是学问不赶风头。因为风向是常在变的, 你永远赶不上, 必须按照自己的志趣、爱好和条件去努力,千万不可随波逐流以趋时尚,否则很难得到高深造诣;二是不要贪多。 一切围绕自己的研究中心做文章,用章学诚的话来说就是:“大抵文章学问,善取不如善弃。 天地之大,人之所知所能,必不如其所不知不能,故有志于不朽之业,宜度己之所长而用之,尤莫要于能审己之所短而谢之”。 因为人的精力有限,不分主次地样样都去研究,结果将是一事无成。 要发挥自己的长处,珍惜光阴,刻苦奋斗。

仓修良非常推崇章学诚的治学经验, 并在自己治学过程中始终践行,并发扬光大。 他认为,学问的基本功非常重要,“目录之学,学中第一要紧事”。 初涉教坛时, 他用了一年时间通读《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泛读经、子、集部,精读史部并做笔记,曾将浙江图书馆和杭大图书馆所藏全部宋人文集做成索引。其治学经验十分宝贵:一是淡薄名利思想,不能“舍己以从时尚”,不能将学问文章作为用来追名逐利的资本;二是治学之初要打好基本功,记诵是首要之功,任何一个学者开始时必须练好这个基本功。 过程中,要做好札记(笔记),多读、多记、多思考。 他强调札记不是一般的抄书,而是将一时的体会加以笔录,待日后会通;三要处理好渊博和精专的关系。要想成专家之学,必得以渊博的知识为基础,但最终“学必有所专”。

2.3 知识传播

为了推广、普及所研所学,仓修良多次应邀在上海、山东、大连等公共图书馆及南京大学、河南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举办“读书与治学”讲座,进行文献学、目录学授课。 作为中国历史文献学会的副会长,他还积极推荐学会成员到各地图书馆进行讲学,传播传统文化,促进知识普及,扩大学会影响的同时,让所学所专接近民众、多接地气。

3 仓修良深厚的图书馆情结

3.1 强烈的图书馆意识

仓修良有很强的图书馆意识, 在教学研究过程中他视图书馆为挚友、良师,始终不离不弃。 在他心目中,图书馆永远是忠诚的朋友、最好的老师。 他常说:“图书馆是人类智慧宝库, 我对图书馆有特殊的感情,我对它始终带有一种敬意,它伴随着我的治学全过程,给了我无尽的帮助,每个治学做学问的人都离不了,都要与它交朋友”。 在学术研究和工作交往中,仓修良与国内外诸多图书馆建立了联系。在这些年的治学生涯中,他到过许多城市,过访许多国家。每到一地, 只要时间许可, 他都会走进当地的图书馆,走一走、看一看,查阅资料的同时,在实地领略每个图书馆建筑风格、精神风貌,感受体会不同地域文化凝聚而成的图书馆服务环境、服务理念的同时,去发现、比较、感悟、总结,并会将自己的感受与体会在今后的交往中在亲友中传递分享, 尤其会将一些图书馆服务方面好的做法和先进理念向图书馆馆员进行宣传推介(图十)。

仓修良虽然研究的是历史, 但始终对图书馆学领域给予充分关注, 尤其是图书馆的资源和作用发挥。 他认为,图书馆虽是文化范畴,但自古文史不分家。 在史学研究过程中,对文献学、目录学与图书馆学相关联的学科广有涉猎,并且有造诣很深、颇有建树。 他认为,图书馆工作者,专才很重要,但更当具有广博的知识,要做通才,必须具备文献学、目录学、版本学及历史学基础知识,有助于图书馆对于资源的管理和利用,从事古籍服务与研究的馆员更应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和培训,不能犯常识性和“历史”性错误。

3.2 笃定的图书馆理念

仓修良对于图书馆的作用发挥有着自己的见解。 他认为, 现代图书馆不同于古代的私家藏书楼阁。古代藏书楼是为特定的私人和政治服务,只有少数人可以使用,而现在的图书馆是服务大众的,工作人员要有好的服务意识,不要小瞧图书馆这个职业,做好这份工作需要下一番功夫的。 他经常鼓励图书馆馆员,图书馆所从事的工作是无私的、高尚的,值得社会高度尊重的,社会需要一种“图书馆精神”,图书馆人员要有奉献的精神,要有很强的服务意识,做好读者服务工作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不能怕麻烦,不能混日子,不要认为图书馆工作枯燥乏味,不要觉得没有地位,要耐得住寂寞,要甘于默默无闻,要将知识普及、知识服务作为己任。 应该积极创造条件,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孩子多到图书馆来, 从孩童时代开始培养图书馆意识,图书馆读者越多,读书的人越多,社会的发展才会越有希望。

3.3 前瞻性的图书馆忧思

仓修良在治学过程中,时常来往于杭州、上海、南京、 苏州等地的一些公共图书馆, 给他印象最深的,不是那些图书馆别致的建筑、优美的环境、温馨的服务,而是图书馆对专业人才的缺乏。许多图书馆专业人才严重缺失,少有高校专业毕业的科班学生,想找资料都得亲自动手。 一些基层图书馆普遍存在外行做内行的事、不懂图书的人管理图书,不爱读书的人打理图书的现象。 窗口服务人员文化知识层次普遍较低,缺少基本的文字、版本、目录知识,文献组织和利用更是无从谈起。 即使是古代藏书活动也并非仅仅是简单的“收存储藏”,它们的选书、借书、抄书、读书、校书、补阙、辑佚、编辑,也有较高的技术含量,更是与目录学、文献分类学、版本学、考据学、校勘学、辑佚学、辨伪学等密不可分。当然,这不是图书馆单方面的事。在这种情形下,他建议图书馆应该立足于对现有职员的培训、提升,否则不容易做出什么名堂来。提倡基层图书馆通过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加强理论研究,形成激励机制,营造一种学习氛围。图书馆行业内部应建立管理培训体系, 畅通人才培养通道,省市一级的公共图书馆应发挥人才优势,重视和加强对基层公共图书馆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通过举办专业证书班的形式,让工作人员通过系统学习,掌握图书馆学的基本知识和常识,这对于个人职称晋升及工作能力的提升, 都有积极而现实的意义。不要让图书馆在服务能力和水平方面,存在像行政级别一样,存在明显的级差。这是一个历史学家对图书馆的理性思考和责任忧虑。

3.4 无私的倾情馈赠

仓修良有很深的图书馆情结, 对家乡图书馆更是如此。 作为泗阳籍的知名学者, 他主动向家乡赠书,开启了与泗阳县图书馆的交往历程。

为丰富馆藏,2007 年,图书馆向泗阳籍外地人士发出信函,请求给予图书方面的支援。 这个倡议,首先得到了仓修良的鼎力支持(图十四)。2008 年1 月,泗阳县图书馆新馆投入使用, 仓先生向县图书馆捐赠了2000 余册个人藏书(图八)。 这是图书馆建馆以来获得的最大的个人捐助。同年5 月,全市首家图书馆创办的“泗水讲坛”正式开讲,75 岁的仓修良又回到故乡作了题为《从读书来看传统文化与中化民族精神》的开坛之讲(图五)。先生引经据典,多角度、全方位阐述图书馆的作用,反复强调“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地方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开明的领导都会重视图书馆”,其言也切切,心也诚诚。 当时,泗阳当地的主政长官泰半在座,所受触动不问可知。此后, 县图书馆的建设工作不断得到泗阳县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2011 年,县政府拨1000 余万元专款用于图书馆全面升级改造(图十一)。 图书馆的馆舍面积扩大了一倍,人员编制得到增加,县政府此后又连年增加了图书馆的经费投入。

浙江绿城教育集团出资重印《四库全书》,并赠给了他这位“史界名人”一套。2017 年4 月,仓修良又慷慨地将这套总计1559 册, 价值60 万元的文澜阁版《四库全书》转赠给了泗阳图书馆(图二)。至此,仓修良已将自己的8000 余册藏书全部捐给了家乡,其中不乏一些罕见的古籍善本(图十五)和珍贵的历史著作(图十三)。用仓修良的话说:“泗阳是我的家乡,这些年,我虽身处异乡,但家乡的发展始终牵动着我的心。这些藏书就是我生命的全部,我为她们找到了图书馆这个‘娘家’。我捐书不求任何回报,只是想通过这种方式为家乡图书馆和学人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希望我的藏书能够得以善用、广用”。

唯有个人的小历史, 方可成就国家和民族的大历史。 仓先生从事学术研究五十余年, 以高尚的史德,成就一个大写的“人”,成了史学界一代学术名家并已经成为业界学术研究对象。 其根植的图书馆意识与朴素的图书馆理念, 对于新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与事业繁荣有着现实的指导作用。

猜你喜欢
治学图书馆
施明敬
分期付款
图书馆
王力治学经验及对其研究综述和意义
气味图书馆
欢迎到图书馆做客
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去图书馆
KW俱乐部
治学与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