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与不似 笔简神全
——齐白石的艺术美学分析

2018-11-13 10:35张慧蕊
图书与情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款识白石齐白石

张慧蕊

(1.葫芦岛市图书馆 辽宁葫芦岛 125000)

齐白石,集诗书画印为一身的中国近现代著名艺术家。齐白石,祖籍安徽砀山,生于湖南湘潭,原名纯芝,字渭青,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别号寄萍老人、借山吟馆主者、白石山翁、饿叟、三百石印富翁等。白石老人出生在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虽然贫困,但却欢乐,正是因为这种朴实而天真的生活,为白石老人的创作孕育了独一无二的天然养分,以至于他后期的创作越来越接近生活本真,健康而活泼,平淡却生动。

1 齐白石艺术创作方法之流变

齐白石集多家之法于一身,融会贯通,变他法为我法,独树一帜。他曾说过“作画先阅古人真迹过多,然后脱前人习气别造画格。乃前人所不为者,虽没齿无人知,自问无愧也。清逸,不慕名利,方可从事于画。见古今之长,摹而肖之能不夸,师法有所短,舍之而不诽,然后再现天地之造化。如此腕底自有鬼神。”他一生创作了很多优秀的艺术作品,也为后人的创作提供了很大的指引。

1.1 从《芥子园画传》到“齐美人”

齐白石的创作生涯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初期为民间雕花艺匠,这一时期齐白石的创作匠气还很足,受民间美术观念的影响很大,二十几岁的齐白石已成雕花名手,兼习画。齐白石从《芥子园画传》入手,临摹了大量作品,掌握了很多绘画技法,为之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他的临摹也不是照本宣科,而是融入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对作品的二次创作,正如白石老人自己所说“我是学习入家,不是摹仿人家,学的是笔墨精神,不管外形像不像。”这一时期,白石老人的作品稍显青涩,还不够生动。齐白石所画人物较少,但也最为形象,所画的仕女图精美而典雅,受工细重色画风的影响较大,人称“齐美人”。《黎夫人像》(图三)作于1895年,款识“受降后二年丙戌冬初,儿辈良琨来金陵见予,出此像,谓为谁,问于予。予曰:“尊像乃乃翁少年时所画,为可共患难黎丹之母胡老夫人也。闻丹(字雨民)有后人,他日相逢可归之。乱离时遗失可感也。八十六岁齐璜白石记。”画像全身冠带整齐;衣服上绣有云龙纹,是诰命夫人的朝服。敷彩浓艳,精致地刻画出绸缎布料的光泽。脸部使用擦碳法画出明暗。地板纹饰用色略淡,有强烈的民间趣味。齐白石在《白石老人自传》中说他曾“琢磨出一种精细画法,能够在画像的纱衣里面,透现出袍褂上的团龙纹”。此图上精细的团龙纹,能反映出他所琢磨出的这种新画法。《沁园夫子五十岁小像图》(图二)和《赐桃图》(图十一)中,人物五官及服装刻画的也极为精细,可以看出白石老人临摹多学之功底。

1.2 从倍崇徐渭到文人风格的形成

中期的绘画则全面的学习文人绘画传统,明清以来富于创新精神的艺术家,如徐渭、八大、黄慎、金农等,都对齐白石产生的很大的影响。徐渭(号青藤老人)的水墨淋漓,酣然洗练对白石老人影响极深,“青藤雪个远凡胎,缶老衰年别有才,我欲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这一时期齐白石五出五归,范围囊括湖南、湖北、河南、河北、江西、江苏、广西及广东。就像大多数文人画家一样,游历使齐白石的绘画有了很大变化,一路临仿古人,结识良师益友,借景写生,游之、观之、习之,作之,开启了齐白石的眼界和胸怀。游历过程的所见和体会,为白石老人的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芙蓉游虾图》(图七)款识 “余尝客海上搜罗石印古迹,独八大山人画无多见。有小册画一虾,今经四年尚未忘也,似否未自敢称。然芙蓉神色,即令朱雪个背临之,未必伊敢自夸耳。世有知者当不窃笑。白石山人画记。”经过五出五归,白石了解到海派浓墨重彩的富丽画风已风靡全国,而自己所倾心的八大风格却不为世所重,因“云根先生最知余画”,所以在此屏中,白石选择了“稍异时流”的疏广清冷风格,借以向云根表达自己的志趣所在。

1.3 从“衰年变法”到画虾奇人

值得一提的是,秦汉碑版刻印艺术也对齐白石产生了很大影响,白石老人的篆刻艺术独树一帜,洗练隽永,排夏纵横。这一时期的齐白石,将民间艺术的脱俗清新与文人传统的怡然潇洒融于一体,雅俗共赏,树立起自己绘画的独立新风。后期创作是白石老人艺术生涯的高峰期,“衰年变法”艺术全面转向大写意,创作介于“似与不似”之间,点一笔而神兼备,股留白而生机起,妙趣横生,臻于化境。

齐白石的艺术以花鸟草虫为大宗,写意画会配以精细鸟虫,黄宾虹称其作品是所用墨胜于用笔,一静一动、一粗一细间尽显白石老人独特的美学气质。这种独特的美学气质,源于白石老人特殊的成长环境、书法纂刻艺术的间接影响以及兼收各家之长,变他法为我法的研习理念。“作画在于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2 齐白石的独特艺术美学

2.1 朴素的民间思想

齐白石出身于普通的农民家庭,十二岁前随外祖父读过一段时间的私塾,可最终还是因为家庭生活的原因辍学,从事砍柴、种田这样的农耕生活。与大自然近距离的接触让齐白石具备了中国农民独有的坚强乐观、健康向上的性格,也培养了他对生命的珍视生命,热爱生灵的品质。他在每天都能看到蔬菜果木、听到蛙叫蝉鸣的田园环境中自由的创作,绘画题材非常丰富,一般文人画家不屑于着笔的小鱼小虾,在齐白石的笔下获得了旺盛的生命力,灵动活泼,神韵十足。青年时期的雕花经验使得齐白石更有时间及经历去仔细观察每一寸花草,锻炼了白石老人精锐的观察能力,能够在常人不觉稀奇的事物中找到最有特征的部分,能够准确地把握所见事物之灵魂。齐白石所画之物都是生活常见之物(图十五),正如齐良末所说:“父亲从不画没见过的东西”。

《南瓜图》(图九)款识“此瓜南方谓为南瓜,其味甘芳。丰年可以作下饭菜,饥年可以作粮米。春来勿忘下种,大家慎之。庚寅,九十岁白石老人并记。”图绘南瓜枝蔓牵连,果实累累。瓜藤以篆书笔意为之,中峰用笔,与其所画藤树接近,有金石味道。瓜叶用大笔横扫,任意所之,浓淡自得,重墨勾筋,更见精神。南瓜点缀其中,错落有致。自题写道“丰年可以作下饭菜,饥年可以作粮米。春来勿忘下种,大家慎之!”尤显齐白石朴素的民间思想。又如《鲇鱼图》,款识“大年。白石老人齐璜。”鲇鱼的“鲇”字与“年”谐音,加之长大,在齐白石笔下往往具有“长长年”“大年”的寓意。图上篆书“大年”,以水墨绘一条肥圆滑腻的大鲇鱼在水中蜿蜒游动。鲇鱼的身子与头部以三笔绘出,可见白石对水、墨、纸都有充分的了解,对连笔有娴熟的技巧。

《雄鸡鸡雏图》(图十四)款识:“予画此,客曰:鸡能鸣,佳禽也。予曰:不独能鸣,而有五德。头戴冠,文也;足搏距,武也;敌在前,敢斗,勇也;见食相呼,仁也;守夜不失时,信也。紫佩儿妇永宝。丁亥,八十七岁阿翁白石画寄赐于旧京。”图绘雄鸡一只,用笔简率,富于干湿浓淡变化,形象准确生动,设色鲜艳。

2.2 篆刻手法之于绘画

齐白石不仅是享誉全球的国画家,还是一名优秀的书法和篆刻家,其印风纵横苍劲,结构疏密奇肆,书法苍劲有力,挥峰雄奇。白石老人篆刻风格的形成与其早年的木刻生涯有关。早年的齐白石以刻印为生,在斧劈及刀砍的长期实践中培养了对金石气息的独特感受,刻印也锻炼了他的手腕力量及眼力。在方寸之间的篆刻艺术中,突破构图的局限,将字体结构重组,这种对文字的拆解酝酿着整体印风的章法,动中有静,疏中有密,浑厚粗犷又大胆不失神韵。白石老人的字也如他的印一般挥洒自如,刚劲有力,尽显对于结构和整体构图的理解。白石老人的篆刻及书法笔法,在他的绘画当中也可窥见一斑。

《虾蟹图》(图十三)款识“治人先生清属。丙子四月制于蓉城。齐璜。白石。”立轴构图中自上而下排列两虾四蟹,淡墨设色的虾与重墨设色的蟹形成鲜明对比,虾的质感晶莹剔透,蟹的质感结实有力,起笔落笔间即可看出白石老人的书法笔意,用笔劲道,有弹性不拖拉。构图上故意让两蟹部分置于画外,以突显虾蟹的灵动活泼,画面生机盎然。

3 集大成者——博取众长的学习理念

白石老人独特的艺术风格的形成,离不开对前人笔墨的研习,其不唯崇一家,而是将多家融会贯通,变他法为我法,最后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画中要常有古人之微妙在胸中,不要古人之皮毛在笔端。欲使来者只能摹其皮毛,不能知其微妙也。立足如此,纵无能空前,亦足绝后。学古人,要学到恨古人不见我,不要恨时人不知我耳。”面对后辈对他的推崇,他也告诫大家“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强调创新的重要性。在这样独到的创新的艺术思想的指导下,白石老人开创了红花墨叶大写意画法,形成了独一无二的“齐家样”。后期“衰年变法”后的白石老人,摒弃了文人画家那种自我清高,清闲自已、潇洒雅逸的风格,反其道行之,将生活中不起眼的事物作为描绘的对象,抛弃狭隘的小农意识,反大俗为大雅,并且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创作出一系列雅俗共赏的经典作品。白石老人的艺术及金农、八大、徐渭、石涛的艺术于一身,还变革了笔法和技法,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如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强调书画作品应多采集素材,多观察事物,只有这样才能迸发灵感,创出奇妙之作。因而应“搜尽奇峰”,热爱生活,热爱观察。但画作亦应多磨多练,于反复磨练中不断摸索,以便将“搜尽奇峰”所产生的创作灵感和意境能够淋漓尽致地展现于作品当中。这是在“打草稿”的过程中逐渐凝练出的境界。懂得搜奇峰是懂得妙理,多打草图是能用苦功;妙理、苦功相结合,画乃大成。白石老人画虾五十年,六十岁以前画虾,多为仿古,既观察,也临摹,早期画虾,身体色泽基本一致,虾身很直,没有动感,虾身每节之间紧密相连,画单只虾。后期画虾,在画案上摆一盆活虾,家中池塘里也养虾,每日观察虾在水中运动的姿态,用竹竿挑起虾,观察它们的肢节运动变化。就这样,白石老人的虾开始有了变化,由单只变群虾,好似在游动,虾头与虾身似有似无的连接,虾身有用墨浓淡干湿的变化,白石老人的虾“活”起来了。白石老人六十六岁时,对虾的形象又作了很大改动。虾的每一节之间都似连若连,虾身开始变得有透明质感,虾身中部隆起,看起来就像在向前跃动,虾身由六节变成了五节。此后,经过两次改动,“白石山翁写生十年,方得如生。”《墨虾图》(图十二)款识“鱼虾负我短剑。白石老人为鱼虾所悮。”《游虾图》(封面图)款识“借山老人白石八十九。”

4 齐白石艺术美学的哲学根据

白石老人强调作画要在“似与不似之间”。这体现了齐白石的整个艺术格调,既不媚俗,也不欺世。齐白石作为既能极工又能极简的奇才,在整个创作生涯中,执着追求“笔简神全”的创作理念,将平凡的事物赋予不平凡的生机,创作后期的“糊涂”笔致,进入无法而法的最高境界。将中国传统绘画上升到“有无”的哲学讨论中。白石老人喜用竖轴作画。横轴便于移步描绘,较利于故事叙事性的展开,要求创作者构思细腻,对景观设计有一定要求,但在一定程度上,少了随性发挥的洒脱,这明显与白石老人的酣畅淋漓,挥洒豪放的创作风格不符,故其创作多以立轴为主,横轴极少。许多作品当中甚至大面积留白,主题形象仅占非常小的比例,意在通过对画面的有意留白,使画面广域无限扩大,扩大观者对画作的想象空间,这种无胜有的绘画理念将中国的辩证哲学发展到很高的境界。

《墨狗图》(图八)款识“守门不易。八十六岁白石老人并篆。”画面形象简单,用笔草草,不拘形似,但配以“守门不易”四字,主题直观而明了。齐白石素以雅俗共赏著称艺苑,此类题材是其博得令闻的因素之一。《五童纸鸢图》(图六)中,孩童被安排下画面的下方,部分身体置于画面外,画布最上方简单勾写一个小纸鸢,空间场景瞬间显现,仿佛孩童置于很广阔的玩耍场景中,让观者对画外的景致产生联想。山水画方面,老人同样喜欢立轴构图,使得画面场景无限拉长,有意的屏蔽故事性,却加深了画面的景深,使三元构图更辽阔。这一点在《大好园林图》(图四)及《山水图》(图十)等风景画作品中均有所体现。

5 结语

白石老人在自传中说道:“我那时(五十八岁)学的是八大山人冷逸的路,不为北京人所喜爱,除了陈师曾以外,懂得我画的人,简直是绝无仅有。…… 生涯落寞得很。师曾劝我自出新意,变通画法,我听了他话, 自创红花墨叶一派”(如 《荷花鸳鸯图》(图五)、《折枝花卉卷》(图一))。五十八岁的白石老人还能易改前路,重新找到自己的艺术道路,其对艺术和生活的执着追求,实在值得后人深思和学习,他的精神就像他笔下的虾一样,一直充满生命,健康的、雀跃的立于世界画坛。

参考文献:

[1]齐白石.朱天曙,选编.齐白石论艺[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2.

[2]齐白石.匠人匠心——齐白石自述[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7.

[3]吴昌硕.齐白石《竹石双寿》欣赏[EB/OL].[2017-08-10].http://collection.sina.com.cn/zgsh/20111117/10004550 4.shtml.

[4]吕澎.国画与新国画——文明应对中的艺术[EB/OL].[2017-08-10].https://news.artron.net/20080813/n55879.html.

[5]马明宸.借山煮画——齐白石的人生与艺术[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4.

[6]苏高宇.齐白石的“衰年变法”与《佛手》[N/OL].[2017-08-10].http://hnrb.voc.com.cn/article/201703/2017031 70821418494.html.

[7]丁桂芊.论齐白石的工匠精神和艺术精神[J].美术教育研究,2016(16):22.

[8]吴静宏.齐白石绘画色彩的民间性[J].美术大观,2009(2):15.

猜你喜欢
款识白石齐白石
印象·齐白石旧居纪念馆
拜门
齐白石画螃蟹
齐白石的半截虾
钱松喦书画之真伪研究
曼生壶款识探索(上)
吐鲁番发现的明代成化瓷器款识字体结构研究
浅述清代瓷器的款识特征
齐白石“白石”之新解
白石的小名叫阿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