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海军 崔家兰
(咸阳师范学院,陕西咸阳 712000)
保护传统村落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讲,比单一的保护有形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文化效应更价值更有丰富。从关中各地区民俗文化村生态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以保护传统村落文化为开发前提,从特色化设计思维出手,对现有的新农村生态旅游进行调查研究,重点分析目前已建好的民俗文化村和农家乐地区所存在的生态环境破坏及本土化特色流失问题,力求找出原因,设计规划出最适理的、最能直接体现本地区农村文化精神风貌的绿色旅游方案。第一是对村落大格局的保护和现价值建筑的保护,第二是对乡村环境的整治,延续民俗文化村特色,加强其独特性;最后是以政府为主导进行的网络宣传,使其融入到城市发展战略,吸引周围的客源。在本身物质改善和社会知名度提升的基础上,吸取其他优秀示范点的经验,使其市场化操作,强化经济转型,利用网络数字技术加强与外界的联系汇通。硬件设施上扩大民俗文化村的接待能力,配套一定规模和质量的游客服务设施,延长旅游的产业链,将观光与休闲相结合,这样可以解决村民的生产生活问题,带动经济发展。同时解决转型期中利益分配与管治问题,以利于转型的实施。转型后期,加大在全国的知名度使外来游客成为稳定流,将古村落的内涵与外延得到统一发展。
2.1.1 地理位置
烽火村的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位于礼泉县的东部,白蟒山下,泾河岸边。距离礼泉县城大约有25公里,距咸阳市约20公里,距西安市约50公里,交通枢纽便利,区位因素优越。烽火村依附陕西秦汉文化大背景,以中华悠久历史与渊博民俗文化为核心文脉, 建设成为一座集影视制作基地、跨域几千年华夏建筑部落、旅游休闲娱乐的度假胜地为一体的新型综合文化产业链。
2.1.2 规划思路
烽火村乡村旅游发展的主题,在基本思路上通过前期的资料收集和实地调研找到问题进行思路整合分别从以下七个方面出发:第一,明确原则,保护与开发并重进行整体的规划设计;第二,建立相关的法律保护和居民宣传意识;第三,争取政府合作,建立专项保护基金;第四,将当地农副产品和当地特色手工艺整合起来创建手工示范基地;第五,提取本土化特色设计元素运用在景观小品的设计之中。
2.1.3 景区规划设计
(1)首先应该把游客接待中心作为景区的第一道风景线,游客至上为思想理念,不仅能给游客提供停车、问询、售票、兑换、租赁等旅游服务,还可以建设内容包括接待大楼、红旗雕塑、手捧红心雕塑、景观墙、生态停车场、公共厕所等公共设施。此外,规划还在接待大楼两旁的广场以烽火村灵魂人物王保京为主题设置两组雕塑形象。第一组雕塑以王保京欢迎游客的姿态为主题;第二组雕塑以王保京带领群众战天斗地的劳动场景为主题。通过以上建设内容来营造景区入口的主题氛围和景区特色。通过建筑立面的改造、景观小品的设置以及标语口号、宣传画的张贴来反映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烽火村生产生活的场景,让游客可以穿梭到当时场景,留下无限的感慨,这是一种对历史的回忆,对先辈们的尊敬之情。村落主要建设的内容包括:村容村貌好规划改造,规划对烽火村七十年代所建设的8条横街和3条纵街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立体改造,以七十年代特有的标语、宣传画、红旗等进行装饰,营造当年充满激情、努力拼搏、干劲十足的时代精神。当地农户按照一户一品为原则,经营农家体验地、家庭休闲馆、旅游商铺等,给游客提供最好最优的综合服务。
(2)烽火村生态滨湖休闲娱乐区:规划沿原“贡献湾”古河道的独特地形与走向,在临近村庄的一边开挖一条宽约3至5米的河道,镶嵌于农田与湿地之间,不仅解决灌溉问题还可以增加生态环境。河道采用生物防护技术,种植具有当地乡土特色的兰尾草、须芒草、芦苇、牧草等主导植物,使其形成一条具有乡土特色和乡野气息的原生态河道,营造一派“芦苇丛生,鸟雀成群”的优美湿地风光。
地理位置:马嵬驿民俗文化村位于陕西咸阳兴平马嵬办事处李家坡村。现有公共设施景观小品情况:在规划上恢复保护老窑洞遗址16口,收藏老农具及生活用品等20000余件。建设有4条民居古街,为其增加历史文化内涵。设计方向:调查后发现,发展中的马嵬驿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比如道路问题:新修一条把马嵬驿——黄三宫——杨贵妃墓有机地联在一起的休闲路很有必要的。挖掘兴平的民俗文化,不能仅仅局限于唐文化。比如皮影戏的设置,可以通过科学的管理,合适的收费,不但能吸引更多游客的眼球还可以让这兴平地区的稀有剧种重放异彩。再比如,在文化一条街,还可以多开设几间房,让那些文人墨客即兴挥洒,使游客能雅俗共赏,流连忘返。还可以扩大历史名人雕塑馆,将兴平历史上的名人尽量以图文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果再配以音乐,影像设施,效果会更好。发展各种形式的“农家乐”、“渔家乐”、“牧家乐”等。将乡土文化相结合,打造最美乡村之旅。通过对当地的建筑改造,景观设计以及植物配置等措施营造纯朴自然、和谐优美的乡村环境。
乡村传统文化是发展乡村旅游的核心所在,因此乡村旅游发展要着手于区域文化和当地的特色风味,应从多个角度去考虑,在发展当地特色的同时,发掘新元素,融合时代气息,展现新农村的时代潮流。要从动态可持续的视角出发,制定各个阶段的转型目标,参与主体,转型策略。利用互联网时代的多媒体大数据技术,进行整体保护的规划、宣传与数字资料收集存档。使整体的保护进入到一个信息技术化资源整合和再利用的过程当中。在刚开始主要是通过整理可利用的资源优势,将网络利用技术加入到新的体系中,选取个别案进行尝试转型,但不以经济创收为目的的尝试。第一是对村落大格局的保护和现价值建筑的保护,第二是对乡村环境的整治,延续民俗文化村特色,加强其独特性;最后是以政府为主导进行的网络宣传,使其融入到城市发展战略,吸引周围的客源。在本身物质改善和社会知名度提升的基础上,吸取其他优秀示范点的经验,使其市场化操作,强化经济转型,根据自己村落的文化传统和优势,借助国家政策的支持,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发展中国特色乡村,打造特色旅游圣地,加快当地经济建设和文化发,推动我国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红色旅游就未来旅游发展的一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