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钰
作者:付钰,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体艺部。
近代以来,《呼啸山庄》这部小说深受电影界的青睐,曾多次被搬上银屏,而一次次的银屏演绎也是对其电影文本改编艺术独特魅力的一个有力证明。二、从小说文本到电影文本,探讨《呼啸山庄》的电影改编审美艺术
从一定程度上来看,《呼啸山庄》的小说文本和电影文本具有很大的相似之处。首先,小说中凯瑟琳和希斯克里夫之间的曲折爱情故事占据了大量篇幅,作者也花费了大量笔墨在二人的感情世界中:从童年之时的两小无猜到情窦初开之时的青涩,再发展至后来相爱不能相守的痛苦。而同样的,在改编而来的电影中,二人的情感变化依然是电影的主线,凯瑟琳和希斯克里夫之间的爱情故事同样是影片塑造得最成功的地方,同时,爱情故事的塑造也让受众深刻感受到了产生于他们二人之间的爱情的美好和残酷。出于艺术化审美的观点,电影在改编的过程中,有意突出了爱情的地位而淡化了仇恨的力量,使得影片充满一种浪漫化的色彩。在影片中,凯瑟琳和希斯克里夫分开以后的痛苦得到了深刻的描绘。凯瑟琳虽然成为他人的妻子,但是心中依然惦记着希斯克里夫,以至于他归来时凯瑟琳自然而然的陷入痛苦的深渊。这种情感的突出化描绘在小说中也有深刻的体现,只是经过电影文本的转换,这种情感表现力更加突出,浪漫与温馨通过电影文本的展示也更加形象而富有感染力。
2.1 故事内容的审美化。由于受到时间和文字内容的限制,电影无法把小说中的内蕴完完整整的呈现在人们面前,但是电影可以借助一定的艺术改编形式实现从小说文本到电影文本的完美转化。就《呼啸山庄》这部小说而言,电影只是截取了小说文本中的后半部分,为受众展示了一个细腻而纠结的爱情故事。电影文本为了体现一定的审美性,为影片塑造一定的浪漫氛围,在展示凯瑟琳和希斯克里夫之间的爱情故事的时候,作者有意弱化和省略了希斯克里夫虐待妻儿的情景。以此勾起受众的悲悯情怀和同情之感,增加故事内容的审美化体验。
2.2 环境寓意的深刻性。用宁静和暴风雨两种极端化生活方式来展示文章内蕴是小说的显著特点之一,如果两种展示方式碰触,展现力将是很激烈的。。外部环境的变化推动着人物性格的发展,也正是这个原因,影片中的希斯克里夫鉴于两种极端的生活方式下,形成了一定的双面性格。就影片所塑造的环境氛围而言,一个充满黑暗的暴风雪之夜,幽灵般的哭泣声从空荡的呼啸山庄传出,给人一种阴森恐怖的气氛,让人充满了深深的恐惧之感。从这里受众就可以想象出主人公是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境地,内心所渴望的是什么。自然环境与人为环境充分融合,增加了电影文本的深刻寓意,让受众想象到希斯克里夫此时正处在一种痛苦情感的折磨中,周围充斥的是浓郁的恐惧之感,而电影渲染出来的这种气氛也正是主人公内心情感的一种实质性外现。
2.3 电影创作背景的宽松性。《呼啸山庄》这部小说的作者自幼就深受家庭生活的影响,而在作者生活的时代,人们处于父权社会的控制之下,等级观念深入骨髓,生活在当时的人们备受束缚,没有自由,很难决定自己的命运。鉴于时代的约束,这部小说刚问世的时候也是不容于社会,直至百年后的今天,它的价值才被真正挖掘。
虽然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呼啸山庄》的电影文本与小说文本有着很多相似之处,但是由于两者属于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两者在具体的表现中还是有一定差异的。电影文本通过艺术化的展现形式将片中的人物、风景、音乐等要素进行有机联合和统一,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画面。而小说文本是静止的,它需要读者借助一定的想象思维来体会作者所赋予文中人物的情感,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电影不一样,电影是通过不断转换的画面来形成对受众的视觉冲击力,给受众以更加形象化的展示。另外,电影的改编是对文学作品进行二次创作的过程,通过对小说文本进行一定程度的改编,赋予文学作品以新的意义。
小说文本和电影文本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呈现形式,电影改编的过程中,需要在坚持一定原则的基础上对小说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压缩,最大化的展现电影的艺术表现魅力。
参考文献
:[1]杨鹏.《呼啸山庄》电影与小说文本比较分析[J].电影文学,2014,(22):74-75.
[2]任颖.《呼啸山庄》的文本改编魅力[J].电影文学,20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