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玲
一
白族青年女作家刘永松,在小说写作方面一直有自己的坚守与努力。她曾经出版过长篇小说《人生座标》,描写一个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知识女性紫玫,在社会上的种种复杂经历与成长过程,很有励志特色。对女性丰富的生命历程和复杂的心理世界也有细致表现。她近年的写作主要集中在中短篇小说方面。《大学·拾梦》收入她多年来的小说成果:一共20个中短篇小说。这个数量并不算多,但是对一个只能利用业余时间从事写作的“70后”作家来说,还是基本可以勾画出她在小说之路上努力前行的精神轨迹。
虽然生活和工作在大学校园,但是刘永松的小说视野是开阔的,她的目光并不仅仅局限于校园。这部小说集的三个小辑,作者都有明确的定位。大学:拾梦之所;悬疑小说:探索人性的手段;社会万象:展现人生路上芸芸众生的彷徨与追求。综合起来正好体现了刘永松在小说写作上的多向度审美追求,她的写作一直关注人类情感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力图探索更深广的内涵。正如作家海男在此书“序”中所描述的那样:“阅读她的文字,就像面对她所搭建的一座座舞台,我们坐在台下,分享着舞台上来自每一个众生相的忧伤和现状,同时也分享着书中对于生命的热爱。”一个热爱生命的写作者,才会对众生世象有热切关注,力图揭示出其中隐藏的诸多秘密。
在《安全感》中,作者通过一对夫妻的家庭矛盾,对家庭中的多重关系进行剖析。一个女人的不安全感,其实透露了她内心世界的弱小和不自信。作者让女主人公雪景在矛盾的旋涡中挣扎,最后感悟、升华。《贷款离婚》中,一对轻率成婚的夫妻,最后因为同床异梦而解体。《买娃娃的老太太》中,作者讲述了一位母亲的畸形母爱导致的人生悲剧。《致命麻将》中,展示了财物面前亲情的沦丧和人性的缺失。刘永松曾经在媒体工作过,她的早期小说不自觉地体现了新闻的特色,大多取材于一些社会事件,但融进了自己的思考和开掘。新闻事件后面呈现出来的,是人情人性的丰富和复杂。
和很多“70后”写作者有共同之处,刘永松的小说并不追求宏大意义的构建,也不迎合消费市场的需求,而是凭借自身独特的审美经验,构筑出日常生活的审美天地。这样的审美理想,也包含着对人性的肯定与珍视。她力图去发现人性的美好或者丑恶,剖析人心的复杂多变。对一个作家来说,这是一种可贵的素质。评论家谢有顺说过:“呈现生活的无限可能性,是小说最迷人的气质之一。”
阅读刘永松的小说,可以体会到作者对待生活的价值取向,小说中始终弥漫着一种热爱和关注生命的态度。她把目光投向生活的不同角落不同人群,目的就是为了揭示生活的广度与深度,从而发现人性的弊病,传达自己的批判和较正。
不放弃对梦想的追求与坚守,是刘永松这部小说集的最大亮点。
二
或许因为身在校园之故,我对小说集第一辑的几篇作品有更大的阅读兴趣。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的刘永松,自然对校园题材情有独钟。她的这部小说集中,第一辑就命名为“大学·拾梦”,收入五个中短篇小说。从不同侧面展现了高校校园生动多姿的生活世相。
在云南文坛,校园作家并不多见,校园题材的小说也比较萧条。校园,尤其是大学校园,是展现青春风采的舞台,也是滋生故事的温床。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能真正发现和开掘出校园生活的多姿与生动。刘永松以《大学·拾梦》作为这部小说集的书名,既体现了她对校园生活的熟悉,也透露了她把校园当成拾梦之地的浪漫情怀。大学校园,曾经被视为象牙塔,代表着青春的理想和梦想。但是真实的校园生活,并非想象中那么单纯和浪漫,它必然会受到时代和社会潮流的侵袭和影响。生活在校园中的人,自然也会呈现出纷繁复杂的状态。
青春的丰富多姿,成长的曲折,是校园文学重要的表现内涵。刘永松的小说以敏锐的目光注意到了这个现象,所以她把关注的目光更多地投向那些充满青春气息的人物身上。中篇小说《班主任》中的林萧,所面对的就是一群需要关怀的大一新生,他们经历高考之后带着梦想进入大学校园,但是面对新的环境和生活,仍然需要有人在生活和精神上进行关心和引导。这是一项繁重而细致的工作,身为班主任的林萧为此身心俱疲。她必须参与到学生的入学接待、入学教育、选班委等琐碎的事务之中。甚至还需要随时为学生解答各种各样的问题,诸如“可不可以在大学期间入党?”“今天下雨,还要不要上体育课?”甚至还要应对、处理女生因为偷尝禁果意外怀孕的各种后续问题。这篇小说对大学校园生活有真实而生动的呈现,大学校园并非传说中的象牙塔,它的生动性和复杂性,已经远远超出我们对它的习惯性认知。
在《女大学生宿舍》一篇中,刘永松通过对520宿舍几位女大学生生活场景的描述,进一步将笔触伸进大学校园的深处,去剖析人物的欲望和灵魂。面对汹涌而来的物质欲望的冲击,女大学生们很难把持住自己的行动,在欲望面前挣扎前行。其中的若水,为了物质享受甘愿傍上有钱的老男人。出于虚荣,她还带领舍友去一起去享受老男人的奥迪轿车,豪华的海鲜火锅,让她们也充分体会金钱的好处。其中19岁的曼桃和男友偷尝禁果怀孕,只能退学回家去过世俗的生活。而她选择对象的理由,竟然只是因为对方家在省城,家里还有一幢大房子,生活有保障。花花被男友骗到深圳,落得个悲惨的下场。
从小说中的女大学生身上,看不到象牙塔中人应有的高雅、纯洁,大多是坠入世俗欲望的海洋不能自拔。连名字充满诗意的夏荷,心里最大的梦想也就是能“钓到一个高富帅”。能嫁入豪门,省去人生奋斗的过程,几乎成了女生共同的梦想。她们迷失于物质欲望之中,沉沦、挣扎,过早体验人生的五味。理想已经低到尘埃里,开出的却是黯淡而忧伤的花朵。作者似乎不甘心看到这样的结局,为其中的静美安排了另一条人生道路。让她在别人泡咖啡馆的时候泡图书馆,静心准备考研,最后终于考上北京一家重点大学的研究生。静美的努力和收获,成了520女大学生宿舍最后一缕温暖而明亮的希望之光。
《我是男生我是男生》这篇中,刘永松的笔触甚至伸向一个隐秘的角落,触碰到了校园同性恋的题材。但并没有猎奇式的描写,而是将笔墨深入到人物内心世界,去展现人物所经受的困惑与折磨。所以标题中的重复,其实已经体现了人物内心的呼唤与挣扎。
校园环境应该是刘永松最熟悉的地方,所以她写起类似题材时有一种驾轻就熟的感觉,很多人物类型、生活细节都能从容驾驭。她既要展现一个理想坠落的时代,校园中人的真实生存状态。同时又不甘心让理想完全缺失于生活,因此作者在作品中也在挣扎,竭力为校园生活寻找和涂抹一些暖色。所以她让《青春失乐园》中的清依,在身患重病的困境中,也能收获爱情和来自老师的关爱。让故事有了一个光明的结局,也让温暖弥漫于文字之间。
三
作为一名具有现代意识的女性知识者,刘永松的小说体现了鲜明的女性审美意识。
首先,虽然现实生活矛盾重重,需要面对各种复杂的问题。但作者仍然保持着对浪漫诗意的追求,并未失去对理想的坚守。这是非常可贵的一种文学精神,也是她的小说的审美价值之所在。
比如在《大学·拾梦》这部小说集中,人物名字的设置就体现了不俗的审美,暗藏着作者的某种寓意。且看女生的名字:采薇、若水、飘云、夏荷、静美、曼桃、清依;男生的名字:周辞、尚摩、天蓝。每个名字都浸润着诗意与高雅,但是他们所经历的人生和环境,却恰恰又缺少诗意与梦想。现实生存成了理想最大的障碍。如《女大学生宿舍》中的人物所言:“这个社会太现实了,有钱就是老大,无钱寸步难行。我们上大学的目的是什么?不就将来能找到一份好工作,能养活自己嘛!”在这个充满现实感的前提之下,她们追求“嫁入豪门”。享受物质化的生活,也就不足为奇了。高雅的名字和人物世俗化的追求之间,自然形成一种反讽,使小说获得了双重审美效果。
其次,刘永松的小说的女性意识,体现在她既关注女性在现实中面临的重重问题,也在思考和传达自己的生活理想与态度。这一点在《拾梦》这篇小说中,体现得比较鲜明。小说中的女主人公飘云,在充满诗意的环境中与天蓝相遇,俩人开始了一段浪漫的恋爱历程。原本应该是一桩美满的姻缘,感情却在天蓝出国读博的时刻出现裂痕。出国陪读,在许多女性那里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在以事业为重的飘云这里,却有了新的解读。她坚持的观点是:好男儿志在四方,“好女儿也需要事业和独立”。不愿意依附男性而牺牲自己的理想,成了一对恋人分手的理由,这或许是一种超越世俗的理由。
和《女大学生宿舍》中那些主动放弃自我,主动依附男性的女生相比,作者在飘云这个人物身上倾注了更多理想色彩。她的骄傲就在于她内心有一种对梦想的追求和坚守,虽然不免虚无,但却是支撑她人生的重要力量。所以当事业成功的天蓝再次出现在她面前,并对她发出重修旧好的召唤时,她依然选择拒绝。这一次是因为不愿意自己“像一只被主人遗弃的小猫或小狗,现在又要被主人重拾”。对知识女性来说,有梦想也是支撑起自尊的重要基石。自尊才能自信,自信才能自强,这是现代女性可以实现的梦想。
或许因为自己身为知识女性,在追求事业的过程中经历过许多艰难困苦,刘永松对她笔下的人物有深入的理解。既看到她们光鲜的一面,也能生动呈现她们陷入困境的一面。《大学班主任》中的林萧,就是一个充满现实感的形象。她三十多岁读完博士,做了一名让人羡慕的高校老师。但是每天除了要在教学、科研中穿梭,还要做好班主任的工作。此外,还有生活中的各种复杂关系需要她去应对,比如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和学生的关系、和家长的关系……疲于奔命成了生活的常态,连怀孕这样的人生大事都不能安然进行。还要操心学生的失恋、早孕等诸多琐事。最后因为操劳过度,林萧流产,夫妻关系也陷入僵局。
小说生动呈现了一个高校女教师琐碎平凡的人生,也让人看到一个知识女性在事业之路上踽踽而行的身影。虽然不乏辛劳和孤独,但是她身上的事业心、责任感,却自有一种让人感动的力量。
刘永松小说的女性意识,是从小说中人物、事件的过程中自然流露出来的。有一种“身在其中”的在场感。精神和心灵的在场,使小说体现出比较厚重的力度,是一篇具有生活实感的作品。
四
《大学·拾梦》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小说集,从中可以呈现出作者多年来对小说的热爱和追求。坚持人生的梦想,引领文学起航,这是刘永松的理想与收获。但是因为时间跨越大,作品也体现出不太统一和平衡的状态。
其中有她刚刚起步时创作的作品,创作手法上不免有幼稚之感,部分作品受新闻写作影响的痕迹是明显的。一些社会新闻确实可以为小说提供很好的写作素材,但它和小说之间的界限也是明显的,二者不能混为一谈。小说是一门艺术,有自己的艺术规律和写作要求。它应该比新闻更具备长久的生命活力。它不仅仅负责表现一个有轰动效应的故事,还要有更深入的开掘和表现。要写出故事后面隐藏的更多更丰富的人生内涵,才能吸引读者的关注。一个好听的故事,不一定是一篇好的小说。故事是可以讲出来的,小说则需要更多的方法和技巧去表现。
在小说的叙事上,《大学·拾梦》也不太平衡,有一些值得探讨的地方。比如作者基本是用全知视角叙事,在情节的推进上掌控太多,让小说失去了生长的空间。有几篇作品前面铺陈太多,结尾却又显得仓促。《大学班主任》和《我是男生我是男生》的结尾,都给人仓促之感,缺少回味和思索。
高校校园,是放牧青春的大舞台,永远有写不尽的故事在滋生。生活在校园中的写作者,既需要一双观察细致的眼睛,也需要一个敏锐的头脑去思考,还需要对小说艺术进行一定研究和琢磨,才能写出更好的作品来。
刘永松已经在小说之路上收获了一些成果,只要继续保持热情和自信,再加上不懈的努力,相信她还会为读者奉献更多更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