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初见杨建龙,个头不高,成熟干练,质朴沉稳,甚至有一些与他刚进不惑之年颇不协调的沧桑感,尤其刺目的是他鼻梁根部和右眼帘下的两处伤疤。
他的讲述就从这两处伤疤开始。
警校毕业那年,等待分配时,杨建龙在派出所当协警。一天晚上7点多,听到有人抢劫,他第一个冲出派出所向现场奔去。歹徒见就要被追上,慌乱之中,一头钻进了路边的苹果园。杨建龙扑上去时被田坎绊了一跤,双手却正好抓住了歹徒的双脚。就在这时,歹徒回过身来,反手一刀。杨建龙猝不及防,只感到脸上一热,右眼一跳,以为眼睛被戳到了。双眼使劲,交替一眨,还能看到目标,便不顾一切一跃而起,用整个身子,将歹徒压倒在了地上。
当他满脸血污和泥土,被紧随其后赶到的同事送进医院的时候,医生才告诉他,要感谢鼻梁,否则,他真的就会变成独眼龙了。医生担心损伤他的大脑感应神经,在没有使用麻醉药的情况下,当晚就给他缝了27针。
第二天早上,一个熟悉他父母的医生前来查房,打开纱布,先一声大叫,不好,伤口咋缝歪了?他说这样子会影响他的颜值,难找媳妇,问他同意不同意另缝?他说咋样都行,就是千万别告诉父母。接着他就拆线,继续无麻,重新缝合了一遍。一针、一针,还是27针,那个疼啊……
说话间,杨建龙下意识摇头,倒吸口气,而眉宇紧蹙,双目间立刻竖起一个清晰的“川”字。
我心里一震,从他的神态表情,真切感到了那种时隔17年依然锥心蚀骨鲜活的疼痛。而他却释然一笑,轻松地说,有了伤疤也好,至少,容易把我和弟弟区别开了。原来,他还有个孪生弟弟,由此,人们只见脸上有伤疤的,就认出了他是老大。
有一天正午,街上一个卖西瓜的男子和顾客发生口角,面红耳赤,继而大打出手。
杨建龙正好路过瓜摊,看见摊主抡起一把弯月瓜刀,正要向买主砍去。他一个箭步,飞身向前,伸手夺刀,却不料被刀砍伤了自己的小拇指头——他将右手小拇指头举给我看,说当时砍得很重,只连着一点点皮。至今,因为有一根神经没有接上,所以还伸不直……
两次受伤,一扑、一举,起伏之间,我的眼前,活灵活现,突然腾空而起一只搏击风雨的雄鹰。它凌空骛远,警惕地俯瞰着苍茫的乔山山脉,深情护佑着1241平方公里的这块“富庶太平”而得名的关中名邑……
我急于了解,眼前这位担任陕西省富平县公安局党委委员、刑侦大队大队长、刚刚被评为全国百佳刑警的关中汉子,在他17年的警察生涯中,是怎样一直坚守在侦查破案第一线?是怎样的智慧和激情,使他直接参与和指挥破获了超过4000起各类重特大刑事案件(其中部督案件4起,省督9起),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超过1000人,为群众挽回损失超过1000万元。
二
1998年,上警校的时候,杨建龙在咸阳市公安局秦都分局实习。那天晚上,他跟师傅去抓一名吸贩毒分子,地址是某国棉厂的职工筒子楼。
杨建龙跟在师傅后面,师傅怕他没经验,万一嫌犯有凶器,伤了他,就让他在楼道的门边把守。
师傅自己敲门进屋,进去一看,却不见人影。
提前侦查好的,明明知道那人就在房子里面,一眨眼工夫,会跑到哪里去呢?看见师傅失望地走出来,杨建龙迎上前对其耳语:一定是在里面。师傅一瞪眼睛说,你怎么知道他在里面?杨建龙神秘地眨了眨眼:我有第七感!
师傅不屑,一撇嘴道:吹牛,我只听人说有第六感,你才上了几天警校,就能整出个第七感来?
杨建龙不敢、也不便跟师傅争辩,他只请求师傅跟他换位,师傅站在楼道,他敲门进了那户人家。
房子果然空空如也,除了一张硬板床和一张桌子,几乎可以说一贫如洗到了家徒四壁的程度,符合吸贩毒者败家子的逻辑家境。杨建龙扫视了一眼,目光落在了一手扶门、站在门边的嫌犯妻子身上。
师傅过来,含笑看他,他也微微摇头,佯装出门——可就在那女人正要松手送他出门的一刹那,他突然扳住门框,一个转身反旋进门里,另一只手则鹰爪一般凌空劈下,一把就拎出了蜷缩在门后间隙的嫌犯……
这个出神入化的动作,让包括师傅在内的现场其他三个人——六只眼睛,都瞪圆了!
此后很有一段时间,师傅见人,都会骂着夸他一句:这鬼东西,精灵着哩,搞不好真有那个什么来着,对,第七感呢!
老实说,就在杨建龙给我讲述这件事的时候,“第七感”这三个字还真的击中了我,懵住了我。
可怜我学识浅陋,显然跟不上了时代,赶紧“百度”。网上如是标注:第七感,是指听、视、嗅、触、味、心(觉)之外的时(觉),也就是时间感。理论上讲,一瞬间可以存在于永远的时间中,因为真正的时间,是由“时”和“空”组成的。而空间感,也被理所当然顺延,称之为第八感。
总之,我感到不仅新鲜,而且还有些玄幻。我也试探领会,武断地给其下了个未必精当且文艺性的结论。也许,就是所谓“心灵之中的心灵,眼睛之外的眼睛”吧!
第二天,他又讲了一个这样的案子。
2004年4月,正是春暖花开之际,辖区庄里镇山西村,有3个在山上采石的农民,因误食油菜花中毒,送进了医院。
杨建龙出生在农村,也吃过油菜花初开时期用嫩茎调制的鲜菜,他感到有些蹊跷。
他跑到医院去看,中毒最深的老板已被送往县医院抢救,另外两个比较轻的患者住在乡镇医院。他进了病房,细心观察那两个人,一个四十多岁,目光浑浊,神情晦暗;另一个六十多了,目光清澈,却眼神游离不定。
他怦然心动,突然感到了什么。对,是第六感觉,心觉。接踵而至,第七感,时感,也扑面而来了。他暗自嘀咕:这就怪了,两人同时中毒,通常情况,年轻点的,身体好的,理应症状轻微,可眼前的情形却截然相反:在同一时间段里,四十多岁的居然抵不过六十岁人的免疫和抵抗力,尤其是后者,闪闪烁烁的眼神,总在暗示着某种蕴藏,也在提醒他什么!
他转身出了病房,直接对负责调查此事的副局长说,这是一起投毒案子。领导的反应也很直接:胡说什么,明摆的食物中毒,怎么会是……投毒!
杨建龙没有罢休,他建议领导跟他一起去问医生护士,在插胃管时,这两个人哪一个反应得强烈难受?
答案一清二楚:年龄大的要死要活,特别抽搐。
杨建龙说,这就很清楚了,并不是因为他年纪大才意识清醒,而是因为他压根就没有中毒。
他获准单独审讯此人——这期间,他打了个“时间差”,就在领导研究、请示、决断传讯老者的那半天时间里,他直奔采石场吃饭的现场,进行了仔细的勘验,走访了相关人员,然后胸有成竹地回来,和那个六十岁的嫌疑人短兵相接,直面交锋了。
嫌犯倚老卖老,压根没把他放在眼里,初生牛犊,一个毛头小伙,有啥能耐敢来跟他叫板?他只知道,小伙是派出所一个参加工作不久的普通民警,又哪里了解,这个小警察的不凡身手与非同寻常之处?
他跟嫌犯开始闲谝,尽量让他说话、多说。对方果然滔滔不绝,说得口泛白沫,中心意思,都是表白他是如何心地善良、助人为乐,简直可以自封为“活雷锋”“老好人”。
绕了一个大圈,终于轮到杨建龙开口:你确实是个好人,但不完全呐!没听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而不做坏事吗……
话音未落,嫌犯愀然作色,因为他看见杨建龙从提包里拿出了一个装速效救心丸的小瓷瓶瓶。
杨建龙拍案而起,压抑不住,勃然大怒。他单刀直入,不留任何回旋余地和招架反嘴的可能:把老鼠药给人吃,也算是做好事吗?
紧接着,没容对方反应过来,他连珠炮似的,一股脑陈述了他何时在何地那个农药销售点买过灭鼠灵,吃饭时又怎样骗走做饭的去送开水,自己先打了一碗饭,而后偷偷给饭锅下了鼠药……
你现在直接回答,为什么要这样做?杨建龙声色俱厉地逼视着嫌犯。
嫌犯哆哆嗦嗦,浑身筛糠似的,不由自主开始颤抖。
让杨建龙出乎意料、为之愕然,同时也匪夷所思的,不是对方当即供认不讳、低头认罪的表现,而是他投毒犯罪荒唐的理由:有一天,他用铁锨铲土,因为锨上沾满了泥土,他偷懒省事,没有弯腰去擦,而是顺手挥起铁锨,在旁边的石头上磕了几下。此举正好被老板撞见,就没好声气地责备了他几句,说你这样,还不把铁锨给砸坏了,一把铁锨也十几块钱呢!
嫌犯觉得老板不尊重他,他一把年纪了还当众训他,也不给一点面子,因此就怀恨在心。
这些年,杨建龙见识了形形色色的案子,也见证了五色杂陈的人生,所有这些,也直接间接地影响和改变着包括自己在内的许多不同的人生。
三
杨建龙说,自己小时候可不省心,七八岁时,他嫌茅坑臭味,会别出心裁,爬到树上去拉屎。他经常带着弟弟妹妹,不是冒险去掏鸟窝,就是漫山遍野去逮知了,然后就地挖坑生火,烧得半生不熟,生吞活剥,直吃得上吐下泻。至于家里新买的收音机呀什么的坏了,不用问,全是他拆卸捣鼓的结果。为此,他没少挨父亲的竹棍(家教),特别还要罚跪——跪的可是炉渣。而弟弟,也没少因他而受带害和冤屈。父亲对于这一对孪生兄弟,常常是不分青红皂白,各打五十大板,然后再问究竟。
杨建龙天资聪明,脑瓜灵光,学习成绩并不算差,只是初中以前总不上心,有点吊儿郎当的样子。上高中那年,他经过学校门口,看到了学兄、学姐们毕业高考的“皇榜”,有两个名称,忽然磁铁样吸引了他的眼球: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他眼前一亮,也许是萌芽状态的“第七感”之莫测神力突然发力,产生了作用,他十分瞻前地看到了自己光辉灿烂的未来:一个头顶警徽、一身威武警服潇洒帅气的他,就站在远方朝他微笑招手——他狠狠地咬了一下嘴唇。
他对自己斩钉截铁地说,我要当警察,哪怕考个警校也行!正是这一瞬的闪念,落地生根,决定了、砸实了他人生之路的基础。
他开始发奋,努力。从学校到走上工作岗位,他自觉历练打造自我。他有一句堪称名言的口头语:人要是给自己立茬,鬼都会害怕。
他忘不了刚当所长,局领导来所里检查工作,他还准备了个稿子,可是条理不清,加上紧张,磕磕绊绊,也表述得很不理想流畅。
局机关一位随同领导的同志,临别时在门口一句感叹,深深地刺痛了他。那个同志小声道:现在的年轻人呐,差得连眉眼都没有,这还咋领导所里工作?
他非常感谢他的耳朵,感谢这句话让他网罗给逮住了。那一刻,一个闪念电光一样从他脑海划过:不出今年,我一定要给领导一个惊喜。
半年后,他所在的那个派出所,各项工作齐步前进、勇夺第一,全局果然在他的所里召开了基层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
有人为此探究他的体会,他半真半假只透露了一句——我相信“第七感觉”。
其实,只有他自己最清楚不过,半年他干了几年的工作,一个人干了几个人的工作。
他说,给你百分之百的机会,如果你不努力,结果都会是零——不见干下事,只见粪堆大;与之相反,只要努力,即使没有机会、不具备条件,你也会千方百计创造机会和条件,达到成功和辉煌的极致。
他给我讲述了这样一个没有头绪“奇特”的案子。
还是在庄里派出所的事,有一天接到一个妇女报案,说她多次被人抢劫、强奸。他和几个同事详细询问了情况,得知罪犯屡次劫财劫色,已经使受害者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
原来,靠山一带的村庄,大部分年轻力壮的男人都去外地打工,家里仅留下年迈的父母和幼小的孩子,个别妻子在家也因为身单力薄,抵挡不住劫贼的侵扰,从而使这些歹徒屡屡得手之后,有恃无恐,越来越胆大妄为。
他们作案的手段,大都是夜半更深,用小刀拨开农户大门的门栓,然后就如入无人之境,不仅抢劫财物,还要凌辱妇女。一时间,很多人家迫不得已,都将大门换上铁门。但劫匪依然猖狂,竟扛上梯子,翻越院墙,潜入农家伺机作案。
有一户村民,男人在家,就躺在女人身边,不期然还让劫贼得逞,不仅拿走了家里的东西,照样欺凌了他的媳妇——睡梦之中,媳妇原以为是丈夫和她亲热,及至发现阴差阳错,大错已经铸成。一片错愕惊呼之后,男人却被劫贼一手电筒砸在头上,当即昏了过去,女人力不胜支,最终也让劫贼金蝉脱壳,逃之夭夭。
还有一个妇女,被迫给家里的门窗拉了电网,然而有一天停电,劫贼居然还是闯入,并隔窗要钱,威胁不给,就烧她家的房子。妇女被逼反抗,趁其手伸进窗户,狠狠剁了他一菜刀……
劫贼如此猖獗,令杨建龙义愤填膺,同时也深感愧疚。
他们逐村逐户摸排调查,但是过了半个多月,案子一直没有进展。
问题在哪里呢?
那些日子,杨建龙寝食不安,他在自语,扪心自问:第七感哪里去了?
脑子一动,灵机突兀而现,他忽然觉悟,自己心急,是犯了欲速则不达的错误。由此他认识到,对于“时感”的把握和运用,并不能一味冒进求快,而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退有据,才能有效和充分地放大“第七感”的效用。
于是,他断然改变策略,内紧外松,变明查为暗访。白天欲擒故纵,晚上加大巡查力度。他常常半夜醒来,就去沿山一带的村子守候。果不其然,过了几天,劫贼以为躲过了风声,再一次蠢蠢欲动时,被杨建龙他们从他准备翻越的墙头,活活抓了个现行——梯子、电筒、还有小刀,除了作案工具,劫贼一身迷彩军服,腰里斜挎一个挎包,人赃俱获,大获全胜。
只是,就在杨建龙第一个跳下墙头,抓捕罪犯的一瞬,他蓦然低头,发现身下黑漆漆的院子,有一片白亮闪光的所在——不好,该不会是白塑料掩盖的地窖或陷阱吧?
仅仅是这电光火花似的一个闪念,他马上调整身体,纵身坠落在了白光边缘的暗处。站稳以后,用手电一照,顿时出了一身冷汗——那白光闪处,真的还是一口深达20多米的暗井!
一夜突审,恶魔缴械投降,一口气交代了16起抢劫、强奸系列案子。
四
那是杨建龙调任县公安局刑侦大队长后的一天,下午下班回家,他沿街徒步而行。
路边,几位老太太聚首聊天。
一位老人询问另一位:咋不见你的金耳环了?
被问的老人一声喟叹,说我咋还敢戴那招祸的玩意儿呀,没听说对面那个李嫂子的耳环,昨天中午被人给抢走了吗?
咳,大天白日的,你说这伙强盗,胆子咋就这么大呀?
另一位老人则接着感叹,正不压邪哪,咱们出门,还是少戴那些扎眼的东西,被人抢走是小事,拽破耳朵或勒住脖子要了老命,可划不来了……
说者无意,闻者有心。这些话声声刺耳,句句戳心,一时间全都破门而入,一句不落地全部灌进了杨建龙的大脑里头。
说来也是蹊跷,在他回家短短不到二十分钟的归程上,相同的场景和议论,竟然不期而遇,让他遭逢了三次!
使命当前,担当难辞!
他开始脸红心跳,沉重的脚步愈加沉重,一步,两步,三步,还没走到七步——像曹植作七步诗那样,终于,双腿铅注一般,迈不动了。
他驻足了。突然,不假思索地一个原地180度转向,疾步返回了县公安局。一边匆匆急行,一边打电话召集几个中队长到会议室开会。
他也只说了一句话:听到人民群众、父老乡亲,以这样的方式来保护自己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对于我们警察,是耻辱!
他和战友们连夜汇集相关信息,梳理有关线索,仔细研究并制定了打击“双抢”案件的工作方案。
接着,夜以继日,走访群众,侦查守候,在局党委的坚强领导和有关单位的全力支持下,仅仅用了7个月的时间,就一网打尽了流窜富平城乡的6个飞车抢夺团伙,相继抓获犯罪嫌疑人47个,破获了全县所有的抢夺案件,并且为受害群众追回了全部损失。
由此,富平县尤其是县城区域,明火执仗的街头抢夺案件几乎绝迹,广大居民群众的安全感大幅度提升。
富平是一个农业大县,也是陕西省山奶羊养殖基地,全县山奶羊存栏曾经达40多万只。一般农家,只要家里有一两个老人,都会饲养几只山奶羊。每天出售给专门上门收奶的商户,每月就会有两到三千元的稳定收入。一只山奶羊的价格,也都在三四千元。
羊业发展,也引来了盗贼的觊觎。很快,丢失羊的案子接二连三,频发不断,大有恣肆泛滥、拢不住的势头。
这样说,还真不是空穴来风的比喻。开始是晚上被偷,后来发展到白天被偷。有一个大爷在地头放羊,害怕丢失将牵羊的绳子绑在自己的手腕子上,不承想只打了盹,一睁眼羊就不见了。
偷羊贼胆大妄为到了难以想象的地步,他们往往开着小车,瞅准了羊只,开到跟前,简直是囊中探物,几秒钟就会把羊塞进车里,绝尘而去。他们的黑话,把偷羊不叫“偷羊”,而叫“拉羊”,好像是从自家的羊圈,往外牵羊那样畅通无阻。
有这样真实的一幕。一个老大娘,在自家门口坐着,不错眼地看守着正在身边喂养的山奶羊。忽然过来两个年轻人,他们嬉皮笑脸地跟大娘打招呼说:大娘,没听说现在偷羊贼很多吗?
老大娘说,是啊,天杀的这些蟊贼,闹得人不安然呀。
可是大娘,你知道偷羊贼……是怎样偷羊的吗?
老大娘摇头,茫然不知。却愣怔见着那个青年人弯下腰去,一躬身抱起了她家的羊,而另一个青年只一招手,就有一辆小车戛然而止,停在眼前。车门开处,那个抱羊的青年“示范性”地将羊塞进了小车,回头两手一拍,还笑着对老大娘说,看到了么,偷羊贼呀,就是这样偷羊的哟……
言毕上车,咣地关上了车门,轰了一脚油门,人车及羊,便变戏法似的魔幻般从眼前消失。
杨建龙听到这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一时怒发冲冠,又说了一句话:这哪里是偷,完全是抢,是对我们警察的挑衅嘛!
无疑,杨建龙发了血誓,此案不破,无颜为警。他说,老百姓的羊都保不住,我们还怎样穿着警服在家乡混生活!
为了尽快破案,他连续走访多个乡镇的养殖户,发现仅2011年一年,全县同类案件就高达600余起,也就是说,几乎每天,就有群众的一两只羊被盗。
为此,他一次次往返于各发案点,一次次模拟演绎嫌犯作案的过程,就连睡觉做梦,都在思考怎么抓贼,常常半夜翻身起床,赶紧抓笔,记下灵感一闪的破案方案。
通过研究那几年所有的同类案件,根据犯罪嫌疑人逃跑的路线,他很快掌握了盗贼作案的基本规律。他们大都是驾驶小车,从下车偷羊到逃离现场,也就是十几秒时间。这种来无影去无踪的“神偷绝技”,也触动了他的“第七感”,盗贼驾车如此飞速,只能说明其来者较远,至少是销赃不在附近。
犯民生者,虽远必诛。杨建龙这样激励大家。于是,他制定了以车找人的侦查思路。可是,又遇到一个新的困扰,因为盗贼作案,都悬挂的是假车牌,或者不挂车牌。
为此,杨建龙带领大家大面积摸排走访,找遍了西安、咸阳几百家租车公司,最终打掉了以咸阳、三原和泾阳县吸毒人员为主体的10多个盗窃奶山羊犯罪团伙,抓获70余人,破案一千余起。
连续多年的持久作战,使得此类案件从2011年的600余起,直线下降到2014年的74起。2016年3月至今,发案则直接降至个位数。
案件一一攻克,杨建龙却又对大家说了一句话:案件破了,我们的工作才是个逗号,百姓要的不是破案起数,而是要他们的利益无损。
他要求大家做事“完全、彻底”,像为那些被飞车抢劫掠取耳环、项链的群众挽回损失那样,一一落实,去追回赃物。
可是,盗羊贼的赃物不比那些耳环、项链,一是时间跨度较大,追索难度也相应大;二是基本上都让那些盗贼抽大烟的瘾君子随手倒卖,售给了城里的屠宰户和餐馆。但杨建龙说,时间是不可逆不可追,可我们的思路可以拐弯啊!他告诉大家,顺藤摸瓜,寻找销赃的下家,吃了的也得吐出来,“完璧归赵”,作价赔偿——不能让老百姓吃亏。
就这样,经过几个月艰苦努力,几百起羊案的赔偿基本都得到了落实。
五
应该说,杨建龙是一个孝子。尽管他从小受父亲的管教比较严厉,尽管因为工作回家较少,总的来说,他很恭敬和顺从父母以及岳父母和族中的长辈,每次回家,他不仅要和父母坐坐、聊聊,还要分别到叔叔婶婶的家里去,看望其他几位老人。
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他居然和父亲吵了一架,当然是终生唯一的一次。
有一天父亲找他,要他买一副老花镜给他,言说他要写个东西。杨建龙顺口问要写什么?父亲踌躇稍倾,吞吞吐吐地说,他要写个遗嘱。
杨建龙一下子火了:好好地,你写那干啥?
你啊,不懂。父亲沉吟半晌,竟自言自语般叹息:三寸气在千般好,一旦无常万事休啊!
杨建龙的心情自然可以理解,天下做儿女的,哪个不希望自己的父母双亲福乐长寿?在人人都不可避免的终结面前,他们总会认为,至少是自己的亲人还与那里相距遥远,而且祈愿越远越好,最好在亿万光年之远……
所以,杨建龙生气了,发火了。他吵了一阵,又劝慰安抚了父亲几句,就直嚷自己有事还忙,便把父亲匆匆打发走了。
他哪里知道,当过医生的父亲,这些年身体一直欠佳,那时已经偷偷检查,确诊自己患了胃癌。
终于得知这个真相的那天晚上,他冲进办公室,关上房门,撕心裂肺地埋头于桌前大哭了一场,然后咬牙切齿地扇了自己几个耳光:我混呀,我混蛋呀!
他真的想跑回去,跪在父亲的面前,让父亲痛鞭,像小时候那样跪炉渣挨惩罚,不管怎样,只要父亲高兴,不,只要父亲不得那可恶的疾病,咋样都行。
可惜,他又不能那样做,他不能让母亲和家人知道和痛苦。唯一的办法,就是加紧医治的同时,千方百计让父亲开心。
正是这个不便宣示的隐秘原因,多少年来没有在家陪父母好好过过春节的他,提前给领导请求:今年,无论如何我要陪父母过个囫囵年,哪怕只是除夕和初一两天。
时光之箭,转眼就飞越到了2013年的年关。
除夕之夜,家人族亲,围拢聚来。大年初一,相互拜年,礼尚往来。杨建龙决定晚上安静下来,再陪父亲好好聊聊。就在此时,他接到局长电话,说初一晚上,庄里镇唐简陵一座属于国家一级文物的石狮子被盗。局长要他带领侦查员,立即赶到现场侦查破案。
杨建龙放下电话,二话没说,不,他只给父亲悄悄许了个心愿说,等明年,我好好陪您过一个完整的春节——然后,他就义无反顾,奔出家门,顶着风雪,向现场赶去。
驱车走在铺满积雪的路上,他才想起,原打算给岳父母拜年的礼物,还放在后备箱里,而妻子和儿子,尚等候他开车送他们去岳父母家拜年。
他只好给弟弟打电话,请他代劳,送妻子和儿子一趟。好在弟弟习以为常,从来都很给他面子,总是言听计从,全力以赴,那才真叫“不说二话”。
案情重大,省、市相关领导相继赶到现场。此案也很快被列为公安部督办案件。
发案现场地处半山腰的荒郊野外,严冬时节,滴水成冰。杨建龙赶到现场,认真过细地勘查遗留的痕迹物证,把作案挖掘的土堆都筛了一遍。当即,他就作出了判断:石狮子已经出省。
勘查和之后的案情分析会一直持续到晚上八点,一个新婚的民警接到妻子的电话,嚷着去娘家接她;一个中队长也接到电话,原来跟他一样,也把给丈人家的年货忘在了车后备箱里……
杨建龙大手一挥,连说抱歉,顾不上了,我们必须分秒必争,赶紧调查取证,尽量获取更多信息,别让罪犯把石狮子转卖出售,或藏匿得太远。
正值春节,为了不影响群众走亲访友,以及相互拜年其乐融融的和谐团圆氛围,他们总是利用人家饭后和晚上登门调查。
就这样,顶风冒雪、废寝忘食,共同努力,一路追寻,9天之后,专案组赶赴河北邢台,从抵达后的当天晚上11点开始,到第二天晚上9点,仅仅用了22个小时,就一举抓获了全部作案的8名案犯,追回了背井离乡的宝贵文物。
当他们进入富平高速路服务区时,县文物局的同志喜出望外地迎接过来,给失而复得的石狮子披上了大红绸缎,一个个激动不已地喊道:我的神呀,你可找回来了。多亏杨大队,多亏警察弟兄们呐……
石狮子找回来了,可杨建龙的父亲却住院了。他内心愧疚而又熬煎,有一种不祥预感,他害怕自己无法兑现自己的承诺——好好陪父亲过个好年。
2013年11月,父亲溘然去世,终年仅61岁。杨建龙心如刀绞,他知道他欠了父亲一笔巨债——一笔永世无法偿还的心债。偶尔回家,他总要悄悄先跑到父亲的坟上,暗洒热泪,默默地跪上一阵。
六
在杨建龙从警的17个春秋里,曾经有好几次去上级公安机关以及调往外地工作的机会,可是他却出人意外地一一婉拒了。
在这个世俗嚣杂、人心浮躁的年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坚守静好,变得如此恬然淡定?
杨建龙用一句话,非常实在、质地浑厚的话,回答了我,也震撼了我。他说,富平是生我之地,也是埋我之地……
他说得风波不兴,却听得人惊心动魄、倍感沉重。是什么缘故,让他发出如此苍凉悲壮的感言,乡恋乡愁,乡梓深情,热土难离,是真的原因所在吗?
杨建龙这样告诉我,父亲打小就告诫他,做人不要好高骛远,真诚做人、专心做事就行。他自我评价,自己是一个喜欢脚踏实地干具体事的普通人,开始当派出所所长的那几年,他好几次向领导请求,希望能免去他的所长职务,让他用更多的时间,多去跑跑辖区,多接近群众。后来当了刑侦大队长,也曾几次给领导建议,让他“回炉”,下去当几年民警。
他的理由是,警察是一种后发制人的职业,而作为个体的民警,则要有充分自觉的防范意识。不能光注重打击罪犯,重要的还是预防。抓的犯罪嫌疑人越多,对他来说,归根结底不是一种荣耀,而是某种痛苦。犯罪的人多了,只能说明我们的社会出问题了。他说,社会发展越快,越要有超前思维。引领社会和民众的毕竟是小部分人,而大部分不过是追随者。人生缺少的不是惩罚,而是医治、矫正与补救。
说到这里,他居然长叹一声,人生苦短,虚名薄利不可贪求,要紧的是做一些踏踏实实有意义的事情。
是啊,一个人,一辈子,这样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