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明纯
摘 要:黑龙江省博物馆是一所综合性博物馆,2012年举办了一场名为《遨游三江》的特色鱼类标本展览。为了配合此次展览,我及同事共制作鱼类剥制标本80余件,鱼类浸制标本30余件,全部为黑龙江流域鱼类。根据这次展览的工作实践,本文简单介绍淡水鱼类剥制标本和浸制标本的制作过程及后期处理等方面的技术要点。
关键词:鱼类标本;制作方法
鱼类标本的制作主要分为两种,剥制标本和浸制标本。剥制标本就是剥取鱼皮,然后进行内部填充,最后缝制整形而制作成的标本,虽然制作周期长工艺繁琐,但是剥制标本能够最大限度的保留鱼体原色,以及它的生活姿态,对于展示鱼类生态适应情况,特别是博物馆鱼类生态景观展览最为适合。下面简单介绍鱼类剥制标本的制作方法。
一、材料的选择
材料的选择上,要求体型大、鱼体新鲜完整、鱼鳍完好无损、鳞片整齐没有伤痕、内脏完好、没有腐烂迹象的。如果选择刚死不久的鱼体,立即用浸湿的厚纱布包裹全身,防止鱼体干燥鳞片脱落,等待标本剥制。如果采集到的鱼类,无法立即制作标本时,可先用多层纱布包裹后冷冻,待制作时,将其浸人盛有水的容器中解冻,解冻后去除纱布,立即进行标本剥制工作。
二、鱼皮的剥制方法
将鱼体标本体表用湿抹布擦干净,单侧面朝上,然后摆放到桌上。注意背鳍和胸鳍不能受折。用湿润的纱布将鱼头盖住防止干燥。用解剖刀在鱼体尾鳍之前的侧面中线插入,直线向下,切至腹部时沿腹中线直至喉部,接近肛门和臀鳍时,刀口需向体表的一侧绕过。用骨剪将臀鳍、胸鳍、腹鳍的软骨剪断。分离肌肉时,用手术刀从腹部边开口向背部渐次使皮肉分离,在皮肉分开后,可使用刀柄的钝头继续使皮肉分开,这里一定注意刀柄向下压的往前走,这样可尽量避免鱼皮破损。当皮肉分开至背部骨板时,小心骨板与鱼皮接触处肌肉的分离。将整个鱼体肌肉剥下后,再仔细将鱼皮及各鳍内的肌肉尽量清除干净。最后清除头部的肌肉和脑组织、摘除眼球和剔除眼窝、鳃盖骨内侧及颅顶的肌肉、脂肪。將鱼皮上的血渍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内面朝上平摊于桌上,撒上木屑吸水,再用板刷扫净木屑及内渣等。至此,整个鱼体的剥皮去肉工作结果了.
三、防腐的处理方法
防腐工作是决定标本保存时间长短的主要手段。取樟脑粉,三氧化二砷 ,明矾粉,按照1:3:7的比例研磨成粉,充分混匀制成防腐剂。脱脂4h后,将鱼皮置于桌面上,用混合好的防腐剂涂抹鱼皮内侧,同时用镊子夹住棉花蘸取防腐粉涂抹到脑和口腔内,确保涂抹均匀、完整,涂抹时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以免对身体造成损害。
四、填充鱼体
取一根比鱼体脊柱略短的木棒,在木棒的两头分别插入两根较粗的铁丝,一端插入鱼体的颅腔内,另一端插入尾鳍内。确认铁丝固定牢靠后,用缝合线开始缝合,首先从尾鳍开口处入针,顺势向下一直缝合至腹鳍处暂停,这时用干净的木屑对缝合好的鱼体部分进行填充。填充至腹鳍处时停止填充,继续缝合直至将刀口完全缝合完毕。通过两侧的鳃口或者鱼口继续填充,直至填满至鱼鳃处,这时用适量石膏粉加水稀释成粥样,均匀的填堵在鱼鳃鱼口处,使填充物不能掉出。
五、后期处理
填充完毕后,用木棒轻轻敲打鱼体,使填充材料更均匀,填充好的标本外形要与原鱼体形状相似。在标本眼窝中填入雕塑泥,将标本义眼装入眼窝中,并在义眼与眼窝的衔接处用石灰固定。取适当大小的夹板将各处鱼鳍捆绑固定,并保持活体记录时的姿态。最后将标本放于阴凉处自然风干。在风干过程期间,如果发现标本出现霉斑,及时用75%酒精擦洗。
通常小型鱼类皮肤薄弱,剥制时鳞片极易脱落,所以多采用浸制方法制作标本。浸制标本多应用于生物教学、物种分类研究等。浸制标本通常是用福尔马林或酒精的溶液浸演。这种方法虽然简便,但经过一年的时间,鱼体表面就失去了原有的色彩,与鲜活时大不相同。下面介绍一下鱼类浸制标本的制作方法。
1.材料的选择
选作标本的鱼,要求新鲜、完整、鳞片和鱼鳍基本齐全。尽量选择活体或刚死不久,内脏完好,没有腐烂迹象的个体。冰鲜标本可解冻后使用。如是活体,可暂养于桶或缸内,但一经死亡,即不能再浸泡在水中,以免鱼体内渗透入过量的水分,使鱼体变质或内脏腐败,死了的鱼,在未用药水处理之前,宜用纱布覆盖或包裹,以防止鱼体干燥或脱水,保持标本的新鲜完好,鱼体柔软。
2.固定
固定液通常有3%苯酚、6%甲醛、75%酒精等。首先向鱼腹腔内注射3%苯酚,然后用甲醛或酒精溶液浸泡5h左右。浸泡之后鱼体可能出现白色附作物,需冲洗干净或细心剥去,最后换掉保存液,置于1%~1.5%苯酚溶液中,至此固定结束。
3.后期处理
标本缸要用玻璃的,塑料能和酚作用,慢慢地使透明度下降。缸口和缸盖吻合处,要用黄油或蜡密封,以防苯酚氧化变色。保存温度以低度为宜。但一定要避光。的是黄色鱼类一定要遮光。另外,保色持久程度也和材料鲜度、固定强度和时间长短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