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

2018-11-12 11:01李娜
科教导刊 2018年20期
关键词:实践与研究大学生就业创新创业

李娜

摘 要 近几年,大学生创业已经成为当下的社会热点,自2014年教育部发表文件关于毕业生创业就业通知开始,要求各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至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并给出相关政策补贴和技术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毕业生就业问题,也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作为新一代大学生,如何学习创新创业教育并在实践中践行这一教育体系是当前大学生所要了解的重点。本文就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做出分析,并给出合理化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 创新创业 大学生就业 实践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07.081

Research on the Practice Mod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LI Na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ollege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Wuhan, Hubei 430205)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has become a hot spot in the society. Since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ssued a document in 2014 regarding the start-up employment notice of graduate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required to apply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hroughout the entire process of personnel train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encourage college students to start their own businesses. Give relevant policy subsidies and technical support.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have solved employment problems for graduates to a certain extent, and have also contributed to the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a new generation of undergraduates, how to learn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practice this education system in practice is the key point for current college student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status quo and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gives reasonable suggestions for reference.

Keyword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practice and research

1 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质

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质是让大学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要求创业人员具备双创精神——“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在面对突发状况时要搜集利用有用的信息,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处理,并提出高效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具备理性的分析能力,更要具备超高的心理素质、学习能力、应变能力、团队合作以及创新能力等,在关键时候能够抓住商机,为创业打定基礎。

创业教育一是指解决当前大学生毕业后就业困难问题,二是指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把学生打造成综合性人才。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是针对于应届毕业生的教育,范围可拓宽至毕业几年还想创业但没有资金和技术支持的往届大学毕业生。

2 目前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现状

众多调查数据表明我国高校尤其是地方普通高校大学生缺少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较低且主要表现在:

(1)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自控能力较差。

(2)基础理论知识较为扎实,但观察、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缺乏独立的思考,理论结合实际能力较差。

(3)学生缺乏耐心,急于求成,学习中遇到失败,便失去了兴趣。

(4)课程安排缺乏合理性、市场上缺乏关于创新创业的书籍、课程间的联系不紧密等。

(5)近年来我国高校的师资力量在逐步提高,但总体上还是存在师资力量缺乏的问题,很多高校的老师都只是挂名在学校并没有成为高校的正式教职工,导致教职工真题素质偏低,阻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6)教育评估模式还不完善,现阶段创新创业教育主要面临以下两个问题:第一,从学生角度来说,大学判定企业主要还是看企业的盈利和发展。第二,从老师角度来说,在制定评估机制时没有区分出创业教师和普通教师的区别,统一评定,讲大量时间耗费在教职工的课题研究和绩效考核上,阻碍了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3 如何进行多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

3.1 健全完善双创教育的课程体系安排

创新新的生态网模式解决创新创业时所出现的问题。生态网模式下要求学生基于理论做出实践,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应该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建立多元化的课程安排,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的结合。首先要加强学生对于创业实践和创业理念的培养,重视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任何教学行为都是在一定的教学观念的指导下进行的,学院教师应针对创兴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深入研究项目式教学法、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等,总结完善将其在相关课程中实施。

在理论课程培养的过程中,一是开设关于创新创业的课程,把国家政策和课程内容以及目前我国创业的现状对学生进行普及,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创业的困难,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建设。二是把创新创业课程纳入专业课程安排中,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实践课应该安排学生学习企业管理、企业价值等与创业相关的课程。

重视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以各类科技竞赛为平台,增强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既可为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机会,也可以利用科技竞赛的挑战性和竞争性的特点,激发大学生学习的动力,检验、锻炼逐步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在举办创新创业比赛时,把学习过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学生的自主研发能力和创业思维的扩散,对比赛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

3.2 提高双创教育的团队建设和综合素质

解决创新创业教育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师资队伍的建设,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师资队伍的建设。第一,各专业负责人和老师应该向学生讲解之前专业创业人士的成功案例,对学生开展教育理论、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所遇到的问题等进行研究,通过有效分析加强学生创业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二,选择优秀、有经验的创业老师对学生进行创业指导,给学生专业的技术指导和理论支持。学校定期组织老师进行交流学习,为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3 针对性地制定质量评估标准

在创新创业教育下,应该建立科学合理地评估机制,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运行提供保障。高校和政府部门应该结合现在创新创业教育所面临的问题针对学生和老师针对性地提出评估制度。针对学生应该全面考察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认识以及产品营销、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侧重评估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针对于创新创业的老师要制定专门的制度用于管理,好让老师全身心投入到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工作。

3.4 加强双创教育的体系建设

首先,创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对学生创业有积极意义,例如清华大学先后开启了研究院等校企合作项目,实现学校和企业双赢的目的,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其次,寻找新的经费来源,除了企业和政府给的创业基金外,教师根据自己的资源设立创业资金。还应该进行自主研发,把创业的想法落实,并转化为经济盈利模式进行运营,实现创业的商品化过程。组织各高校定期进行创新创业知识交流,把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享和交流,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健全的制度是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目前,大学创新创业工作正处于初始阶段,高校要结合自身实际,不断进行制度创新,逐步健全大学生创新创业制度,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创新创业基地、学校资助经费管理、创业孵化等方面均有制度的保障,让学生创业团队可以获得政策、资金、场地和智力等诸多方面的支持。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过程中,鼓励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者结合实践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活动,并把研究成果运用到就业创业实践中,能够使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更富成效。

3.5 多维度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实施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不但是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也是全面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要融入创新理念,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础,加强实践培养,构建有条理、有层次、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大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和认知,注重对其基础技能的训练,奠定坚实的专业技术,不斷发展扩展其专业技能能力,在此同时要注重综合素质的创新和训练,逐步增加综合性的实验课程。

3.6 提高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开展活动入举办创新创业大赛、组建创业团队和其他高校创业团队进行交流学习等。邀请创业成功的校友在学校进行讲座的宣讲,提供大学生在企业的实习机会和参观机会,给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创业热情和创业意识,让学生在实地参观中有自己的创业想法,给大学生足够的创业信心。

其次,大学生创业不仅要有足够的理论知识,而是通过系统的学习,具备很强的综合能力,对市场要有自己清晰的认识,对于团队的管理、合作、信息的有效利用、人际沟通交流、吃苦耐劳的精神等多方面的能力。所以要求老师具备超高的综合素质以及创业经验,在对学生进行创业培训时,更好地锻炼学生,培养学生,使学生在毕业后能更快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速度和对人才的需求,提高学生自主创业的能力。

创新源于实践,大学生创新更是如此。方法手段、理论知识、规章制度、体制机制、发现发明、工艺流程和技术技能等方面,均可进行创新。创业是时代的需要,是大学生生涯发展的要求。国家和社会为大学生创业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多数高校在为大学生创业搭建平台,产学研结合,校企深度合作,在创业指导、创业空间、项目、资金、渠道、财务、法务等方面,使创业学生团队或个人可以很便捷地获取帮扶。年轻的大学生更是雄心勃勃,部分学生有着浓郁的创业诉求,渴望运用所学,一展创业才华。因此,作为高校,作为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者,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精神和要求,要高度重视、统筹规划、精心组织,把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做实、做好。

4 结语

现在我国针对于大学生所提出的创新创业教育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方面,多数高校目前创新创业管理工作的机制较为混乱,发展速度比较慢,因此未来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的空间是很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对国家推进可持续发展有推动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目前大学生毕业后就业困难等一系列问题。实施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其次就是建立专业的师资团队,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给予大学生更多的鼓励和政策扶持,实现学生、学校、社会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童晓玲.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

[2] 曹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3] 杨文燮.高校制度创业教育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D].东南大学,2016.

[4] 王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四川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为例[J].文教资料,2017(1):158-159.

猜你喜欢
实践与研究大学生就业创新创业
大学数学建模大赛的实践与研究
试论多媒体教学法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高校校园招聘模式创新探究
高校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精细化”职业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分析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大学生就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