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为村上春树的代表作——《挪威的森林》,在中国掀起的“村上现象”热潮已经持续了将近二十年,至今有增无减。因村上以清新自然的写作风格著称,《挪威的森林》中的景物描写都是别具特色的,作者以清新淡雅的文笔通过对山、草、风、雨等自然景物的细致描绘来衬托剧情以及人物的心理,给读者们带来身临其境的实感体验。因此,在译成汉语时,如何将这细腻自然的景物描写准确传达出来至关重要。
关键词:景物描写;《挪威的森林》;汉译;译本比较
作者简介:耿鑫(1994-),女,辽宁大连市人,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为日汉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4--01
作为村上春树的代表作——《挪威的森林》,在中国掀起的“村上现象”热潮已经持续了将近二十年,至今有增无减。因村上以清新自然的写作风格著称,《挪威的森林》中的景物描写都是别具特色的,作者以清新淡雅的文笔通过对山、草、风、雨等自然景物的细致描绘来衬托剧情以及人物的心理,给读者们带来身临其境的实感体验。因此,在译成汉语时,如何将这细腻自然的景物描写准确传达出来至关重要。
一、村上的写作风格及《挪威的森林》译介情况
村上春树是二十世纪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日本作家,他的文字平简易懂、清丽流畅、清新细腻,擅长以景传神、以神传情。他独具韵味的文笔,像清泉浸润着读者的心灵,让读者感受着其独特的语言魅力。
村上的代表作《挪威的森林》自1987年出版至今,畅销30余年,其印刷总数已超过1000万册[1]。文学界对其人物性格分析、日本文化内涵分析、电影改编分析浩如烟海[2];翻译界有关其译本对比、翻译策略研究、译介研究也不胜枚举。其中文译本,最受关注的是被大陆读者奉为经典的林少华译本和台湾人气最高的赖明珠译本。
二、译本對比分析
景物描写,做到辞藻华丽、语言优美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将自然的景物赋予新的意境,并以此来衬托人物的心理状态,以景传情,更耐人寻味。村上的景物描写不仅仅是单纯的写景,受佛禅哲理的“无常观”、日本的固有信仰“幽玄观”、物我一体、悲喜与共的自然观的影响,他擅长用小情景来表达人物丰富多变、细小微妙的心理感受,营造出一种因为绵长的同感氛围。因此,本文将以《挪威的森林》的景物描写为基础,对比分析林译本与赖译本的翻译特点。
例1.でも今では僕の脳裏に最初に浮ぶのはその草原の風景だ。草の匂い、かすかな冷やかさを含んだ風山の稜線、犬の鳴く声、そんなものがまず最初に浮かびあがってくる。
林译:然而,此时此刻我脑海中首先浮现出来的,却仍是那片草地的风光:草的芬芳,风的微寒,山的曲线,犬的吠声……
赖译:然而,现在率先浮现在我的脑海里的,却是那一片草原风光。草香、挟着些微寒意的风、山的线、狗吠声,率先浮现的正是这些,清清楚楚地。
林译本运用了汉语中排比修辞手法,加强了原文的节奏感,翻译为“草的芬芳,风的微寒,山的曲线,犬的吠声”,通过对自然景物草、风、山等的描绘,营造了一种恬静安然的氛围,并以此再现了原文中主人公渡边君回忆着与直子那恋情的青涩美好以及对那恋情的深深留恋。赖译本则忠实于原文,采用了与原文相似的构造,译为“草香、挟着些微寒意的风、山的线、狗吠声”,其中把「風山の稜線」译为“山的线”,笔者认为稍显晦涩难懂,美感不足。
例2僕は草の匂いをかぎ、肌に風を感じ、鳥の声を聴いた。それは一九九六年の秋で、僕はもうすぐ二十歳になろうとしていた。
林译:而我,仿佛依然置身于那片草地之中,呼吸着草的芬芳,感受着风的轻柔,谛听着鸟的鸣啭:那是一九九六年的秋天,我快满二十岁的时候。
赖译:我嗅着草香,聆听鸟鸣,用肌肤感受着风。那是在一九九六年的秋天,我就要满二十岁的时候。
林译本充分体现了其丰厚的语言功底,善用双音节词语、译文用词严谨、极富诗意、讲求修辞,按照原文的构造,翻译为对仗工整的七字结构“呼吸着草的芬芳,感受着风的轻柔,谛听着鸟的鸣啭”。通过对草、鸟、风等自然景物的描写,从侧面衬托出主人公渡边君的忧思懊悔,沉思着过去的人生中失却的东西、虚度的岁月、逝去的人们以至于飞机完全停稳都全然不觉。赖译本用词简单朴素,清新自然,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将原文的语序作了适当调整,译为“嗅着草香,聆听鸟鸣,用肌肤感受着风”,读起来清丽流畅,如沐春风。
三、结语
通过《挪威的森林》中景物描写的林、赖译本对比可以看出,林译本擅长采用意译的翻译方法,在正确把握原文内容的基础上,基于其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底蕴进行了再创作,赋予译本以新的生命力。林译本善用双音节词语、四字短语,成语等,译文选词新颖、韵律感强、讲求对仗工整。赖译本大多采用直译的翻译手段,重视日语的本质特征,即忠实于原文。因日语构文特点与汉语存在或多或少差异性,有的翻译就稍显晦涩难懂。赖译本的语言简单朴素,却不失清新自然、生动细腻,读起来沁人心脾。笔者更倾向于对仗工整、韵律感强的译文,这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更能营造出景物描写的那种美而不虚的自然美感。
注释:
[1]马信芳.《<挪威的森林>:从小说到银幕》[J].深圳特区报,2001年9月14日第B07版.
[2]冯明舒.从《挪威的森林》解读村上春树作品语言特色[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第4期.
参考文献:
[1]村上春樹.「ノルウェイの森」 講談社 2003 1.
[2]村上春树著 林少华译 《挪威的森林》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年7月版.
[3]村上春树著 赖明珠译 《挪威的森林》 时报出版社 200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