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对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观众真实性感知进行研究,构建了“杜甫草堂真实性感知”评价体系,利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观众样本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在真实性文献基础上提炼出客观主义、建构主义、存在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四种真实性感知类型,从观众感知视角为杜甫草堂保护开发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杜甫草堂博物馆;真实性;观众感知
基金项目:本文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2018年度馆级一般课题“基于游客感知的博物馆讲解系统实证分析——以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为例”(2018DFCT-YB01)研究成果,受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资助。
成都杜甫草堂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流寓到成都的时的居所。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来到成都。幸得亲友相助,杜甫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修建了茅屋,称为“成都草堂”。[1]自760年至765年,诗人先后在此居住三年零九个月,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夜喜雨》、《绝句》、《蜀相》等名篇佳作共计二百四十余首,其故居被称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不断加以重建、培修,是现存国内规模最大(近300亩)、保存最好、最富有知名度的诗圣行踪遗迹。
综上所述,杜甫草堂作为成都的一张名片,是中国乃至世界著名的文学旅游圣地。每天草堂都迎接五湖四海、世界各地观众参观,2017年游客量近200万人次。但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对杜甫草堂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文学诗歌、博物馆、杜甫精神等方面,几乎没有人从观众角度对草堂真实性进行微观实证研究。因此本文选取杜甫草堂作为实证调研地,研究观众对杜甫草堂的真实性感知颇具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
1 真实性理论
“真实性”由英文单词“authenticity” 翻译而来,该词有权威的、原初的、创始人和创造者之意。“真实性”最早运用于博物馆研究中,指专家在鉴定博物馆藏品或艺术品“是否表里如一或像所标榜的那样,并因此物有所值或名副其实”(Trilling,1972)[2]。1973年,社会学家MacCannell提出了舞台化真实性理论,将真实性纳入旅游领域研究中。从此,“真实性”引起国内外旅游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现在“真实性”是衡量旅游产品质量、旅游者体验程度及满意度的重要标准之一。其间,研究视角逐渐从“客观”转向“主观”,出现了客观主义真实性、建构主义真实性、后现代主义真实性和存在主义真实性四大流派(马凌,2007)。
但对于一个综合性的文学遗产地,通常具有四种真实性维度的特征。从旅游客体来讲,文学遗产或具有故居遗址等建筑或具有文物或文学遗产,其本身即具有客观真实性;再者文学旅游地古建筑由于年代久远重建修葺或依据文学作品构建出相应景点因此具有建构真实性特征。而从旅游主体而言,不同的旅游者具有不同的身份背景、视角和游览目的,因此对旅游的体验不可避免得融入不同的主观感受,甚至不同的旅游者对同一旅游客体也有不同感知,在旅游者体验和感知过程中,四种真实性会体现出不同的强度,其中有交叉性也有综合性,因此并不能简单的把旅游者归结于其中一种真实性的追随者,真实性研究中也会呈现出四种真实性综合性感知体验。
2 实证研究
2.1 量表构建
本文量表构建主要采用深度访谈方法,随机邀请15位杜甫草堂参观者就其旅游感知及体验进行访谈,包括杜甫草堂文物、建筑、园林、景点内涵、工作人员服务、游览感受等多方面内容,归纳出18项原始指标。之后,本文作者咨询博物馆相关研究专家、高等院校专家意见,结合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的实际情况,对相关因素进行了适当的删减、增补,最终选取16项真实性要素,形成最终问卷。
本研究问卷采用Likert 5分制量表,便于被调查者作答。量表范围为1-5分,从1—5,满意度由低到高。问卷共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调查背景及相关情况说明。第二部分对研究中涉及的真实性感知相关变量设计了测量条款,共16个问项。第三部分为问卷的人口统计学特征调查部分。
2.2 数据收集
本研究在发放问卷上采用概率抽样法中的简单随机抽样进行调研。值得一提的是,为保证问卷发放的客观性及科学性,问卷发放在杜甫草堂博物馆讲解员的协助下进行,讲解员在讲解中途发放问卷,这样既保证了游客对杜甫草堂文化有较深入理解,又有效规避了发放问卷人为选择人群的问题。
调查问卷为中文格式,正式调研时间为2018年3月20日至2018年3月27日,历时8天。共发放问卷400份,现场填写,现场回收,最终回收有效问卷384份,问卷有效回收率达到96%。
2.3 样本描述
此次调研的384份有效问卷中,男性观众46.6%,女性观众稍多,占比53.4%,在性别上男女基本持平;年龄18到45岁占86.7%,说明青年人是参观旅游的主体构成,并且本研究问卷发放由讲解工作人员协助完成,在其讲解过程中发放问卷,所以并未有人为选择,随机性和客观性更强,各年龄段分布均匀,其中26-35岁之间的人数最多,占比为37.2.5%,其次是18-25岁之间的观众,占28.9%,36-45岁之间观众也占到20.6%;收入4000元以上的总占比高达64.5%,说明来参观杜甫草堂的游客收入水平总体较高,其中以4001-6000元上为最多,占27.9%,6001-8000元及8000元以上占比分别为13.6%和23%,说明大众旅游者在物质文明丰富的今天对精神文明、传统文化需求也更高,参观杜甫草堂这样的文学旅游地也更具有价值。职业中以企业单位人员的比例最高,占26.6%,其次是文教科技事业单位人员和学生,占17.7%,企业和文教科技单位人员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并且由于本研究问卷发放选择在平时(非法定假日、非寒暑假),所以学生并为成为大多数调查者,充分保证了问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受教育程度以大学本科的比例最高,占54.7%,其次是大专教育背景的观众,占24.7% ,同时硕士及以上学历也占到13%,三类观众的数量共占比高达92.4%,观众群体整体文化程度偏高,说明杜甫草堂作为著名文学旅游地对文化涵养好、学识渊博的游客更具有吸引力。
2.4 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的前提条件是各变量之间必须具有相关性,因此做因子分析之前要先做相关性检验。本文针对384份有效问卷中真实性感知的16个观测变量进行相关性检验。最终得出KMO值=0. 907,大于0.9,说明因子分析的效果极佳。Bartletts球形检验值=2359.206,sig=0.000,在自由度为120的条件下和0.001水平上小于0.01,球形假设被拒绝,说明各变量具有相關性,即真实性感知之间16个测量项的相关矩阵间存在公因子,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然后,使用SPSS 19. 0对16个描述项进行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4个公因子。同时为使提取的公共因子更具代表性,以因子载荷0.5为基准提取因子,删除“B4标识讲解”“D1草堂寺、盆景园”不合适的观测变量。对剩下的14个真实性符号感知的观测变量再次进行因子分析,萃取出4个公因子,方差贡献率为64.949%,这一方差贡献率超过了社会科学研究中60% 的一般标准,也接近国内外学者类似研究结果,所以因子分析的结果是令人满意的,结果如表3所示。
3 杜甫草堂真实性感知要素解析
本研究根据以上研究,以真实性理论为基础,将杜甫草堂博物馆真实性感知阐释和命名为以下四类真实性公因子。
3.1 客观主义真实性感知
第一个主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比最高,达到39.333%。由此可见,杜甫草堂虽然历经千年,经十六次大规模培修,现在杜甫当年草堂已不复存在,但是观众来杜甫草堂参观第一寻求的体验仍然是追求原真性,即草堂的古建、遗址、文物、古树名木所体现的传统文化是否与历史相符,因此第一主因子命名为客观主义真实性感知。在四个感知要素中,古树名木评分最高,为4.27。草堂保留古代银杏、楠木、樟树等,让观众在川西园林中品味到穿越的真是感。其次为馆藏文物,草堂作为一级博物馆,其馆藏文物众多且种类丰富,尤其是明代石碑、古代字画、善本,是吸引游客前来参观游览的一大主要因素。总体来说,客观主义真实性感知四个评价标准总体评分都非常高,证明观众对杜甫草堂客观真实性认同度较高。
3.2 建构主义真实性感知
按照Bruner(1984)提出的建构主义真实性的概念,他认为由于旅游体验现象的复杂性和旅游者对真实性的不同态度,仅仅用传统的旅游体验真实性是很难解释的,所以旅游经营者可根据旅游者的期望、偏好、想象、信仰等构建景区与组织活动,以达到真实性效果。第二个主因子其评价要素分别为特色展览、文创商品和诗意氛围,其要素均为人为构建,因此命名为建构主义真实性感知。在第二因子中的方差贡献率为6.114%,其中诗意氛围得分最高,为4.11,文创商品最低,为3.53。因此草堂在文创商品开发上应该加大力度,多开发出与草堂文化契合的优秀文创商品。
3.3 存在主义真实性感知
第三个主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11.420%,其测量变量为工作服务、参观秩序、游客交流、游客期望,无一例外都是从观众体验出发的。存在主义真实性即为从旅游主体出发,是旅游者自我感受和自我体验的真实性。因此第三主因子命名为存在主义真实性感知。在三个评价标准中,得分最高的为工作服务,为4.24,证明观众在参观过程中所接触的工作人员,如票务、讲解、安保等满意度较高,杜甫草堂工作人员服务能力较好。
3.4 后现代主义真实性感知
在第四因子中,夜游草堂、唐装茶艺、虚拟游览这三项和杜甫草堂本身文化及真实性无关,但游客在这其中也存在真实性体验,有些游客或许已不关心某些景观是否原本存在,也不关心某些活动是否为纯粹编撰出来的, 但是获得了愉悦的经历。按Cohen定义,将第四因子命名为后现代主义真实性。但是,这三项评分均不高,最高仅为3.25,证明观众在杜甫草堂后现代真实性体验类型中,体验感和愉悦感并不强。
4 结论
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和实证调研,将杜甫草堂博物馆真实性感知归纳为客观主义真实性、建构主义真实性、存在主义真实性、后现代主义真实性四个真实性维度。本研究从微观实证上对参观杜甫草堂的观众进行了感知研究,这在杜甫草堂相关研究上是一个突破,丰富了草堂的观众调查研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注释
[1]王飞:《诗意草堂》,草堂出版社,2015年版,第36页。
[2]Trilling L. Sincerity and Authenticity.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2
作者简介
王羽(1988-),女,汉族,成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