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与空间二维视域下的文化自信

2018-11-12 11:18夏琬茹
卷宗 2018年23期
关键词:文化强国文化自信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多次谈到文化自信,对其内涵及重要地位做了系统科学的界定,将文化自信作为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后的第四个自信,并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树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必然要求,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是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牢固基石。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的繁荣,激发全民族创新的活力,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中华优秀文化;文化自信;文化强国

文化之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是核心也是灵魂。文化的繁荣推动着伟大斗争的进行,伟大工程的建设,伟大事业的推进、伟大梦想的实现。文化的繁荣离不开高度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在“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进程中迫切需要的。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保持对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造力、生命力的高度信心,保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文化价值、文化理想的高度自信,是应对西方“和平演变”战略,“西方中心论”最有力的武器。

所谓文化指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主要内涵了三大组成部分: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自信指的是不同的群体、组织、个人基于文化自觉、文化认同之上,对民族精神理念、文化传统、价值判断的坚定信念和自觉实践,既是对特定文化发展历程、当代价值、光明前景的自信,也是对特定文化与其他文化交流中的自信。

1 时间维度上的自信

时间维度即古今视角,文化自信表现在不仅仅对文化的当代价值自信,也表现在对其历史演变、未来发展的自信。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文化自信体现在创造了中华优秀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大优秀文化。

1.1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受住了无数危机和灾难,即使近代遭遇西方文化的冲击和排挤,仍能浴火重生,延绵至今,成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5000年的积淀,拥有其独特的魅力。不仅有崇仁爱,守诚信的品德追求,尊老爱幼、尊师重道的道德修养,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意识,更有“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东方智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夯实了文化建设的基础,让文化自信不是空穴来风,无水之源,有内在的深厚根基,强大的底气。千百年代代相传的基本理念、核心价值、行为规范,早已潜移默化地深入每个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影响着我们的对世界的看法,人生的规划,价值的判断,是中国人内在的最核心最本质的文化基因,成为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展示中华民族独特的性格、气魄。

1.2 对革命文化的自信

革命文化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的基础上,在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形成的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文化。核心是革命理念、革命经验、革命精神。五四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纪元。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登上历史舞台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进而指导一个东方大国走向涅槃重生的复兴之路。这一系列的成就、发展都离不开革命文化的正确指导。红船精神敢为人先,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到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再到航天精神、改革精神,无一不彰显革命文化的蓬勃生机,生于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大树之上,又因当时当日当地的“风雨”“气候”不断为文化的参天“大树”开展出新的茂盛枝叶。革命文化迸发出的动力,带领全国人民取得革命、建设的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承载着中华民族不畏强权,推翻“三座大山”,消灭剥削,追求民族独立平等的伟大愿望,指引着中华民族扭转西方冲击的困局,重燃涅槃之火。

1.3 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继承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昭示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标准,本质与核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要做到三点:首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源于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正确实践,同时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也指导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自信本质上就是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其次,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本质和核心,是同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相统一,同中华民族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契合,是为全体成员所共同接受并践行的价值判断和行为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价值基础,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要求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照明灯”,体现对当代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追求,昭示未来社会主义的蓝图,但社会主义事业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方向,走好社会主义道路,一旦失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便会重蹈前苏联的覆辙。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具有生命力的,在其指导下短短几十年创建了中国制度,开辟了中国道路,赢得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

2 空间维度上的自信

空间维度即中外视角。文化自信不仅仅表现在时间维度上的对中华文化过去、现在、将来的自信,同时也表现在空间维度上在与其他外来文明交流、碰撞的过程中的自信,有底气、有自信打开国门积极同外来文明交流,不畏惧任何“反马”“反孔”的意识形态冲击。

2.1 坚信中华优秀文化已经并将继续为世界作出巨大贡献,对当今世界面临的难题提供中国智慧

对于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信首先是对其价值的自信,即对它有用性的肯定。中华优秀文化的三大组成部分在其特定的历史时期都对民族的发展、国家的强大发挥过关键作用,在其指导下,在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实现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自信又不仅仅是对其历史价值的自信,更应该对其当代价值的自信,不仅仅是对本国价值的自信,更应该对其世界价值的自信。当今世界面临的诚信问题,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等诸多难题,优秀中华文化早已给出了中国智慧,《吕氏春秋》中谈到“竭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无鱼”,《论语》中强调“言必信,人无信而不立”。优秀中华文化不仅仅福泽中华,更惠泽世界。

2.2 坚信推进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

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闭关锁国只能变得落后、弱小,只有改革開放才能变得富强、繁荣。对于优秀中华文化的自信不仅仅在于对其对于世界有用性的肯定,更是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中的自信,敢于并且乐于打开国门,同外来文化交流、互鉴。只有自身足够强大,足够自信才能积极融入人类各种文明的交流之中,并且相信人类各种文明的交流交融能为世界开辟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世界,促进各种文明的共同发展。正是基于文化自信,国家开辟“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深化中外文化交流。中华文化敢于走向世界,融入世界。

参考文献

[1]在增进文化认同中坚定文化自信[N].人民日报,2018-04-25(07).

[2]文化自信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N].光明日报,2018-03-02(05).

[3]习近平.习近平谈文化自信[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07-13(12).

[4]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10-20(01).

[5]吴桂韩.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的深刻意蕴[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

[6]曾麒玥.文化自信的实现途径--习近平的文化自信观探究[J].社会主义研究,2018.

[7]赵付科,孙道壮.习近平文化自信观论析[J].社会主义研究,2018.

[8]张远新.文化自信: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J].兰州学刊,2016.

作者简介

夏琬茹(1993-)女,汉族,四川荣县人,硕士研究生,就读于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猜你喜欢
文化强国文化自信
以文化自信助推文化强国建设
“文化强国”战略下政治意识文明建设的路径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