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体育舞蹈发展趋势研究

2018-11-12 11:18朱砂
卷宗 2018年23期
关键词:体育舞蹈研究分析发展趋势

摘 要:体育舞蹈融合了拉丁舞和摩登舞量大舞种体系,成为当前一项广受推崇的运动项目,并逐步开设于高校教学体系之内。本文着重普通高校教学体系中针对体育舞蹈课程开设现状进行研究分析,首先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统计整理得出某高校体育舞蹈选修课程的报课情况;其次,通过分析结果总结学生报名的原因和各自占比,得出体育舞蹈在高校的发展趋势;最后,对体育舞蹈在高校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体育舞蹈;发展趋势;研究分析;对策

当前体育舞蹈作为高等教育实践的重要一环,在高校素质体质教育中占据显著位置。随着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体育舞蹈在教学内容、教学体系和和考核机制方面应以激发学生学习潜能为基调,以传授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教学模式。而大部分高校在综合人文教育和实践教育德蒙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1 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发展现状

体育舞蹈作为当前一项新兴的运动项目,在高校教学体系内仍处于兴起阶段。在非专业性高校中,体育舞蹈被作为一项选修课程。在整个教学形式上属于想学生宽泛论述体育舞蹈的起源、发展、本质、特征等内容,考察学生对于体育舞蹈基本理论和浅层实践的运用。而在专业性高校中,体育舞蹈被作为一项正式教学科目,并细化至专业舞蹈、形体课、理论基础可等课程分类,并采用学分制管理。

2 普通高校体育舞蹈选课调查

为充分探究体育舞蹈在当前我国高校的发展趋势,特采用问卷调查法,拟“某高校体育舞蹈课程选修情况”对本校体育课程选修班的五十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2.1 问卷调查数据反馈。在针对某高校体育舞蹈课程选修情况统计总结可得,本班选课同学有18人选课原因为选修自动调剂,占比36%;12人处于无课可选的阶段,占比24%;3人因有过往学习经历,使得报名体育舞蹈选修课程,占比最低仅达6%;22人处于兴趣选择体育舞蹈选修课程,占全班最大比例为44%。

2.2 问卷调查结论。通过问卷调查的統计数据可以发现,接近半数的学生出于兴趣选择体育舞蹈的选修课程,说明本校该班级学生对于体育舞蹈这一课程较为认可,且学习目的不再是出于较为简单的学习内容和简单易懂的课程设置。但占比36%的自动调剂仍说明,报名体育舞蹈选修课程的学生人数较少,不达充分开班条件。同时,仅3名体系曾有体育舞蹈的学习经历也说明了,体育舞蹈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的非广泛普及性。

3 普通高校体育舞蹈发展模式的改进策略

3.1 实现多元化教学形式的有机结合。为实现体育舞蹈课程在高校的蓬勃发展,首先应明确洗浴舞蹈选修课的学习时间。体育舞蹈这一运动项目在高校教育环境的设置一方面是为了向学生传授体育舞蹈的基本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进一步展示自身的形体美和韵律感官,扩大体育舞蹈的影响传播力度。同时,学生也可在此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逐步形成对美的独特追求,提高综合素质;其次,应及时提高任课教师的专业水平。体育舞蹈课程进入高校时间较短,还处于分阶段授课形式,任课教师部分为专业出身的舞者,部分为体育舞蹈的研究学者,对于体育舞蹈的学科领域无法全面覆盖。据此,应及时提高任课教师的知识扩充和能力提升,以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应对体育舞蹈在高校发展的人才需求;最后,应注重体育舞蹈课程的场地建设。大多数体育舞蹈选修课程教室为大型阶梯教室,并无供学生练习舞姿的舞蹈训练室,其原因在于大多数体育舞蹈选修课程都局限于理论受教的模式,以任课教师口述和视频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对体育舞蹈产生基本认知,却缺乏深层次的理解和练习。因此,因加强体育舞蹈教室场地建设,全面拓宽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授课模式。

3.2 实现个性化教学模式的全面深化。当前高校对于体育舞蹈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在于协调学生身心素质和在教学模式中分为初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在教学的初期阶段,体育舞蹈应采用直观的演示来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学习,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延伸。在教学的中期阶段,每一个技术动作都应受到严格的标准要求,并细化到每一个节拍、步位、旋转角度和双人位置关系等。在教学的后期阶段,体育舞蹈的编排设计应侧重于展现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独特魅力。每一个动作除自有的技术难度之外,还应有其特有的技术特点。教学老师除根据传统舞种进行汇编之外,还可进行适当延伸,丰富学生对于体育舞蹈的认知,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

3.3 实现教和学相融合的考核体系。体育舞蹈是一门讲求形体美感的运动项目。在教学授课领域,任课老师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化教育,对于每一个学生在体育舞蹈方面的特长和特质进行独立考核,制定区别化教育,使得充分激发学生的商科积极性和吸收效率。教学模式上,体育舞蹈被分为拉丁舞和摩登舞两大类。其赛场评判依据体现在基本技术、音乐运用、舞蹈风格、动作编排、临场场表现、赛场效果这六个层面。而体育舞蹈教学的理论特征集中于这六个角度之中。体育舞蹈教学模式的理论纲要侧重于强调平衡稳定基本动作、独特风格的节奏体现、个人魅力的独特表现、新颖流畅的发挥效果、良好的应变能力、良好的仪表形象等。体育舞蹈的理论设计专注于学生的技艺品质和艺术魅力的培养,使得考核标准可以客观地融合教和学的双重体系。

4 结语

体育舞蹈在高校的发展趋势从整体上看,得到高校教育系统的认可,并且有相当数量的学生持以兴趣和过往学习经历而选择体育舞蹈的课程。但在授课模式和学生参与度方面仍存在欠缺,应以多元化教学形式、个性化教学模式、教与学相融合的考核体系作为辅助提升工具逐步提升体育舞蹈在高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段建华.愉悦课堂氛围 激发学习兴趣[J].四川体育科学. 2002(04)

[2]熊文.探讨体育舞蹈的锻炼价值[J].广东商学院学报. 2001(04)

[3]李涤非,刘雪勇,马勇.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体育教师素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1(02)

[4]陈立农.我国体育舞蹈发展现状与对策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1(01)

[5]曲宗湖,刘绍曾,赖天德.跨世纪我国学校体育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1999(01)

[6]司徒炳坤,李伟超,梁伟雄.论体育舞蹈的价值[J].体育学刊. 1997(02)

[7]司徒炳坤,曾芊.体育舞蹈对心理健康影响作用的调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1997(02)

[8]宋尽贤.再接再励 同心同德 积极推进体育教学改革[J].中国学校体育. 1997(01)

[9]李超雄.国际体育舞蹈在高校的发展前景浅析[J].山东体育科技. 1996(01)

[10]谢维和.我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走向及其分析[J].教育研究. 1995(10)

[11]黄宽柔.姜桂萍舞蹈与健美操[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12]形体与健美[M].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1

[13]杨静.体育舞蹈教程[M]. 辽宁人民出版社. 李春文编著, 2000

[14] 吴谋,张海莉.体育舞蹈的理论与实践[M]. 复旦大学出版. 1999

[15]王启明.中学体育教材教法[M]. 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8

[16]张清澍.体育舞蹈[M].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7

[17]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

[18]Ellis,Havelock.生命的舞蹈[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4

[19]吴志超.现代教学论与体育教学[M]. 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3

[20]杨洋.体育舞蹈的审美特征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9年

作者简介

朱砂(1991—)女,汉族,湖南汨罗人,教师,本科,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研究方向:舞蹈。

猜你喜欢
体育舞蹈研究分析发展趋势
浅谈广电光纤通信接入技术
关于变压器高压试验技术的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