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海旺 斯塔多杰才仁
摘 要: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政策,使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而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民族地区创业的主体之一,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能力是适应就业新形势的需要,也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对青藏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力的推动力。而青藏地区在对于大学生创业方面做的仍有不足,大学生自身也有待提高,本文通过青藏地区4所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实地调查,首先分析了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现状,其次分析了文化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体因素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影响,最后从问题出发,提出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中出现的问题有重要的作。
关键词:少数民族;青藏地区;创业
项目基金:青藏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创业能力研究,该项目获得国家级立项(项目编号:201710608046)最终成果。
青藏地区自古以来交通封闭,经济落后,与东南沿海相比,差距甚大,据统计,整个上海24小时的经济总量与藏区的全年GDP相持平,从这一点不难看出藏区的发展落后,一个地区的建设发展与人才的多少息息相关,随着新改革开放之风的蔓延和国家的大力扶持,青藏地区也相继出现了一批高校,比如,西藏大学,青海大学,青海民族大学,青海师范大学,随着国家大学扩招的政策,近年来,青藏地区的几所高校的学生越来越多,这对于青藏地区的发展来说具有不可磨灭的积极意义,青藏地区少数民族较为集中,而之前所提到的几所高校之内,更是培养了大量的少数民族优秀人才。青藏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毕业之后利用当地优势在该地区自主创业的成果也应该得到展示,让更多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可以更好的了解当下创业情况以及为其提供相当经验,以保证更多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毕业之后可以更好的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
随着我国政策性开放,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条件变的越来越宽松,大学生自主创业优惠政策为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出《关于支持和促进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明确自主创业的毕业生从毕业年度起可享受三年税收减免的优惠政策,青海省鼓励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农民工等人员返乡下乡创新创业,打造创新创业升级版。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优化要素配置,培育一批主业突出的优势企业,扶持一批有发展潜力的中小微企业,招引一批综合效益好的延链补链项目,力争培育规模以上企业40户、新增中小企业1000户。这些政策的出台无一不是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通过大学生的创业带动当地的就业,从而保证当地经济有好又快的发展,通过此次调研,我们就青藏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展开了调查。
1 我国少数民族的创业能力和方向以及现状
创业不是一腔热血,而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和奋斗以及长远的发展眼光。青藏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随着观念的开放,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创业的热情趋于高涨,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毕业之后加入了创业大军,2015年,青海省文化产业企业法人单位2334家,比上年增加1102家,增长89.4%。从行业看,文化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229家,与上年持平;文化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341家,比上年增加124家,增长57.1%;文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1764家,比上年增加978家,增长124.4%。从规模看,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法人单位45家,比上年增加7家,增长18.4%;规模以下文化企业法人单位2289家,比上年增加1095家,增长91.7%。青藏地区的企业注册呈递增姿势。据了解,这些企业的法人代表大多数为刚毕业的大学生,并且少数民族居多,这就表明了青藏地区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热情高涨,并且人数逐年增加,但是同樣出现的问题就是该地区每年倒闭的企业数量也在不断上涨,这可以从侧面反映出青藏地区少数民族的创业能力较东南沿海地区来说较为低下。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青藏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多凭一腔热血,没有科学性的计划。
2)青藏地区少数民族所接受的教育有限,不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节奏。
3)青藏地区的人民观念不够开放,家庭的支持力度不够。
4)青藏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掌握的资源有限,竞争力较弱。
青藏地区少数民族创业的方向基本上与当代的传统模式相结合,比如冬虫夏草的收购,红黑枸杞的收购,这种创业的基本模式就是将创业与当地的经济作物紧密结合,只是最基础的部分,没有将创业进行产业化,此种模式的弊端就在于不易巩固产业链,源头的断流将导致整个产业的消亡,还有部分创业模式就是仿照东南沿海地区的模式进行,将东南沿海地区的企业照抄就搬移至青藏地区,比如教育培训机构,餐饮机构等,众所周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其他地区企业形式未必适合青藏地区,尤其是以餐饮业为主的创业,创业者没有进行市场调查和改良,只是一味“引进来”而不去考虑“长生存”。这对于创业者来说是致命的。关于青藏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的现状则可以概括为“今日万紫千红,明日残花败柳”创业者没有做好前期的准备,贸然投入市场,导致企业犹如雨后春笋般一夜之间出现,又在一夜时间消亡,总体来说,青藏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的现状不容乐观。
2 青藏地区少数民族利用民族特色创业的可行性
美国著名经济管理学家德鲁克曾经说过,“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真正占主导地位的资源以及绝对具有决定意义的生产要素,既不是资本,也不是土地和劳动,而是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在其地区形成,受到外来文化影响较少,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文化的独特性。在国际化的大背景从世界范围来看,文化作为一种资源要素已经渗透到经济中,形成经济转型发展的内生因素,为经济带来显而易见的直接利益。
青藏地区总人口8628888人,其中包括藏、回、蒙古、撒拉等少数民族人口约5377580人,约占人口的62.32%,藏族作为青藏地区少数民族人口的主题部分,约4091451人,约占总人口的47.42%,占少数民族的76.08%青藏地区作为一个民族融合的区域地带,少数民族居多,据统计,青海的少数民族种类高达34种,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特色,当地少数民族大学生利用民族文化特色进行相关创业的可行性非常高。
青海地区的藏族、蒙古族以及回族在整个少数民族的中所占比重较大,而长期的历史发展致使该民族有了很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底蕴,历史底蕴和文化底蕴的深厚致使该地区的少数民族利用本民族特色进行创业变得相对简单,比如唐卡文化在藏族历史文化中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很多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者利用该优势做有关的产业,收获颇丰,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仅盈利还对于本民族的文化传承做到了传播,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更多的人了解到民族文化,更多的人来购买唐卡等民族特色商品,再一次的推动了经济效益;
回族是天生的商人,经过不断的民族融合在唐朝时期形成的新民族,回族是中国范围内分布规模最大的少数民族,在各个地区都可以看到回族的身影,在青藏地区回族也属于分布较多的的少数民族,尤以青海更甚,回族的创业者跻身的大都是餐饮行业,回族是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其独特的饮食文化,众所周知就是“清真”,阿拉伯语作 这是回族独特的饮食文化。很多大学生创业者将现代元素融入到独特的回族饮食中,将回族的餐饮做强做大,形成较为出名的连锁饮食机构。如青海较为著明的“花之林”。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随着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特色已经越来越被重视,这是良好的开端,这样就可以吸引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加入创业这个大群体,利用民族特色和文化创业也会逐步发展成一个主流,这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者来说是一个机会,不断的将自己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融入企业,才有机会做到更强,更大,更好,可见青藏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利用该地区的民族特色进行创业的可行性是比较高的。
3 青藏地区创业的优势与不足
我国青藏地区少数民族结合地域特色进行自主创业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优势与不足。就有事而言,主要有几点可以概括,第一青藏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于内地,产业结构不完善,所以,很多内地先进的生产模式、管理模式可以引进,这在自主创业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第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追求精神的享受,恰巧独具特色的青藏地区民族文化可以满足精神追求。而这对于青藏地区少数民族创业者就是个机会,只要不墨守成规,大胆创新,成功的例子有很多。第三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其实更多是出于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利用大量涌入的社会资源来筛选优质的商业人才,所以国家在鼓励大学生创业贷款方面政策非常宽松,但是贷款的额度普遍不高,这也是为了降低风险。较低的贷款额度,可以满足大学生基础创业需求,又不会造成大学生过高的财政压力,而且可以有效控制贷款回收风险。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并不一定就是认为大学生创业一定能够成功,无论他成功失败与否,都会带动社会经济的流通,成则有利,败则无憾。第四在当今社会中,科技技术的快速发展了各行各业的发展,而科技技术受到的限制是很小的,这就可以弥补少数民族创业者的不足,可以在先进的科学技术帮助下,使民族文化产品被赋予更高的价值、使用性。间接推动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
顽强的意志是创业的脊柱。在创业中必然会遇到许多矛盾和困难,如果无好的意志品质、不懈追求的精神,就不会取得成功。意志包括:坚韧不拔的毅力、敢冒风险的果断性和胜不骄败不馁的自制性。在青藏地区调研过程中,发现不少大学生创业者往往缺乏这样的意志,他们对创业的艰苦性心理准备不足。由于家庭对学生创业的不理解和不宽容,家长供孩子读书已属不易,自主创业是笔额外的风险投资,与工薪家庭的投资回报期望相去甚远,从而导致家庭矛盾,出现意想不到的麻烦;第二由于创业之初人手少,无严格分工,创业者不得不同时担任多种角色,既疲劳不堪,又常常不能适应,这容易使人烦恼;第三由于创业要与社会各方面打交道,这又常常是初涉社会的大学生创业者所不擅长的,遭到碰鼻子办不成事的情形是常有的,这容易使人灰心;由于缺乏挫折承受准备,稍遇失败就心灰意冷,怀疑自己的能力,害怕承担风险,这容易使人半途而废等。第四青藏地区经济较慢,尤其少数民族地区更慢。并且资金不足是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研究生创业的首要难题。创业需要资金,对于某些领域的创业甚至需要大量资金。对创业者来说资金有三个渠道,一是自筹,二是借贷,三是风险投资。自筹数量有限;借贷一则资信不足贷款不易,二则有期限要求,不能满足创业的长期投资需要;风险投资是最好形式,特别适合大学生创业者。但我国目前的风险投资市场还很不成熟:一是投资者少,资金有限;二是管理不规范,投资风险大;三是上市条件高,投资不能及时抽出,继续其他项目的投资。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投资者很少,数量也有限。为此,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支持风险投资的发展。另外,在当前风险投资市场很不成熟的情况下,针对大学生创业问题,国家应专门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但是作为意欲创业的大学生来说,不能等靠国家的扶持,而应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创业。
4 青藏地区少数民族创业者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案
创业是很艰难的,很多人都死在了今天的晚上,而看不见明天早上的太阳,创业的困难也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同样青藏地区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创业其实首先就是创新。我们要有一个真正创新的点。这个创新的点,并不是你随便想出来的一个小窍门或是比较有意思的想法,并不是这么简单的。当你有了创新点后,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把你的能力或是企业的能力与创新相结合。
1)对于青藏地区的少数民族创业者来说,最缺少的就是创新,大多数情况下的创业者就是缺少创新点,创新是创业成功的基础,青藏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只是按照原有的特定的模式进行运营,很少加入自己独特的创新点,对于民族地区的文化和特色也只是贯穿其中,并没有做到改良,如何把外来的成分和民族的特色相融合这点是大多数少数民族创业者所遇到的困难。
2)大多數创业者对月风险成本的控制有很大的欠缺性,青藏地区的少数民族所跻身的行业大都是该地区的季节性产物,盲目投资导致风险增高,亏本之事时有发生。
3)该地区深处西北内陆,交通不便,运输成本较高,信息量获取不及时,不能够在第一时间内掌握市场动向。
4)该地区的创业原始资料在很大程度上不可人为决定,比如冬虫夏草的产量,黑枸杞的产量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有些企业的原始资料供应不足,这也是一大困难。
拟解决方案:
根据我组人员调查以及整理采访,整合出几点解决方案,首先政府应该加大法律法规和基础设施的完善,促进该地区关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文件法规不断完善化,积极保护支持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政府应该和当地大学生企业合作,帮助其推广,销售,少数民族大学生本人应该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管理经验,积极学习东南沿海地区先进的创新经验,不断提高自身创新点,积极创新,保持企业的发展时刻有“创新”的“陪同”。科研机构加大科研力度,争取让企业的发展不因为原始资料的短缺而停滞。创业者个人应该大力改进民族特色,争取让民族特色与现当代社会发展所融合,以便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将产业规模化,更大程度的带动就业。
综上所述,我们的研究意义就是为了使同学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当地的优势,给利用当地特色自主创业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一些帮助,让同学们可以认清方向,在利用当地特色自主创业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也为当今大学生创业提供一个可参考的蓝图。
参考文献
[1]朱艳,谭刚,杨建莺.返乡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创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24):169-170+236.
[2]何海燕.西部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行为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贵州民族研究,2017,38(01):73-77.
[3]张久献.民族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22):7-11.
[4]胡月芬.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现路径初探——以浙江省为例[J].萍乡学院学报,2015,32(02):86-88.
[5]付培凯,刘萍.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载体群的思路与实践[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5(03):36-38.
[6]任真,韩旭.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J].学园,2015(13):47-48.
[7]张为波.高校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以西南民族大学为例[J].民族学刊,2014,5(01):82-87+124-126.
[8]高岳涵. 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预期研究[D].兰州大学,2016.
作者简介
曹海旺(1994-),男,汉族,青海省格尔木人,本科,广西民族大学,研究方向:政治学理论。
斯塔多杰才仁(1996-),男 ,藏族,青海省囊謙人,本科,广西民族大学,本科,研究方向:政治学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