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颖
摘 要: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对于基础教育的发展可谓是煞费苦心,才有了今天的局面和初具规模,教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受传统教学习惯的影响,有些教师的课堂上还存在教学耗时多、收效低的现象。如何让有限的教学时间变得更有效,避免无效或低效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更多的知识呢?我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的几点体。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基础启蒙教育分外重视,尤其是小学阶段的教育。要求各个学校都要注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各个学校要建立与课堂教学相关联的教学策略,从而使得对学生的教育跟得上时代发展的脚步。本文就是在国家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进行深入的探究,对其中具体的实施策略进行分析,从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1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在《狼牙山五壮士》的教学中,我在教学一开始,就抛出“狼牙山五壮士为什么最后要砸碎枪支?”有的同学认为在当时八路军的武器装备很差,要想一支枪是多么的不容易,狼牙山五壮士把枪支砸碎,多可惜,狼牙山五壮士不应该把枪砸碎。有的同学认为狼牙山五壮士已经被日本鬼子包围,不把枪砸碎,就有可能被日本鬼子抢去,应该砸碎。有了这个争议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分析。学生经过思考分析纷纷找出自己的论点、论据进行争议,学生通过争议真正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知道不是狼牙山五壮士不爱惜来之不易的武器,而是不能把武器留给敌人。
2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老师在对小学语文课程进行教学时,不能够一味的只是追求对书本的只是进行强制性的灌输,要对学生是否能够理解所学知识其中的意义进行关注,要多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扩展,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来说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这个阶段心理发展还不够健全,这个时期的孩子对于他们所不懂的事情有着极大的好奇心,所以语文老师要了解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将自己的语文课堂通过一些课外的扩展,变得更加丰富有趣,从而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大提高。
3强化创设情境式教学
针对这一阶段的学生特点,采取一种既理性又感性的学习模式,更符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应利用语文文学情境的学科特点,采用感性和理性知识相结合的办法,使学生快速融入到小学语文情境之中,用心灵去感受文学知识的力量。在小学语文课文中会出现许多的情境内容,教师先简单的讲解课文的大意和主题,然后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情境设定,把设定情境中的角色分配给学生,使学生因为参演课文创设的情境内容而对课文所学的知识有更深的了解和掌握,增强学生对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4童话、寓言的有效性朗读教学
童话一般以虚构的故事为主体,情节有趣,语言也简单容易理解,很受学生喜爱。教师应当首先通过范读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情景,引导学生采用合适的语气朗读,也可以让学生划分角色进行朗读。并且需要引导学生采用合适的语气进行朗读训练,一般情况下需要采用一种亲切的朗读语法,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往往还会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寓言是指拥有深刻含义的故事,一般以比喻为主,教师在范读时也应当注意寓言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寓言则是通过一些简短的小故事寄托出需要表达的深刻含义,一般采用比喻等修辞手法,结构也单纯紧凑,比较容易使小学生理解。教师在教授学生朗读时应当先让学生体会出故事背后的寓意,然后进行朗读,这样就可以使作品更加具有感染力。
5加强与学生课堂上的互动
以往传统的教育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对课本进行讲解,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我国现代社会的需求,因此必须要进行改革。老师应该在课堂上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到老师的教学之中,这样能够扩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要对积极参与到互动中来的学生进行鼓励,从而使教学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以此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得到全面的提升。
6結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相对应的教学,从而能够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我国社会高速发展的前提条件下,对于小学生的个性化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越来越重视。老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全面的了解学生的自身所存在的不足,从而改变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本文从多个方面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提出了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些策略,希望能够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宗杰.分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6,(16):46.
[2]章珊珊.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
[3]金微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初探[J].才智,2014,(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