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有为 杨玉梅 郑福朋
摘 要:略阳县自然资源丰富,是陕西省核桃、黑木耳、香菇主产区。本文从分析略阳县农业产业建设现状入手,对略阳县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加以分析。
关键词:略阳县;农业产业;现状;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732001
略阳位于陕西西南部,陕甘川3省交界地带,海拔587~2425m,平均气温13.2℃,平均降水量860mm,属亚热带北缘山地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县域面积2831km2,全县耕地面积26466hm2,主栽玉米、小麦、大豆、油菜、马铃薯,常年粮食播种面积20000hm2,乌鸡常年饲养量200万只,生猪15万头,野生猕猴桃667hm2,栽植猕猴桃133hm2;林地18866hm2,是全省核桃、黑木耳、香菇主产区,盛产天麻、杜仲、党参、豬苓等中药材,林地资源丰富,宜于林下种植养殖发展。
1 产业发展现状
1.1 现状
按照“三支柱四区域”产业发展布局,以乌鸡养殖、食用菌栽培和中药材种植三大产业为支柱进行产业开发和培育,中药材面积达45333hm2,杜仲、天麻、猪苓为主,乌药、白芨、柴胡等广泛种植。天麻201万窝,猪苓61.8万窝,饲养乌鸡389万只,生猪13.8万头,核桃、板栗等干果经济林13333hm2,食用菌1620万筒,茶园1400 hm2,以生猪、乌鸡、食用菌为主的农业园区11个、龙头企业13个、专业合作社466个。
1.2 目前主要形式
1.2.1 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
企业建基地、创品牌,以销促产形成产-销产业闭合回路。金禾公司以高山稻米为卖点,创建“高山冷水米”品牌,高于市场价格20%订购稻谷。秦脉农业公司以乌鸡为主材开发特色餐饮,选择林地自建乌鸡散养基地,引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纳入农户和贫困户,解决资金、销路和养殖技术问题,统供鸡苗和规范化养殖技术,提倡慢生散养,鸡龄满250d后进入市场,确保原材料稳定安全,产业持续发展带增收。
1.2.2 企业+扶贫互助协会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依托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解决贫困户缺资金无技术无劳动力等问题。组织成立村级扶贫互助协会,贫困农户申请产业扶持贷款,入股协会,享受利益分成和务工收入;协会与企业合作,企业提供技术保障、产品合同价回收,协会组织规范化生产,如科铭农业公司自繁菌种、自建基地33.33hm2,生产袋料香菇和初产品冷藏加工,解决周边群众务工;在栽培资源丰富的两河口镇张家坝村和唐家沟村扶贫互助协会合作建立60万筒香菇生产基地,企业代建钢构大棚,提供菌种袋料、技术指导,产品回收,解决技术和销售问题。山里人家生态园利用秦巴山区丰富的蜜源植物和优良的生态环境发展蜜蜂养殖,提供种蜂、技术培训和指导,产品回收代销。解决企业用工、土地流转成本高和贫困户缺资金、缺技术、无市场和外出务工无门路问题,以协会连接企业和农户,解决农户小散无优势和市场风险大的矛盾。
1.2.3 企业流转土地综合开发生态休闲旅游
利用当地自然景观开展农业耕种采摘体验、农事活动、产品展示、生态观光、餐饮垂钓等集生产观光娱乐休闲一体。美盛农业和响水沟生态农业公司建有娱乐休闲、农事体验、观光游等。
1.2.4 农业园区带动产业
产业园区为依托,建成横现河省级现代农业园区、黑河“略阳乌鸡”市级产业园区,利用国家产业扶持资金培育龙头企业29家,专业合作社725家,覆盖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等多个领域,壮大乌鸡、杜仲、天麻、猪苓四大地理标志产品品牌。
1.2.5 生态农业乡村游
在五龙洞镇县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集民俗文化展示、旅游观光、农家生活体验为一体的文化旅游观光园,接官亭大樱桃生态农业园区,大樱桃林下养殖乌鸡,种养结合循环发展。
1.3 主要存在问题
1.3.1 生产经营主体规模小而散
现有龙头企业、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数量多,但种养规模小,经济效益偏低,种类零散,产品相对过剩,当地滞销外面有需求却没有充足产品的尴尬局面。
1.3.2 生产经营主体不能发挥龙头引领作用
略阳县按照三支柱四区域总体布局,建成以中药材加工、食品加工为主工业园区,产品单一市场占有率低,龙头企业没能引领带动产业发展。
1.3.3 特色产业培育引导力度小
主导产业地位不突出,产品附加值低,处于出售原材料和粗加工产品,加工制造和流通环节不完善,产品市场价值和利润份额无法提升。地理标志产品“略阳乌鸡”还停留在活禽售卖或宰杀分割等初级阶段,产品开发脱节,外销市场没有打开,形成不了完整的产业链,制约了发展;产品开发小散,建设内容雷同,加工企业设计远超生产和市场需求量的10倍,浪费财力。
1.3.4 主体自身缺乏发展思路和创新意识
部分生产经营主体还存在依靠政府等思想,不主动找市场寻机遇,而跑政府部门寻求支持,搭个架子、挂块牌子、包装项目,找点资金,依赖政府输血发展。无资金扶持企业就濒临倒闭。
1.3.5 缺乏绿色理念,品牌意识不强
盲目追求产量和效益,不注重产品品牌创建和保护,产品安全意识不强。
1.3.6 劳动力高投入和产出周期长制约了发展
立地条件差,无法实行机械管理,人工劳动强度大、成本高,严重推高了运行成本;现代化管理水平低。特别是种植业周期长,农产品价格形成倒挂,成为企业运行困难的主因。
2 明晰产业发展思路
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重点抓好乌鸡养殖加工、食用菌生产加工、核桃板栗、道地中药材栽培和产品开发,借力企业、家庭农场、职业农民等新型主体引领发展;加快产品加工研发和拓宽市场份额,形成生产加工销售完整产业链条,实现支柱产业兴县。发展草莓、特色小杂粮、猕猴桃、魔芋等小宗农产品品牌创建发展,树绿色理念,走特色之路。
2.1 整合资源增加合力,规模化发展
政府支持引导企业转型投资,培植龙头企业,实现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全过程无缝链接,发挥公共品牌的效应。对于略阳乌鸡地方特色产品,做好产品开发,全产业链每个环节科学分工,特色创品牌,产业促增收,做大一项,带动一片,拉动一县。
2.2 完善产业链条,突破销售瓶颈,补齐生产加工和市场销售短板
以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为平台,采取园区带动、龙头引领、协会合作、投入扶持和研发等,突出特色产品加工和营销,利用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和现代网络销售手段,解决销售瓶颈问题。
2.3 特色品牌创建和品质提升
嚴格原产地产品质量管控,按照绿色发展理念打造品牌。紧紧围绕中药材、特色养殖、干果和食用菌等分区域发展特色产业,培育龙头企业,壮大略阳乌鸡、杜仲等“知名品牌”。对生产基地和“三品一标”认证产品加强质量管控,制定生产标准,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产品产前产中质量监管,确保优质农产品进入市场,增强变现和竞争力,做大做亮品牌。
3 探索引入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相结合,实行集中经营与分散管理相结合,实行特色生产与公共品牌打造相结合,实行契约化生产管理和紧密型利益联结管理相结合。
3.1 利用优良自然资源,以绿色共享和谐发展为导向,发展生态农业
现阶段,农户发展苦于无思路、无规模、低效益,组织化程度低,组建农民协会契约一体化发展,组成“技术人员+农民专业合作社(扶贫互助协会或农民协会)+农民”模式,将农业企业技术力量和农民分散的土地、资金、劳动力资源整合,企业、合作社(协会)、农户为一体形成合力,优势互补,分区域优势布局发展产业。以黑河流域、白河流域为核心,利用优质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林地资源,生态放养、林下养殖,发展乌鸡规模化特色养殖;推行标准化养殖技术,突出生态放养,建成特色养殖村落;做好“略阳乌鸡”地理标志产品品牌打造和乌鸡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以金家河、八渡河流域为重点,发展杜仲、天麻、猪苓、黄精为主的中药材标准化和规模化特色种植基地,形成道地中药材种植村。五龙洞、仙台坝等地丰富的林木资源发展香菇、木耳、羊肚菌等形成食用菌村落。乐素河、郭镇发展核桃板栗等干果。既保持当地生物多样性也能形成有明显特色的种植养殖生态农业村落,进行生产观光休闲农事活动体验、农业科普教育等持续循环发展。
3.2 利用绿色技术进行低碳化循环,发展绿色农业
推行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签订服务合同,参与生产技术指导管理。种植业发展中实施农药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行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新技术;养殖业发展严控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使用;建立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模式,互利互生拓宽产业链条延伸,拓展农业功能,减少化肥农药农膜使用对环境污染和破坏,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在农业发展中保持人、环境、自然与经济的和谐统一。建立 农技推广创新奖励制度,农产品安全保障制度,形成专家+试验示范基地+推广人员+科技示范户(生产经营主体)的试验-示范-技术推广服务网络平台,加快生产力提升。培育社会化农业服务体系,增强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
3.3 网上农业
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动力,以互联网+为依托,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和特色农产品生产经营。采用引进来走出去吸引企业(合作社)、职业农民、专业服务公司、农民经纪人及各类工商资本进入略阳乌鸡等特色产品精深加工和销售。推动互联网+农业,网上开展乌鸡特色养殖技术和规范化养殖指导,借力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农村淘宝网络营销,15家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发挥引领作用将“略阳杜仲”、“略阳乌鸡”、“略阳天麻”、“略阳猪苓”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打造成地方名片。完善农产品追溯平台建设,网上订单预(销)售,产品生产加工全程可视可控,产品质量安全放心。推动互联网与优势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网络商贸经济,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围绕特色农业、优势农产品资源,搭建农产品交易、配送、乌鸡果蔬冷链物流、营销和技术服务等电子商务平台;整合地道产品、知名产品、大宗商品与交易渠道信息资源,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信息对接和市场消费、物流联运、需求信息互联互通,形成成熟产业链条,借助生态旅游与电商优势,促进农业产业与商业、旅游业融合发展,不断壮大支柱产业。
3.4 托管农业
引入专业社会组织(个人)负责“耕种管收销”全程服务,没有劳动力或技术的农户委托专业服务组织进行生产管理或销售运营,农户获得收益;农户将资金、土地、林地资源和劳动力折股量化投入专业服务组织经营生产,按比例获得利益分成。
此外,引入农业保险规避自然灾害的影响,减少农业发展中灾害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