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美凤
《现代汉语词典》中“作业”一词的解释是:“教师给学生布置的功课。”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消化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形成相应的技能,进而培养应用知识的能力。传统作业实行整齐划一的 “大一统” 布置方式,它囿于书本、拘于读写、限于室内、形式单一、答案唯一、评价单调,导致语文作业最终成为“只有压力,没有魅力”的负担,严重压制了学生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一、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作业特点
1.层次性与趣味性融合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学生的身心发展受先天禀赋和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差异。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设置差异性作业,增强作业的可选择性,使每个学生在不同起点上都能得到最优发展。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应以扎实、活泼、生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多层次的作业设计,能让不同能力的学生兴味盎然地完成作业,并期待着下一次作业的布置。
2.开放性与合作性共举
作业设计的开放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内容开放,学生有权自主选择;形式开放,跳出纸笔模式;答案开放,摒弃了原先单一、刻板的框框;评价开放,实行多元化的评价。开放性作业设计能较好地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个性,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新《课标》作业的开放性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需要小组成员的分工协作,需要家庭和社区的鼎力支持,需要发挥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小组合作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3. 发展性与人文性并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作业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继续发展。
作业是教师、学生、文本多向交流的平台,教师应通过作业设计引导学生和作者、编者、文本对话,引导学生和自我及其家庭的社会人文背景、道德情趣、思想观念进行持久的对话,用充满人文关怀的发展性作业评价感染学生及其家长,让他们感受到民主、平等的氛围,体验到师者的学识和涵养,让作业成为促进学生心智发展与人格完善的重要手段。
二、新《课标》理念下语文作业设计的实践
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从现有的教学资源出发,针对目前作业设计的弊端,不断探索构建语文作业的新形式,让作业成为学生巩固知识、大胆创新、快乐实践、张扬个性的平台。在课改实践中,我对语文作业设计做如下尝试:
1.自主型作业,尊重个体差异
新课程理念注重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基础不同、能力不同、性格不同、习惯不同、举止不同的个体。所以,设计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知识层面和情感层面,充分挖掘学生潜能,注意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努力实现由他主学习向自主学习的过渡。
例如,学了《秋天》一诗后,我用小黑板出示下列作业:
①爱朗读的你,不妨有感情地读读课文。②爱唱歌的你,不妨唱一首赞诵秋天的歌给大家听。③爱绘画的你,不妨画出秋天给你最深的印象。④爱读书的你,不妨阅读散文《故都的秋》。⑤爱积累的你,不妨摘录文中优美的语句。⑥爱思索的你,不妨写写秋天给你的思考。⑦爱仿创的你,不妨选择诗中最让你心动的一句作仿创练习。
检查作业时,我欣喜地发现,全班无一人欠交作业;朗诵家的朗读饱含感情,小画家的“秋天”绚丽多姿,小作家的作品富有创意,思考者的思索给人启迪……过后,我把学生们的作品粘贴在教室后面的“展示平台”上供全班评赏。这样的作业,给老师带来的是欣喜,给孩子带来的是自信。
2.探究型作业,促进合作交流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探究型作业正好符合这种需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和问题意识,对于提高语文素养、展示学生个人才智都是一种极好的尝试。所以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应依据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本,又带着新的问题走出文本,为学生提供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教授《老王》一文时,我用一个主问题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兴趣:
文章结尾说“这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究竟谁是幸运者?谁又是不幸者?幸与不幸表现在哪里?本文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
一石激起千层浪,经过充分的讨论,教学难点迎刃而解。学完课文后许多同学就自己尚未完全理解的问题和同学作更深入的讨论或向教师和家长请教,教学的预期目标达到了。
3.编演型作业,搭建展示平台
学生都是极富个性的生命体,他们对教材的理解和诠释富有独特性和创造性。编演型作业就是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体验,通过改、说、唱、演等形式再现、拓展、深化课文内容,或加工、整理、采集、剪贴、展评与课文有关的图文资料,编辑专题手抄报、电脑报,或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进行书法、绘画、课本剧创作等。
完成八年级第二单元的教学任务后,我指导学生以“生活中的小人物”为主题,由学生自己亲任主编,自主选择题材,自行设计艺术字和插图,自己誊写,独立完成一期手抄报,评出“最佳设计奖”“最佳誊写奖”“最佳美编奖”等。学习《变色龙》一文后,我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角色和表演伙伴,通过合理想象,把课文语言改写成自己的语言,配上动作、表情,进行话剧表演,最后评出“最佳创意、最佳演员、最佳编剧”奖。实践证明,编演型作业能引导学生把丰富的学习资源内化为自身财富,为学生个性发展搭建平台。
4.积累型作业,激发学习热情
语文学习的进步通常不是立竿见影的,需要学生平日里加强积累。新《课标》要求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俗语、谚语、诗句、格言警句,以及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等,并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语言材料。积累型作业不但能让学生积累语言精华,充实语言素材库,还能增加学生的文化积淀,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述能力,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学习语文,功夫在课外。为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我与学生合作设计“《西游记》知识大比拼”作业,将传统的识记题和问答题设计成多种有趣的形式,如:
必答题:人名题、地名题、物名题、数字题。
抢答题:看画面猜故事、精彩任你评、真诚面对面、想入非非编故事。
旧酒裝入新壶,品起来也特别有味。经过精心设计的积累型作业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此,名著阅读不再成为教师的心病,而成为学生自身的需求,达到了“为是为了不为”的效果。
总之,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与时俱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传授知识,应更重视作业设计,在作业中融入新的思想和理念,用新形式的作业提高学生的能力,张扬学生的个性。我们相信,用爱做支点,用兴趣和责任做杠杆,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作业一定能够成为语文课堂上的一道亮丽风景,语文课改的前景一定更加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