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振轩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其新的教学理念要求初中数学教师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继而通过创设有针对性的教学情境,以促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来构建自身的知识结构,并以此获得新知,此方法有利于促进学生初中数学学科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体验探究;数学能力
要想切实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务必致力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如此方能促进学生逻辑与抽象思想能力的不断发展.然而,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大多数教师仅注重向学生灌输初中数学的理论知识,并在课后为学生布置大量的练习题用以巩固学生的课堂所学.如此枯燥、乏味的教学过程,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可能导致学生逐渐丧失学习数学的自信.
一、创设课堂情境,激发认知情感
正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若教师在课堂之初便成功引发学生好奇心,则势必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对此,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其针对课堂教学中的课程导入,应善于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的生动课堂情境,一来可促使学生更快地集中精力,二来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进而促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积极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通过趣味问题的导入、悬念设置或是直观教具演示等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且能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始终抱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初中阶段的学生,其注意力往往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对此,教师亦可利用學生的年龄特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进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如此既能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关联,继而有助于学生数学文化意识的提升,又能明确学习本章节知识的目的与重要性,继而有助于对学生学习动机与兴趣的激发.
例如,进行“圆与直线位置关系”的相关内容教学时,教师便可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如下问题情境:教师于课堂教学中,首先为学生播放一段日出的影像,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当太阳从地平线浮现直至完全脱离地平线这一过程中,包含了哪几类几何图形?请画出此过程中曾出现过的几何图形,并思考这些图形与其位置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如此教学,势必让学生感受更加直观,而所能达到的教学效果也绝非传统教学方法所能企及.
二、联系生活实践,深化数学认知
对学生而言,最容易令其产生探究欲望的莫过于与自身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而数学其本身便是一门“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学科.对此,若教师能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利用学生身边的问题来巧射疑问,这势必能起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例如,进行“立体图形展开图”的相关内容教学时,教师便可基于生活创设与之相应的问题情境.例如,“在一只圆筒的下方有一只小虫,而上方有一只壁虎,请问壁虎应选择怎样的行动路线才能在最短时间内吃到小虫?”基于此问题,学生经过思索后提出了不同的方案,而后经过讨论,学生意识到,解决此问题需将立体图形展开为平面图形,方能获得最准确的答案.对此,教师便可引导学生开展本章节的学习,而学生经历了之前的探究,其兴趣也得到了充分的激发,故能以良好的精神面貌融入新课的探索过程中.
三、设置思考问题,引起悬念疑问
美国著名的数学家波利亚曾经提道:“在大多数情况下,让学生懂得猜测比直接得出问题结果更有实际意义.”对此,教师于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应积极通过设置悬念、疑问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猜测”精神.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需确保问题难度适中,要结合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如此方能让学生在收获成功的体验时获得数学学习的自信.
例如,进行“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的相关内容教学时,教师便可提出“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大小是否一致”的猜想,随后引导学生观察并要求学生自主设计验证实验来这证此猜想.如此一来,既锻炼了学生的辩证性思维,又能促使学生切实掌握该性质.
四、利用学生的体验开发智力,发展数学思维
新课程改革理念要求初中数学需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自主通过努力探究来获取对知识的感悟,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继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对此,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应以开展体验式教学,从而切实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例如,进行“整式乘法”的相关内容教学时,若以探究的方式展开教学,教师可首先引导学生结合此前所学知识来自主总结整式乘法的规律及原则.如此一来,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势必比听教师直接讲解理解得更深刻.与此同时,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总结得到的规律与原则,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继而获得对数学知识的观察与对新知识的探索能力.
总之,采用体验式的教学方法,首要任务便是要让学生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这有利于提升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与此同时,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应积极联系生活实际,若能让学生感到自身仿佛处于一种较为熟悉的场景中,则更有利于促进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王小明.浅论数学文化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与构建[J].中学数学研究,2013(1):3-5.
[2]范胜芬.探究性学习与常态教学的融合之道——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体会[J].数学教学通讯,2015(7):52-53.
[3]吴炳桥.试论数学文化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融合[J].才智,2014(2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