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远春
[摘 要]
作文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因此,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是老师教学的基本导向,老师首先深入了解学生需求,找准教学的起点、终点、难点;读懂学生,区别作文教学策略;读透学生,针对差异巧妙评改,以期增强教师备课、教学及评改时的“学生意识”,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
[关键词]
学生意识;作文教学;实践
传统的作文教学,许多老师本着完成教学任务的心态进行教学,这种作文教学相对敷衍,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深入推行,“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提出,”使得原本以老师为中心的作文课堂开始向学生偏离,因此,以学生为中心展开作文教学是新时代作文教学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作文教学中的学生意识。
一、熟读学生始备课
只想着自己怎样来教,没想到学生“学”的认知状态,老师在作文教学时应当转换角度思考学生在学习时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应该如何去解决这一问题,只想着自己的课堂教学而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学生考虑的教学态度是错误的。俗话说,课堂准备要两头抓,学生也是备课的重要考虑因素,因此,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结合作文教学的重难点,是老师作文教学的基本宗旨。
(一)找学生谈清起点
作文教学的主题是帮助学生将心里所想的通过语言表达出来,明白了这个,老师需要加强和学生的沟通交流,举个例子来说,老师可以在课前与不同层次学习成绩的学生交流,选择没有教过的作文题目让学生进行思考,询问学生的构思,在学生的回答中,能了解各档学生的真实起点。
(二)读《新课标》明终点
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因此,老师在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实施作文教学时应当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通过和学生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情况后,先别忙着感叹学生的差,应该细想:学生的真实水平和教学应达水平有多少差距?值得一提的是,应该对照《课标》的年段目标,对教学目标进行精准定位,下面以《初冬的树林》这一作文为例,对各年龄的教学目标进行定位。
对二年级进行《初冬的树林》这一作文教学时,要注意二年级的学生对于语言还没有很准确的把握,但是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我们应当充分利用二年级学生的这一年龄特征,在作文教学时引导学生对初冬树林的特征进行仔细观察并通过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表达出自己眼中初冬的树林。
三年级学生初步具有写一段话的能力,丰富的想象力也开始向更加抽象的思维转换,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这一特征,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对初冬树林的特征进行仔细观察后,用有条理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运用总分段式选择合适的景物写具体。
五年级学生开始具备写整篇文章的能力,具有抽象思维初步成形这一优势。老师在作文教学时引导学生用心观察,深入感受初冬树林的美。通过抓特点,逻辑清晰,内容充实,发自内心地对初冬的树林进行描写,同时结合抒情的方法使作文更加出彩。
由上可知,年龄不同,即使教学同个内容,教学目标也有所不同,如果对所有年龄阶段的教学都采取同一种方法,则很难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三)写下水文知难点
了解学生内心深处最好的方法是让学生进行下水文的写作。因为你和学生经历了从素材选择到文章构思,再到语言表达,最后形成作文的整个过程,老师通过这一过程可以充分了解学生写作的难点,进而可以对教材的把握更进一步,深入了解教材以后再开始授课,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读懂学生促教学
明白了差距,该如何缩小差距?这是教学的着力点。综合笔者的经验,导致作文水平差距过大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欠缺;第二个原因是学生虽然有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但是逻辑思维混乱;第三个原因是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没有问题,但是表达语言过于单一,找出这三个导致作文差距过大的原因,就可以针对不同原因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一)有感而发:无话变有话
写作是一个让学生了解世界,了解内心,并将内心所想表达出来的过程,学生欠缺语言表达能力是因为学生还没有真正地認识到周围的世界和自己的内心。许多老师喜欢借助精美的课件,帮助学生寻找习作材料。诚然,课件中精美的画面,美丽的环境可以吸引到学生的眼睛,但是,仅仅拥有美的欣赏能力是不够的,还需要有自己对美的独特感受,但是对环境的观察是写好作文的前提条件,痛痛快快地闻,痛痛快快地摸,痛痛快快地做,对周围丰富多彩的世界仔细地观察,从中捕捉到自己认为美的事物,才能尽情地表达自己的内心和感想。要将“学生意识”融入作文教学中,老师应当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举个例子来说,在进行《菊花》这一作文教学时,可以对学生实施这样的教学指导:
(1)精心挑选观察点。教师先踩点,一次不行,两三四次,直至发现典型地点(既有较多的典型菊花,又有缤纷的秋景,自己看了就心动,急着想下笔的地方)再带学生观察。
(2)用心激起观察趣。观察前,带上实物,询问学生:“这是什么品种的菊花?菊花茶、菊花枕是怎么做出来的?”孩子无言以对,借机告诉他们:“做菊花茶是老师小时候最喜欢的事,约上小伙伴,三五成群,在山间采野菊,别提多开心!喝上自己做的菊花茶,滋味也不一样。现在山上树林遍地都是菊花。”孩子们一下兴致大增,对观察充满了期待。
(3)细心制定观察线。“打有目的的仗”。出发前,必须明确观察要求,制订观察计划:首先带好相机、笔、本子、袋子(捡野菊用的)。再定点观察(一些景物必须察看仔细):
北固山脚——沿路而上——圆觉寺——下山
旭日唐宇傲狮野菊天女的美
金凤舞环泉乡若水(大小、远看、近看、闻闻)
(色、瓣形、动态)犀玉满头
越山芽文
国华染盆
一枝浓艳
(瓣形、瓣的长短、方向、花蕊、盆形、想象)
同时,观察时要有独到发现,有独到体验,做生活有心人。如观察中可发现菊花花蕊大部分是看不见的,发现金凤舞环、天女的美、唐宇傲狮同是针形的瓣,但形状不一样,有的椭圆笔直,有的尖而上翘,有的卷上去像镶了好多的珠。有了周密的观察指导,才有学生充足的观察储备,才能在课件刺激下将内心深处的生活感受唤醒,并将内心深处的感受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二)有章可循:无序变有序
好的逻辑条理是写好一篇作文的重要前提,许多学生逻辑思维混乱是因为作文刚刚起步,学生还没有“习作”的能力;虽然老师努力开发资源,选材的“面”拓宽了,但忽视了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表达的训练。将“学生意识”融入作文教学,老师应当重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举个例子来说,在对三年级进行《写日记》这一作文教学时,将校长出车祸死后全校老师失声痛哭为中心展开教学,许多不知名人士挤满医院的感人事迹,三步发展学生的思维:
(1)发掘思维的深刻性:老师从学生角度思考,你为什么痛哭?对痛哭的原因进行思考,通过回忆校长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一件事,对校长的举手投足和音容笑貌进行回想,表达校长的平易近人,魅力人格。
(2)发掘思维的广阔性:引导学生回想从入校以来学校的变化,启发学生对校园环境的变化、学校取得的荣誉角度思考,通过总分结构表达对校长的深刻追思。再回写大家悲痛神情的片段。
(3)发掘思维的形象性、情感的细腻性:带领学生到校园里面去,观察现在的校园与入校以来存在的差异,通过这种时间的变迁将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写作。
(三)厚积薄发:无情变有情
文章是写作者情感表达的工具,逻辑思维清晰,但是欠缺语言表达能力的学生,无法将自己内心的情感抒发出来,主要是由于没有做好知识的积累,有话也干巴。虽然当下老师在写作教学时鼓励学生发散思维,但是许多学生创意表达还不行,再“直给方法”,但是只进行理论知识的教授而不加以实践,让学生不能将学习的知识完全发挥出来。因此,将“学生意识”融入作文教学,学生自身应当做好知识的积累,范文的阅读也是一种积累,但许多老师担心学生把范文当作救命稻草,千篇一律就可想而知了。当学生有无数内容想表达时,范文阅读的目的是延伸作文训练的触角,通过仿写让学生精通运用语言和表达语言的技巧。“作”文就是这样“习”得的。如何让范文引好路呢?
(1)选好范文,了解难点。范文通常有几种选择,可以选教材中的课文,或课外名家名篇。如选名篇,太优美了,跟学生习作水平相差甚远,不适合学生仿作。如选学生优秀习作,学生感觉亲切,激励性强;但所花时间太多,不如教师写下水文,能更好地了解习作中的难点,以便教学时更有针对性地突破。
(2)讲透范文,提炼写法。范文在教学中的作用是让学生领悟语言表达技巧的。假如范文一出現就让学生说说好在哪里,欣赏层面仅仅停留在对词句的分析上;对进一步欣赏不作引导,突破不了写法指导,那么范文的讲解就不够透彻,范文就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课堂上教师要对表达方法进行重锤敲击,“文章是怎样表达自己感情的?”让学生自主悟得多种方式(字里行间流露情感,运用排比想象进行渲染,还可以引用诗句直接抒写),这样的设计看似带领学生交流阅读感受,实则融入了抒情方法指导,无痕而有效。利用范文进行作文教学,实际上是遵循“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这一规律的。学生只有在不断的积累中模仿,在模仿中进步,才能将范文积累,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孕育出具有自己特点的真情佳作。
古今作文的教学没有固定的方法,“但千变万化都不外乎以学生作为教学重点”“因为离了学生,就可不必有课堂的。”在作文课堂中,熟读学生,读懂学生,读透学生,遵循“为生”的准则,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有利于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性。
[参 考 文 献]
[1]余映潮.这样教语文——余映潮创新教学设计4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张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