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
摘 要 大数据时代为高职院校雕塑专业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目前,传统雕塑教学存在教学思维模式陈旧、信息化教学环境及可用性有待改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单一等问题。为此,高职院校雕塑专业教学应转变教师传统教育理念,建立适应大数据教育思维,加强专业教师信息化能力,组建专业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团队。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高职教育;雕塑专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8)14-0038-04
大数据是高科技时代的产物,是具有时代标志的技术之一。它所涵盖的领域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军事、金融、通讯等,其广泛应用越来越彰显了它的优势和地位,各种运用大数据发展的领域正在协助集团、企业发展新的业务以及创新运营模式。大数据与职业教育的融合既是政策的要求,也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基于国家政策引领和新时代社会对雕塑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雕塑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1]。
一、高职雕塑专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传统雕塑教学思维模式根深蒂固
当前,从事高职院校雕塑专业教学的一线教师大多自身所接受的教育就是传统模式的雕塑教育。许多教师还没有认识到大数据的价值,也没有意识到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思维意识对雕塑专业改革与发展的作用,这势必会阻碍高职院校美术教育的发展。在大数据背景下,社会所需求的人才是创新型与复合型人才,单一的雕塑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求。高职院校雕塑专业应当顺应时代背景环境,建立大数据思维,学习并掌握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模式,积极参与相关培训交流,促进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信息化雕塑教学改革。教师自身要明确建立大数据教育观念并认识到数据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
(二)高职院校雕塑专业理论与实训得不到兼顾
雕塑属于纯艺术范畴内的一门学科,所涉及的知识涵盖面比较广,在理论教学中雕塑概论、中外雕塑史、艺用人体解刨学等是不可缺少的课程。此外,雕塑又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对于造型能力、型體塑造能力要求较高。因此,雕塑基本功训练又显得尤为重要,在课程安排上要花费大量课时去完成素描、速写、泥塑等课程,这样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目前,高职院校教育运行的是“基础训练+专业训练+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去掉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在校学习时间也仅有两年半,在短时间内以传统单一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来完成雕塑理论与实训课程,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在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教学模式不断兴起,如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网络课堂等。若传统的雕塑教学与其相互融合,形成一种全新混合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只需借助一台电脑或一部智能手机就能随时随地的学习,不受空间和时间制约。利用校内网络在线课程资源,学生可以轻松进行专业理论学习。在线下的课堂教学中,又有了充足的时间进行答疑和专业基础实训练习。这种信息化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使得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训得到有效兼顾,大幅度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三)信息化教学环境及可用性有待改善
信息化教学模式是教学模式在信息时代的新发展,是基于互联网及大数据技术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已成为支持学习的环境条件。学习环境成为信息化教学模式构建的必要因素[2]。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包括硬件设施、软件平台、教学资源等要素。其中教学资源是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核心内容。优质的教学资源是实施高职教育改革的必要条件。目前从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库建设来看,雕塑专业教学资源相对滞后,数量少且质量不高。大多数针对雕塑专业的教学资源是把传统授课方式照搬到资源库中,除了前期做好录制、剪辑工作之外,其他授课方式与线下传统教育区别甚微。学生利用率不高,形成了“高科技、低效率”的尴尬局面。衡量一个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好与坏,资源的多少并不是评价的标准,能否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和提升学习效果才是关键。因此,在教学资源库建设中,要不断补充和更新优质的教学资源,以达到教学资源的不断优化,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四)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单一
目前,大多高职雕塑专业仍旧实施“考、评”结合的教学评价体系。考:在一门课程结束后,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看,依照比例关系、结构关系、体量关系、形体塑造能力等评价标准给出分数,作为评价依据。评:教师分析学生作品中所涉及的塑造方法、工艺特征、雕塑语言、雕塑风格等,并指出作品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改进措施。
高职教育与美院、本科院校不同,除了常规的课堂教学以外,还要有大量的实习、实训课程以及顶岗实习。教师对学生培养的评价不应仅限于一张试卷、一件作品,应当注重学生个体在课堂内、课堂外的所有学习活动以及成长状态的综合评价。大数据的应用对教育评价是全方位、全程性的采集,突破了传统教育评价体系中对作业、考试成绩的依赖。相比传统的教育评价体系,大数据的发展使教育评价走向客观性评价、伴随性评价、综合性评价和智能性评价,为学生的自我发展、教师的教学反思、学校的质量提升等多方面提供了基础数据分析的实证支持[3]。利用全方位、综合详实的数据对教学进行评价与指导,有效避免了凭借教师主观印象,导致对学生评价不够理性、客观、全面的现象。依托数据可强化教育评价诊断、调整、引导的功能,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更为科学的评价支撑及方向指引。
二、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雕塑专业革新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4]。从目前雕塑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其对口就业率偏低,毕业生的职业能力不能达到相关企业用人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雕塑行业内的产业结构发生调整,雕塑相关企业不再需要大量的雕塑师、模型师、翻制和模具制作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存在着动态的不确定性。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动态数据采集,使雕塑专业改革具备前瞻性,通过对企业用工数据追踪、分析,可以及时掌握行业内对人才能力的需求变化,能及时调整优化与行业企业“零距离”对接的教学资源,有利于培养具有适应市场变化的人才要求,提高专业对口就业率。
(二)有利于雕塑专业师生促进个性化发展
雕塑作为纯艺术领域的一门典型学科,它所注重的是个人的感性认识。共性的、大众化的教育对雕塑专业的发展是不利的。从学生的思维类型和视觉感受上来看,优势各不相同,有的对造型见长,有的对材料敏感,还有的善于思辨,不同的学生最终会走上不同的道路[5]。雕塑专业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前提是,要客观、全方位地认识自己,包括专业能力、学习需求、兴趣爱好、发展目标等;其次是提供适合自己发展的环境、资源、工具等外部条件。基于大数据的发展,高职院校教育从大众化走向个性化成为可能。大数据可以记录每个学生成长轨迹和行为,通过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可以诊断其学习特点、学习需求、预测学习结果、制定个性化学习规划,教师可以借助相关数据提供针对性的因材施教。
通过大数据还可以对教师教学及专业发展情况进行数据挖掘和系统的统计分析,发现教师在专业教学、专业科研、企业一线实践等方面的优势、特点、问题与不足,总结并制定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进而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实现更具理性的个性化的专业发展。
(三)有利于培养复合型、創新型技术人才
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学科交叉融合不仅是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的推动力,也成为当前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学科间交叉融合比单一学科建设具有更具广阔的发展空间,只有交叉融合多种学科资源,打破原有的学科瓶颈,还原科学技术整体化,才能使学科建设得到长足发展[6]。
在数字技术与互联网高度发展的今天,电影、游戏、手工等行业逐渐向技术成熟的3D打印技术发展,3D打印技术也将成为未来科技的主流。对于一个高职院校雕塑专业的学生来讲,仅仅局限于架上雕塑技能是远远不够的。目前与雕塑专业相关的企业需要专业基本功强、审美能力强、设计能力强、能够适应多元化创作的高端的复合型、创新型艺术人才。这就要求学生在具备一定传统架上雕塑能力的基础上,还要掌握一定的数字造型软件,如数字雕塑软件ZBrush、Mudbox、3D建模软件3DMax、Maya等。但这些软件属于数字艺术设计专业学科教学范畴,传统雕塑教学无法接触这些课程。
基于大数据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可将微课、在线课程、混合式教学等新型的学习方式融入人才培养,能够实现消除各学科间“壁垒”与“信息孤岛”,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促进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为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提供条件。
三、大数据背景下雕塑专业教学改革措施
(一)转变教师传统教育理念
科学的发展需要科学的路径指引。职业教育一线教师要紧跟教育革新步伐,关注时代发展的需求,更新教育理念,及时认清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建立大数据思维意识,提升自身数据素养,并深刻意识到大数据在提升教学质量上的重要性。要将自己由知识的拥有者和传递者,转变为知识的整理者、收集者、学科教学资源的设计者、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为学生搭建有效的学习情境,针对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提供资源推荐、方向引导和综合评价。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据素养,将数据科学的基本理念、技术与方法渗透到学科教学中[7]。激励学生借助信息平台学习,转变学生在学习中的被动角色,不断提高自身的自学能力,培养其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加强专业教师信息化能力
教师是专业教学改革的关键因素,是数据驱动教学的核心力量。提升学科内师资队伍的信息化能力,对于高职院校雕塑专业信息化教学改革来说至关重要。大数据时代的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在具有信息化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的基础上,能够了解常规信息教育媒体性质、功能以及操作方法。熟练运用信息工具进行信息资源的收集、加工、组织及运用,是新常态下高职教师必备功课。教师自身应积极主动地参加专项专题培训及交流活动,不断提高信息化教学实践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以适应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所带来的教育变革。
(三)组建雕塑专业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团队
优质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是助推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动力源泉。最大程度发挥现有技术资源及设备功效,开发、更新、优化校内信息化教学平台的教学资源,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学校竞争力的重要条件。因此,必须要建立一支教学能力强、人员配置合理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团队。人员包括雕塑专业、数字艺术设计专业教师、雕塑相关行业企业的专家。
教师本身是知识的聚合体、知识的储备体,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雕塑专业教师与数字艺术设计专业教师之间的合作,可使得雕塑与3D建模软件知识得到融合;行业企业的专家有着市场需求的敏锐性以及衡量用人标准的准确性,将其组建在同一团队,有利于强化教学资源的实用性,能及时反映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为培养学生应变能力、生存能力、创新精神提供学习资源。
在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建设中,要有目的、有计划性地实施。以数字雕塑与3D打印技术应用教学为例。首先,要以教师为主导,利用大数据技术,通过对企业用工数据追踪、分析,及时掌握行业内对人才能力的需求变化,进而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市场调研活动;参加雕塑企业数字雕塑与3D技术实践及管理实践,组织相关教师、雕塑相关企业专家、教育主管部门领导等,根据翔实的数据与调研信息共同探讨、开发艺用人体解剖学、泥塑人像、景观雕塑设计、ZBrush、3DMax等针对性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课程,同时开展3D实训室建设,为实现与企业“零距离”对接的教学提供条件。
四、结语
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高职院校雕塑专业应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认清当前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建立大数据思维,与时俱进地探索雕塑专业改革方向与实施路径。要深刻认识大数据驱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价值,深化大数据技术支撑的教学改革。在现有技术的层面上,将重心落实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和信息化雕塑教学资源的开发、更新和优化上,为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提供优质、有效、便利的学习资源。
参 考 文 献
[1]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Z].2015-10-19.
[2]赵靖岩,胡振波.大数据环境下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J].情报科学,2016(1):92-95.
[3][7]杨现民,田雪松.互联网+教育:中国基础教育大数据[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147.255.
[4]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Z].2005-10-28.
[5]隋建国.雕塑基础教程[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2011-10:7.
[6]周屹博,闫涛.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带动学科建设发展[J].现代经济信息,2017(3):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