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鹏
(湖北省汉川市妇幼保健院,湖北 汉川 431600)
风寒咳嗽是中医儿科的常见病。该病多发生于冬春交替时节。中医认为,小儿肺脏的发育不完全,易外感风邪,进而可诱发风寒咳嗽。本次研究主要探讨用止咳宣肺方治疗小儿风寒咳嗽的效果。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湖北省汉川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8例风寒咳嗽患儿。将这些患儿平均分为宣肺止咳方组和对照组。在宣肺止咳方组患儿中,有男24例,女20例;其年龄为1~10岁,平均年龄为(6.47±1.02)岁;其病程为3~10 d,平均病程为(8.30±0.72)d。在对照组患儿中,有男26例,女18例;其年龄为2~11岁,平均年龄为(6.30±1.20)岁;其病程为3~11 d,平均病程为(8.39±0.64)d。本次研究排除存在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及由肺结核、哮喘等疾病引起咳嗽的患儿。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患儿存在咳嗽、咳白色黏痰、流鼻涕、鼻塞等症状。对患儿的肺部进行听诊可闻及湿啰音,对其进行肺部X线检查的结果显示其肺纹理增粗。2)患儿的病情符合中医对小儿风寒咳嗽的诊断标准。患儿存在咳嗽气粗、咽痛、声嘶、口渴、咳白色黏痰、微恶风寒的症状,其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这些患儿入院后,均对其进行镇静、抗感染、雾化吸入治疗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为宣肺止咳方组患儿使用止咳宣肺方进行治疗。该方的药物组成是:紫菀、款冬、防风、僵蚕、蝉衣、前胡、炙甘草、地龙、炙百部各10 g,全蝎3 g。将上述药物用清水煎煮,取汁150 ml,分3次服用,每日服1剂,共治疗7 d。
1)痊愈: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对其肺部进行X线检查的结果显示其肺部病灶基本消失。2)显效: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有显著改善,对其肺部进行X线检查的结果显示其肺部病灶明显缩小。3)有效: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对其肺部进行X线检查的结果显示其肺部病灶有所缩小。4)无效: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对其肺部进行X线检查的结果均无改善。治疗的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宣肺止咳方组患儿接受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
治疗后,宣肺止咳方组患儿咳嗽、咳痰、肺部湿啰音消失的时间分别为(3.57±0.70)d、(5.89±0.90)d、(4.10±0.84)d。对照组患儿咳嗽、咳痰、肺部湿啰音消失的时间分别为(4.90±0.55)d、(7.70±1.11)d、(6.20±0.91)d。宣肺止咳方组患儿各项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的时间均早于对照组患儿(P<0.05)。
风寒咳嗽是中医儿科的常见病。冬春交替时节是该病的多发季节。该病患者的病变部位在肺部。中医认为,肺开窍于鼻,主呼吸,外合皮毛,上连气道,气贯百脉而通脏腑。当人体受到风寒的侵袭时,可使肺气失宣,气机上逆,从而引发咳嗽[3]。中医对风寒咳嗽患儿主要进行祛风止咳、宣肺降气的治疗[4]。本次研究中为风寒咳嗽患儿使用止咳宣肺方进行治疗。该方中的紫菀性温,味辛、苦,可入肺经,具有化痰止咳、润肺下气、清热利湿的功效;款冬性温,味辛、微甘,可入肺经,具有润肺下气、化痰止咳的功效;防风性微温,味甘、辛,可入膀胱经、脾经、肺经、肝经,具有胜湿止痛、祛风解表的功效;僵蚕性平,味咸、辛,可入肝经、肺经、胃经,具有祛风定惊、化痰散结的功效;蝉衣性寒凉,味咸、甘,可入肝经、肺经,具有疏散风热、息风止痉、利咽开音的功效;前胡性微寒,味辛、苦,具有发表镇痛、降气化痰的功效;炙甘草性温,味甘,可入心经、肺经、胃经、脾经,具有益气滋阴、祛痰止咳、抗炎的功效;地龙性寒,味咸,可入肝经、脾经、膀胱经,具有清热定惊、清肺平喘、清热利尿的功效;炙百部性微温,味甘、苦,可入肺经,具有润肺止咳、灭虱杀虫的功效;全蝎性平,味辛,可入肝经,具有息风通络、逐湿除风的功效。将诸药合用,可显著改善风寒咳嗽患儿的临床症状,并可有效防止其病情复发。
为了防止风寒咳嗽患儿的病情复发,应告知其家长平时要让患儿注意休息,加强锻炼,不要带患儿到人口密集的场所。在发生风寒咳嗽的早期,不要为患儿使用收敛镇咳药进行治疗。如果为风寒咳嗽患儿使用收敛镇咳药进行治疗,易使其病情转化为慢性咳嗽,进而可增加对其进行治疗的难度。
综上所述,用止咳宣肺方治疗小儿风寒咳嗽的效果较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