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米尔高原慢性高山病患病调查分析*

2018-11-12 12:44阳盛洪李年华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018年4期
关键词:帕米尔高原患病率总分

阳盛洪, 李 彬, 高 亮, 李年华

(解放军第十八医院 新疆军区高山病研究所, 新疆 叶城 844900)

高原低氧损伤可表现为各种高原病,包括急性高原病和慢性高原病 (chronic high altitude disease,CHAD),国际上习惯将慢性高原病称为慢性高山病(chronic mountain sickness,CMS)。国内外CMS流行病学调查已有较多文献资料[1],但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的帕米尔高原的CMS患病情况却鲜有报道[2]。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作者采用青海CMS诊断标准对该地区进行了CMS症状调查,并分析CMS患病规律及临床特征,为该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调查点以村或学校为单位,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帕米尔高原抽样10个点,抽样人口1000人,实际检测824人;居住海拔2400~4200 m,平均海拔高度 (3197.3±381.3) m;调查对象年龄7~84 y,平均年龄(38.8±16.0) y;移居人群移居时间均>6个月。

1.2 方法

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民族、身高、体重、居住地海拔高度、移居高原时间等基本信息,采用Ohmeda Tuffsat掌式血氧仪 (芬兰) 在静息状态下检测血氧饱和度 (oxygen saturation,SaO2) 和血红蛋白 (hemoglobin,Hb)。全部受检对象均采集肘静脉血,所有标本的采集及处理均由专人负责,并在当天完成检测。采用pocH-8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 (Sysmex, Japan) 检测Hb浓度。

1.3 青海CMS诊断标准

对调查对象逐一问诊、体检和记录,该标准[3]为症状记分系统,由3部分组成:(1)以呼吸困难或心悸、睡眠障碍、紫绀、静脉扩张、局部感觉异常、头痛、耳鸣等7个主要症状和体征记分,每项症状以轻、中、重程度的不同各记1、2、3分。(2)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 HAPC) 指男性血红蛋白(Hb)≥210 g/L,女性Hb≥190 g/L,记3分。(3)将以上记分相加,作出CMS诊断并判定其严重程度:总分<5分为无CMS;总分6~10分为轻度CMS;总分11~14分为中度CMS;总分≥15分为重度CMS。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均值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患病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CMS影响因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分类变量采用Indicator方法编码给出亚变量赋值。

2 结果

2.1 帕米尔高原CMS患病率情况及症状程度分布

根据青海标准诊断,该地区CMS总体患病率为22.08%,其中轻度CMS占21.84%,中度CMS占0.24%,无重度CMS患者。在各项症状中,呼吸困难或心悸发生率较高,其次为头痛、睡眠障碍和紫绀(表1)。

Tab.1The degree distribution of CMS symptom (%)

SymptomNoughtMildModerateSevereBreathlessness and/or palpitations391(47.5)421(51.1)11(1.3)1(0.1)Sleep disturbance605(73.4)201(24.4)15(1.8)3(0.4)Paresthesia721(87.5)100(12.1)3(0.4)0(0)Cyanosis630(76.5)190(23.1)4(0.5)0(0)Dilatation of veins722(87.6)101(12.3)1(0.1)0(0)Headache425(51.6)202(24.5)190(23.1)7(0.9)Tinnitus617(74.9)116(14.1)88(10.7)3(0.4)

CMS: Chronic mountain sickness

2.2 不同性别Hb值、HAPC患病率、CMS评分及患病率比较

男性和女性CMS患病率分别为25.27%和19.42%,高于其HAPC患病率1.60%和4.91% (χ2=90.59和44.13,P<0.01)。与女性比较,男性CMS患病率明显增加,但Hb值及HAPC患病率降低 (P<0.05,P<0.01),两性CMS评分无显著差别 (P>0.05,表2)。

Tab.2Comparison of Hb value, HAPC prevalence, CMS score and prevalence in both male and female

Sex nCMS scoreCMS prevalence (%)Hb(g/L)HAPC prevalence(%)Female448 2.36±2.37 19.42159.12±19.73 4.91Male376 2.51±2.36 25.27**154.43±20.68* 1.60**

CMS: Chronic mountain sickness; Hb: Hemoglobin; HAPC: 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

*P<0.05,**P<0.01vsfemale

2.3 CMS患病情况单因素分析

对调查对象进行单因素分组比较,除移居高原5年以下组和移居5~10年组之间无明显差别外,其他各组内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5,P<0.01,表3)。学生组患病率最低,为1.02%,干部患病风险接近普通牧民的2倍上;移居高原10年以上CMS患病率成倍增加;柯尔克孜族、维吾尔族和汉族相对于塔吉克族更容易患CMS;另外,居住海拔高度超过3 200 m、年龄超过40岁、男性和高原移居者等也是患CMS的危险因素。

2.4 帕米尔高原CMS总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以CMS总分为因变量,以性别、民族、居住海拔高度、年龄、职业、移居高原时间、世居与否、BMI、SaO2、Hb、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等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入回归方程的是年龄 (X1)、BMI (X2)、SaO2(X3)、收缩压 (X4),以此四种因素再次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对CMS总分影响最大的是BMI和SBP,其次为SaO2和年龄 (P<0.01,表4)。

3 讨论

CMS是一种对高原环境适应能力丧失的慢性疾病,常发生在世居或长期居住在海拔超过3 000 m以上地区的个体,表现为系统性血管功能障碍,易于罹患心血管疾病。研究高原适应不良的亚群,有利于发现低氧血症相关疾病的潜在发病机制[3],以便采取更有效的防治措施。随着我国对口援疆政策的实施,因商务、开发、旅游、务工等往返于帕米尔高原与内地的人数与日剧增,分析当地高原病发病规律和临床特征,提高帕米尔高原人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对确保边防安全、维护新疆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意义重大,也是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支撑。

Tab. 3 Single factor analysis result of CMS prevalence situation

*P<0.05,**P<0.01vsreference group

Tab.4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on CMS score

VariablesBBetat valueP value95%CI(B)Constant-2.027-3.1100.002-3.306~-0.747BMI0.1150.1894.9500.0000.069~0.160SaO2-0.015-0.133-3.7160.000-0.024~-0.007SBP0.0200.1984.8110.0000.012~0.029Age0.0180.1112.5860.0100.004~0.031

CMS: Chronic mountain sickness; BMI: Body mass index; SaO2: Oxygen saturation; SBP: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此次调查帕米尔高原CMS总体患病率为22.08%,高于青藏高原[4],而世居民族CMS患病率为20.20%,低于印度斯皮蒂谷世居者[5],却远高于世居藏族[6];高原移居者CMS患病率达到41.79%,高于喀喇昆仑山高原移居海拔5 000 m以上一年的青年官兵,也远高于青藏高原移居汉族。当人群第一次迁移的时候,由于奠基者效应持续影响遗传变异将受到选择性约束,从而导致适应性变化。藏族作为最古老的高原民族从而成为最佳的高原适应者,在氧摄取、氧运输和氧利用等生理机能方面已达到细胞适应的水平,因此CMS患病率较低。帕米尔高原世居民族CMS患病率比移居者低,但远高于世居藏族,可能是由于迁徙进入高原时间较短,高原适应能力仍有显著区别所致。Jiang等[5]报道,移居青藏高原5年和海拔4 500 m是发生CMS的重要因素。此次移居帕米尔高原超过5年者CMS患病率急剧上升,特别是移居10年以上者CMS患病率达到73.91%。高原移居者对低氧环境的习服机制以器官功能代偿为主,其中肺动脉高压、红细胞和Hb增生是其主要代偿机能之一。当特异性适应失调时就会发生病理性损害[7],各种病症的表现日益明显。帕米尔高原移居者主要以汉族干部为主,由于部门人员少、事务繁重、工作压力大,对睡眠、心理等造成影响,从而CMS患病率较高。当地CMS以轻、中度为主,如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适当减轻汉族干部的工作强度、合理安排平原休假或疗养,就能有效控制CMS患病率。根据多因素回归分析,除了年龄以外,BMI、SaO2和收缩压也与CMS患病率密切相关,因此适量运动、合理饮食、减轻体重、减少基础耗氧量;适量吸氧[8],提高SaO2,改善机体持续缺氧状态,激发机体间歇性低氧适应机制,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重视高血压治疗、采取有效控制血压等措施,均能减轻症状、减少CMS患病率。

慢性高原病主要包括高原衰退、高原心脏病、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蒙赫病等类型。高原衰退 (high altitude deterioration, HADT) 指长期居住在海拔3 000 m以上地区的移居人群发生的一系列脑力和体力衰退症状,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能力降低、情绪不稳、精神淡漠等,同时伴有食欲缺乏、体重减轻、体力下降、容易疲乏、工作能力降低、性功能减退等,女性则有月经失调等。病程迁延呈波动性,有逐渐加重趋势,下至低海拔地区或平原地区后,上述症状逐渐减轻或消失,但在患病的海拔高度很少发展为HAPC或高原心脏病。此次调查对象整体Hb水平不高,达到HAPC标准的很少,但临床症状较明显,使CMS患病率较高,出现CMS临床症状与Hb水平不一致的情况[9]。笔者推测,帕米尔高原地区低氧习服不是以红细胞增生为主,而是靠肺动脉高压代偿机制,这也符合当地心血管疾病高发的特点,结合症状逐年加重等特点说明当地慢性高原病患病类型以高原衰退为主。避免过度疲劳,保持良好心态,进行适当锻炼可预防此症。长期服用复方党参、复方红景天制剂或银杏叶片,可提高耐低氧能力、减轻疲劳、减缓自由基损伤、维持机体的相对平衡,对防治本病有一定效果。

猜你喜欢
帕米尔高原患病率总分
2020年安图县学生龋齿患病率分析
云南省寻甸县小学生视力不良及屈光不正患病率调查
昆明市3~5岁儿童乳牙列错畸形患病率及相关因素
帕米尔高原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制约帕米尔高原旅游发展因素浅探
对读者来信的答复
戈壁荒滩辟绿洲——陆军驻帕米尔高原某边防团开展军营生态环境建设纪实
帕米尔高原耕地地力评价与改良利用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