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个奇怪的东西,时常将人的感觉弄得前后颠倒。睡觉睡到半梦半醒时,很诧异自己生活在现代。要是早些年出生,就得留辫子、穿长衫。
看看过去的影片,那时非常高贵体面的服饰,而今看来怎么如此迂腐可笑?过去只说“服装”,不说“时装”,因为时间是不重要的,一套服装是要长久穿下去的。
我在想,人类的历史那么长,人的生命那么短,活来活去只活中间一小段。活在两千年前或两千年后,大概差不多吧。读古书时,是很想去古代看看的;要是屈原肯写首诗给我,我就有福了;要是孔子肯对我说,朽木不可雕也,我亦就乐了。
窃以为,古人、今人和后人,相去并不是太远的。生活的舞台上,道具经常在换,昨天举着石斧,今天拿着手机。依我看,举石斧的动作比拿手机还好看些,在甲骨上刻字比在电脑上打字更美观些。再极端一点,四条腿动物,譬如虎豹豺狼,无论毛皮还是体形,怎么都比人更入画。
奇怪的是,人的审美还是猴子那时的,要求胸部前耸,臀部后凸。猴子容易,人就难了,地球在吸引着。人的难看造成虚荣,发明了假发、隆胸。为了脱去的这身毛,换上多少新皮都不自在。吃了伊甸园禁果,懂得穿上衣服,遮一点还是露一点,就成了永远的踌躇。
如今咱还是几十年一贯的发型,走在街上,放眼望去,人头攒动,发型各异,颜色有别,见怪不怪。一个民族是否无聊,用不着看大的方面,只消看头发穿着这些就可以了。
小时候,总把理发叫作剃头;长大后,又把剃头叫做理发。虽说是一回事,但好像有高档低档之分。现在更有高档的说法:美发。可这两字做做招牌还可以,口头说出来恐怕不好意思。
老照片告诉我们的,是跟种种美好或恶梦告别。在计划经济年头,想买到的东西,差不多都凭票供应。那些票证像人身上的网,将吃穿用管住,就将人管住了。哪像现在,只要有身份证和钱,每个向公众开放的地方都欢迎你。
饥荒年代,别说吃到口里,看在眼里的食物都少。人一没吃的,急相就出来了,那时一百斤米,很快就吃光了。如今十斤米,一家人吃好多天,面前一大桌菜,恹恹地不吃,估计是看饱了。
改革告诉我们,干劲是怎么被发掘的。一样的天,一样的地,一样的人,收入却不一样。口号叫得最响的时候,正是肚子最饿的时候。过去总是强调没有集体就没有个人,现在一个古老的常识被再次发现,没有个人更不会有集体。
人一辈子,可能有多个家,最容易想起的,还是父母的那个家。那时候还小,只盼着长大,谁知长大的自己,总去想念那个逝去的家。童年的老房子,常常进入梦中,时间非但没有让它褪色,反而觉得更亲切了。那屋顶的野草,那关不严的门窗,还有老妈扯开嗓子叫吃饭的声音。
要搬家了,费了许多神整理,东西还是那么多。终于明白老人收藏着许多一文不值的旧物。岁月流逝了,旧物是见证,仿佛熟人,在一起惯了,有安全感。人常常不自信,需要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来证明自己的存在,证明历史的存在。对一个国家,是博物馆的收藏;对一个人,就是这些杂碎了。
那些老朋友,因心性吻合而长久,像老茧一样,一旦长在手掌上,就成了肌肤的一部分,不痛不痒,却一直存在。那些新朋友,却很难走进生活,没有经过时间考验,总觉得不靠谱。
人的过去就像一场电影,只能远远地看着,不能走入。人的过去像一水倒影,只能默默地注视,一触即碎。人的眼睛长在正面,是要人看着前方,不要回顾。
这世界变化太快,表面的东西太多,网络是虚拟的,人格也虚拟起来,终于眼睛一花,什么都想不清了。不光想不清百年之后的事,连想个十年都很困难。十年前想到今天的事吗?没有想到,如何接着往下想?
人得傻头傻脑地活着,那些几千年都没想明白的问题,就留给哲学家去想吧。哲学家像一个个小耶稣,钉在学问的十字架上,代众人去赎罪,去思辨“生还是死”,去追究“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很崇高,也很艺术,像我等凡夫俗子,就免了。
人不是雕塑,长年摆着《思想者》的姿势;一个姿势摆久了,那组肌肉会疲惫,时不时要甩甩手、踢踢腿。
有趣味、有意思的东西,只有闲的心态才能欣赏。现在的生活,就像录像机在“快进”,一盘录像带,本来放几个小时的,你几分钟就放完了,看不出什么名堂。还得慢慢来,像烧菜一样,有的用文火。
服装是时代的画皮,既然要休闲,就得有行头,休闲服一穿,就有了样子。做什么事,好不好没关系,样子一定要好。有了好样子,才会想去哪里玩。
前些年时兴唱歌,现在流行酒吧,兴致好的时候,一晚上泡两三家。有时是冲着乐队,有时是冲着环境,更有冲着那吧名去的。坐在或站在酒吧里,可以东张西望,可以缄默不语。酒吧不是音乐厅,不必穿礼服,不必正襟危坐,不知不觉就把酒打发了。
请客吃饭过时了,如今时兴请客洗澡。彼此裸身相对,对猴子不算什么,对人却是难得的坦诚。有时蒸汽包着皮肤,朦胧得如同浴女,这时不光女人是水做的,男人也是水做的,要是把肥也减一减,那便是仙境了。
过去打扑克,后来打麻将,玩台球、飞镖,凡大众游戏,任何人玩起来都容易。小小一个球,派生了多少娱乐啊。橄榄球过于专业就不提了,那些成功人士玩的高尔夫,实在是个好东西。一杆挥出去,什么也没创造。钱不钱不算问题,要是创造了什么,那就是工作,苦力的干活,不能叫休闲。
我喜欢听小孩说话,尽管听起来天真幼稚,但是比起成人相信三十岁要发财,四十岁要升官有趣得多。小孩画画,恨不得把所有颜色都涂上,我喜欢的是画个高兴的那个劲儿。无论作画还是作文,都没什么规矩;艺术的东西,本就是从心所欲的,不然就是商品而不是作品了。
小时候我喜欢看蚂蚁,蹲在地上一看就是半天。潘予枫小朋友写的《蚂蚁吃糖》:“先用手去推,那块塘没动,又用头去顶,用屁股去撞,那糖还是纹丝不动。”这一推一顶一撞,大有真趣!
足球,是万众欢腾的运动,赛前赛后在说,球场看台在喊,电视机前在喝。一星期办公室坐下来,周身发软,急需放肆一遭;受了老板的气,来个大脚开球,郁闷可消;一旦进球,爹啊妈啊,大呼小叫。要是再带个女友观战,浑身的精肉都暗示着遗传的优良。
高考作文,要是让我出题,就出个“假如世界上没有足球”。这比救人要好多了,人命关天的事,谁敢说不救。就像老婆问你:我老不老?你爱不爱我?你要想日子太平,就不能由着性子回答。我这题好就好在,你尽可以说没有足球;不像米面,没有就要饿死。足球是奢侈,可以没有,没有会如何呢?这就要想象力。
也不知道,前人的日子怎么过的,看《水浒》里的闹元宵,读鲁迅的《社戏》,推想过得寂寞。常常在闹,闹到元宵也没闹出多大动静。在小的时候,好多戏是不让演的,只准放点老的革命电影,即便看了n遍《地道战》《地雷战》,也照样去赶热闹。那时候寂寞,只要有张银幕,无论放什么,正面背面都是人。
再说那些古人,盼望过节盼得眼睛发直,日子过得苦,会个朋友就像过节一样,不仅喝酒还要吟诗。有时候把酒弄到船上,一喝就喝出了《琵琶行》《赤壁赋》。今天不行也不赋了,巴不得每天都在闹腾,有个钱眼在那里猫着。有时不好意思说钱,就改说时尚或品位。
现在科技进步了,能够把声音或图像录下来,似乎可以再现历史了。有张自己过去的老照片当然珍贵,但你敢说自己那时就是这个样子么?看着一张忧郁的照片,另有一张得意的在旁边,哪一张是真正的你呢?不管科技如何先进,拍得如何逼真,人的感受可能永远无法再现。
“不学诗,无以言”,是古代圣人定的标准。不引用几句古诗,面子上就下不来。什么叫面子,就是最容易被看到的那张脸。语言最大的用途,就是装饰那层一捅就破的面子。说好听点,是增白剂、防晒霜、除皱灵。说难听点,是烈火、滚水、强酸。
人就是这样,明明知道抽烟有害,还是一支一支地抽着。喜悦,忧愁,寂寞,热闹,饥饿,饱食,无一不成为抽烟的理由。
烟气,抚过身体的深处,因熟悉和温暖,而觉得安全,得以镇定。像想念最好的朋友一样,有所牵挂,有所寄托,心里不至于空荡荡的。
撕开封纸,烟像战场上的尸体,僵直地仰卧,用集体的毁灭,呈现无以复加的忠诚。戒烟的日子,和失恋的日子,是一种感觉。人活一世,不容易看清将来,不会用今生的克制,换取虚无的来世。
说起来,香烟和女人,倒是有几分相像,小巧玲珑,像是减了肥的女子,点上火,曼妙动人。这东西,不去招惹也就罢了,一旦亵近,一辈子就搭进去了,分手是极痛苦的。
男人自甘堕落地嗜烟,除了见诸文字的歪理外,还有点说不出口的心思:香烟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绝无怨言。对男人来说,夫唱妻和的好时光,已是遥远的梦想,还有什么比香烟更亲近呢?
戒烟,在没钱时想到过,在涨价时想到过,在咳嗽时想到过,但都没想出结果。英国人莫里斯说,抽烟是吃奶的延续和伪装。人总有孤独,总有脆弱,这时,香烟是一种惯性,一种支撑,一种亲近,一种交流,甚至还有点宗教感。
一个男人,要是抽上了烟,常常将它视为一种生活,就像傻吃傻喝一样。女人抽烟少,姿势却很多,每每将它作为一种道具。女人天生就比男人善表演,手里自然也该有个东西使使。一支烟点上,冒出彻心彻肺的凄凉。分出神来欣赏一下,夹着烟卷的兰花指,袅袅升起的青云,撩拨着的心旌。那发着幽光的戒指,隔着烟雾望去,心是要醉或碎的。
我向来不赞成女人抽烟,倒不是男人垄断这玩意儿。男人不思长进就自作自受吧,女人最好不要染指。无论怎样的好烟,都会熏黄手指,殃及胎儿,戕害呼吸,嘴里散发不雅的气味。难免会有掉落的火星,烧穿衣裙,心里痛痛的。
初学抽烟的人,都以为不会上瘾,可是不叫人上瘾的,也就不是香烟了。只是排遣坏心情,可以听听音乐,逛逛商店。烟也可以排遣好心情,无论什么样的心情。可以提神,也可以安神,一来二去,就是不可或缺的了。身段、穿着要它干嘛,拔出烟来在大腿上敲敲,老娘也要过把瘾啦。
吃是必需,喝是奢侈。除了喝白开水,其他的喝,多少有点艺术的意思。曹雪芹“举家食粥酒常赊”,李太白“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一个穷喝,一个喝穷,可见喝的魅力。
古往今来,与酒相关的诗词曲赋层出不穷。时至今日,酒依然是一种气氛,孤独者合群起来,木讷者能说起来,愁闷者快活起来。酒桌上,敬酒其实就是罚酒。不想喝,唯一的办法就是装死。
啤酒,这东西冒着泡,喝起来不带劲、没派头。喝白酒的人,说了半天废话,打了半天手势,样子很豪迈,不过一丁点。啤酒就不同了,可以大口地喝,满杯满瓶地喝,而且不说大话。
我不会猜拳,什么“老虎,杠子,虫”,什么“哥俩好啊,五魁首啊”,见是见过,不会玩。玩那游戏,要酒量打底,输了一饮而尽,耐不住。喝酒总是很闹,废话多多,笑话多多。不管菜如何,有酒就有乐趣。看人家脸冲着脸,兴高采烈地手舞足蹈,手指忽进忽出地耍赖,认真而狡黠,真的很开心。
贪杯的人,一般倒不提什么“何以解忧”,不说什么“酒神精神”,一群人喝,一个人也喝,高兴了喝,犯愁了也喝。当然,喝酒最好有对手,开始你敬我敬,一旦疯起来,就算不清了。酒桌上,情敌也肯执手相看,仇家也能称兄道弟。有酒遮脸,平时不敢声张的爱也敢求了,最怕得罪的人也敢骂了。
我喝酒不行,喝酒的诗倒念了不少,偏爱李太白的那首《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酒偏巧摆在花间,独酌却是无趣的。也就是李白了,居然“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既已邀来,却恨空有虚名。“月既不解饮,影徙随我身”,只好自己想开,“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大概喝高了,不说自己脚深脚浅,却道“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歌罢舞罢,亏他还想得起“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最后,夜也深了,酒也醒了,结束聚会,“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不经常喝洋酒,倒不是不能欣赏,“人头马”是美妙的,有人以为是身份招牌,我看它是绝代佳人,不能当作水来喝,否则就亵渎了。即使还没进入大众,大众看起来也是好的。消费总是从小众到大众,尽管酿酒的说越大众越好,我倒希望世间还有些小众的消费。假如“XO”做成了易拉罐,实在是一种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