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玉林
花腰傣不仅与其他地区居住的傣族一样,有着共同的历史文化、心理素质和民族精神,而在他们的历史文化中,更有着鲜明的地域烙印。他们不仅虔诚地崇拜大自然,信奉万物有灵,尊崇祖先养育了后代,并为其创造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更重视人文的传承和对下一代的关爱,这是关系到民族和家族生存发展的长远大事,家家户户都在用人生礼仪、岁时节令,参与各种祭礼和民族传统节日活动,来隐秘地传播民族文化,传承中华美德,加深种族记忆,继承先辈智慧和知识,延伸民族精神。在新平花腰傣傣雅、傣洒、傣卡等支系中广为流传的人生礼仪,就是上述文化特质传承的载体,千百年来,延续着民族敬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求子礼:
花腰傣人认为,生男或生女,是由神灵恩赐的,若女子成婚2-3年后未怀孕,则要向神灵求子。求子的仪式主要有:杀鸡献祭寨神求子,献祭鸡蛋向寨子附近的大树求子,还有到江边宰鸭向水神“匹南”求子等等。不论采取何种方式,求者要心诚,求祭前必须洗澡净身。另外还认为,女子长期不孕也是一种神灵对个人的惩罚,要多做好事,行阴功。因此,不孕者常以(选择行路艰难的路段)搭桥、修路求子。出生礼:
新生儿出生时要在地上铺席子生产,才能汲取大地的灵气,长命百岁。孩子一出生(家人)就必须杀一只“认母鸡”,意为证明母亲已经得到子女,傣语称“苟米来”。刚出生的新生儿用温水快速洗净后,要先用家中老人的围腰来包裹。新生儿出生3日内必须通知到娘家人,娘家人在3天后测一吉日来看望新生儿,来时带一只鸡、米、红糖、明子等。新生儿出生的6-12日内就办祝米客以示庆贺。祝米客参与的宾客只限于女性,若离异丧偶无子女的人家则请女邻居代送贺礼。所有宾客的贺礼都为一只鸡,所有的鸡要在婴儿满月前杀完给产妇吃下,不能留养,否则鸡“发”人灾。在祝米客宴席上,亲家双方要用“酒歌”来相互赞美祝福。讨名礼:
花腰傣一般人一生下来就有了名,通常是按祖上排列的性别排行来取名,一般男孩取单名岩、尼、桑、赛、罕、寨、腊、辽、保……等; 女孩为月、依、安、罕、艾、腊、辽、广……等。并要求子女所用的名字要与上辈父母不能重名,必须要避开。花腰傣有了本名以外还需要取一个外姓名,这样才能保佑茁壮成长,一是婴儿生下前三天,如有外人进家来或主动来与家人搭话者,便视为干爹,若三天内没有人上门来和来搭话者,在一个月内,如小孩哭得、闹得、病多就得在自家房门背后、窗子下先讨个名来用。以后满月了再重新选个吉日重新讨名字。二是在家里摆一张吃饭桌,摆上装有糯米饭和熟鸭蛋的竹篾饭盒,用一根红线绕在竹篾饭盒上,旁边拴上一只鸡,然后,主人准备好饭菜等着,这叫做“拦”,三天内第一个进来的人,便是要找的人。就杀鸡招待认干爹,讨一根红线拴上,把干爹的名放在后变为双名,如“岩桑”。三是搭桥讨名,在村寨边的道路上找一座腐败小桥,在桥边上拼搭上一根比较坚硬的木柴,然后烧火煮水杀鸡,在火烟升起后谁先来过着桥,谁就是孩子的干爹。孩子长大后,结婚时要给干爹缝一件衣物送去,干爹过世了要带上重礼与亲生儿女一样亲自去送葬。满月礼:
产妇在婴儿满月前洗澡3次,用“压皿”“压巳喊”“簦棼”等树叶来煮沸后洗身子(预防产后病)。第三次洗澡的时间在满月当天,洗过后就参加生产劳动。在婴儿满月这一天,家里的男人要到河里或田里捉拿鱼虾来“开荤”,男孩吃河里的红尾巴鱼,女孩吃田里的鱼虾,预示长大后上山能打猎,下河能捕鱼,勤劳勇敢,丰衣足食。周岁礼:
婴儿满周岁时,择一吉日杀鸡,用席子铺在地上,放上鸡头鸡爪、纸笔、梭子、针线盒、碗筷、小锄头等学习生产生活用具,如婴儿先抓鸡头鸡爪、纸笔预示将来长大能出人头地,女婴抓梭子、针线盒预示长大后会心灵手巧,男婴抓生产用具预示长大后是做农活的能手。完成后杀鸡拜祖,祭告祖宗女婴将来长大成人是刺绣能手,把鸡心给女婴吃,希望她像鸡一样勤劳又灵巧。然后请本寨的刺绣能手来家里占卜,取一根约5寸长、拇指粗的小木棒剖成均匀的两块来卜测,卜测时用双手将两块合在一起,念口诀后撒落地面,如剖面朝上为刺绣能手,剖面朝下学习刺绣有困难。成人礼:
当少年成长到14-15岁时被视为成年人,就要举行成人礼仪。“卜少”要选择一个黄道吉日来盘头称为“当搞”,“当搞”不能在属鸡日或秋季落叶时,那天“当搞”头发会掉光。盘头是花腰傣“卜少”最重要的礼俗之一,一般来说哪家的姑娘到戴“搞”的年龄,寨里的妇女会来帮忙。由母亲、姐姐或年长妇女教会盘头,“当搞”后的“卜少”发型要保持3天,3天后自己盘头。首先盘好头,才可以穿亮丽华贵的服装。文身礼:
当少年成长到13-14岁就要进行文身。文身,傣语称“尚当夺”,“尚”为汉语“刺”,“当夺”为汉语“身体”,“尚当夺”即刺体文身。用荆棘、竹篾、针等尖锐器物,在人身体上戳刺出各种图案、符号或文饰(比较流行的有鳞刺、形刺、文刺三种)。古籍《正义》说:“常在水中,故断其发,文其身,以像龙子,故不见伤害。”可见文身是为了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迷惑捕捞对象。据傣族传说,文身的初始是用黛色物汁涂画在手脚上,形似水族类,以使捕捞中不被水生动物咬伤。因涂画的颜色入水不久便会被浸泡消失,不能长久,后来才发展为用锥尖物在皮肉上刺出图形,涂青黛色颜料使其渗入皮下,使之永不褪色。染齿礼:
花腰傣的染齿习俗源远流长。早在《蛮书》卷四中就有描述:“黑齿蛮、金齿蛮、银齿蛮……黑齿蛮以漆漆齿,金齿蛮以金镂片裹其齿,银齿蛮以银裹其齿。”染齿在花腰傣妇女中较为普遍。传说,傣家人长期从事农耕稻作,与水牛结下了不解之缘,人吃的是稻米,牛吃的是稻草,为了纪念水牛的吃苦奉献精神,人染齿似水牛无当面齿。事实上经田野调查,因傣族住在热坝,喜食辛酸异味,为了保护牙齿,用三种野生的植物叶舂细,睡时敷在牙齿上,几夜即能染黑。平时嚼食槟榔,可以清凉解毒,消除“瘴病”,防虫固齿,因而染齿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花街比美:
按照傣乡习俗,在花街到来之际,要举行过成人礼的青年,才能参加花街节赛装比美,寻找意中人。举行过成人礼,穿戴一新的俏“卜少”不约而同来到寨外集合,由一位品德相貌兼优的青年妇女带队,以村寨为单位,到花街展示成人后的绰约风姿。花街节又称“赶花街”,是傣家最隆重而盛大且独具民族特色的节日,是花腰傣姑娘比美赛美、小伙子选美择美、青年男女互致爱情的欢乐盛会。花腰傣是一个爱美多情的民族,在传统的花街节充满了赛装比美、寻偶求爱的热烈气氛。哪个寨子的小“卜少”吸引的小伙子多,那个寨子在傣乡就有美名声。互相看中的一对对青年,双双走进凤尾竹林,来到大青树下,窃窃私语,倾诉衷肠,同吃“秧箩饭”订情。婚礼:
花腰傣实行一夫一妻制,恋爱、结婚都充满情趣。历经“串寨”择偶,花街定情,托媒提亲,喝小酒定亲等。独具特色的就是花腰傣的婚礼都在晚上举行。傍晚,媒人和两位熟知礼仪的中年妇女带领迎亲队伍去新娘家迎亲,新娘的母亲早已守候在门前迎接,向迎亲队伍敬酒,口念敬祭语,小卜少们热情洋溢地也纷纷前来斟酒,敬酒拈菜。到子夜时分新娘接回来,在门口举行隆重而充满民族特色的婚礼仪式:一位老阿妈手持火把围着新娘绕三圈,驱逐路上带来的邪气;二位老人为新郎、新娘“拴红线”,祝愿婚姻永固;新郎用左脚踏在门槛上,新娘把右脚踩在新郎脚背上,老人拿火在他们脚上用水浇熄,表示赴汤蹈火不分离;夫妻同食蛋黄染的同心糯米饭团,共饮交杯酒,表示黄金白银要靠夫妻同心协力用劳动去创造,然后到正堂去拜公婆,认亲戚。进入新房内,中央端放着一甑热气腾腾的糯米饭,中间横放着一把锯齿镰刀,新娘、新郎在老人的指点下,各自从一侧取出糯米饭,奉给双亲先食,然后互换位置,取糯米饭自食。表示孝敬老人,男女平等,有饭同吃,有福共享的传统美德。葬礼:
花腰傣十分看重丧事,认为去世的人劳苦一生,哺育了儿孙,离开人世时应倾全力办好丧事,送到阴间过上更好的生活。因为在古代先民意识中,认为死亡仅是阳间生活的结束,阴间生活的开始,所以要举行各种仪式和隆重葬礼,陪葬许多贵重物品,让死者到阴间生活富足,不愁吃穿。老人病危时,儿孙要守候床前“接气”,接到落气前的气,才可以香烟不断,家运昌盛。接到丧讯的亲戚,立即请来唢呐、铓鼓班,抬着纸幡,牵着牛、猪、羊,用竹笼背着鸡、鸭,一路吹吹打打,前来奔丧送葬。家族血亲的妇女,还要打着大红伞,十分庄重。蛋卜择坟地。由寨子里的“竜头”与死者的长子,拿着一个鸡蛋,在棺材前跪地祷告,请死者的灵魂附在蛋上,一起到“竜林”中去选择自己喜欢的墓地。他们来到“竜林”内看好地形后,由死者的长子将蛋从头上向背后扔去……蛋破碎了,便是死者愿意埋葬的地方。坟场上,男人们在棺木周围架起木柴,点火化棺。将骨灰埋入挖好的坟坑内,树石为碑垒坟。亲属到坟前祭奠拜别,然后念着“死者去,生者回,生死离别”等祷告辞,返回家中。花腰傣的丧葬习俗,既保留远古先民的火葬习俗,又接受了其他民族的装棺土葬及仪式,显得古朴、隆重,因而也更耗费钱财。
在花腰傣的人生礼仪中,无论是求子礼、出生礼、取名习俗、满月礼、周岁礼、成年礼、文身、染齿、花街比美、婚礼、葬礼,其中都要举行各种各样的仪式。在各种仪式中蕴涵着作为仪式参与者以及社会对人生的基本观念和对仪式主体的丰富感情,并且通过不同的仪式的举行表现出来。
生与死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生是幸福,死是对生的否定。在从生到死的漫长人生历程中,每一个人都将经历各种各样的磨难,都要面对各种不定因素的干扰。对生的渴望和死的恐惧,促使人们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仪式来为破解或化解这一矛盾的手段。尤其当人们在不能依靠强有力的实际手段来保障生存的顺利完成时,求助超人间化的神灵,成为了人们唯一的手段。生与死的二元对立,是幸福与苦难的对立,而死亡的必然性又使得人们逐渐形成了一种超脱的生命观。将幸福寄托于来生,寄托于无形的亡灵,于是祭祖、敬神成为表达这种无奈心境的一种手段。对生者的关爱、庇护、敬重,是一种对幸福的渴望和寄托。于是在花腰傣的人生礼仪中,始终充满着一种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而且形成了客观的社会现象。
从花腰傣的人生礼仪中我们可以看到花腰傣在对待生与死,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态度。在花腰傣的人生礼仪中,对生命的热爱,对死亡的恐惧是人们对待生死的基本态度,于是为了获取生存的权利,与自然、与命运、与鬼魂进行抗争的仪式就极为丰富。尤其在花腰傣的人生礼仪中始终体现出了一种积极向上、不屈不挠的生活态度。于是寄托于生命历程中各种仪式的举行,来保证人们能够顺利地完成人生旅途。从花腰傣的人生礼仪的实现过程中自觉形成了尊老爱幼、济贫扶弱,关爱妇孺、敬重长辈的社会美德。
在人的一生中,从幼年到青年,直到中年阶段之前,是接受他人馈赠的阶段,进入中年之后直到晚年,基本上是馈赠他人的阶段,从晚年直到终年,他既馈赠他人也受他人的馈赠。由此我们可以发现,花腰傣人在出生、成年、婚礼、葬礼等礼仪中,人际馈赠交往相当频繁,从而构成了花腰傣人礼仪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各个阶段礼物的馈赠表现出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另外,站在馈赠者对受馈赠的角度来看其自身的用意,也是挺有意思的,对于馈赠者来说,馈赠某物给某人即是呈现某种自我的一种方式。我们发现馈赠对受赠者是一种物质上和心理上的满足,对馈赠者来说,赠送是自己物质的付出,从付出中馈赠者也可以获得一定的心理满足。即因为自身能力得到显耀而感到满足。古往今来,那千千万万勤劳的农家人总是有这样的习惯,一旦自己耕作、织造有所收获,便欣然携至亲戚好友面前,与之共享一种创造和收获的愉悦,这早已成为人际馈赠礼俗中的一种传统做法。于是在人生礼仪中,办席请客就成为其中一项重要的礼仪。在人生礼仪中礼物的馈赠除了发生在人与人之间,也发生在人与神之间,这种交换不单涉及到人和物,而且涉及到与之或多或少有所关联的神圣的存在,给人及神的礼物目的也在于购买平安。在花腰傣的人生礼仪中要举行许多巫术、拜祖、驱鬼、呈献的仪式,在这些仪式中都伴随着人对神鬼的礼物的交换,如为孕妇进行解绑中的鹅,满月礼中献祖的鸡、猪,丧葬中的牛、美酒、果品、五谷等。这些向神祭献的礼物,是生者为了换取死者的保佑的一种契约。馈赠者不仅通过馈赠某物来表达某种情感,还要在受赠者面前现示自己的勤劳,显示自己的巧。
本文对花腰傣整个成长过程中的几个主要人生礼仪基本特点及举行的主要仪式作总结归纳的基础上,阐析了举行人生礼仪所蕴涵的象征意义、社会现象、文化内涵。人生礼仪伴随傣家儿女从出生到死亡这个漫长的一生所举行的一系列仪式,其中映射出作为参加仪式的主体或与之相关的人及群体的4种愿望。在人生礼仪中体现出了花腰傣人民对生命的基本观念,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生的渴望,对死的恐惧与无奈,花腰傣人在有限条件下为了获取生命存在的意义,采取了各种仪式的具有很深情感意识的自觉行为,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礼仪文化和伦理道德。因为每一个人都必将经历这样一些阶段,并按照传统的习俗循规蹈矩地完成各种礼仪,只有这样才能获取社会的认可,同时在无形中传承了传统文化的一些内容,强化着人们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情感。在人生礼仪中,礼物的馈赠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礼物作为一种沟通人际关系的媒介,不仅传达着送礼人对受礼人的各种美好祝愿,同时更是送礼者自我意识的一种反映,当礼物作为一种祭献亡灵或神灵的供品时,它充分体现了人们对神灵、鬼怪的复杂心理,在礼物的回赠循环中,人与人,家庭与家庭,家族与家族之间的社会关联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