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秋伊
摘 要: 本文旨在研究在小学阶段,学校、教师可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将中华经典诵写讲教育与传统文化相融,立足语文课堂,将经典诵读带入日常学习中的方法进行诵写讲教育,以此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道德素养、民族自豪感。
关键词: 小学教育 中华经典诵写讲教 中华传统文化
“莽莽天宇,八万里云驰飙作;恢恢地轮,五千年治乱兴亡。泱泱中华,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中华传统文化作为点缀在中华文明上的一颗明珠,一直夺目璀璨,没有中华传统文化对华夏人千万年来的蕴养,中华民族便不会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国学大师牟宗三曾说:“少儿学习的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的储蓄银行,中华文化最好的货币就是经典,在年幼时将最好的货币存在他们心中,他们长大后一定会知道怎么用。”孩子是中华民族未来民族振兴的希望,我们有必要在少儿时期为他们播下经典的种子,而主要途径是实践中华经典诵写讲教育。
一、中华诵写讲教育的含义及范围
中华文明在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诞生了无数的文化瑰宝,这些文化经典奠定了中华文明产生不息得以流传的基础,在广阔的精神领域塑造着中国人的优良而独特的品性,规划着中华民族前进的方向和历程。
小学生作为中华民族的未来,应当从小学习中华经典,耳濡目染。目前小学阶段诵读的中华经典包括《弟子规》、《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孝经》等启蒙学读物,也包括《四书五经》及诸子学说。诵读开展的初期,作为“养正”的基础,中文经典最好的选择莫过于《弟子规》或《大学》,如果将其每一句都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就打好了圣学做人的根基,而后再读其他圣贤典籍,如《三字经》或《孝经》、《论语》、《中庸》、《孟子》、《老子》、《庄子》、《易经》等,这样才能更明白其中为人处世的道理。
二、传承中华经典诵写讲教育的方法
作为中华民族的新生代,孩子的未来就是民族的生机,孩子的教育就是社会进步、民族振兴的基石。小学教育在孩子一生受到的教育中则起到了奠基作用,是重中之重。孩子发展的重要时期便是小学阶段,在这个时期,孩子的世界观、道德观、价值观逐渐形成,不仅要注重学习方面,更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这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共同努力。孩子在课堂中的学习可以获取知识,但其道德、个性、智慧却需要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需要在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潜移默化中得到良好的塑造,而优秀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则是在中华经典中蕴藏的,如何对学生进行中华经典文化的诵写讲教育呢?
1.营造书香校园。
学校内积极建设书香校园,在整个校园内营造和谐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每天早晨踏进校园时便能受到熏陶。在校园中,走廊上、教室内、操场边,随处可见各类古诗句,让学生走在路上就可以潜移默化地学习中华经典古诗文;每周五早晨的早读课,是固定的经典诵读之日,每到那时,教室内传来的都是朗朗的诵读之声:“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每节课上课之前,都有领读的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背诵“每日古诗”……校园沉浸在一片经典书香的氛围中,孩子们从一年级刚开始对经典诗文的生疏渐渐变为现在的熟悉,这都是书香校园的营造带来的成果,孩子们在这样好的氛围之中,想必是可以将中华经典口口传诵的。
2.将经典诵写讲教育与学习活动相交融。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学生活动的主体场所是学校,在学校内的主要活动便是学习,如果将中华经典的诵写讲教育与学习割裂开来,那么必将无法取得大的成果,只有将诵写讲教育融入平时学习中,融入平时的各项各类活动中,才能有所收获。一方面,平时在课堂上,每单元都有“读读背背”环节,其中的古诗文短句,我们要求学生不仅背诵,还要了解它们的意思,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这样方能使经典诵写讲教育真正为孩子们带来成效,不仅仅只是表面背诵功夫。另一方面,学校经常举办或参加各类活动,比如读书节活动、书香家庭评选、古诗文大赛等,在此过程中,各个年级的小诗人、“读书之星”脱颖而出。孩子们在此过程中,受到了中华经典文化的熏陶,得到了知识的积累,“腹有诗书气自华”,他们的道德、个性在此得到培养、发展。
3.立足语文课堂,将经典诵读带入日常学习中。
中华经典诵写讲教育,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更多的是立足于古诗文的教育,以中华经典诗文为核心,再根据各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我校就根据不同年级段学生的不同特点,编写了几本《中华经典诵读》,该读本为老师的诵写讲教育提供了不少方便,低年级的小朋友更适合朗读一些简单易懂、道理浅显的古诗文。老师将读本带入每日的早读、课堂中,与语文书中的学习相互穿插、交融。孩子们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渐渐学会背诵了很多古诗文,学会很多课堂中没有教学的生字,更明白了许多人生的道理。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是要从小培养的,小学正是塑造孩子三观的一个重要时期,中华经典中的道理在此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将孩子们导向了一个健康、积极、向上、乐观的人生好方向。
三、传承中华经典诵写讲教育的意义
1.能够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低年级的教学中,最重要的一项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如果能在小学低年级时期得到很好的培养,那么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将是相当有裨益的,中华经典诵写讲教育在校园中的浸透为孩子表達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助力。学校开展了各种各类的诵写讲活动,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会反复进行朗读和背诵,从不熟悉变为熟悉,教师同样鼓励每一个孩子大声将古诗文朗读出来,做到口齿清晰、声音洪亮。这样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就得到提高。另外,学生在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总是有限的,诵写讲教育也是学生获取课外知识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很多孩子不认识的生字可能在古诗文中反复出现,孩子们见多了就认识了、会写了,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更多的生字,提高了书面表达能力。
2.能够提升孩子的道德素养。
现在社会高度发展,孩子们在平时接触到的世界丰富多彩,如果家长在日常的教育中不能给孩子灌输良好的道德教育,就会造成孩子行为品行上的一些问题,比如:在家中不尊敬长辈,对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大呼小叫;对弟弟妹妹不懂得谦让,一味争抢;在校园里看到老师不懂的问声好……这种情况无论是在家中、在学校,还是平时出门在外都存在,孩子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都是平时道德素质教育缺失的体现。孩子们在家里、校内、社会中的不良表现正在呼吁着传统文化道德,传统文化道德正通过中华经典展现出来。孩子们在进行中华经典诵写讲教育的同时,就是在接受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道德。通过“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孩子们知道了每一粒粮食都饱含农民伯伯们的辛苦;通过“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孩子们知道了学习要趁年少、要趁早;通过“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孩子们知道了做事要持之以恒……《三字经》中“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弟子规》中“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礼记·学记》中“人不学,不知道”,等等,学生在诵写讲的过程中,学会了尊老爱幼,学会了谦让懂礼,学会了刻苦学习……孩子们通过传统文化学习了中华礼仪,道德素养更得到了提升。
3.激发孩子的民族自豪感。
我们在对孩子进行中华经典诵写讲教育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对孩子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读了《忆江南》、《敕勒歌》后孩子们能感受到中华大地风景的美好;读了《弟子规》后能感受到中国老祖先对于后背的谆谆教诲;读了《三字经》后,知道了在传统文化中作为一个乖孩子应该具有的优秀素养……当孩子们通过诵写讲教育了解到了这些蕴藏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品质,认识到了古代人民、文人贤者的卓越智慧,必定会激发无限的爱国情怀,从内心深处为中华民族而感到自豪与骄傲。
无论是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还是语文教学的性质,都要求我们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诵写讲能力,本文立足于小学语文经典诵写讲教育,明确了中华经典诵写讲教育的范围,阐述了中华经典诵写讲教育的方法,指出了中华经典诵写讲教育的意义。
我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渗透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既有助力于语文课堂的开展,又能使学生真正接受传统文化,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我们呼唤,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知识会越来越多,让每一个中华儿女都能怀揣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气息走向远方。
参考文献:
[1]邊艳红.小学阶段中华经典诵读教育价值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05.
[2]张方平.我国古代蒙学教材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9.
[3]王殿卿.《三字经》承传文化生命的载体[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7(04).
[4]姜春霞.让学生在传统文化中浸润,成长[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3(06).
[5]佟春营.对“读经热”现象的考察与反思[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9.
[6]胡晓明.读经:启蒙还是蒙昧?来自民间的声音[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7]韦丽珊.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关学生阅读方式的培养[J].读书文摘,2017(25).